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书馆内电子设备的支撑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572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书馆散热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图书馆内电子设备的支撑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对电子设备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即使在图书馆等具有纸质文件的场所,仍有使用电子阅览器、笔记本或平板电脑的需要,且大学里面对一些专业来说,也是需要笔记本来辅助学习的。但是电子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降低设备的运行速度,特别是涉及制图领域时笔记本因散热严重而导致性能下降,影响学习的不在少数。而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学生在使用电脑时都加装了散热器,但是传统的散热器结构都是通过一个支撑的架体来支撑笔记本以及设置风扇,这在宿舍使用还可以,在图书馆使用时因为风扇的转动会产生噪音,特别当笔记本很多事,风扇的声音会对图书馆内的学生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在图书馆内无法使用笔记本传统的散热器,因此目前急需一种图书馆内使用的电子设备散热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图书馆内电子设备的支撑散热装置,通过隐藏式的支架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将电子设备支撑起来,使得散热部位暴露在空气中,并通过额外的供气方式在不产生噪音的情况下实现对电子设备的风冷降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图书馆内电子设备的支撑散热装置,包括供学生使用的桌体,所述桌体的表面设置T型的槽体,所述槽体内设置斜向支撑机构,所述斜向支撑机构上设置风冷机构,所述风冷机构与设置在所述桌体下方的供气机构连接;

所述斜向支撑机构包括所述槽体下部设置的第一撑杆,所述第一撑杆的下端与所述槽体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一撑杆的上端对应所述槽体上部设置横臂,所述第一撑杆上铰接设置第二撑杆,所述槽体下部底面对应所述第二撑杆设置支撑凹槽;

所述风冷机构包括所述槽体下部在所述桌体表面设置的通孔、穿过所述通孔设置的进风软管、所述进风软管端部设置的喷嘴以及所述第一撑杆上设置的软管导向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撑杆竖截面为倒置的U型,所述软管导向机构包括所述第一撑杆的侧壁上对应所述进风软管设置的圆弧形卡槽,所述圆弧形卡槽为优弧。

进一步的,所述供气机构包括地面上设置的主管道,所述主管道通过供气管与所述进风软管连通,所述供气管上设置阀门,所述主管道与设置在室外的气泵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圆弧形卡槽为若干个,并在所述第一撑杆的侧面上均匀排列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供气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桌体底部且与所述进风软管连接的微型泵,所述微型泵设置在隔音机构内。

进一步的,所述隔音机构包括设置所述微型泵的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穿过所述进风软管的穿孔、所述箱体内表面设置隔音材料板以及所述箱体上设置散热孔。

进一步的,所述隔音材料板采用吸音棉制件。

进一步的,所述横臂的上表面设置弹性橡胶层。

本使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图书馆内电子设备的支撑散热装置,专门为图书馆内使用的笔记本、平板灯设备进行散热,桌体表面的T型的槽体用来隐藏设置斜向支撑机构,斜向支撑机构在使用时从槽体内取出,第一撑杆的下端与槽体的下端铰接,第一撑杆上端的横臂用来支撑笔记本或平板,在使用时将第一撑杆上端从槽体内取出,第一撑杆上的第二撑杆下端抵至槽体下部的支撑凹槽内,可以使得第一撑杆倾斜在桌体表面,便可以将笔记本倾斜支撑,使得笔记本的进风口暴露在空气中,横臂起到对笔记本的稳定作用,防止在使用中笔记本向一侧倾斜。

斜向支撑机构上设置风冷机构,风冷机构包括进风软管以及进风软管端部设置的喷嘴,供气机构将气体加压并供入进风软管内,使得加压后的气体加速送喷嘴喷出,第一撑杆上设置有软管导向机构,可以对喷嘴的方向进行调整,使得高速的气体从笔记本的下表面吹过,尤其是进风口吹过,加速带走笔记本工作而产生的热量,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桌体表面设置的通孔用来穿过进风软管,通孔设置在槽体的下部,是隐藏式结构,在第一撑杆不拿出来时通孔会被第一撑杆遮盖,不对桌体的使用造成任何影响,而第一撑杆对笔记本支撑时槽体的位置不会放置书本,通孔和槽体也不会对使用造成影响。且供气机构采用额外的供气方式而不采用电风扇散热,大大降低了传统散热产生的噪音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隐藏式的支架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将电子设备支撑起来,使得散热部位暴露在空气中,并通过额外的供气方式在不产生噪音的情况下实现对电子设备的风冷降温,大大降低了笔记本等设备在图书馆因为散热问题而对学生的影响,适合在图书馆内大量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图书馆内电子设备的支撑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T型的槽体和斜向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软管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入进风软管后的软管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供气机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横臂上表面设置弹性橡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图书馆内电子设备的支撑散热装置,包括供学生使用的桌体1,所述桌体1的表面设置T型的槽体 3,所述槽体3内设置斜向支撑机构,所述斜向支撑机构上设置风冷机构,所述风冷机构与设置在所述桌体1下方的供气机构连接;

所述斜向支撑机构包括所述槽体3下部设置的第一撑杆2,所述第一撑杆2 的下端与所述槽体3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一撑杆2的上端对应所述槽体3上部设置横臂7,所述第一撑杆2上铰接设置第二撑杆5,所述槽体3下部底面对应所述第二撑杆5设置支撑凹槽4;

所述风冷机构包括所述槽体3下部在所述桌体1表面设置的通孔8、穿过所述通孔8设置的进风软管9、所述进风软管9端部设置的喷嘴6以及所述第一撑杆2上设置的软管导向机构。

该装置专门为图书馆内使用的笔记本、平板灯设备进行散热,桌体表面的T 型的槽体用来隐藏设置斜向支撑机构,斜向支撑机构在使用时从槽体内取出,第一撑杆的下端与槽体的下端铰接,第一撑杆上端的横臂用来支撑笔记本或平板,在使用时将第一撑杆上端从槽体内取出,第一撑杆上的第二撑杆下端抵至槽体下部的支撑凹槽内,可以使得第一撑杆倾斜在桌体表面,便可以将笔记本倾斜支撑,使得笔记本的进风口暴露在空气中,横臂起到对笔记本的稳定作用,防止在使用中笔记本向一侧倾斜。

斜向支撑机构上设置风冷机构,风冷机构包括进风软管以及进风软管端部设置的喷嘴,供气机构将气体加压并供入进风软管内,使得加压后的气体加速送喷嘴喷出,第一撑杆上设置有软管导向机构,可以对喷嘴的方向进行调整,使得高速的气体从笔记本的下表面吹过,尤其是进风口吹过,加速带走笔记本工作而产生的热量,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桌体表面设置的通孔用来穿过进风软管,通孔设置在槽体的下部,是隐藏式结构,在第一撑杆不拿出来时通孔会被第一撑杆遮盖,不对桌体的使用造成任何影响,而第一撑杆对笔记本支撑时槽体的位置不会放置书本,通孔和槽体也不会对使用造成影响。且供气机构采用额外的供气方式而不采用电风扇散热,大大降低了传统散热产生的噪音问题。

所述第一撑杆2竖截面为倒置的U型,所述软管导向机构包括所述第一撑杆2的侧壁上对应所述进风软管9设置的圆弧形卡槽13,所述圆弧形卡槽13为优弧。第一撑杆竖截面为倒置的U型,在第一撑杆处于槽体内时,进风软管和喷嘴可以放置到第一撑杆内部,不会对桌体表面造成影响,当使用时第一撑杆斜向撑起,进风软管插入圆弧形的卡槽内进行固定,使得喷嘴可以对准笔记本的散热区域进行风冷降温。圆弧形卡槽为优弧,可以保证对进风软管的固定效果。

所述圆弧形卡槽13为若干个,并在所述第一撑杆2的侧面上均匀排列设置,圆弧形卡槽为多个,均匀排列在第一撑杆上,可以调整进风软管上喷嘴的位置,使得风冷的效果更好。

所述供气机构包括地面上设置的主管道12,所述主管道12通过供气管10 与所述进风软管9连通,所述供气管10上设置阀门11,所述主管道12与设置在室外的气泵连通。供气装置为风冷机构提供足够压力的气体,气泵将空气加压打入主管道内,当学生使用时打开阀门,被压缩的空气通过供气管和进风软管,最后通过喷嘴喷出,对笔记本的散热区域进行降温。

实施例二,如图5和图6所示,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供气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桌体1底部且与所述进风软管9连接的微型泵15,所述微型泵15设置在隔音机构内。该实施例的供气机构通过微型泵来实现,针对每个桌体安装一个,可以避免在室内的地面铺设主管道,但是微型泵会有弱微的杂音,通过隔音机构来设置可以解决杂音的干扰问题。

所述隔音机构包括设置所述微型泵15的箱体18、所述箱体18上设置穿过所述进风软管9的穿孔14、所述箱体18内表面设置隔音材料板16以及所述箱体18上设置散热孔17。隔音机构通过箱体来实现,微型泵设置在箱体内,箱体内表面设置隔音材料板,可以对内部微型泵的杂音进行吸收,箱体上设置的散热孔一方面可以对微型泵进行散热,另一方面进入气体供微型泵压缩进入进风软管。

所述隔音材料板16采用吸音棉制件,吸音棉支撑的板材可以对声音以及振动进行吸收,降低杂音对室内的影响。

所述横臂7的上表面设置弹性橡胶层19,弹性橡胶层可以对笔记本的下表面进行保护,且能够增加横臂与笔记本下表面的摩擦力,避免笔记本从斜向支撑机构上滑落。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将斜向支撑机构从T型的槽体中旋转出来,并通过第二撑杆对第一撑杆进行支撑,然后将笔记本放在斜向支撑机构上,将供气机构的进风软管卡在第一撑杆的软管导向机构上,然后打开供气管上的阀门,使得高压力的气体通过进风软管和喷嘴喷出,对笔记本下部进行风冷降温。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