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风冷散热型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6890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风冷散热型控制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器,尤其涉及一种快速风冷散热型控制器。



背景技术:

控制器是指按照预定顺序改变主电路或控制电路的接线和改变电路中电阻值来控制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制动和反向的主令装置。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产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组成,它是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即完成协调和指挥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操作。

风冷是冷却方式的一种,即用空气作为媒介冷却需要冷却的物体。通常是加大需要冷却的物体的表面积,或者是加快单位时间内空气流过物体的速率,抑或是两种方法共用。前者可依靠在物体表面加散热片来实现,通常把散热片挂在物体外,或是固定在物体上以使散热更高效。后者可用风扇来加强通风、强化冷却效果。大多数情况下,加入散热片可以使冷却效率大大提高。

散热的方式有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

现有的风冷散热型控制器存在制冷效果差、风速慢、资源消耗大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制冷效果好、风速快、资源消耗少的快速风冷散热型控制器。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的风冷散热型控制器制冷效果差、风速慢、资源消耗大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冷效果好、风速快、资源消耗少的快速风冷散热型控制器。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快速风冷散热型控制器,包括有放置箱、水箱、第一支杆、弹簧、连杆、推板、第二支杆、等径凸轮、第一电机、接触滚轮、曲形杆、第一转轴、第二电机、第二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上轴承座、第三转轴、大齿轮、左轴承座、第四转轴、小齿轮、叶片、储物箱、控制器、喷头、硬质水管和活塞;放置箱内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一电机,第一支杆顶部设有水箱,水箱左壁设有硬质水管,硬质水管上端设有喷头,水箱内设有活塞,活塞右侧上下方与水箱内右侧之间连接有弹簧,活塞右侧中部设有连杆,连杆穿过水箱右壁,连杆右端设有推板,第二支杆上设有第一电机和第一转轴,第一电机位于第一转轴下方,第一电机前侧连接有等径凸轮,第一转轴前侧设有曲形杆,曲形杆左右两侧下端均设有接触滚轮,左方的接触滚轮位于推板右侧,第二电机顶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端设有第一锥齿轮,放置箱内顶部设有上轴承座,上轴承座上安装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右端设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三转轴左端设有大齿轮,放置箱内左侧上方设有左轴承座,左轴承座上安装有第四转轴,第四转轴上设有小齿轮,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第四转轴右端设有叶片,叶片位于喷头上方,放置箱内后侧设有储物箱,储物箱左右壁开有通孔,储物箱内底部设有控制器。

优选地,还包括有制冷装置,水箱内左侧上方设有制冷装置。

优选地,还包括有纱布,储物箱外左侧设有纱布。

优选地,还包括有蒲扇,第二转轴上设有蒲扇。

优选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为伺服电机。

优选地,放置箱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

优选地,蒲扇的形状为圆形。

工作原理:需要给控制器散热时,启动第一电机正转或反转交替转动,带动等径凸轮转动,带动接触滚轮左右摆动,当左方的接触滚轮逐渐挤压推板时,带动推板向左运动,带动连杆向左运动,带动活塞向左运动,弹簧伸长,受气压作用力,水从喷头洒出。同时启动第二电机正转,带动第二转轴正转,带动第一锥齿轮正转,带动第二锥齿轮反转,带动第三转轴反转,带动大齿轮反转,带动小齿轮正转,带动第四转轴正转,从而带动叶片正转,叶片将部分喷头洒出的水吹到储物箱外左侧,水气通过储物箱左壁的通孔进入储物箱,从而达到给控制器散热的效果。同时,叶片转动能加快控制器周围空气的流动。当不需要给控制器散热时,接触滚轮摆动复位后,第一电机停止转动。受弹力作用,弹簧缩短复位,带动活塞向右运动复位。同时启动第二电机反转,带动第二转轴反转,带动第一锥齿轮反转,带动第二锥齿轮正转,带动第三转轴正转,带动大齿轮正转,带动小齿轮反转,带动第四转轴反转,从而带动叶片反转复位后,第二电机停止反转。

因为还包括有制冷装置,水箱内左侧上方设有制冷装置,所以制冷装置可以将水箱内的水制冷,达到更好的风冷散热效果。

因为还包括有纱布,储物箱外左侧设有纱布,所以可以避免水滴直接溅入储物箱,避免控制器受潮。

因为还包括有蒲扇,第二转轴上设有蒲扇,当第二转轴转动时,带动蒲扇转动生成风,可以更好地对控制器散热。

因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为伺服电机,可以更精确地控制转速。

因为放置箱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所以放置箱不易受潮腐蚀,可以延长放置箱的使用寿命。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达到了制冷效果好、风速快、资源消耗少的效果,能快速有效地为控制器降温散热,有利于延长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放置箱,2-水箱,3-第一支杆,4-弹簧,5-连杆,6-推板,7-第二支杆,8-等径凸轮,9-第一电机,10-接触滚轮,11-曲形杆,12-第一转轴,13-第二电机,14-第二转轴,15-第一锥齿轮,16-第二锥齿轮,17-上轴承座,18-第三转轴,19-大齿轮,20-左轴承座,21-第四转轴,22-小齿轮,23-叶片,24-储物箱,25-控制器,26-通孔,27-喷头,28-硬质水管,29-活塞,30-制冷装置,31-纱布,32-蒲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快速风冷散热型控制器,如图1-4所示,包括有放置箱1、水箱2、第一支杆3、弹簧4、连杆5、推板6、第二支杆7、等径凸轮8、第一电机9、接触滚轮10、曲形杆11、第一转轴12、第二电机13、第二转轴14、第一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6、上轴承座17、第三转轴18、大齿轮19、左轴承座20、第四转轴21、小齿轮22、叶片23、储物箱24、控制器25、喷头27、硬质水管28和活塞29;放置箱1内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支杆3、第二支杆7和第一电机9,第一支杆3顶部设有水箱2,水箱2左壁设有硬质水管28,硬质水管28上端设有喷头27,水箱2内设有活塞29,活塞29右侧上下方与水箱2内右侧之间连接有弹簧4,活塞29右侧中部设有连杆5,连杆5穿过水箱2右壁,连杆5右端设有推板6,第二支杆7上设有第一电机9和第一转轴12,第一电机9位于第一转轴12下方,第一电机9前侧连接有等径凸轮8,第一转轴12前侧设有曲形杆11,曲形杆11左右两侧下端均设有接触滚轮10,左方的接触滚轮10位于推板6右侧,第二电机13顶部连接有第二转轴14,第二转轴14上端设有第一锥齿轮15,放置箱1内顶部设有上轴承座17,上轴承座17上安装有第三转轴18,第三转轴18右端设有第二锥齿轮16,第二锥齿轮16与第一锥齿轮15啮合,第三转轴18左端设有大齿轮19,放置箱1内左侧上方设有左轴承座20,左轴承座20上安装有第四转轴21,第四转轴21上设有小齿轮22,小齿轮22与大齿轮19啮合,第四转轴21右端设有叶片23,叶片23位于喷头27上方,放置箱1内后侧设有储物箱24,储物箱24左右壁开有通孔26,储物箱24内底部设有控制器25。

还包括有制冷装置30,水箱2内左侧上方设有制冷装置30。

还包括有纱布31,储物箱24外左侧设有纱布31。

还包括有蒲扇32,第二转轴14上设有蒲扇32。

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3均为伺服电机。

放置箱1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

蒲扇32的形状为圆形。

工作原理:需要给控制器25散热时,启动第一电机9正转或反转交替转动,带动等径凸轮8转动,带动接触滚轮10左右摆动,当左方的接触滚轮10逐渐挤压推板6时,带动推板6向左运动,带动连杆5向左运动,带动活塞29向左运动,弹簧4伸长,受气压作用力,水从喷头27洒出。同时启动第二电机13正转,带动第二转轴14正转,带动第一锥齿轮15正转,带动第二锥齿轮16反转,带动第三转轴18反转,带动大齿轮19反转,带动小齿轮22正转,带动第四转轴21正转,从而带动叶片23正转,叶片23将部分喷头27洒出的水吹到储物箱24外左侧,水气通过储物箱24左壁的通孔26进入储物箱24,从而达到给控制器25散热的效果。同时,叶片23转动能加快控制器25周围空气的流动。当不需要给控制器25散热时,接触滚轮10摆动复位后,第一电机9停止转动。受弹力作用,弹簧4缩短复位,带动活塞29向右运动复位。同时启动第二电机13反转,带动第二转轴14反转,带动第一锥齿轮15反转,带动第二锥齿轮16正转,带动第三转轴18正转,带动大齿轮19正转,带动小齿轮22反转,带动第四转轴21反转,从而带动叶片23反转复位后,第二电机13停止反转。

因为还包括有制冷装置30,水箱2内左侧上方设有制冷装置30,所以制冷装置30可以将水箱2内的水制冷,达到更好的风冷散热效果。

因为还包括有纱布31,储物箱24外左侧设有纱布31,所以可以避免水滴直接溅入储物箱24,避免控制器25受潮。

因为还包括有蒲扇32,第二转轴14上设有蒲扇32,当第二转轴14转动时,带动蒲扇32转动生成风,可以更好地对控制器25散热。

因为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3均为伺服电机,可以更精确地控制转速。

因为放置箱1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所以放置箱1不易受潮腐蚀,可以延长放置箱1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