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防尘防潮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8495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防尘防潮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换机,特别是一种散热防尘防潮交换机。



背景技术:

由于网络交换机的使用越来越多,现有交换机的使用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交换机发热量越来越大。目前对此的解决问题是,在交换机壳体上开设散热孔,但此种方法容易导致大量灰尘落入,从而影响交换机的性能,并且,仅开设散热孔,散热效果可能不够,尤其是在交换机集成设置中。因此,不少交换机需要解决这两个问题,而方法则是在风口处设置过滤网,并且采用风冷或水冷的进行散热。

但对于过滤网除尘而言,长期使用会导致堵塞,清洗过滤网也可能不到位,当过滤网出现破损的情况下也必须用专门的过滤网进行更换。同时采用风冷或水冷直接对交换机进行换热,仅仅是改变了其环境温度,对发热量大的点散热效果不理想,同时由于风中的水分和温差可能导致交换机的电子部件受潮或结霜,从而导致交换机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防尘防潮效果好的结构紧凑的使用方便的交换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散热防尘防潮交换机,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主交换引擎和处理模块cpu,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出风口和进风口,外壳内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导管、散热器,所述散热导管分别与主交换引擎和处理模块cpu相连,散热导管的另一端连接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从上至下依次为出风管、散热段、除尘除湿段、进风段和水尘收集段,所述出风管与出风口相连;所述散热段内插装所述散热导管;所述除尘除湿段从外至内依次为制冷层和走风层;所述进风段设置有离心风机,离心风机的出气口与走风层相连,离心风机的进气口通过风管与进风口相连;所述水尘收集段与走风层连通。

优选的,所述散热导管与主交换引擎和处理模块cpu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主交换引擎和处理模块cpu的贴合处均设置有一层导热硅胶,散热片与散热导管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层导热硅胶。

优选的,所述散热导管为导热铜管。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有百叶窗。

优选的,所述制冷层设置有水冷装置。

优选的,所述水冷装置和离心风机分别在外壳上设置有控制开关。

优选的,还包括电子温度计,所述电子温度计包括温度感应探头、导线和电子温度器,温度感应探头分别与主交换引擎和处理模块cpu贴合,温度感应探头的另一端与导线相连,导线另一端连入电子温度器。

优选的,所述电子温度计里设置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报警铃和报警灯。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散热防尘防潮交换机,通过散热导管连接主交换引擎和处理模块cpu这两个主要发热点,一方面散热效率更高,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也增加了散热效果,另一方面也防止风直接对部件的吹动,除了防止长期吹风导致零件松动外,也防止了风中带的水和粉尘对电子部件进行污染;风通过除尘除湿后再对散热导管进行散热,一方面通过制冷层降低了风的温度,使得散热效果更好,另一方面防止水和尘粘在散热导管或在散热导管上结霜,从而形成隔热层,造成散热效果降低,并且防止尘堵住出风口;除水和除尘均在走风层进行,使得结构紧凑,不会占用过大体积;水滴与尘同时在壁面留下,使得尘能够进入水滴中,从而更好地被除掉,不会随着风乱跑,并且降低了对离心风机的性能要求,使得其不需要达到完全离心的效果;水和尘通过自身重力落入水尘收集段,使得操作人员仅需定时清洗水尘即可,无需更换部件;同时,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开启散热,不需要的时候则将其关闭,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表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中标记:1-外壳;11-出风口;12-进风口;2-主交换引擎;3-处理模块cpu;4-散热装置;41-散热导管;411-散热片;42-散热器;421-出风管;422-散热段;423-除尘除湿段;4231-制冷层;4232-走风层;424-进风段;4241-离心风机;425-水尘收集段;5-电子温度计;51-温度感应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散热防尘防潮交换机,包括外壳1,设置在外壳1内的主交换引擎2和处理模块cpu3,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出风口11和进风口12,外壳1内设置有散热装置4,所述散热装置4包括散热导管41、散热器42,所述散热导管41分别与主交换引擎2和处理模块cpu3相连,散热导管41的另一端连接散热器42;所述散热器42从上至下依次为出风管421、散热段422、除尘除湿段423、进风段424和水尘收集段425,所述出风管421与出风口11相连;所述散热段422内插装所述散热导管41;所述除尘除湿段423从外至内依次为制冷层4231和走风层4232;所述进风段424设置有离心风机4241,离心风机4241的出气口与走风层4232相连,离心风机4241的进气口通过风管与进风口12相连;所述水尘收集段425与走风层4232连通。

在使用过程中,高温带尘空气被进风段424里的离心风机4241从进风口12吸入后通过出气口以旋转向上的流动进入走风层4232,由于气由于制冷层4231的作用变冷,使得含湿量迅速下降,冷凝出的水滴被旋转的气流打在走风层4232的壁面上,同时由于质量的作用导致尘气分离,并且尘被旋转的气流在壁面上,通过自身重力向下滑动或与被打到壁面上的水滴混合后向下流动,最后在水尘收集段425被收集起来;除尘除湿后的风进入散热段422对散热导管41进行散热,后从出风口11出去,被散热后的散热导管对主交换引擎2和处理模块cpu3进行散热。

通过散热导管41连接主交换引擎2和处理模块cpu3这两个主要发热点,一方面散热效率更高,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也增加了散热效果,另一方面也防止风直接对部件的吹动,除了防止长期吹风导致零件松动外,也防止了风中带的水和粉尘对电子部件进行污染;风通过除尘除湿后再对散热导管41进行散热,一方面通过制冷层4231降低了风的温度,使得散热效果更好,另一方面防止水和尘粘在散热导管41或在温差过大的情况下散热导管41结霜,从而形成隔热层,造成散热效果降低,并且防止尘堵住出风口;除水和除尘均在走风层4232进行,使得结构紧凑,不会占用过大体积;水滴与尘同时在壁面留下,使得尘能够进入水滴中,从而更好地被除掉,不会随着风乱跑,并且降低了对离心风机4241的性能要求,使得其不需要达到完全离心的效果;水和尘通过自身重力落入水尘收集段425,使得操作人员仅需定时清洗水尘即可,无需更换部件。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做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散热导管41与主交换引擎2和处理模块cpu3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散热片411,所述散热片411与主交换引擎2和处理模块cpu3的贴合处均设置有一层导热硅胶,散热片411与散热导管41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层导热硅胶。

在使用过程中,散热导管41通过散热片411和导热硅胶与主交换引擎2和处理模块cpu3相连,使得两者接触十分稳固,不会因抖动而松开,同时也保证了导热效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2中的任一项做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散热导管41为导热铜管。

在使用过程中,导热铜管为十分常见的器材,使用它在保证导热效果的同时也能降低成本。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3中的任一项做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进风口12和出风口11均设置有百叶窗。

在使用过程中,进风口12和出风口11均设置有百叶窗,防止了大块异物进入,对散热装置4造成破坏。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4中的任一项做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制冷层4231设置有水冷装置。

在使用过程中,水冷装置制冷效果极好,制冷层4231设置有水冷装置,使得风中的含湿量能极大幅度地降低。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5中的任一项做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水冷装置和离心风机4241分别在外壳1上设置有控制开关。

在使用过程中,在不需要制冷的情况下,水冷装置和离心风机4241可以不启动,从而节约成本。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6中的任一项做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还包括电子温度计5,所述电子温度计5包括温度感应探头51、导线和电子温度器,温度感应探头51分别与主交换引擎2和处理模块cpu3贴合,温度感应探头51的另一端与导线相连,导线另一端连入电子温度器。

在使用过程中,当温度感应探头51感应到主交换引擎2或处理模块cpu3温度过高时,可以及时作出报警,从而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开启散热装置,防止过热造成的损失。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7做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电子温度计里设置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报警铃和报警灯。

在使用过程中,报警铃使得操作人员知道有交换机过热,报警灯提醒操作人员是哪台交换机过热。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