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6500发布日期:2019-01-29 18:0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热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元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热管。



背景技术:

现今市面上的发热管的温控器支架一般是通过一个连接件将温控器支架的一端固定在铝管上,这种固定方式存在不够安全稳固的问题,同时导热性能不够好。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温控器支架安全稳固、同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的发热管,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热管,这种发热管的温控器支架的两端焊接固定在铝管相对于发热管主体的一侧上,使温控器支架的固定更可靠,导热性能更好。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包括有:发热管主体,所述发热管主体为U型中空圆管,两端设有开口;铝管,所述铝管为U型中空圆管,所述铝管的一侧固定在所述发热管主体的一侧上,以供流体通过;温控器支架,所述温控器支架的两端焊接固定在所述铝管相对于所述发热管主体的一侧上。

其中,所述发热管主体还包括陶瓷粒,所述陶瓷粒固定在所述发热管主体的开口中。

其中,所述发热管主体还包括引线柱,所述引线柱的一端穿过所述陶瓷粒并进入所述发热管主体内,另一端处于所述发热管主体外。

其中,所述发热管主体还包括发热丝,所述发热丝设置在所述发热管主体内,两端分别与所述引线柱相连接。

其中,所述发热管主体还包括填充料,所述填充料填满在所述发热丝、所述引线柱和所述发热管之间的容置空间中。

其中,所述填充料为氧化镁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中的温控器支架的两端焊接固定在铝管相对于发热管主体的一侧上,使温控器支架的固定更加安全可靠,同时具有更好的导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发热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发热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1引线柱;2陶瓷粒;3填充料;4发热丝;5发热管主体;6温控器支架;7铝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参阅图1-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热管。这种发热管包括发热管主体5、铝管7和温控器支架6。其中,发热管主体5为U型中空圆管并且两端设有开口(图未标),铝管7为U型中空圆管,铝管7的一侧固定在发热管主体5的侧面上,温控器支架6的两端分别固定焊接在铝管7相对于发热管主体5的一侧上,通过这样的固定方式,使温控器支架6的固定更加稳固可靠,同时增强了温控器支架6的导热性能。

其中,发热管主体5还包括陶瓷粒2,陶瓷粒2设置在发热管主体5的两端的开口上,陶瓷粒2上设置有开孔。特别地,陶瓷粒2的数量为两个。

其中,发热管主体5还包括有引线柱1,引线柱1的一端穿过陶瓷粒2的开孔并伸进发热管主体5的内部,另一端处于发热管主体5外。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引线柱1的数量为两个。

其中,发热管主体5还包括有发热丝4,发热丝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引线柱1相连。

其中,发热管主体5内还填有填充料3,填充料3填满在发热管主体5和引线柱1、发热丝4之间的容置空间中。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填充料3为氧化镁粉。

特别地,说明一下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流体进入到铝管后,电路通过引线柱控制发热丝进行发热,使发热管主体的热量传递到铝管上,从而对铝管内的流体起到加热的效果。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温控架支架的固定更加稳固可靠,同时具有了更良好的导热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