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6306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烹饪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磁烹饪器具,诸如电磁炉、电饭煲和压力锅等,通常是依靠安装于线圈盘上的线圈绕组产生变化的磁场,从而使锅底产生涡流而发热,达到烹饪食物的目的。

在电磁烹饪器具中,绕组线圈设置于线圈盘上。在绕设绕组线圈时,多个绕组线圈由同一根漆包线依次盘绕形成。

然而,在绕完前一组绕组线圈后到绕设下一个绕组线圈时,漆包线不易固定,容易从前一组绕组线圈上松散而脱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线圈盘,旨在避免绕设绕组线圈时脱线的情况发生,以提高装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线圈盘包括线圈盘座和多个绕组线圈,所述多个绕组线圈安装于所述线圈盘座,所述多个绕组线圈均具有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多个绕组线圈通过所述进线端与所述出线端二次连接而串联。

优选的,所述多个绕组线圈沿所述线圈盘座的周向间隔排布。

优选的,所述多个绕组线圈在所述线圈盘座的周向上依次串联。

优选的,所述出线端与所述进线端焊接或者通过铆接件铆接而使所述多个绕组线圈相串联。

优选的,所述铆接件包括套接所述出线端和所述进线端的铆接环,以及包覆所述铆接环的绝缘套。

优选的,所述线圈盘座上设置有用以供所述进线端与所述出线端二次连接而让位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凹槽将所述线圈盘座的底面贯通。

优选的,所述线圈盘座上凹设有多个供所述绕组线圈安装的绕线槽,所述凹槽将相邻的两所述绕线槽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包括线圈盘,所述线圈盘包括线圈盘座和多个绕组线圈,所述多个绕组线圈安装于所述线圈盘座,每个所述绕组线圈均具有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多个绕组线圈通过所述进线端与所述出线端二次连接而串联。

优选的,所述电磁烹饪器具为电磁炉、电饭煲或压力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所述多个绕组线圈通过进线端与出线端二次连接而串联,避免了在绕完前一组绕组线圈后到绕设下一个绕组线圈时,漆包线从前一组绕组线圈松散而脱出的情况发生,从而可以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圈盘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单个线圈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线圈绕组串联后的结构示意图(背面图);

图4为本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线圈绕组串联后的结构示意图(正面图);

图6为图5中B处放大图;

图7为图1中线圈盘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圈盘、设置有该线圈盘的电磁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可以是电磁炉、电饭煲或压力锅。为了方便表述,下述内容中将具体以电磁炉为例进行阐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线圈盘10包括线圈盘座11和多个绕组线圈12,所述多个绕组线圈12安装于所述线圈盘座11,每个所述绕组线圈12均具有进线端121和出线端122,所述多个绕组线圈12通过所述进线端121与所述出线端122二次连接而串联。

具体而言,线圈盘座11上设置有多个绕组线圈12,例如3个、5个、8个、10个或更多;多个绕组线圈12在线圈盘10上的排布方式可以是有规律的排布,也可以是无规律的散乱排布。线圈盘座11上可以设置多个供绕组线圈12安装的绕线槽110,该绕线槽110可以是密绕槽也可以是疏绕槽(参照图7,图7中的绕线槽110为疏绕槽)。当然,线圈盘座11上也可以不设置绕线槽110,例如在线圈盘座11上设置固定绕组线圈12的固定结构。

在绕设绕组线圈12时,先分别在线圈盘座11上单独绕设多个绕组线圈12,从而,每个绕组线圈12均具有一个进线端121和一个出线端122。待所有绕组线圈12绕设完毕后,将其中一绕组线圈12的出线端122与下一绕组线圈12的进线端121二次连接,并依照这种方式将多个绕组线圈12串联起来。在此,二次连接是区别于一体成型的连接方式,也就是将绕出线端122与进线端121通过焊接、铆接、捆绑式连接或卡接的方式,使出线端122与进线端121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所述多个绕组线圈12通过进线端121与出线端122二次连接而串联,避免了在绕完前一组绕组线圈12后到绕设下一个绕组线圈12时,漆包线从前一组绕组线圈12松散而脱出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装配效率。

继续参照图1和图3,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上述线圈盘10的加热效果更均匀,所述多个绕组线圈12沿所述线圈盘座11的周向间隔排布。在此,绕组线圈12在周向上依次编号为①、②、③、④、⑤、⑥,多个绕组线圈12的串联方式可以是沿线圈盘座11的周向依次串联,也就是串联顺序为①、②、③、④、⑤、⑥;也可以是间隔式串联,也就是串联顺序为①、③、②、④、⑥、⑤,还可以是其它错乱式排布。但是为了简化多个绕组线圈12的串联方式,优选所述多个绕组线圈12在所述线圈盘座11的周向上依次串联。

图3和图4,上述多个绕组线圈12的二次连接方式可以是可拆式连接,还可以是固定式连接。对于固定式连接,进线端121与出线端122电连接稳定,不易出现断路的情况,但是工作人员需要针对的焊接工作较多,工作量相对较大。对于可拆式连接,安装简洁,后期维护也方便。

鉴于上述情况,在所有绕组线圈12绕设完毕后,上述二次连接的出线端122与进线端121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焊接时,由于高温,漆包线表面的绝缘层融化,从而可使出线端122与进线端121电连接的稳定强。

多个绕组线圈12串联后,还需要经过加电测试,以验证多个绕组线圈12是否能导通。在验证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断路的情况,所以需要逐个对绕组线圈12进线排查,找到断路的绕组线圈12后就需要维修(将有问题的绕组线圈12更换或重新二次连接)。在此,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对故障的排查,二次连接的出线端122与进线端121还可以通过铆接件13铆接而使所述多个绕组线圈12相串联。当多个绕组线圈12安装到位后,去除漆包线表面的绝缘层,然后通过铆接件13将进线端121和出线端122固定。当用户对故障排查时,可随时将铆接件13拆除,以更换绕组线圈12或重新连接。

参照图4、图5和图6,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铆接件13包括套接所述出线端122和所述进线端121的铆接环131,以及包覆所述铆接环131的绝缘套132。铆接环131一般是金属件,铆接环131将出线端122和进线端121铆接后,如果进线端121或出线端122的引线较长,那么铆接环131自身可能与靠近铆接环131的绕组线圈12电连接,从而导致局部短路,影响加热效果。所以,在此为了避免该情况的发生,所述铆接件13上设置有绝缘套132,该结缘套132的材料可以是橡胶,硅胶或其他绝缘塑料。

参照图3、图4和图7,绕组线圈12的进线端121引线与出线端122引线可以置放于线盘(绕组线圈的主体部分)的上表面,也可以置放于线盘的下表面。在此,一方面为了保持绕组线圈12安装的整洁性,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进线端121与出线端122对线盘上表面的其他结构(例如电磁炉的面板)造成干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盘座11上设置有用以供所述进线端121与所述出线端122二次连接而让位的凹槽111。在绕组线圈12安装到位后,可以将出线端122和进线端121均置放于该凹槽111中,从而使绕组线圈12的放置更平稳;另外也便于工作人员对进线端121和出线端122进行二次连接。

参照图3、图4和图7,上一实施例中,凹槽111可以是盲槽,也可以是将所述线圈盘座11的底面贯通。考虑到当绕组线圈12之间的距离较小时,不便于工作人员对进线端121和出线端122的二次连接。所以在此,优选凹槽111将线圈案座的底面贯通,如此,可以将出线端122引线和进线端121引线均布置于线盘的下表面,然后将引线端和出线端122均置放于该凹槽111中,工作人员可以线盘下方对进线端121和出线端122进线二次连接。

参照图3、图4和图7,上述内容述及了线圈盘座11上可以设置绕线槽110,也可以不设置绕线槽110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绕组线圈12的布设,所述线圈盘座11上凹设有多个供所述绕组线圈12安装的绕线槽110,所述凹槽111将相邻的两所述绕线槽110连通。当绕组线圈12设置于绕线槽110时,每个绕组线圈12的进线端121和出线端122均可置放于对应的凹槽111中,无论是焊接还是铆接,该凹槽111可以为进线端121与出线端122的二次连接提供足够的空间,从而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