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36177发布日期:2021-02-03 19:26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控盒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控盒。


背景技术:

[0002]
当前的电控盒大多无透光性,部分电控盒可以透光,但是其是完全透光。电控盒工作时亮度太大,使眼睛不舒服,因此,透光效果影响工作人员的操作状态,且工作人员不操作时,因其是完全透明,导致可以看到内部结构,造成整体结构的不美观。部分电控盒采用内嵌led显示屏的形式,虽然美观度得以改善,但是led显示屏需要定制,提高了产品的成本。
[0003]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成本低且不影响操作感受的电控盒,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且不影响操作感受的电控盒。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电控盒,包括前罩壳,所述前罩壳的内壁设有用于设置指示灯的遮光筒,所述前罩壳在所述遮光筒处设有第一薄壁区,以使指示灯的光线从所述第一薄壁区透至所述前罩壳外部,所述前罩壳还设有使数码管的光线透至所述前罩壳外部的第二薄壁区,所述前罩壳除所述第一薄壁区与所述第二薄壁区外均为不透光的厚壁区。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一薄壁区的厚度与所述第二薄壁区的厚度均为0.4-0.6mm。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薄壁区为圆形,所述第二薄壁区为长方形。
[0009]
优选的,所述前罩壳为塑料壳。
[0010]
优选的,包括支撑杆、安装于所述支撑杆上的后内壳、与所述后内壳正对安装以组成内层壳体的前内壳、套装于所述前内壳外侧的前罩壳、套装于所述后内壳外侧的后罩壳以及设于所述内层壳体上方的上盖板;
[0011]
所述前罩壳通过设于其内壁上的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前内壳,所述后罩壳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卡接件,所述前内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件配合连接的第二卡接件,所述后罩壳与所述前内壳通过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卡接件配合连接,以将所述前内壳压紧于所述后内壳上。
[0012]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杆,所述前内壳上设有使所述连接螺杆穿过的通孔,所述前罩壳与所述前内壳通过连接螺母固定连接。
[0013]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件为压铆螺钉,所述第二卡接件设于所述前内壳侧壁上的斜沟槽,当所述压铆螺钉沿所述斜沟槽压入时,所述压铆螺钉将所述前内壳拉向所述后罩壳,并通过固定螺母将所述压铆螺钉固定于所述斜沟槽内。
[0014]
优选的,还包括便于提起的提手,所述提手的内壁上设有卡接铆钉,所述前内壳与所述后内壳的顶侧上均设有与所述卡接铆钉配合卡接的斜槽,以将所述提手卡接于所述前
内壳与所述后内壳的顶部。
[0015]
优选的,所述后内壳上设有用于穿设螺钉的螺钉孔,所述后内壳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支撑杆。
[0016]
优选的,所述后内壳上设有卡紧于所述支撑杆的卡板。
[0017]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控盒,通过在前罩壳上设置用于插装指示灯的遮光筒,即通过增加遮光筒的方式来防止指示灯溢光,并在前罩壳对应指示灯的位置设置第一薄壁区,以使指示灯发出的光线仅从第一薄壁区透过前罩壳。同时,前罩壳还设有使数码管的光线透至前罩壳外部的第二薄壁区,以使数码管发出的光线能够从第二薄壁区透过,且前罩壳除第一薄壁区与第二薄壁区外均为不透光的厚壁区,从而控制数码管发出的光线只能够从第二薄壁区透过前罩壳。
[0018]
因此,在电控盒工作时,通过第一薄壁区与第二薄壁区透光效果能够看清楚电控盒的内部情况,且小区域透光加上薄壁的半透光效果,不会使人眼睛不舒服,在电控盒不工作时,厚壁区又可以遮住电控盒的内部结构,保持其美观性,该结构上无需内嵌led显示屏,能够有效降低整体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控盒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控盒具体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0022]
图3为前罩壳的示意图;
[0023]
图4为后罩壳的示意图;
[0024]
图5为前内壳的示意图;
[0025]
图6为后内壳的示意图;
[0026]
图7为提手的示意图;
[0027]
图8为前罩壳与前内壳的装配示意图;
[0028]
图9为后内壳与支撑杆的装配示意图;
[0029]
图10为后罩壳套在后内壳上的装配示意图;
[0030]
图11为后罩壳与前内壳的装配示意图;
[0031]
图12为扶手安装在前内壳与后内壳上的装配示意图。
[0032]
其中,1-前罩壳、11-遮光筒、12-第二薄壁区,13-连接螺杆,14-连接螺母、15-第一薄壁区、2-前内壳、21-斜沟槽、22-通孔、3-后罩壳、31-压铆螺钉、4-后内壳、41-螺钉孔、42-卡板、5-支撑杆、6-上盖板、7-提手、71-卡接铆钉、72-锁紧螺母、8-螺钉、9-斜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4]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成本低且不影响操作感受的电控盒。
[0035]
请参考图1至图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控盒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控盒具体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前罩壳的示意图;图4为后罩壳的示意图;图5为前内壳的示意图;图6为后内壳的示意图;图7为提手的示意图;图8为前罩壳与前内壳的装配示意图;图9为后内壳与支撑杆的装配示意图;图10为后罩壳套在后内壳上的装配示意图;图11为后罩壳与前内壳的装配示意图;图12为扶手安装在前内壳与后内壳上的装配示意图。
[0036]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控盒,包括前罩壳1,前罩壳1的内壁设有用于设置指示灯的遮光筒11,前罩壳1在遮光筒11处设有第一薄壁区15,以使指示灯的光线从第一薄壁区15透至前罩壳1外部,前罩壳1还设有使数码管的光线透至前罩壳外部的第二薄壁区,前罩壳1除第一薄壁区15与第二薄壁区12外均为不透光区。
[0037]
其中,前罩壳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控盒的壳体,前罩壳1上设有用于设置指示灯的遮光筒11,遮光筒11可为圆柱形结构,遮光筒11上设有用于插装指示灯的插孔,前罩壳1在遮光筒11处设有第一薄壁区15,该第一薄壁区15应当为遮光筒11上插孔底部与前罩壳1外壁之间的区域,以使插装在插孔内的指示灯等光能够从插孔的底部透过前罩壳1。
[0038]
前罩壳1上还设有第二薄壁区12,第二薄壁区12与安装在电控盒内的数码管正对,以使数码管的光线从第二薄壁区12透过前罩壳1,从而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电控盒内部情况。需要指出的是,第二薄壁区12的范围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会导致数码管的散光范围过大,影响工作人员,过小会导致看不清数码管的信息,第二薄壁区12的大小和位置可根据需要数码管的大小和位置而灵活设置。
[0039]
前罩壳1除第一薄壁区15与第二薄壁区12外均为不透光的厚壁区,以防止电控盒内部的光线从后壁区透出。即通过设置前罩壳1的不同区域的不同厚度,来控制透光的区域与透光的强弱。第一薄壁区15与第二薄壁区12为透光区,可根据透光强弱的需要设置需要的厚度。
[004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控盒,通过在前罩壳1上设置用于插装指示灯的遮光筒11,即通过增加遮光筒11的方式来防止指示灯溢光,并在前罩壳1对应指示灯的位置设置第一薄壁区15,以使指示灯发出的光线仅从第一薄壁区15透过前罩壳1。同时,前罩壳还设有使数码管的光线透至前罩壳外部的第二薄壁区,以使数码管发出的光线能够从第二薄壁区12透过,且前罩壳1除第一薄壁区15与第二薄壁区12外均为不透光的厚壁区,从而控制数码管发出的光线只能够从第二薄壁区12透过前罩壳1。
[0041]
因此,在电控盒工作时,通过第一薄壁区15与第二薄壁区12透光效果能够看清楚电控盒的内部情况,且小区域透光加上薄壁的半透光效果,不会使人眼睛不舒服,在电控盒不工作时,厚壁区又可以遮住电控盒的内部结构,保持其美观性,且该结构上无需内嵌led显示屏,能够有效降低整体的成本。
[004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第一薄壁区15与第二薄壁区12的具体厚度设置,作为一种优选,第一薄壁区15的厚度与第二薄壁区12的厚度均为0.4-0.6mm。需要指出的是,第一薄壁区15与第二薄壁区12的厚度应当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第一薄壁区15与
第二薄壁区12应当能够分别是指示灯和数码管的光线透过,并从前罩壳1的外侧能够清楚数码管显示的数字等信息;其次,指示灯与数码管的透出前罩壳1的管线不宜太强烈,以免使眼睛不舒服。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情况下,可根据需要灵活设置第一薄壁区15与第二薄壁区12的厚度,具体的,第一薄壁区15的厚度与第二薄壁区12的厚度均为0.5mm。
[004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第一薄壁区15与第二薄壁区12的形状设置,作为一种优选,第一薄壁区15为圆形,第二薄壁区12为长方形。当然还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其他的形状。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前罩壳1的具体材质选择,作为一种优选,前罩壳1为塑料壳,需要指出的使,该塑料壳应当具备透光性随厚度的减小而增强、随厚度的增加的而减弱的特点。
[004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为进一步提高电控盒的美观性,作为一种优选,包括支撑杆5、安装于支撑杆5上的后内壳4、与后内壳4正对安装以组成内层壳体的前内壳2、套装于前内壳2外侧的前罩壳1、套装于后内壳4外侧的后罩壳3以及设于内层壳体上方的上盖板6。
[0045]
前罩壳1通过设于其内壁上的连接件固定于前内壳2,后罩壳3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卡接件,前内壳2上设有与第一卡接件配合连接的第二卡接件,后罩壳3与前内壳2通过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配合连接,以将前内壳2压紧于后内壳4上。
[0046]
即本实施例中,电控盒包括支撑杆5,前内壳2、后内壳4、前罩壳1、后罩壳3以及上盖板6,其中,支撑杆5为为整个电控盒的骨干,电控盒的其他零件以此为依托开始安装。前内壳2与后内壳4组成电控盒的内层壳体,具体的,前内壳2与后内壳4可为钣金件,以保证电控盒内层壳体的坚固性。前罩壳1与后罩壳3组成电控盒的外层壳体,前罩壳1与后罩壳3可为塑料件,如此便可通过调整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的不同颜色搭配来进一步提高电控盒的美观性。
[0047]
后内壳4安装在支撑杆5上,然后将后罩壳3套在后内壳4上,前罩壳1通过内壁上连接件安装在前内壳2上,后罩壳3上的第一卡接件与前内壳2上第二卡接件卡接后,将前内壳2压紧于后内壳4上,从而将前内壳2与后内壳4安装在一起,组成内层壳体,同时后罩壳3也被压紧固定在后内壳4的外壁上,最后将上盖板6安装在内层壳体上部。
[0048]
即后罩壳3与前内壳2通过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抱紧于后内壳4,如此,便将前内壳2、后内壳4、前罩壳1、后罩壳3一同安装在支撑杆5上。且第一卡接件设于后罩壳3的内壁上,因此,安装完成后,电控盒的外侧没有外漏的螺丝等结构,整体简洁美观。
[0049]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前罩壳1上连接件的具体设置方式,作为一种优选,连接件为连接螺杆13,前内壳2上设有使连接螺杆13穿过的通孔22,前罩壳1与前内壳2通过连接螺母14固定连接。即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螺杆13与连接螺母14的连接方式,将前罩壳1与前内壳2可靠的连接在一起。
[005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的具体设置方式,作为一种优选,第一卡接件为压铆螺钉31,第二卡接件设于前内壳2侧壁上的斜沟槽21,当压铆螺钉31沿斜沟槽21压入时,压铆螺钉31将前内壳2拉向后罩壳3,并通过固定螺母将压铆螺钉31固定于斜沟槽21内。即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后罩壳3上的压铆螺钉31压入前内壳2上的斜沟槽21内,从而将前内壳2拉紧于后内壳4,安装简便且连接可靠。
[0051]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便于提起的提手7,提手7的内壁
上设有卡接铆钉71,前内壳2与后内壳4的顶侧上均设有与卡接铆钉71配合卡接的斜槽9,并通过锁紧螺母72将卡接铆钉71固定在斜槽9内,以将提手7卡接于前内壳2与后内壳4的顶部,方便使用时移动。
[005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后内壳4安装在支撑杆5上的具体方式,作为一种优选,后内壳4上设有用于穿设螺钉8的螺钉孔41,后内壳4通过螺钉8固定于支撑杆5。以保证后内壳4安装在支撑杆5上的稳定性。当然还可通过其他的连接方式将后内壳4安装固定在支撑杆5上。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作为一种优选,后内壳4上设有卡紧于支撑杆5的卡板42。以提高后内壳4安装固定在支撑杆5上的牢固性。
[0053]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54]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控盒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