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2697发布日期:2019-12-31 16:17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纵耦合谐振器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尤其是作为双工器的接收滤波器等,提出了为了确保通带外的衰减量而将多个纵耦合谐振器级联连接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40921号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在这样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中,为了改善通带外的衰减量,一般不将与被级联连接的各纵耦合谐振器连接的接地进行公共连接而是进行分离。即,在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基板上,与一个纵耦合谐振器连接的接地和与其他纵耦合谐振器连接的接地相互不连接而独立地配置。然而,这样的结构由于难以削减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外部连接用的接地端子的个数,因此会妨碍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小型化。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通带外的衰减量的小型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具备:并联臂谐振器,连接在将输入或输出高频信号的第1端子和第2端子进行连结的高频信号的传输路径与接地之间;第1纵耦合谐振器,具有在弹性波的传播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并设置在所述传输路径上;和第2纵耦合谐振器,具有在弹性波的传播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并与所述第1纵耦合谐振器级联连接,所述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的一端以及所述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的一端与接地连接,所述并联臂谐振器、所述第1纵耦合谐振器以及所述第2纵耦合谐振器形成在具有压电性的一个基板,连接所述并联臂谐振器的接地、连接所述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中的至少一个弹性波谐振器的接地、和连接所述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中的至少一个弹性波谐振器的接地在所述基板上被公共连接。

由此,通过基于被公共连接的接地的布线的电感成分和基于在基板外对该布线和接地电位进行连接的接合引线等的电感成分的合成电感成分,能够使弹性波滤波器的衰减极、尤其是比通带更靠低频侧的衰减极向低频侧移动并且改善衰减量。即,能够使在各元件(并联臂谐振器、第1纵耦合谐振器、第2纵耦合谐振器)与接地电位之间形成的电感成分(并联电感成分)有效地作用。因此,能够实现能够改善通带外的衰减量的小型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

此外,也可以是,连接所述并联臂谐振器的接地、连接所述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的接地、和连接所述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的接地在所述基板上被公共连接。

由此,能够实现能够进一步改善通带外的衰减量的小型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2纵耦合谐振器由在所述传输路径上相互并联连接的第3纵耦合谐振器以及第4纵耦合谐振器构成,所述第3纵耦合谐振器具有所述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中的一部分,所述第4纵耦合谐振器具有所述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中的其他至少一部分,连接所述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之中所述第3纵耦合谐振器所具有的至少一个弹性波谐振器的接地、和连接所述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之中所述第4纵耦合谐振器所具有的至少一个弹性波谐振器的接地在所述基板上被公共连接。

由此,即便是第2纵耦合谐振器由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纵耦合谐振器构成(即,被并联分割)的结构,也能够实现能够改善通带外的衰减量的小型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以及所述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具有激励声表面波的idt(interdigitaltransducer;叉指换能器)电极。

由此,能够实现具有陡峭性高的通过特性的小型且低高度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

此外,也可以是,还具备:串联臂谐振器,设置在所述传输路径上,不经由其他弹性波谐振器地与所述并联臂谐振器连接。

由此,在纵耦合谐振器的特性上附加梯型电路的特性,因此能够改善通带外的衰减特性,例如可获得陡峭的衰减特性等。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多工器是具备在公共连接点被公共连接的多个滤波器装置的多工器,所述多个滤波器装置包括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公共连接点连接的上述记载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

这样,具备能够改善通带外的衰减量的小型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由此能够实现能够改善隔离度特性的小型的多工器。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多工器是具备在公共连接点被公共连接的多个滤波器装置的多工器,所述多个滤波器装置包括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公共连接点连接的上述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所述串联臂谐振器的一端不经由其他弹性波谐振器地与所述第1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并联臂谐振器连接。

由此,一个串联臂谐振器的一端不经由其他弹性波谐振器地与公共连接点连接。即,在构成一个滤波器装置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之中将串联臂谐振器设置在最接近公共连接点的地方,从而能够进一步改善在公共连接点被连接的其他滤波器装置的通带中的隔离度。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能够改善通带外的衰减量的小型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工器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接收滤波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纵耦合谐振器的电极构造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接收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5是表示比较例涉及的接收滤波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比较例涉及的接收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7a是将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的通过特性与比较例进行比较来表示的曲线图。

图7b是将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的隔离度特性与比较例进行比较来表示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示出总括性或者具体性的例子。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以及连接方式等是一个例子,其主旨并不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之中未记载于独立权利要求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而进行说明。此外,附图所示的构成要素的大小或者大小之比未必严谨。此外,在各图中,对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

[1.电路结构]

[1-1.整体结构]

首先,在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进行说明之前,以双工器为例,对具备该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多工器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工器1的结构图。

该图所示的双工器1是具备通带相互不同的发送滤波器10以及接收滤波器20的多工器。双工器1例如对由3gpp(thi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规定的band(频带)的高频信号(在此为高频发送信号以及高频接收信号)进行分波和滤波来传输。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工器1对应于band28a,发送滤波器10将band28a的发送频带(703-733mhz)设为通带,接收滤波器20将band28a的接收频带(758-788mhz)设为通带。另外,双工器1进行分波和滤波的高频信号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由与上述3gpp不同的通信标准规定的高频信号。

发送滤波器10是在将作为公共端子的ant端子11(天线端子)和作为独立端子的tx端子12(发送端子)进行连结的高频信号的传输路径(在此为高频发送信号的传输路径)上设置的滤波器装置。发送滤波器10例如由梯型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滤波器10不限定于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例如也可以是lc谐振滤波器或者介电滤波器等。

接收滤波器20是在将作为公共端子的ant端子11和作为独立端子的rx端子13(接收端子)进行连结的高频信号的传输路径(在此为高频接收信号的传输路径)上设置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接收滤波器20是将被级联连接(级联)的多个纵耦合谐振器和梯型的电路组合而成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关于接收滤波器20的详细结构将后述。

这样的双工器1例如配置在通信装置的前端部,从rfic(radiofrequencyintegratedcircuit;射频集成电路,未图示)经由功率放大器等发送放大电路输入至tx端子12的高频信号通过发送滤波器10进行滤波,从ant端子11输出到天线元件(未图示)。此外,由天线元件接收并输入至ant端子11的高频信号通过接收滤波器20进行滤波,从rx端子13经由低噪声放大器等接收放大电路输出到rfic。

[1-2.接收滤波器的结构]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接收滤波器20的结构的示意图。在该图中,关于构成接收滤波器20的各要素,示意性地示出在压电基板100上的连接关系。因而,在该图中用一个布线连接的端子等意味着在压电基板100上被电连接,例如,用gnd布线121连接的各弹性波谐振器的接地在压电基板100上被公共连接于外部连接用的gnd端子113(接地端子)。gnd端子113是形成在压电基板100上的例如焊盘电极。此外,在该图中,后述的纵耦合谐振器d1以及d2的各矩形形状示意性地表示谐振器。关于这些事项,在以后的示意图中也是同样的。

如该图所示,接收滤波器20具备串联臂谐振器s1以及并联臂谐振器p1、和纵耦合谐振器d1以及d2。

串联臂谐振器s1是在将输入高频信号(在此为高频接收信号)的input端子111(第1端子)和输出高频信号的output端子112(第2端子)进行连结的高频信号的传输路径(即串联臂)上设置的弹性波谐振器。该串联臂谐振器s1不经由其他弹性波谐振器地与并联臂谐振器p1连接。串联臂谐振器s1例如在接收滤波器20的通带内具有谐振点,在比该通带更靠高频处具有反谐振点。在此,谐振点是阻抗成为极小的奇异点(理想地是阻抗成为0的点),反谐振点是阻抗成为极大的奇异点(理想地是阻抗成为无限大的点)。即,串联臂谐振器s1形成接收滤波器20的通带和比通带更靠高频侧的衰减极。

具体的地,串联臂谐振器s1的一端与input端子111(第1端子)连接,另一端与并联臂谐振器p1连接。即,串联臂谐振器s1是构成接收滤波器20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之中连接得最接近input端子111的弹性波谐振器。即,串联臂谐振器s1在该多个弹性波谐振器之中连接得最接近ant端子11(公共连接点)。

并联臂谐振器p1连接在上述的传输路径与接地之间。即,并联臂谐振器p1是在将上述的传输路径(串联臂)和接地进行连结的传输路径(即并联臂)上设置的弹性波谐振器。并联臂谐振器p1例如在比接收滤波器20的通带更靠低频侧具有谐振点,且在该通带内具有反谐振点。即,并联臂谐振器p1形成比接收滤波器20的通带更靠低频侧的衰减极和通带。

这些串联臂谐振器s1以及并联臂谐振器p1形成梯型的滤波器电路。

纵耦合谐振器d1以及d2被级联连接而设置在上述的传输路径(串联臂)上。即,纵耦合谐振器d1的输出端子与纵耦合谐振器d2的输入端子连接。

纵耦合谐振器d1是具有在弹性波的传播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并设置在上述的传输路径上的第1纵耦合谐振器。在本实施方式中,纵耦合谐振器d1具有5个弹性波谐振器。另外,构成纵耦合谐振器d1的弹性波谐振器的个数只要为两个以上即可,可根据要求规格等适当决定。

纵耦合谐振器d2是具有在弹性波的传播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并设置在上述的传输路径上的第2纵耦合谐振器。在本实施方式中,纵耦合谐振器d2由在上述的传输路径上相互并联连接的纵耦合谐振器d21(第3纵耦合谐振器)以及纵耦合谐振器d22(第4纵耦合谐振器)构成。具体地,纵耦合谐振器d21以及d22分别由与纵耦合谐振器d1相同数目的n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弹性波谐振器之中位于弹性波的传播方向的中央的弹性波谐振器在该传播方向上被分割而形成的(n+1)/2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弹性波谐振器构成。即,纵耦合谐振器d21(第3纵耦合谐振器)具有构成纵耦合谐振器d2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中的一部分,纵耦合谐振器(第4纵耦合谐振器)具有该多个弹性波谐振器中的其他至少一部分。

纵耦合谐振器d1以及d2在接收滤波器20的通带内具有谐振点。即,纵耦合谐振器d1以及d2形成接收滤波器20的通带,抑制通带外的高频信号。在此,这些纵耦合谐振器d1以及d2被级联连接,从而能够将通带外的衰减量确保得更大。即,纵耦合谐振器d1以及d2能够改善(增大)接收滤波器20的衰减频带中的衰减量。

[2.构造]

在具有如以上说明的电路结构的接收滤波器20中,并联臂谐振器p1、纵耦合谐振器d1(第1纵耦合谐振器)以及纵耦合谐振器d2(第2纵耦合谐振器)形成在作为具有压电性的一个基板的压电基板100。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而,串联臂谐振器s1也形成在压电基板100。即,接收滤波器20由形成在一个压电基板100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构成。

压电基板100例如是由litao3压电单晶、linbo3压电单晶、knbo3压电单晶、石英、或者压电陶瓷构成的具有压电性的基板。另外,压电基板100不限于单层的基板,例如也可以是在硅基板等支承基板上层叠有由litao3压电单晶、linbo3压电单晶、knbo3压电单晶、石英、或者压电陶瓷构成的压电膜的层叠基板。

在这样的压电基板100中,并联臂谐振器p1的接地、纵耦合谐振器d1的接地和纵耦合谐振器d2的接地被公共连接。即,连接并联臂谐振器p1的接地、连接构成纵耦合谐振器d1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第1弹性波谐振器)中的至少一个弹性波谐振器的接地、和连接构成纵耦合谐振器d2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中的至少一个弹性波谐振器的接地,在压电基板100上被公共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并联臂谐振器p1的接地、连接构成纵耦合谐振器d1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的接地、和连接构成纵耦合谐振器d2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的接地,在压电基板100上被公共连接。即,连接构成接收滤波器20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的全部接地被公共连接于一个gnd端子113。具体地,这些接地被公共连接于gnd端子113,经由gnd布线121(接地布线)而相互连接。

如上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纵耦合谐振器d2由被并联连接的纵耦合谐振器d21(第3纵耦合谐振器)以及纵耦合谐振器d22(第4纵耦合谐振器)构成。在该结构中,连接构成纵耦合谐振器d2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之中纵耦合谐振器d21(第3纵耦合谐振器)所具有的至少一个弹性波谐振器的接地、和连接纵耦合谐振器d22(第4纵耦合谐振器)所具有的至少一个弹性波谐振器的接地,在压电基板100上被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构成纵耦合谐振器d21的多个(在此为3个)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的接地、和连接构成纵耦合谐振器d22的多个(在此为3个)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的接地被公共连接于一个gnd端子113。

在此,对构成接收滤波器20的弹性波谐振器的构造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收滤波器20由使用了声表面波(saw:surfaceacousticwave)的弹性波谐振器构成。这样的弹性波谐振器具有形成在压电基板100上的激励声表面波的idt(interdigitaltransducer;叉指换能器)电极。由此,能够由形成在压电基板100上的idt电极来构成接收滤波器20,所以能够实现具有陡峭性高的通过特性的小型且低高度的接收滤波器20。

以下,关于idt电极的电极构造,以纵耦合谐振器d1为例来说明。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纵耦合谐振器d1的电极构造的俯视图。另外,该图所示的电极构造用于说明构成接收滤波器20的各弹性波谐振器的典型构造。因而,构成纵耦合谐振器d1的idt电极的电极指的根数、长度等不限定于该图所示的电极指的根数、长度。此外,在该图中,关于向idt电极的信号端子传输高频信号的信号布线、以及对idt电极的接地和gnd端子113进行连接的gnd布线121,也示意性地进行了图示,但关于这些信号布线以及gnd布线121的线宽以及配置布局等,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根据接收滤波器20的要求规格以及尺寸等适当决定。

如该图所示,纵耦合谐振器d1是具有沿着弹性波的传播方向(在图3中为纸面上下方向)排列配置的多个idt电极的不平衡型的dms(双重模式saw:doublemodesaw(surfaceacousticwave))滤波器。在本实施方式中,纵耦合谐振器d1例如具有5个idt电极211~215(idtl~5)、和相对于这些idt电极211~215配置于弹性波的传播方向两侧的一组反射器(ref.)221以及222。另外,关于反射器221以及222,也可以不设置。

idt电极211~215分别由相互对置的一组梳齿电极构成。这一组梳齿电极在与上述弹性波的传播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设置,且具有在该传播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电极指,例如,该多个电极指被交替地公共连接而构成。在此,一组梳齿电极中的一方的梳齿电极与信号端子连接,另一方的梳齿电极与接地端子连接。即,idt电极211~215各自的一方与接地连接,另一方与纵耦合谐振器d1整体的任一个信号端子(输入端子或者输出端子)连接。

这样构成的idt电极211~215按排列顺序交替地连接于纵耦合谐振器d1整体的一方的信号端子(在此为输入端子)和另一方的信号端子(在此为输出端子)。具体地,idt电极211~215之中从端部起第2个idt电极212以及第4个idt电极214的一方的梳齿电极经由串联臂谐振器s1而与input端子111连接,另一方的梳齿电极与接地连接。相对于此,idt电极211~215之中从端部起第1个idt电极211、第3个idt电极213以及第5个idt电极215的一方的梳齿电极经由后级的纵耦合谐振器d2而与output端子112连接,另一方的梳齿电极与接地连接。

作为这样的idt电极211~215,例如,可使用ti、al、cu、pt、au、ag、pd等的金属或者合金、或者它们的层叠体。

[3.通带外的衰减量改善的机制]

如以上,接收滤波器20中,并联臂谐振器p1、纵耦合谐振器d1以及纵耦合谐振器d2分别由弹性波谐振器构成,它们的接地被公共连接。在此,弹性波谐振器的阻抗一般示出电容性。即,弹性波谐振器大致作为电容元件发挥作用。因而,若将基于串联臂谐振器s1的电容成分设为cs1、基于并联臂谐振器p1的电容成分设为cp1、基于纵耦合谐振器d1的电容成分设为cd1、基于纵耦合谐振器d2的电容成分设为cd2,则接收滤波器20的等效电路如图4那样表示。

图4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接收滤波器20的等效电路图。

如该图所示,在接收滤波器20中,串联臂谐振器s1的电容成分cs1、并联臂谐振器p1的电容成分cp1、纵耦合谐振器d1的电容成分cd1、以及纵耦合谐振器d2的电容成分cd2的合成电容经由电感成分l1而与接地电位连接。

在此,电感成分l1是与gnd端子113连接的gnd布线121的电感成分、以及对gnd端子113和外部的接地电位进行连接的接合引线等的电感成分的合成电感。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改善接收滤波器20的通带外的衰减量,尤其是比通带更靠低频侧的衰减量。此外,与之相伴,能够改善发送滤波器10的通带中的隔离度。关于这些,以下,也包含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经过在内,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来进行说明。

一般地,在具备被级联连接的多级的纵耦合谐振器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中,为了确保通带外的衰减量,各级的纵耦合谐振器的接地被分离。也就是说,使用如下结构,即,通过在压电基板上设置多个接地端子,从而将与前级的纵耦合谐振器的接地连接的接地端子、和与后级的纵耦合谐振器的接地连接的接地端子进行分离。因而,在对这样的结构附加并联臂谐振器的情况下,可使用将并联臂谐振器的接地进一步分离的结构。

不过,在这样将各级的纵耦合谐振器以及并联臂谐振器全部的接地进行分离而设置了多个接地端子的情况下,伴随接地端子的数目的增大,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会大型化,因此存在妨碍小型化的问题。

因此,可考虑如下结构,即,通过将各级的纵耦合谐振器的接地进行分离,来确保通带外的衰减量,并且,通过将并联臂谐振器的接地和多级的纵耦合谐振器的任一个的接地(例如前级的纵耦合谐振器的接地)进行公共化(公共连接),来谋求小型化。

图5是表示这样构成的比较例涉及的接收滤波器920的结构的示意图。

该图所示的接收滤波器920与图2所示的接收滤波器20相比,被级联连接的纵耦合谐振器d1以及d2的接地不被公共连接而是被分离。因而,接收滤波器920作为外部连接用的接地端子而具有多个接地端子(在此为由gnd1端子913以及gnd2端子914构成的两个接地端子)。

并联臂谐振器p1的接地和前级的纵耦合谐振器d1的接地被公共连接于gnd1端子913(接地端子)。具体地,这些接地通过与gnd1端子913(接地端子)连接的gnd布线921相互连接。另一方面,后级的纵耦合谐振器d2的接地与gnd2端子914连接。具体地,该接地通过不与上述gnd布线921连接的gnd布线922而与gnd2端子914连接。

这样构成的比较例涉及的接收滤波器920的等效电路如图6所示那样表示。

图6是比较例涉及的接收滤波器920的等效电路图。

如该图所示,接收滤波器920的等效电路图与图4所示的等效电路图相比,串联臂谐振器s1的电容成分cs1、并联臂谐振器p1的电容成分cp1、以及纵耦合谐振器d1的电容成分cd1的合成电容经由电感成分l91而与接地电位连接。此外,纵耦合谐振器d2的电容成分cd2经由电感成分l92而与接地电位连接。

在此,电感成分l91是与gnd1端子913连接的gnd布线921的电感成分、以及对gnd1端子913和外部的接地电位进行连接的接合引线等的电感成分的合成电感。此外,电感成分l92是与gnd2端子914连接的gnd布线922的电感成分、以及对gnd2端子914和外部的接地电位进行连接的接合引线等的电感成分的合成电感。

以下,参照图4以及图6,对图7a以及图7b所示的实施方式以及比较例的特性进行比较来进行说明。

图7a是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1的通过特性与比较例进行比较来表示的曲线图。具体地,在该图中示出从ant端子11向rx端子13传输的高频信号的插入损耗,即,接收滤波器的通过特性(滤波器特性)。图7b是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1的隔离度特性与比较例进行比较来表示的曲线图。具体地,在该图中示出tx端子12和rx端子13的隔离度特性。

另外,在这些图中,本实施方式(图中的“实施例”)的特性用实线表示,上述的比较例的特性用虚线表示。在此,比较例涉及的多工器取代实施方式涉及的接收滤波器20而具备上述的比较例涉及的接收滤波器920。

如图7a可知,若将实施方式的通过特性和比较例的通过特性进行比较,则接收滤波器的通带(band28a的rx频带)中的插入损耗(loss)等同。另一方面,可知,根据实施方式,该通带外、尤其是比通带更靠低频侧的插入损耗较之于比较例得到改善。即,在实施方式中,发送滤波器10的通带(band28a的tx频带)中的插入损耗改善。

因此,如图7b可知,若将实施方式的隔离度特性和比较例的隔离度特性进行比较,则接收滤波器的通带中的隔离度等同,相对于此,在实施方式中,该通带外、尤其是比通带更靠低频侧的隔离度较之于比较例得到改善。即,在实施方式中,发送滤波器10的通带中的隔离度改善。

这些理由可以认为如下。

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电感成分l1和图6所示的比较例中的电感成分l91能够视作等同。因而,对于与这些电感成分l1以及l91(以下称为电感成分l)有关的谐振频率,可获得如下关系。在此,与电感成分l有关的谐振频率是由电感成分l和与其连接的电容成分构成的电路的谐振频率。

即,在实施方式中,该谐振频率fa由1/(2π√(l·(c+cd2))来表示。另一方面,在比较例中,该谐振频率fb由1/(2π√(l·c))来表示。在此,电容成分c是串联臂谐振器s1的电容成分cs1、并联臂谐振器p1的电容成分cp1、以及纵耦合谐振器d1的电容成分cd1的合成电容。

此时,由于(c+cd2)>c,因此实施方式的谐振频率fa以及比较例的谐振频率fb成为fa<fb。

即,在等效电路的观点下,实施方式涉及的接收滤波器20与比较例涉及的接收滤波器920相比,会对纵耦合谐振器d1的电容成分cd1附加纵耦合谐振器d2的电容成分cd2。因而,在实施方式中,与比较例相比,与电感成分l有关的谐振频率向低频侧移动。该谐振频率针对接收滤波器20以及920分别规定比通带更靠低频侧的衰减极。此外,这样规定的衰减极在向低频侧移动时衰减量增大。

因此,在实施方式中,与比较例相比,能够改善接收滤波器20的通带外的衰减量,尤其是比通带更靠低频侧的衰减量。由此,在实施方式中,与比较例相比,能够改善与接收滤波器20公共连接的发送滤波器10的通带(对方频带)中的隔离度。

[4.总结]

如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接收滤波器20(弹性波滤波器装置),连接并联臂谐振器p1的接地、连接构成纵耦合谐振器d1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中的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全部)弹性波谐振器的接地、和连接构成纵耦合谐振器d2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中的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全部)弹性波谐振器的接地在压电基板100(基板)上被公共连接。

由此,通过基于被公共连接的接地的布线(在实施方式中为gnd布线121)的电感成分和基于在压电基板100外对该布线和接地电位进行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对gnd端子113和接地电位进行连接)的接合引线等的电感成分的合成电感成分,能够使接收滤波器的衰减极、尤其是比通带更靠低频侧的衰减极向低频侧移动并且改善衰减量。即,能够使在各元件(并联臂谐振器p1、纵耦合谐振器d1、纵耦合谐振器d2)与接地电位之间形成的电感成分(并联电感成分)有效地作用。因此,能够实现能够改善通带外的衰减量的小型的接收滤波器20。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连接并联臂谐振器p1的接地、连接构成纵耦合谐振器d1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的接地、和连接构成纵耦合谐振器d2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的接地在压电基板100上被公共连接。

由此,能够实现能够进一步改善通带外的衰减量的小型的接收滤波器20。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纵耦合谐振器d2由相互并联连接的纵耦合谐振器d21(第3纵耦合谐振器)以及纵耦合谐振器d22(第4纵耦合谐振器)构成。在此,连接构成纵耦合谐振器d21的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全部)弹性波谐振器的接地、和连接构成纵耦合谐振器d22的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全部)弹性波谐振器的接地在压电基板100上被公共连接。

由此,即便是纵耦合谐振器d2由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纵耦合谐振器构成(即,被并联分割)的结构,也能够实现能够改善通带外的衰减量的小型的接收滤波器20。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接收滤波器20,具备不经由其他弹性波谐振器地与并联臂谐振器p1连接的串联臂谐振器s1。

由此,在被级联连接的纵耦合谐振器d1以及d2的特性上附加梯型电路的特性,因此能够改善通带外的衰减特性,例如可获得陡峭的衰减特性等。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工器1(多工器),由于具备上述的接收滤波器20,因此能够改善发送滤波器10的通带(接收滤波器20的对方频带)中的隔离度。即,能够实现能够改善隔离度特性的小型的双工器1。

在此,串联臂谐振器s1的一端不经由其他弹性波谐振器地与ant端子11(公共连接点)连接,另一端与并联臂谐振器p1连接。这样,在构成接收滤波器20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之中将串联臂谐振器s1设置在最接近ant端子11的地方,由此能够进一步改善发送滤波器10的通带(接收滤波器20的对方频带)中的隔离度。

(变形例)

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列举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说明的内容。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任意的构成要素组合而实现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变形例、内置了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的各种设备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

例如,具备上述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的高频模块(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以具备一个发送用的滤波器装置和一个接收用的滤波器装置的双工器为例,对多工器进行了说明。但是,多工器例如也可以是具备多个接收用的滤波器装置的接收用的多工器。此外,多工器也可以具备三个以上的滤波器装置,例如可以是具备三个滤波器装置的三工器或者具备四个滤波器的四工器。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作为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以接收滤波器2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结构也可以用于发送滤波器。由此,也可以是,上述的input端子111(第1端子)为输出高频信号的端子,上述的output端子112(第2端子)为输入高频信号的端子。

不过,一般来说,纵耦合谐振器的耐电力性小,因此上述说明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结构优选用于对作为小功率的高频信号的高频接收信号进行滤波的接收滤波器。

此外,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也可以不是作为构成双工器1等多工器的滤波器来实现,而作为单体的滤波器来实现。在这种结构中,串联臂谐振器s1以及并联臂谐振器p1的至少一方不限于设置在被级联连接的纵耦合谐振器d1以及d2与input端子111之间,也可以设置在纵耦合谐振器d1以及d2与output端子112之间。此外,在这种结构中,也可以不设置串联臂谐振器s1。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连接并联臂谐振器p1的接地、连接构成纵耦合谐振器d1(第1纵耦合谐振器)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全部的接地、和连接构成纵耦合谐振器d2(第2纵耦合谐振器)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全部的接地在压电基板100上被公共连接。但是,连接构成纵耦合谐振器d1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的一部分的接地、以及连接构成纵耦合谐振器d2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的一部分的接地也可以在压电基板100上不被公共连接。即,这些接地也可以在压电基板100上被分离。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纵耦合谐振器d2由相互并联连接的纵耦合谐振器d21以及d22构成,但例如也可以由与纵耦合谐振器d1相同数目的弹性波谐振器所构成的一个纵耦合谐振器来构成。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对前级的纵耦合谐振器d21和后级的纵耦合谐振器d22之中仅后级的纵耦合谐振器d22被并联分割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仅前级的纵耦合谐振器d21、或者前级的纵耦合谐振器d21以及后级的纵耦合谐振器d22双方被并联分割。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构成纵耦合谐振器d21的全部弹性波谐振器的接地和构成纵耦合谐振器d22的全部弹性波谐振器的接地在压电基板100上被公共连接。但是,连接构成纵耦合谐振器d21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的一部分的接地、以及连接构成纵耦合谐振器d22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的一部分的接地也可以在压电基板100上不被公共连接。即,这些接地也可以在压电基板100上被分离。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作为能够改善通带外的衰减量的小型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能够广泛利用于便携式电话等通信设备。

附图标记说明

1双工器(多工器);

10发送滤波器;

11ant端子(公共连接点);

12tx端子;

13rx端子;

20、920接收滤波器(弹性波滤波器装置);

100压电基板(基板);

111input端子(第1端子);

112output端子(第2端子);

113gnd端子;

121、921、922gnd布线;

211~215idt电极;

221、222反射器;

913gnd1端子;

914gnd2端子;

d1纵耦合谐振器(第1纵耦合谐振器);

d2纵耦合谐振器(第2纵耦合谐振器);

d21纵耦合谐振器(第3纵耦合谐振器);

d22纵耦合谐振器(第4纵耦合谐振器);

p1并联臂谐振器;

s1串联臂谐振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