一种触摸按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4902阅读:1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摸按键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摸按键。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电容式触摸按键,都是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上留有一定面积的铜箔,其面积大小与人的手指面积相当,从这个铜箔引一根很细的铜线,连接到信号采集的IC(触摸芯片)上。当人的手指碰触到这个铜箔时,铜箔与手指之间的电容会发生变化,该变化会引起铜线上产生微弱的电流变化,触摸芯片采集到这个电流变化后,会认为有按键按下。

触摸按键在家电中具有广泛的使用,虽然在一些防水的设备中,触摸按键在结构上做了密封,例如,如洗衣机。但是如果有水滴在触摸按键上面时,有可能会触发触摸按键,引起误动作。

针对上述问题,如果使用电阻式触摸,可以避免水滴造成的误触发。但电阻式触摸不适合做单个按键,其多应用于触摸屏。目前,电容式触摸按键还没有较好的避免类似的误触发方案,绝大多数的方案都是利用软件多次滤波处理来尽量避免一些误触发。然而,使用软件滤波的处理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触摸按键的误触发。但是无法排除全部的误触发的可能性,例如,在按键上面具有水滴,且水滴的大小不同、水滴与触摸按键的相对位置不同,都会引起不一样的电容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引起干扰信号。目前的触摸按键由于其结构的限制,无法获知其周围被触摸或覆盖的情况。在触摸按键被使用时,仅有用户通过手指触摸时的触发信号的是正确的信号,而由于软件无法过滤触摸按键周围产生的干扰信号,无法完全区分干扰信号和正确信号,导致按键的误触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摸按键,用以解决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触摸按键的触摸面积较小,无法获知触摸按键周围被触摸或覆盖的实际情况。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按键,包括:第一触摸按键以及第二触摸按键;第一触摸按键包括一个中空的区域,第二触摸按键设置于中空的区域内。

其中,第一触摸按键为圆环形。

其中,第一触摸按键为圆环形的铜箔。

其中,第二触摸按键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在一个触摸按键的预设距离范围内设置另附加触摸按键,可以根据附加按键检测到的触摸信号的情况确定触摸按键周围被触摸或被覆盖的情况,从而为根据该情况判断触摸按键是否被误触提供的基础,从而提高了触摸按键对正确触发信号的识别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通过的触摸按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摸按键检测电路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摸按键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摸按键响应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避免触摸按键的误触发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摸按键,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

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按键,该触摸按键主要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第一触摸按键以及第二触摸按键;其中,第一触摸按键设置于以第二触摸按键为中心的预设距离范围内。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触摸按键可以包括一个中空的区域,第二触摸按键设置于该中空的区域内。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优选的触摸按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触摸按键的第一触摸按键11为圆环形,第二触摸按键12为圆形,第一触摸按键11的圆环,以及第二触摸按键12的圆形的圆心相同,该第二触摸按键12设置于第一触摸按键11所形成的圆形区域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摸按键可以为具有预设宽度的圆环形铜箔,第二触摸按键则为圆形的铜箔,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一触摸按键以及第二触摸按键并不限于用铜箔制作而成,在满足电容式触摸按键需求的基础上,还可以是由其他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第一触摸按键以及第二触摸按键通过图2所示的触摸按键检测电路来实现对触摸信号的检测。

图2中,“VCC”和“GND”分别是电路供电部分的正极和负极。“SW1”和“SW2”分别为第二触摸按键以及第一触摸按键。“SCL”和“SDA”为触摸芯片与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的通信线。当有触摸按键按下时,触摸芯片通过“SCL”和“SDA”把触摸按键检测到的触摸信号传递给MCU。“R1/R2/R3/R4/R5/R6”为贴片电阻。

其中,里的“SW1”和“SW2”虽然在图2中显示的是两个触摸按键,但是在PCB中作为一个触摸按键使用,实现的功能也是1个触摸按键的功能。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按键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触摸按键以及第二触摸按键,该系统还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一触摸按键和/或第二触摸按键检测到的触摸信号确定是否响应第二触摸按键检测到的触摸信号。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摸按键系统的一种优选的触摸按键系统的示意图(该图中未示出MCU),如图3所示,SW1是一块圆形的铜箔,通过一根细线连接到R1,再连接到触摸芯片IC1。SW2是围绕在SW1周围的一圈铜箔,通过一根细线连接到R2,再连接到触摸芯片IC1。

SW1用来实现触摸功能。当人的手指碰触到SW1时,触摸芯片采集到流过R1的电流有变化,认为SW1按下。当人的手指如果碰触到SW2的铜箔时,触摸芯片也会采集到流过R2的电流有变化,认为SW2按下。

SW2的作用是为了避免按键附近如果有滴水或按键持续被某些物体覆盖或按压而引起SW1误触发。SW2可以理解为SW1的附加按键,其作用不是用来实现和SW1同样的触摸功能,而是用来检测是否按下了SW1的有效区域。

SW1的可以是直径约10mm的圆形铜箔。如果人的手指同时按下了SW1和SW2,则认为此时的动作无效;如果人的手指只按下了SW2,则认为手指偏离按键的有效区域,此动作也无效。

在触摸按键被正常使用时,当手指按下SW1,没有抬起时,触摸芯片发现了SW1按下了,但是不给MCU发出信号,等手指抬起后,触摸芯片发现SW1又抬起了,立即给MCU发出“刚才有按键按下”的信号。当手指触碰到SW2时,无论SW2处于按下或抬起状态时,触摸芯片虽然都能采集到SW2的状态,但是都不会给MCU发出信号。

具体的,当有水滴滴在触摸按键上时,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触摸按键系统对按键的识别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如果刚好滴在了SW1的有效区域内,则触摸芯片会检测到有按键按下的信号。但是如果该水滴一直在,预设时长,例如几秒后则认为按键无效。如果水滴只是擦过按键,由于时间短,并且会碰触到SW2,也会认为按键无效;如果水滴面积较大,覆盖了SW1和SW2,则认为按键无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触摸芯片以及MCU共同实现了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的功能,同时,本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不响应触摸按键的触摸信号即可以理解为,触摸芯片默认该触摸按键未检测到触摸信号,或触摸芯片不将触摸按键检测到的触摸信号发送至MCU。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主要具备以下功能:

在检测到第一触摸按键以及第二触摸按键处同时存在触摸信号时,均不响应第一触摸按键以及第二触摸按键处的触摸信号;在检测到第一触摸按键以及第二触摸按键中仅有第一触摸按键处存在触摸信号时,不响应第一触摸按键处的触摸信号;在检测到第二触摸按键处的触摸信号所存续的时长未在预设时间范围内,不响应第二触摸按键处的触摸信号。

本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具体可以用于:仅在第一触摸按键以及第二触摸按键中,仅有第二触摸按键检测到触摸信号的情况下响应第二触摸按键检测到的触摸信号,否则不响第二触摸按键检测到的触摸信号,或,仅在第一触摸按键以及第二触摸按键中,仅有第二触摸按键检测到触摸信号且该触摸信号持续的时长在预设时长范围内情况下,响应第二触摸按键检测到的触摸信号,否则不响应第二触摸按键检测到的触摸信号。

本实施例中的触摸按键使用一个有效按键(第二触摸按键)和一个附加按键(第一触摸按键),解决了触摸按键被误触发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将触摸按键设置为“弹起有效”,则完全实现了防误触的目的。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按键响应方法,图4是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处理:

步骤401:接收第一触摸按键以及第二触摸按键检测到的触摸信号,第一触摸按键设置于以第二触摸按键为中心的预设距离范围内;

步骤402:根据第一触摸按键和/或第二触摸按键检测到的触摸信号确定是否响应第二触摸按键检测到的触摸信号。

其中,根据第一触摸按键和/或第二触摸按键检测到的触摸信号确定是否响应第二触摸按键检测到的触摸信号的处理具体可以包括:仅在第一触摸按键以及第二触摸按键中,仅有第二触摸按键检测到触摸信号的情况下,响应第二触摸按键检测到的触摸信号,否则不响应第二触摸按键检测到的触摸信号;

或,仅在第一触摸按键以及第二触摸按键中,仅有第二触摸按键检测到触摸信号且该触摸信号持续的时长在预设时长范围内的情况下,响应第二触摸按键检测到的触摸信号,否则不响应第二触摸按键检测到的触摸信号。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可以由触摸芯片来实现,基于此,本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不响应触摸按键检测到的触摸信号可以理解为,触摸芯片默认为该触摸按键未检测到触摸信号,或,触摸芯片不将该触摸按键检测到触摸信号的发送至MCU,同时,不响应触摸按键检测到的触摸信号还可以理解为,MCU根据接收到触摸芯片发送的信号,不对接收到的触摸信号作为反馈。

本实施例在产品需要防水,并且按键个数较少的情况下,防误触效果较为明显。对于每个有效的按键,可以只增加了一个附加的保护按键(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触摸按键),再设置按键抬起有效,就可以完全实现防水功能。性能可靠稳定。对于一些防水型的产品,需要先操作按键,然后投入水下开始工作时,也同样具有较好防误触效果。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各种改进、增加和取代也是可能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当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