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说明书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机构、风扇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功率电子设备,例如交换机或服务器,通常需要配置多个风扇模组进行散热。然而,风扇模组通常采用螺丝的固定方式与电子设备的壳体连接固定。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更换风扇模组时需要将螺丝一一拆卸,操作复杂,需要更换的风扇模组的数量越多,消耗的人力也就越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说明书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机构、风扇模组及电子设备,连接机构能够实现风扇模组和电子设备之间的快速拆装。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机构,包括用于与第一外部构件连接的壳体部、设置于所述壳体部的把手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部内的锁固组件;
所述把手组件包括按压件,所述锁固组件包括用于与第二外部构件连接的锁固件,所述锁固组件与所述按压件保持传动连接;
所述按压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带动所述锁固组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锁固件与第二外部构件锁定或解锁。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壳体部固接的把手件,所述按压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把手件靠近所述壳体部的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件靠近所述壳体部的侧部设有容置空间,所述按压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把手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按压件和所述把手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部靠近所述把手组件的第一侧壁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按压件的端部穿出所述第一通孔;
所述锁固组件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活动设置的配合件,所述配合件与所述按压件相配合,所述锁固件设置于所述配合件;
所述按压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带动所述配合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锁固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部与所述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二侧壁设有第二通孔;
当所述配合件带动所述锁固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至部分穿出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锁固件与第二外部构件锁定;当所述配合件带动所述锁固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至脱离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锁固件与第二外部构件解锁。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件的端部为斜面部,所述配合件设有与所述斜面部相配合的配合部。
进一步地,所述锁固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配合件和所述壳体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件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导向孔,所述锁固组件还包括穿设于所述导向孔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与所述壳体部固接。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风扇模组,包括主体部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壳体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
所述连接机构的按压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带动所述连接机构锁固组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连接机构的锁固件与外部电子设备锁定或解锁。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机箱和至少一个风扇模组,所述机箱设有与所述风扇模组数量对应的安装部,所述风扇模组包括装设于所述安装部的主体部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壳体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
所述连接机构的按压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带动所述连接机构锁固组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连接机构的锁固件与所述机箱锁定或解锁。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连接机构,包括用于与风扇模组连接的壳体部、设置于所述壳体部的把手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部内的锁固组件;
所述把手组件包括按压件,所述锁固组件包括用于与交换机连接的锁固件,所述锁固组件与所述按压件保持传动连接;
所述按压件沿预设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锁固件与所述交换机解锁,并使所述风扇模组沿所述预设方向与所述交换机分离。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通过将壳体部与第一外部构件连接,利用连接机构的按压件和锁固组件的传动配合,当按压件沿第一方向移动,能够带动锁固组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得锁固件与第二外部构件锁定或解锁,进而实现第一外部构件和第二外部构件之间的快速拆装,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说明书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风扇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说明书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风扇模组去除连接机构的把手件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说明书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风扇模组去除连接机构的壳体部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说明书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本说明书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机构、风扇模组及电子设备,连接机构能够实现风扇模组和电子设备之间的快速拆装。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说明书的连接机构、风扇模组及电子设备进行详细介绍。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机构100,包括用于与第一外部构件连接的壳体部10、设置于所述壳体部10的把手组件20、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部10内的锁固组件30。
其中,所述把手组件20包括按压件21,所述锁固组件30包括用于与第二外部构件连接的锁固件31,所述锁固组件30与所述按压件21保持传动连接。所述按压件21沿第一方向(图中x方向所示)移动,带动所述锁固组件30沿第二方向(图中y方向所示)移动,以使得所述锁固件31与第二外部构件锁定或解锁。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通过将壳体部10与第一外部构件连接,利用连接机构100的按压件21和锁固组件30的传动配合,当用户握住把手组件20并按下按压件21使其沿第一方向移动,能够带动锁固组件30沿第二方向移动,进而带动锁固件31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得锁固件31与第二外部构件锁定或解锁,进而实现第一外部构件和第二外部构件之间的快速拆装,操作简便。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外部构件可以是风扇模组,第二外部构件可以是服务器或交换机等设备的机箱。可以理解的,连接机构可以实现风扇模组与服务器或交换机等设备的机箱之间的快速拆装。当然,在其他例子中,第一外部构件和第二外部构件也可以是其他设备或是结构,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把手组件20还包括与所述壳体部10固接的把手件22,所述按压件21沿所述第一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把手件22靠近所述壳体部10的侧壁。可以理解的,按压件21沿第一方向活动设置于把手件22靠近壳体部10的侧壁,相当于将按压件21隐藏在把手件22的内侧,用户握住把手件22的同时即可将按压件21按下,易于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把手件22为“[”型把手,按压件21为与把手件22相适配的“[”型结构件,便于用户握持。按压件21包括握持部211和连接于握持部211两端的两个延伸部212,两个延伸部212均可以通过螺钉221等紧固件与壳体部10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例子中,把手件22也可以是u型把手或是c型把手,按压件21可以是对应的u型结构件或是c型结构件,把手件22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与壳体部10固定连接,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把手件22靠近所述壳体部10的侧部设有容置空间(未图示),所述按压件21沿所述第一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把手组件2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23,设置于所述按压件21和所述把手件22之间。可选地,按压件21远离壳体部10的侧部也可以开设凹槽空间,第一弹性件23可以设置在该凹槽空间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23采用线性弹簧的方式,第一弹性件23的数量可以是两个,分别装设在按压件21的两个延伸部212对应的凹槽空间内。当然,在其他例子中,第一弹性件23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弹簧驱动方式,第一弹性件23也可以是其他数量,均匀布置于按压件21的握持部211即可,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的,把手件22靠近所述壳体部10的内侧壁可以开设凹槽型结构的容置空间,能够实现将按压件21隐藏在内即可。当用户握住把手组件20并按下按压件21使其沿第一方向朝远离壳体部10的方向移动,能够带动锁固件31沿第二方向朝远离第二外部构件移动,以使得锁固件31与第二外部构件解锁。当用户松开按压件21,按压件21能够在第一弹性件23的弹性复位力作用下沿第一方向朝靠近壳体部10的方向移动,能够带动锁固件31沿第二方向朝靠近第二外部构件移动,以使得锁固件31与第二外部构件锁定。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以把手件22和按压件21均“[”型结构件为例。所述壳体部10靠近所述把手组件20的第一侧壁11设有第一通孔12,所述按压件21的延伸部212的端部213穿出所述第一通孔12。
所述壳体部10与所述第一侧壁11相邻的第二侧壁13设有第二通孔14,所述锁固组件30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活动设置的配合件32,所述配合件32与所述按压件21相配合,所述锁固件31设置于所述配合件32,并与所述第二通孔14的位置对应。
可以理解的,第二通孔14的开设位置位于锁固件31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移动方向上,所述按压件21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能够带动所述配合件32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锁固件31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并可以保证锁固件31沿第二方向移动时能够自由进出所述第二通孔14。
实际应用中,第二外部构件可以设置与锁固件31相配合的锁孔。当用户握住把手组件20并按下按压件21使其沿第一方向朝远离壳体部10的方向移动(图4中可以理解为是向下移动),能够带动配合件32及锁固件31沿第二方向朝远离第二通孔14的方向移动(图4中可以理解为是沿纸面向内移动),待配合件32带动锁固件31沿第二方向移动至脱离所述第二通孔14,所述锁固件31能够与第二外部构件的锁孔相互分离,进而实现将第一外部构件和第二外部构件解锁。
当用户松开按压件21,按压件21能够在第一弹性件23的弹性复位力作用下沿第一方向朝靠近壳体部10的方向移动(图4中可以理解为是向上移动),并能够带动配合件32及锁固件31沿第二方向朝靠近第二通孔14的方向移动(图4中可以理解为是沿纸面向外移动),待配合件32带动锁固件31沿第二方向移动至部分穿出所述第二通孔14,所述锁固件31能够与第二外部构件的锁孔锁定,进而实现将第一外部构件和第二外部构件锁定。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件21的延伸部212的端部为斜面部214,所述配合件32设有与所述斜面部214相配合的配合部321,该配合部321可以是对应的斜面结构,也可以是圆弧结构或球面结构,只要可以实现与按压件21的斜面部214相配合即可,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制。进一步地,所述锁固组件3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34,设置于所述配合件32和所述壳体部1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34采用线性弹簧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弹簧驱动方式,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制。
实际应用中,当用户握住把手组件20并按下按压件21使其沿第一方向朝远离壳体部10的方向移动(图4中可以理解为是向下移动),通过按压件21的斜面部214与配合件32的配合部321的斜面抵接配合,按压件21能够带动配合件32及锁固件31沿第二方向朝远离第二通孔14的方向移动(图4中可以理解为是沿纸面向内移动),待配合件32带动锁固件31沿第二方向移动至脱离所述第二通孔14,所述锁固件31能够与第二外部构件的锁孔相互分离,进而实现将第一外部构件和第二外部构件解锁。
当用户松开按压件21,按压件21能够在第一弹性件23的弹性复位力作用下沿第一方向朝靠近壳体部10的方向移动(图4中可以理解为是向上移动),配合件32及锁固件31在第二弹性件34的弹性复位力作用下沿第二方向朝靠近第二通孔14的方向移动(图4中可以理解为是沿纸面向外移动),待配合件32带动锁固件31沿第二方向移动至部分穿出所述第二通孔14,所述锁固件31能够与第二外部构件的锁孔锁定,进而实现将第一外部构件和第二外部构件锁定。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配合件32设有用于连接第二弹性件34的一端的连接部35,壳体部10的第二侧壁13设有用于连接第二弹性件34的另一端的连接件15。第二弹性件34悬挂于连接部35和连接件15之间。
进一步地,配合件32为钢板,配合件32的侧部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加强板33,以提高配合件32的结构强度。加强板33的侧部可以进一步设置连接板36,锁固件31可以设置在连接板36的端部。可以理解的,连接板36起到将锁固件31与配合件32相互连接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36倾斜设置于壳体部10的相邻两个侧壁之间。当然,在其他例子中,连接板36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设置,只要保证能够将锁固件31与配合件32相互连接即可,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合件32还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导向孔322,所述锁固组件30还包括穿设于所述导向孔322的导向件323,所述导向件323与所述壳体部10固接。配合件32沿第二方向移动时,通过导向件323和导向孔322的配合,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以防止配合件32的移动方向偏移。
如图4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孔322为葫芦孔,由相互连通的长条形孔和导入孔拼接而成,导入孔的孔径大于长条形孔的孔径。导向件323由相互连接的导向部和导入部拼接而成,导入部连接于导向部的上方,导向部与长条形孔相适配,导入部与导入孔相适配。
实际应用中,导向件323通过导向部与壳体部10固定连接,配合件32通过导向孔322的导入孔套入导向件323的导入部,再通过长条形孔与导向部的配合将配合件32沿纸面外内移动至导向件323与导向孔322相互卡合。然后将第二弹性件34悬挂于连接部35和连接件15之间。
当用户握住把手组件20并按下按压件21使其沿第一方向朝远离壳体部10的方向移动(图4中可以理解为是向下移动),通过按压件21的斜面部214与配合件32的配合部321的斜面抵接配合,按压件21能够带动配合件32及锁固件31在导向件323和导向孔322的引导作用下沿第二方向朝远离第二通孔14的方向移动(图4中可以理解为是沿纸面向内移动),以保证配合件32的移动方向不会偏移。待配合件32带动锁固件31沿第二方向移动至脱离所述第二通孔14,所述锁固件31能够与第二外部构件的锁孔相互分离,进而实现将第一外部构件和第二外部构件解锁。
当用户松开按压件21,按压件21能够在第一弹性件23的弹性复位力作用下沿第一方向朝靠近壳体部10的方向移动(图4中可以理解为是向上移动),配合件32及锁固件31在第二弹性件34的弹性复位力以及在导向件323和导向孔322的引导作用下沿第二方向朝靠近第二通孔14的方向移动(图4中可以理解为是沿纸面向外移动),同样可以保证配合件32的移动方向不会偏移。待配合件32带动锁固件31沿第二方向移动至部分穿出所述第二通孔14,所述锁固件31能够与第二外部构件的锁孔锁定,进而实现将第一外部构件和第二外部构件锁定。
参看图1至图4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风扇模组200,包括主体部40和连接机构100,所述连接机构100的壳体部10与所述主体部40连接。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机构100的壳体部10上可以开设出风口12,以配合风扇模组200将热量排出。
所述连接机构100的按压件21沿第一方向移动,带动所述连接机构100锁固组件30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连接机构100的锁固件31与外部电子设备锁定或解锁。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式中关于所述连接机构100的描述,同样适用于本说明的风扇模组。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通过将连接机构100的壳体部10与风扇模组200的主体部40连接,利用连接机构100的按压件21和锁固组件30的传动配合,当用户握住把手组件20并按下按压件21使其沿第一方向移动,能够带动锁固组件30沿第二方向移动,进而带动锁固件31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得锁固件31与外部电子设备锁定或解锁,进而实现风扇模组200和外部电子设备之间的快速拆装,操作简便。在一个例子中,外部电子设备可以是服务器或交换机等设备的机箱。可以理解的,风扇模组通过连接机构可以实现与服务器或交换机等设备的机箱之间的快速拆装。当然,在其他例子中,外部电子设备也可以是其他需要进行风扇散热的设备,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制。
参见图1和图5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300,可以是交换机,也可以是服务器等大功率散热要求较高的设备。电子设备300包括机箱50和至少一个风扇模组200。所述机箱50设有与风扇模组200数量对应的安装部60,所述风扇模组200包括装设于所述安装部60的主体部10和连接机构100,所述连接机构100的壳体部10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60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安装槽,每个安装部60内可以安装一个风扇模组200。
所述连接机构100的按压件21沿第一方向移动,带动所述连接机构100锁固组件30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连接机构100的锁固件31与所述机箱50锁定或解锁。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式中关于所述连接机构100和风扇模组200的描述,同样适用于本说明的电子设备300。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通过将风扇模组200的连接机构100的壳体部10与风扇模组200的主体部40连接,利用连接机构100的按压件21和锁固组件30的传动配合,当用户握住把手组件20并按下按压件21使其沿第一方向移动,能够带动锁固组件30沿第二方向移动,进而带动锁固件31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得锁固件31与机箱50锁定或解锁,进而实现风扇模组200和机箱50之间的快速拆装,操作简便。
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连接机构100,用于实现如图1所示的风扇模组200与如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300之间的快速拆装。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是交换机。风扇模组200包括主体部40,电子设备300包括机箱50。可以理解的,连接机构100用于将风扇模组200的主体部40与电子设备300的机箱50相互锁定或解锁,进而实现风扇模组200与电子设备300之间的快速拆装。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用于与风扇模组200的主体部40连接的壳体部10、设置于所述壳体部10的把手组件20、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部10内的锁固组件30。所述把手组件20包括按压件21,所述锁固组件30包括用于与交换机的机箱50连接的锁固件31,所述锁固组件30与所述按压件21保持传动连接。所述按压件21沿预设方向移动(可以理解为是沿图1中所示的x方向向右移动),以使得所述锁固件31与所述交换机的机箱50解锁,即风扇模组200的主体部40与交换机的机箱50相互解锁,如此用户只要单手操作按压件21,即可实现将风扇模组200沿所述预设方向与所述交换机分离,便于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说明书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说明书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说明书,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说明书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说明书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说明书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说明书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