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接线端子感应加热灌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6135发布日期:2020-01-31 16:42阅读:1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接线端子感应加热灌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接线端子感应加热灌锡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缆接头挂锡是电缆施工中必须得一道工序。铜接线端子采用灌锡工艺后的优点是接触电阻变小、接头抗氧化腐蚀、接头的机械强度增加,避免发生接头发热烧毁的故障。调查发现,配电网中约占92.6%的接头都是通过铜接线端子实现的,但是只有3.22%的铜接线端子采用了灌锡装置。灌锡是降低配电线路与配电设备之间铜接线端子电阻的最有效工艺。传统的现场施工都是用一个钢管头做一个直径在50-100mm,高150-200mm的带底桶,桶里面放置锡,然后用电炉子、煤炉、火焰割炬等热源加热,带锡溶化后,将裸露的电缆头在锡里蘸一下,待冷却后就可以施工了。或者先把铜接线端子与导线压紧,然后使用电烙铁熔化焊锡,滴落到到铜接线端子上。但是传统工艺的效率低、存在虚灌现象,同时传统灌锡工艺需要两人配合操作,一个人负责固定和旋转导线,另一个人负责操作电烙铁和送焊锡线,熔化焊锡过程中产生的金属蒸汽对操作人员的肺部产生伤害,需要戴口罩。通过记录操作过程时间可知,铜接线端子的规格尺寸越大,需要的时间越长,因此在停电检修现场对数量庞大的接线端子全部采用灌锡工艺,在时间上不允许。在运接线端子很少使用灌锡工艺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灌锡工艺操作复杂、耗时长、容易损伤导线绝缘皮、对接触电阻降低程度不明显和对机械强度的增加程度不明显。因此设计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直接对铜鼻子进行加热灌锡,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对铜接线端子进行灌锡的一种铜接线端子感应加热灌锡装置。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铜接线端子感应加热灌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频电源、励磁线圈、把手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为u形,所述励磁线圈设有两个,两个励磁线圈分别固定在固定部的两个端部,并且两个励磁线圈的轴心线重合,两个所述励磁线圈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把手为手枪形,且把手的一端与固定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中频电源包括驱动控制器以及与驱动控制器电气连接的线路滤波器、三相整流滤波电路、桥式逆变电路、谐振电路,所述外部电源经过线路滤波器与三相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气连接,三相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桥式逆变电路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谐振电路为串联谐振电路,包括与励磁线圈串联连接的电容和电阻,所述谐振电路与桥式逆变电路的输出端电气连接。

更好的,所述中频电源还包括直流斩波电路,所述直流斩波电路串接在三相整流滤波电路和桥式逆变电路之间。

更好的,所述励磁线圈的感应线圈的匝数为40匝,所述励磁线圈的感应线圈的导线的线径为2mm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导体的电阻在电流的作用下会使导体发热,电流越大发热量也就越高,涮锡工艺的作用就是为了减少发热量。接线端头“烫锡”后会形成一层熔点较低的锡膜,当使用这样的线头压装线鼻子时,锡膜会在液压压线钳高压的作用下熔化,而充分填满线头与线鼻子之间的缝隙,同时,熔化的锡会浸润在线鼻子的内壁上,这两个作用使压装好的线头接触电阻最小,发热量也就最小,就不容易产生事故,同时,延长了电器(如空开、接触器等)的使用寿命。

使用本装置进行灌锡之后,主要有三个应用效果:一是增加导电性,防止点接触、虚接出等问题;二是防止裸露电缆头氧化腐蚀;三,如果是多股电缆,还可以防止散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频电源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中频电源一种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中频电源的示意图。

图中:

160、直流斩波电路;150、驱动控制器;140、谐振电路;130、桥式逆变电路;120、三相整流滤波电路;110、线路滤波器;400、固定部;300、把手;200、励磁线圈;100、中频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解释。

如图1所示,一种铜接线端子感应加热灌锡装置,包括中频电源100、励磁线圈200、把手300和固定部400。

固定部400为u形。励磁线圈200设有两个,两个励磁线圈200分别固定在固定部400的两个端部,并且两个励磁线圈200的轴心线重合,两个励磁线圈200之间设有间隙。把手300为手枪形,且把手300的一端与固定部400的中部固定连接。励磁线圈200为金属导线绕制成的多匝螺旋线。

更好的,本实施例中励磁线圈200的感应线圈的匝数为40匝,励磁线圈200的感应线圈的导线的线径为2mm2。

中频电源100的核心是逆变器,在感应加热过程中,根据坯料(螺母)材质的不同,以及加热工艺的不同,为了达到理想的期望温度值,必须对电源输出功率进行调节。同时,在感应加热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负载的参数不断的变化,造成谐振频率和功率因数不断的变化,因此,感应加热电源必须对负载电路实现频率跟踪和输出功率的控制,以便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感应加热电源电路主要由整流电路、逆变电路和负载电路三部分组成,功率调节采用逆变调功方式。本实施例中,中频电源100包括驱动控制器150以及与驱动控制器150电气连接的线路滤波器110、三相整流滤波电路120、桥式逆变电路130、谐振电路140。外部电源经过线路滤波器110与三相整流滤波电路120的输入端电气连接,三相整流滤波电路120将三相电源经过整流之后形成直流电源。三相整流滤波电路120的输出端与桥式逆变电路130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桥式逆变电路130将直流电源转换为所需频率的交流电源,通交直交的变化将50赫兹的三相交流电转换为适合励磁线圈所需频率的电源。

如图3所示,包括整流、稳压、逆变、串联谐振电路,其中电容cd为稳压电容。谐振电路140为串联谐振电路,包括与励磁线圈200串联连接的电容和电阻。谐振电路140与桥式逆变电路130的输出端电气连接。

更好的,如图4所示,中频电源100还包括直流斩波电路160。直流斩波电路160串接在三相整流滤波电路120和桥式逆变电路130之间。

中频电源100中的直流斩波电路160,通常是与三相不控整流器组成直流调压功能,调节感应加热电源逆变桥直流母线电压,达到实现调节功率的目的。当感应加热电源输入电源采用三相桥式全控晶闸管整流电路调节直流电压及在逆变侧调功时,通常在整流器与逆变器之间是无需斩波器的。

利用本实用新型对铜接线端子进行灌锡的工艺流程为:

步骤1、根据导线规格准备桐街线端子以及工器具。

步骤2、对绝缘导线进行剥皮。

步骤3、将线芯和焊锡塞入接线端子的铜管内部。

步骤4、使用液压钳对铜线接线端子进行压接。

步骤5、使用本实用新型对接线端子的铜管进行加热,直到焊锡融化。

步骤6、结束加热,等接线端子自然冷凝。

在焊锡融化之后,如果导线同样处于高温状态,焊锡熔液会沿导线的缝隙流淌,因此可以根据缝隙的流淌的焊锡判断是否完全融化。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凡依本实用新型的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谓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