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灯具的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3068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灯具的控制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控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灯具的控制器。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灯具,亦称LED灯具,是指能透光、分配和改变LED光源光分布的器具,包括除LED光源外所有用于固定和保护LED光源所需的全部零、部件,以及与电源连接所必需的线路附件。发光二极管灯具以其高效、节能、安全、长寿、小巧、清晰光线等技术特点,正在成为新一代照明市场的主力产品,且有力地拉动环保节能产业的高速发展。

但是市场上现有的LED灯具几乎都是直接连接家用电源使用,但是现在家居生活中,所用到的LED灯具越来越多,这样便增加了其控制问题,而且不能实现远程遥控功能,又不能控制多个不同的灯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LED灯具的控制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LED灯具的控制器,包括控制器本体,所述控制器本体的前壁一侧上方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下方设有控制按钮,且显示屏的另一侧下方设有散热孔,控制器本体的上下两端设有扣环,且控制器本体的外侧安装有铁质外壳,由固定螺母进行固定,所述控制器本体的两侧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下端开有固定孔,所述控制器本体的上壁一侧设有开关,所述开关的另一侧设有线孔,且线孔的外侧设有保护壳,所述控制器本体的一侧连接有插针,所述插针通过电源线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控制器本体的内部两侧设有线接插孔,所述线接插孔的一侧设有触片,且控制器本体的内部安装有红外传感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控制按钮的输出端与显示屏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安装板为一种铁质材料制成的方块板,分别固定在控制器本体的两侧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扣环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扣环对称设置在控制器本体的前壁上下两端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散热孔横截面呈圆形,且表面设置有条形外罩。

本实用新型中,该LED灯具的控制器,其上设置了控制按钮,通过线孔来连接外接灯具,利用控制按钮来进行控制,其内部设置有红外传感器,可以发射红外信号到外部遥控,则可实现遥控控制的功能,其上又设置有散热孔,起到散热的效果,该LED灯具的控制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实现双途径控制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LED灯具的控制器表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LED灯具的控制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线孔、2保护壳、3控制器本体、4显示屏、5控制按钮、6插针、7电源线、8固定孔、9安装板、10散热孔、11扣环、12固定螺母、13开关、14触片、15线接插孔、16红外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LED灯具的控制器,包括控制器本体3,控制器本体3的前壁一侧上方设有显示屏4,显示屏4的下方设有控制按钮5,且显示屏4的另一侧下方设有散热孔10,起到一定的散热功能,控制器本体3的上下两端设有一种铁丝构成的扣环11,且控制器本体3的外侧安装有铁质外壳,由固定螺母12进行固定,控制器本体3的两侧连接有铁质安装板9,起到固定的作用,安装板9的上下端开有固定孔8,控制器本体3的上壁一侧设有开关13,开关13的另一侧设有线孔1,且线孔1的外侧设有保护壳2,控制器本体3的一侧连接有插针6,可以通过其连接外接电源给控制器通电,插针6通过电源线7相连接,控制器本体3的内部两侧设有线接插孔15,线接插孔15的一侧设有触片14,且控制器本体3的内部安装有红外传感器16,能够通过其进行红外遥控,控制按钮5的输出端与显示屏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安装板9为一种铁质材料制成的方块板,分别固定在控制器本体3的两侧处,扣环11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扣环11对称设置在控制器本体3的前壁上下两端处,散热孔10横截面呈圆形,且表面设置有条形外罩。

保护壳2用以保护线孔不受损伤,以间隔2cm水平设置,能够连接外接灯具,固定孔8是一种内置螺旋的旋孔,可以旋上螺丝,起到固定的作用。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该控制器的线孔1连接到外接灯具,将控制器利用插针6进行通电,打开开关13,控制器便可使用,其内部设置有红外传感器16,可以通过其发射红外信号,利用遥控器来控制灯具的开关,而控制器内部设置的线接插孔15则是用来连接内部的导线,使得内部导线不致于紊乱,该LED灯具的控制器可以通过控制按钮5和红外遥控进行双途径控制,更加符合现代灯具的使用需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