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设备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9368发布日期:2020-02-14 17:52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电器设备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降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器设备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电器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电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热量。具体的,很多电器设备往往会集成在一个机箱内使用,这样的方式虽然节省空间、便于管理,但是多个电器设备都放在一个机箱内使用,会差生大量的热,如果热量排放不及时,不仅会损坏电器设备,甚至会引起火灾。

目前的降温措施主要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作为被动式散热的方案,是指在机箱壁上开设散热孔,使机箱内的热量通过该散热孔散发到空气当中,但该被动式的散热方式,降温效果并不理想;作为主动的散热方式,人们想到专门在机箱外部设置风扇,依靠风扇吹机箱,使机箱周围的空气流动而对机箱进行散热。

然而,在上述依靠风扇吹机箱的散热的方式中,由于电器设备大多设置在机箱内部,因此风扇带来的换热效果较为有限,对于机箱内的电器设备较多、发热严重时难以做到有效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器设备降温装置,散热效果好,并且能够适用于发热严重的电器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器设备降温装置,包括机箱,机箱内设有多个电器设备,机箱内部的在电器设备的前侧的区域形成冷风通道,机箱内部的在电器设备的后侧的区域形成热风通道,多个电器设备之间具有间隙,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通过电器设备之间的间隙相连通,电器设备降温装置还包括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的制冷设备出风口和冷风通道相连通,制冷设备的制冷设备进风口和热风通道相连通。

可选的,还包括分隔板和密封板,分隔板连接在机箱底部与多个电器设备中最下侧的电器设备的底部之间;密封板连接在机箱顶部与多个电器设备中最上侧的电器设备的顶部之间;密封板、多个电器设备和分隔板共同将机箱内部分隔为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

可选的,在机箱的底部设有与冷风通道相连通的机箱进风口,机箱进风口与制冷设备出风口相连通,在机箱的顶部设有与热风通道相连通的机箱出风口;在冷风通道内设有均流板,均流板的板面方向与冷风通道的气流方向具有夹角,在均流板上设有多个气孔。

可选的,机箱进风口为3个。

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机箱的上部的除尘箱,除尘箱具有除尘箱进风口与除尘箱出风口,除尘箱进风口与机箱出风口相连通,除尘箱出风口与制冷设备进风口相连通,在除尘箱中、除尘箱进风口与除尘箱出风口之间设有滤尘网。

可选的,除尘箱的内侧壁设有承载部,滤尘网设于承载部上。

可选的,在除尘箱侧壁上设置有可开闭的开口,开口位置与滤尘网位置相对应。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风机箱,第一风机箱具有第一风机箱进风口与第一风机箱出风口,第一风机箱进风口与除尘箱出风口相连通,第一风机箱出风口与制冷设备进风口相连通,在第一风机箱中设有抽风机。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风机箱,第二风机箱具有第二风机箱进风口和第二风机箱出风口,第二风机箱进风口和制冷设备出风口连接,第二风机箱出风口和冷风通道相连通,在第二风机箱中设有吹风机。

可选的,制冷设备为冷水塔或者制冷空调机组。

本实用新型的电器设备降温装置中,在机箱内部,在电器设备的前侧的区域形成冷风通道,在电器设备的后侧的区域形成热风通道,制冷设备产生的冷空气从制冷设备出风口进入冷风通道,经过电器设备之间的间隙,并经过和电器设备进行了充分的热交换之后,所述冷空气温度升高,进入热风通道,然后从制冷设备进风口进入制冷设备,完成散热循环。在上述散热过程中,各个电器设备基本上同时与冷空气接触,并不存在明显的先后散热之分,因而散热效果较好,尤其在机箱内的电器设备较多、发热严重时也能达到很好的散热效果;并且,即使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器设备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制冷设备仍然会不受影响地、源源不断地为存放有电器设备的机箱内提供冷空气,因而散热效果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器设备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器设备降温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器设备降温装置中机箱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器设备降温装置中机箱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箱;

2—制冷设备;

4—电器设备;

5—除尘箱;

6—第二风机箱;

7—第一风机箱;

10—电器设备降温装置;

11—冷风通道;

12—热风通道;

13—密封板;

14—分隔板;

15—均流板;

16—机箱进风口;

17—机箱出风口;

21—制冷设备出风口;

22—制冷设备进风口;

41—间隙;

51—滤尘网;

52—除尘箱进风口;

53—除尘箱出风口;

54—承载部;

55—把手;

61—第二风机箱进风口;

62—第二风机箱出风口;

63—第二进风管;

64—第一进风管;

71—第一出风管;

521—除尘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侧壁”、“上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多个,例如两个,四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器设备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器设备降温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器设备降温装置10包括机箱1,机箱1内设有多个电器设备4,机箱1内部的在电器设备4的前侧的区域形成冷风通道11,机箱1内部的在电器设备4的后侧的区域形成热风通道12,多个电器设备4之间具有间隙41,冷风通道11和热风通道通12通过电器设备4之间的间隙41相连通,电器设备降温装置10还包括制冷设备2,制冷设备2的制冷设备出风口21和冷风通道11相连通,制冷设备的制冷设备进风口22和热风通道12相连通。

通常的电器设备4在其外部设有机箱1,用以保护电器设备4以及防止灰尘堆积,这样就会存在电器设备4中产生的热量被机箱1阻挡,难以散去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在机箱1内部,在电器设备4的前侧的区域形成冷风通道11,在电器设备4的后侧的区域形成热风通道12,制冷设备产生的冷空气从制冷设备出风口21进入冷风通道11,经过电器设备4之间的间隙41,并经过和电器设备4进行了充分的热交换之后,所述冷空气温度升高,进入热风通道12,然后从制冷设备进风口22进入制冷设备,完成一个散热循环。

当机箱1内设有多个电器设备4时,该多个电器设备4一般会层叠设置,若使冷空气的流向从设置在下层的电器设备4流向设置在上层的电器设备4,则各个电器设备4的散热存在先后关系,位于冷空气流动的上游侧(设置在下层)的电器设备4先散热,位于下游侧(设置在上层)的电器设备4后进行散热。这在机箱1的电器设备4较多时,有可能冷空气到达设置在较下游侧的电器设备4的时候,温度已经较高,使位于较下游侧的电器设备4长期无法较好的散热,这也极大地影响了位于冷空气流动的下游侧的电器设备4的运行稳定性。换言之,这种散热方式无法使得机箱1内的所有电器设备4均匀散热。而在本实施例中,当冷空气进入冷风通道11中时,所有电器设备4的整个前侧都通过冷风通道11与冷空气接触,冷空气基本上同时与所有的电器设备4接触,在进行了充分的散热之后,冷空气温度升高,进入热风通道12,然后从制冷设备进风口22进入制冷设备,完成一个散热循环。在这个过程中,各个电器设备4基本上同时与冷空气接触,并不存在明显的先后散热之分,因而散热效果较好,尤其在机箱1内的电器设备4较多、发热严重时也能达到很好的散热效果。

此外,现有技术中是被动的散热过程,依靠电器设备和电器设备周围的空气的热交换实现散热,随着散热时间的推移,电器设备周围的空气温度也升高,散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本实施例中,即使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器设备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制冷设备仍然会不受影响地、源源不断地为存放有电器设备4的机箱1内提供冷空气,因而散热效果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此外,如图1、2所示,这里的多个电器设备4在机箱1内,上下层叠设置,彼此之间具有间隙41,这样是为了便于电器设备4前侧的冷风通道11和电器设备4后侧的热风通道12相连通。可选的,这里的冷风设备可以选择冷水塔或制冷空调机组。

可选的,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器设备降温装置10还包括分隔板14和密封板13,分隔板14连接在机箱1底部与多个电器设备4中最下侧的电器设备的底部之间;密封板13连接在机箱1顶部与多个电器设备4中最上侧的电器设备的顶部之间;密封板13、多个电器设备4和分隔板14共同将机箱1内部分隔出冷风通道11和热风通道12。在图1中,可以看出,多个电器设备4的左右侧的尺寸和机箱1的宽度相同,同时多个电器设备4中最上侧的电器设备和机箱1的顶部之间通过密封板13隔开,多个电器设备4中最下侧的电器设备和机箱1的底部之间通过分隔板14隔开,这样设置,密封板13、多个电器设备4和分隔板14共同将机箱1内部分隔出位于多个电器设备4前侧的冷风通道11和位于多个电器设备4后侧的热风通道12。

此外,对于具体的设置方式,可以是密封板13的上端与机箱1顶部连接,密封板13的下端与位于最上侧的电器设备4的顶部连接;并且分隔板14的下端与机箱1底部连接,分隔板14的上端与位于最底侧的电器设备的底部连接,同时密封板13垂直设置,分隔板14倾斜设置,并且分隔板14与电器设备相连的一端比与机箱1底部相连的一端靠前侧设置。这样设置的分隔板14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冷空气的导流作用。另外,可选的,密封板13为钣金件,其与机箱1的顶部通过焊接连接,分隔板14的下端与机箱1的底部通过焊接连接。

当然也可以其它的方式形成冷风通道11和热风通道12。例如,可以使多个电器设备4中最上侧的电器设备和机箱1的顶部之间直接接触,同时使多个电器设备4中最下侧的电器设备和机箱1的底部之间直接接触,也能利用多个电器设备4在机箱1中定义出冷风通道11和热风通道。

为了使由制冷设备2进入到冷风通道11内的冷空气更加均匀地分布,还在冷风通道内设有均流板15。具体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器设备降温装置中机箱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4所示,在机箱1的底部设有与冷风通道11相连通的机箱进风口16,机箱进风口16与制冷设备出风口21相连通,在机箱1的顶部设有与热风通道12相连通的机箱出风口17;在冷风通道11内设有均流板15,均流板15的板面方向与冷风通道11的气流方向具有夹角,在均流板15上设有多个气孔。

在上述方案中设有均流板15是为了将从机箱进风口16中进入的比较集中的冷空气进行均流,使冷空气进行均匀分配,保证电器设备在每个方位受冷量的均匀性,提高散热效果。而均流板15的板面方向与冷风通道11的气流方向具有夹角,是指均流板15的板面方向不平行于冷风通道11的气流方向,这样设置,当气流接触到均流板15的板面时,可以沿着均流板的15的板面上均匀散开,并穿过均流板15上设置的气孔,以此将较为聚集的冷空气均匀分配。

可以选择将均流板15设置在机箱内靠近机箱进风口16的位置,例如设置在机箱进风口16的正上方,垂直于冷风通道11的气流方向设置,并且均流板15的一端与机箱1的前侧壁连接,另一端与位于最下侧的电器设备的底端连接,这样设置,当冷空气从机箱进风口16进入冷风通道11内时,垂直地接触到均流板15的板面时,可以沿着均流板的15的板面上均匀散开,并穿过均流板15上设置的气孔,由此使较为聚集的冷空气能够均匀分配,从而对冷空气的均流效果最佳。

为了进一步增加进入冷风通道11内的冷空气的量,可以将机箱进风口16设为3个,如图4所示,这3个机箱进风口16可以在机箱1的底壁上分散开设置,这样也便于冷空气在机箱1均匀扩散开。具体的,一方面能够保证冷风分布的均匀性,另一方便防止一个进风口的风流量过大,造成冷量的浪费。

在上述的电器设备降温装置11中,在长时间使用后机箱1内还会积攒很多灰尘,由于机箱1内的电器设备4较多,清理非常困难,长期积累的灰尘会导致电器设备4发热,影响散热效果,同时会影响电器设备4的运行速度。因此有必要为电器设备降温装置11设置除尘装置。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器设备降温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件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器设备降温装置中机箱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3、图5所示,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电器设备降温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机箱1的上部的除尘箱5,除尘箱5具有除尘箱进风口52与除尘箱出风口53,除尘箱进风口52与机箱出风口17相连通,除尘箱出风口53与制冷设备进风口22相连通,在除尘箱1中、除尘箱进风口52与除尘箱出风口53之间设有滤尘网51。所述除尘箱5可以和机箱1一体设置,也可以分体设置。

具体的,除尘箱5设置在机箱1的上部,图2中所示的是除尘箱5的底部和机箱1的上部共用一个侧壁的情况,即除尘箱进风口52与机箱出风口17是一个部件,当然,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除尘箱5和机箱1分别单独形成时,除尘箱5的除尘箱进风口52与机箱1的机箱出风口17是分别不同的部件,他们之间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管道等常规的方式连接起来。在上述方案中,由于在除尘箱进风口52与除尘箱出风口53之间设有滤尘网51。因此,当与电器设备4进行了热交换完毕的热空气从除尘箱进风口52进入到除尘箱内1时,经过滤尘网51,对其中所包含的灰尘等进行过滤,经过过滤的空气通过除尘箱出风口53、制冷设备进风口22而返回到制冷设备2中。这整个除尘过程利用热交换完毕的热空气的气流实现自动除尘效果,经济且高效。

此外,可选的,滤尘网51可以贴近除尘箱5的上内壁设置,对于滤尘网51的安装方式,可以在除尘箱51的内侧壁设有承载部54,滤尘网51设于承载部54上。更具体的,在除尘箱51的内侧壁设有搭条,搭条与除尘箱51的内侧壁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滤尘网51搭设于搭条的上端。此外,为了便于打扫和清理滤尘网51,在除尘箱51侧壁上设置有可开闭的开口,开口位置与滤尘网51的位置相对应。可以通过上述开口将滤尘网51取出并进行清理或更换。

具体的,可以在除尘箱51的后侧壁上与滤尘网51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除尘门521,通过开闭除尘门521能够随时对滤尘网51进行更换,或者随时清洁滤尘网51,以保证除尘效果。另外,还可以在除尘门521上设置把手55,以方便开闭除尘门521的操作。

另外,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进一步增加冷空气的流速,还可以在整个循环系统中设置风机。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器设备降温装置10还包括第一风机箱7,第一风机箱7具有第一风机箱进风口与第一风机箱出风口,第一风机箱进风口与除尘箱出风口53相连通,第一风机箱出风口与制冷设备进风口22相连通,在第一风机箱7中设有抽风机。这里,第一风机箱7的出风口可以通过第一出风管71与制冷设备2的制冷设备进风口22连通。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第一风机箱7中的抽风机工作时,不断抽取除尘箱内的完成热交换的热空气,增加了气流的流速,使得散热循环过程加快,从而使散热效果更好。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电器设备降温装置10还包括第二风机箱6,第二风机箱6具有第二风机箱进风口61和第二风机箱出风口62,第二风机箱进风口61和制冷设备出风口21连接,第二风机箱出风口62和冷风通道相11连通,在第二风机箱6中设有吹风机。这里,第二风机箱出风口62可以通过三路并联的第二进风管63与机箱1的三个机箱进风口16连接,第二风机箱进风口61可以通过第一进风管64与制冷设备2的制冷设备出风口21连通。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在第二风机箱6中的吹风机工作时,时制冷设备2中产生的冷空气加速进入到机箱1中,增加了气流的流速,使得散热循环过程加快,从而使散热效果更好。

下面描述本实施例中的电器设备降温装置的具体的工作过程。

使用时,首先,由制冷设备2产生的冷空气经过第一进风管64进入到第二风机箱6中,在吹风机的作用下以较快的速度经过三个机箱进风口16在三个不同的方向进入机箱1的底部、即冷风通道11中;进入冷风通道11中的冷空气经过分隔板14的引导、导向作用,与均流板15接触,并在均流板15的均流作用下分布均匀地在冷风通道11中均流上升,冷空气在冷风通道11内与各个电器设备4基本上同时接触,并进入到各电器设备4之间的空隙41当中,从而所述电器设备4进行热交换,进行了热交换的冷空气温度升高,变为热空气,该热空气进入到热风通道12内,然后进入除尘箱5,在除尘箱5内的滤尘网51的作用下完成对灰尘的过滤,之后进入第一风机箱7,经过第一风机箱7内的抽风机的作用将热空气回流到制冷设备进风口22中,然后制冷设备2对该空气进行制冷。如此构成一个完整的散热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电器设备降温装置中,除尘箱5设于机箱1的上部,通过除尘箱5实现对机箱1内壁灰尘的清理,解决了目前机箱1内灰尘难以清理的问题。制冷设备2通过第一进风管64与第二风机箱6连通,而第二风机箱6通过第二进风管63与冷风通道11连通,换言之,为多个电器设备4设置了外部冷源来对机箱1内的多个电器设备4进行散热降温,解决了目前只依靠散热孔、散热风扇来降温导致温度过高损害电器设备4的问题,提高了电器设备4的散热,保证了正常运行。

此外,本实用新型机箱1的内部在冷风通道11的下侧设有分隔板14,能够实现对冷空气的导流作用,同时还在冷风通道11中设有均流板15,能够对冷空气进行均匀分配,保证电器设备4每个方位受冷量的均匀性,提高散热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机箱1的下端设有三个机箱进风口16,每个机箱进风口16均连接有一根第二进风管63,一方面能够保证冷风分布的均匀性,另一方便防止一个进风口的风流量过大,造成冷量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还在第一风机箱7内设有抽风机,第一风机箱7通过第一出风管71与制冷设备2连通;在第二风机箱6内设有吹风机,通过上述的抽风机与吹风机来提高风流的速度,能够显著地增加降温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器设备降温装置,包括机箱,机箱内设有多个电器设备,机箱内部的在电器设备的前侧的区域形成冷风通道,机箱内部的在电器设备的后侧的区域形成热风通道,多个电器设备之间具有间隙,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通过电器设备之间的间隙相连通,电器设备降温装置还包括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的制冷设备出风口和冷风通道相连通,制冷设备的制冷设备进风口和热风通道相连通。

本实施例的电器设备降温装置中,在机箱内部,在电器设备的前侧的区域形成冷风通道,在电器设备的后侧的区域形成热风通道,制冷设备产生的冷空气从制冷设备出风口进入冷风通道,经过电器设备之间的间隙,并经过和电器设备进行了充分的热交换之后,所述冷空气温度升高,进入热风通道,然后从制冷设备进风口进入制冷设备,完成散热循环。在上述散热过程中,各个电器设备基本上同时与冷空气接触,并不存在明显的先后散热之分,因而散热效果较好,尤其在机箱内的电器设备较多、发热严重时也能达到很好的散热效果;并且,即使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器设备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制冷设备仍然会不受影响地、源源不断地为存放有电器设备的机箱内提供冷空气,因而散热效果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相连”、“固定”、“安装”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