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电路和包括该控制电路的电气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2578发布日期:2018-06-06 01:2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控制电路和包括该控制电路的电气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和包括该控制电路的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一些电气设备中,在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或者初级侧和接口之间需要传输控制信号或感测信号,以实现初级侧对次级侧或接口或者次级侧或接口对初级侧的控制。由于在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或者初级侧和接口之间可能产生较高的冲击电压(surge voltage),因此,设置在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或者初级侧和接口之间的用于传输控制信号或感测信号的控制电路需要具有较强的冲击电压承受能力。另外,在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或者初级侧和接口之间产生的较高的冲击电压也要求该控制电路具有较长的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

现有的方法一般是通过在控制电路中设置一个单独的安全变压器或专用的光耦合器来传输控制信号或感测信号,以使得初级侧对次级侧或接口或者次级侧或接口对初级侧进行控制。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的控制电路中,由于需要设置单独的安全变压器或专用的光耦合器,导致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电路和包括该控制电路的电气设备,其不需要设置单独的安全变压器或专用的光耦合器,而是使用普通的光耦合器以及辅助线圈,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能够具有较强的冲击电压承受能力以及较长的爬电距离,并实现初级侧对次级侧或接口或者次级侧或接口对初级侧的精确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设置在电气设备的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或初级侧和接口之间,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光耦合器、第二光耦合器以及辅助线圈,所述第一光耦合器与所述第二光耦合器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与所述初级侧连接且所述第二光耦合器与所述次级侧或所述接口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光耦合器与所述次级侧或所述接口连接且所述第二光耦合器与所述初级侧连接,所述辅助线圈向所述第一光耦合器和所述第二光耦合器供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其中,所述第一光耦合器和所述第二光耦合器为三极管型光耦合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方面,其中,所述第一光耦合器具有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一光敏三极管,所述第二光耦合器具有第二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光敏三极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四方面,其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初级侧的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光敏三极管与所述次级侧或所述接口的端口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次级侧或所述接口的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光敏三极管与所述初级侧的端口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五方面,其中,所述第一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辅助线圈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六方面,其中,所述第一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电气设备,所述电气设备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气设备的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或初级侧和接口之间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该控制电路不需要设置单独的安全变压器或专用的光耦合器,而是使用普通的光耦合器以及辅助线圈,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能够具有较强的冲击电压承受能力以及较长的爬电距离,并实现初级侧对次级侧或接口或者次级侧或接口对初级侧的精确控制。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控制电路的一个电路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控制电路的另一个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本实用新型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控制电路,其设置在电气设备的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或初级侧和接口之间,用于传输控制信号或感测信号,以实现初级侧对次级侧或接口的控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控制电路的一个电路结构图。如图1所示,控制电路100设置在电气设备的初级侧200和次级侧或接口300之间。

该控制电路100包括第一光耦合器OC1、第二光耦合器OC2以及辅助线圈L1,第一光耦合器OC1与第二光耦合器OC2连接,第一光耦合器OC1与初级侧200连接,第二光耦合器OC2与次级侧或接口300连接,辅助线圈L1向第一光耦合器OC1和第二光耦合器OC2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使用了普通的光耦合器OC1、OC2以及辅助线圈L1,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能够具有较强的冲击电压承受能力以及较长的爬电距离,并实现初级侧200对次级侧或接口300的精确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光耦合器OC1、第二光耦合器OC2可以是普通的光耦合器,例如,该第一光耦合器OC1、第二光耦合器OC2为三极管型光耦合器。

如图1所示,第一光耦合器OC1具有第一发光二极管D1和第一光敏三极管T1,第二光耦合器OC2具有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二光敏三极管T2。第一发光二极管D1与初级侧200的端口201连接,第二光敏三极管T2与次级侧或接口300的端口301连接,其中,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与初级侧200的端口201连接,第二光敏二极管T2的集电极与次级侧或接口300的端口301连接。

另外,如图1所示,第一光敏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辅助线圈L1连接,第一光敏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2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线圈L1以及第二光敏三极管T2的发射极分别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辅助线圈L1例如可以是反激变压器或LLC变压器等隔离变压器中的辅助线圈。如图1所示,辅助线圈L1与电阻R1以及二极管D3串联后与电容C1并联,再与第一光敏三极管T1的集电极连接,从而向第一光耦合器OC1和第二光耦合器OC2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信号或感测信号从初级侧200的端口201发出后,经过电阻R2进入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使得第一发光二极管D1发光,第一光敏三极管T1受光后产生电流,其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在该发射极产生电流并传输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使得第二发光二极管D2发光,第二光敏三极管T2受光后产生电流,其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控制电路的另一个电路结构图。如图2所示,与图1不同的是,第一光耦合器OC1与次级侧或接口300连接,第二光耦合器OC2与初级侧200连接,从而实现了次级侧或接口300对初级侧200的精确控制。图2中的其他结构与图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由于该控制电路不需要设置单独的安全变压器或专用的光耦合器,而是使用普通的光耦合器以及辅助线圈,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能够具有较强的冲击电压承受能力以及较长的爬电距离,并实现初级侧对次级侧或接口或者次级侧或接口对初级侧的精确控制。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一种电气设备,该电气设备包括设置在该电气设备的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或初级侧和接口之间的控制电路。

在本实施例中,该控制电路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控制电路。

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气设备可以是具有初级侧和次级侧或初级侧和接口的任何电气设备,该电气设备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由于该控制电路不需要设置单独的安全变压器或专用的光耦合器,而是使用普通的光耦合器以及辅助线圈,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能够具有较强的冲击电压承受能力以及较长的爬电距离,并实现初级侧对次级侧或接口或者次级侧或接口对初级侧的精确控制。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