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车载仪表芯片升级外壳快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72523发布日期:2020-10-28 12:24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车载仪表芯片升级外壳快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车载仪表芯片升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车载仪表芯片升级外壳快拆结构。



背景技术:

智能车载仪表是指安装在汽车内的通过仪表来显示汽车内部的油量、里程等信息的,智能车载仪表主要是通过其内部芯片进行控制的,虽然市场上的芯片种类很多,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传统的芯片壳体之间大多通过较小的螺钉进行安装的,这样当后期需要对芯片进行拆卸时需要找寻对应的拆卸工具一一对螺钉进行拆卸,操作较为麻烦,不方便进行拆卸;

因此我们便提出了智能车载仪表芯片升级外壳快拆结构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车载仪表芯片升级外壳快拆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传统的芯片外壳不方便进行快速拆卸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车载仪表芯片升级外壳快拆结构,包括下壳体、定位杆和定位槽,所述下壳体的上方贴合设置有上壳体,且上壳体的上表面内部开设有安装槽,并且安装槽的内部螺钉固定有铜块,所述上壳体的四周内部均嵌套设置有安装杆,且安装杆的外侧卡合连接有拉杆,并且拉杆的外侧嵌套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拉杆通过复位弹簧与上壳体相连接,且上壳体的底面四周均螺钉固定有定位杆,并且定位杆的下方外侧卡合连接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外侧固定有下壳体,且下壳体的上表面四周均开设有凹槽,并且凹槽的内部卡合连接有安装杆。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四周内部均开设有通槽,且通槽的竖向中心线与凹槽的竖向中心线相重合,并且通槽与凹槽呈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呈漏斗形状设置,且安装槽与铜块呈一一对应设置,并且铜块呈“y”形状设置。

优选的,所述安装杆的上端外侧面开设有卡槽,且安装杆的下端左右两侧均螺钉固定有安装块,并且安装块的最低点高于安装杆的最低点。

优选的,所述拉杆通过复位弹簧与上壳体构成滑动结构,且拉杆的内端外侧卡合连接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放置槽,且第一放置槽的下方外侧设置有第二放置槽,并且第二放置槽和第一放置槽的外侧均固定有下壳体,同时第二放置槽内部的空间与第一放置槽内部的空间相连通,且第一放置槽与第二放置槽构成“l”形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车载仪表芯片升级外壳快拆结构;

(1)设置有拉杆,将拉杆向外拉动时使得拉杆与卡槽分离,然后将安装杆进行旋转,使得安装杆底端的安装块从第二放置槽内旋转到第一放置槽内,进而向上拉动安装杆就能对芯片的上壳体与下壳体进行拆卸了,操作较为简单快捷,相比较传统的通过螺钉进行连接,不需要找寻拆卸工具,省时省力;

(2)固定有铜块,铜块呈“y”形状设置,通过呈“y”形状设置的铜块可很好的使得铜块上表面暴露的面积较多,以便于后期铜块很好的进行热传导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凹槽与安装杆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放置槽与第二放置槽连接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壳体;2、上壳体;21、通槽;3、安装槽;4、铜块;5、安装杆;51、卡槽;52、安装块;6、拉杆;7、复位弹簧;8、定位杆;9、定位槽;10、凹槽;101、第一放置槽;102、第二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车载仪表芯片升级外壳快拆结构,包括下壳体1、上壳体2、通槽21、安装槽3、铜块4、安装杆5、卡槽51、安装块52、拉杆6、复位弹簧7、定位杆8、定位槽9、凹槽10、第一放置槽101和第二放置槽102,下壳体1的上方贴合设置有上壳体2,且上壳体2的上表面内部开设有安装槽3,并且安装槽3的内部螺钉固定有铜块4,上壳体2的四周内部均嵌套设置有安装杆5,且安装杆5的外侧卡合连接有拉杆6,并且拉杆6的外侧嵌套设置有复位弹簧7,拉杆6通过复位弹簧7与上壳体2相连接,且上壳体2的底面四周均螺钉固定有定位杆8,并且定位杆8的下方外侧卡合连接有定位槽9,定位槽9的外侧固定有下壳体1,且下壳体1的上表面四周均开设有凹槽10,并且凹槽10的内部卡合连接有安装杆5;

上壳体2的四周内部均开设有通槽21,且通槽21的竖向中心线与凹槽10的竖向中心线相重合,并且通槽21与凹槽10呈一一对应设置,进而通过通槽21的设置,便于对安装杆5进行放置;

安装槽3呈漏斗形状设置,且安装槽3与铜块4呈一一对应设置,并且铜块4呈“y”形状设置,由此通过漏斗形状设置的安装槽3便于对铜块4进行安装放置;

安装杆5的上端外侧面开设有卡槽51,且安装杆5的下端左右两侧均螺钉固定有安装块52,并且安装块52的最低点高于安装杆5的最低点,以便于通过卡槽51与拉杆6的设置,便于对安装杆5进行固定;

拉杆6通过复位弹簧7与上壳体2构成滑动结构,且拉杆6的内端外侧卡合连接有卡槽51,通过拉杆6的拉动,便于拉杆6与卡槽51分离;

凹槽1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放置槽101,且第一放置槽101的下方外侧设置有第二放置槽102,并且第二放置槽102和第一放置槽101的外侧均固定有下壳体1,同时第二放置槽102内部的空间与第一放置槽101内部的空间相连通,且第一放置槽101与第二放置槽102构成“l”形状结构,由此通过第二放置槽102内部的空间与第一放置槽101内部的空间相连通,且第一放置槽101与第二放置槽102构成“l”形状结构,以便于安装块52从第一放置槽101内旋转到第二放置槽102内进行卡合固定。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智能车载仪表芯片升级外壳快拆结构时,首先,如附图1所示将整个芯片安装在智能车载仪表中就能很好的进行使用了,在使用后当需要对芯片的外壳进行快速拆卸时,这时如附图1-2所示,将拉杆6向外拉动,使得拉杆6的内端与对应的卡槽51进行分离,同时拉杆6向外拉动时会对复位弹簧7进行挤压蓄力,以便于后期复位弹簧7的蓄力带动拉杆6插进对应的卡槽51内进行固定,然后再将安装杆5进行旋转,如附图2-4所示,使得安装杆5底端的安装块52从第二放置槽102内旋转到第一放置槽101内,接着手动将使得安装杆5向上拉动,使得安装杆5的底端与凹槽10分离,进而便于将上壳体2快速的进行拆卸,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整个芯片在使用的过程中如附图1所示,通过安装槽3内部的呈“y”形状的铜块4的设置,使得铜块4的上表面较多的暴露在外界,因此便于铜块4内的热量很好的进行热传导,提高了热量传导的效率和质量,避免芯片内部的电气元件热量过大不方便散热,当后期安装时通过定位杆8和定位槽9的凹凸设置,便于上壳体2很好的盖在下壳体1的上方,使得通槽21很好的与凹槽10一一对应,便于后期的安装工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