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水冷散热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33424发布日期:2021-01-05 18:06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水冷散热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水冷散热板。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成熟的散热技术,液冷散热方式一直以来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途径,如汽车、飞机引擎的散热等。将液冷散热技术应用于计算机领域其实并非是因为风冷散热已经发展到了尽头,而是由于液体的散热速度远远大于空气,因此液冷散热器往往具备不错的散热效果,同时在噪音方面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由于在散热效率和静音等方面有着的种种优势,在计算机风冷散热流行不久后,液冷散热也随之出现。令人可喜的是,时至今日,计算机领域的液冷散热正在普及开来,这种状况归根结于液冷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了很大的进步。

其中液冷板流道设置是实现散热功能的关键,目前国内的液冷板流道设置较为单一,散热效率不高。

专利号为:201020186796.1“一种水冷散热器”主要是通过在水道中设置螺旋件后,对冷却液产生扰流,使冷却水道中的冷却液产生涡流,冷却液在不断的搅拌,从而使冷却液热交换均匀,带走更多的热量,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但是这种通过涡流带走热量的降温效果不明显,且装置的制作工艺复杂,不易实现。

专利号为:201520413610.4“一种全铝电动汽车水冷散热器”通过集液管组件按照预定顺序连通所述扁管组中的扁管,所述扁管内设有用于将扁管分隔成两个以上的冷却液通道的扁管隔板。所述扁管隔板可以将所述扁管划分成多个并行的分水通道,减小了各分水通道的压差,使各分水通道的流速基本相同。这种设计虽然流速相同,但是无法保证散热均匀,因此达不到理想的散热效果。

专利号为:201120209865.0“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水冷散热器”将散热器底板安装在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上,然后将并联散热水道的进液口通过循环泵与冷却水箱相连,将并联散热水道的出液口与水冷电机连接的一端连接,水冷电机的另一端与水循环散热器的一端连接,水循环散热器的另一端与冷却水箱连接。当电动汽车运行时,电机和电机控制器会释放大量的热量,电机控制器释放的热量被并联散热水道内的冷却液吸收,带热量的冷却液在集水水道内汇聚并流向水冷电机,冷却液将水冷电机释放的热量吸收后,通过水循环散热器散热,冷却下来的冷却液最终流回到冷却水箱内,冷却水箱内的冷却液再被循环泵抽入到并联散热水道内,不停地进行循环散热。此设计会造成散热器一端温度高一端温度低,散热不均匀,散热效果较差。

专利号为:201220622061.8“一种水冷散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散热器包括铝基板和铝盖板,所述的铝基板上有多条槽,槽与槽之间首尾相连形成多条流道,所述的铝基板表面焊接铝盖板;所述的散热器一侧焊接有出水口接头和进水口接头。多流道设计,把原本一条铜管流过的水路,变为了更为细小的小槽,使冷板的换热效率更高。但是该设计却无法保证散热均匀,因此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散热均匀且散热高效的一种高效水冷散热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水冷散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槽一、集水槽二、散热水道一及散热水道二,所述集水槽一包括进水槽一及出水槽一,所述集水槽二包括进水槽二及出水槽二,所述进水槽一与出水槽二之间通过散热水道一相连通,所述出水槽一与进水槽二之间通过散热水道二相连通。

所述的一种高效水冷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水道一与散热水道二内的水流方向相反。

所述的一种高效水冷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水道一与散热水道二依次交替且平行设置在集水槽一与集水槽二之间。

所述的一种高效水冷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槽一及进水槽二上分别设有进水口,所述出水槽一及出水槽二上分别设有出水口。

所述的一种高效水冷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槽一、进水槽二、出水槽一、出水槽二均采用半圆柱形结构,且进水槽一与出水槽一合并构成圆柱形结构,进水槽二与出水槽二合并构成圆柱形结构。

所述的一种高效水冷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槽一与出水槽一及进水槽二与出水槽二之间设有隔热层。

所述的一种高效水冷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水道一及散热水道二均采用中空半圆柱形结构,包括半圆柱形壳体及设置在半圆柱形壳体底部的盖板,能够为cpu中央处理器、电源管或功放管散热。

所述的一种高效水冷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水道一及散热水道二均采用中空圆柱形结构,能够为燃料电池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散热水道一与散热水道二相互独立设置相邻设置,且散热水道一与散热水道一内水流方向相反,这样使得散热均匀,保证了散热质量。

2)散热水道在进、出水槽之间并联相接,流道短,使得换热后的水可以将热量快速带走,提高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出水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水槽一,101-进水槽一,102-出水槽一,201-出水槽二,202-进水槽二,2-集水槽二,3-散热水道一,4-散热水道二,5-进水口,6-出水口,7-半圆柱形壳体,8-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案例。

如图1-3所示,一种高效水冷散热板,包括集水槽一1、进水槽一101、出水槽一102、出水槽二201、进水槽二202、集水槽二2、散热水道一3、散热水道二4、进水口5、出水口6、半圆柱形壳体7及盖板8。

集水槽一1包括进水槽一101及出水槽一102,集水槽二2包括进水槽二202及出水槽二201,进出水槽形状均为半圆柱形,同侧的两个水槽(进、出水槽)拼合成圆柱形(一般焊接固定),但同侧的进出水槽之间互不相通,且同侧的进出水槽之间设有隔热材料。

集水槽一1和集水槽二2设置在散热水道一3、散热水道二4两侧,进水槽一101与出水槽二201之间通过散热水道一3相连通,出水槽一102与进水槽二202之间通过散热水道二4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散热水道两端设有连通管,通过连通管与对应进出水槽连通。

散热水道一3内的水流向是从左向右,称为右流道;散热水道二4内的水流向是从右向左,称为左流道,散热水道一3与散热水道二4内的水流方向相反,这样工作时散热板内部冷热水交替流动,从而使散热板散热更加均匀。

散热水道一3与散热水道二4依次交替且平行设置在集水槽一1与集水槽二2之间,这样散热水道的流程短,热量可以很快通过出水槽带走,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进水槽一101及进水槽二202上分别设有进水口5,出水槽一102及出水槽二201上分别设有出水口6。

散热水道的截面形状可以取不同形状以适应不同工作元件的散热要求。本实施例中散热水道一3及散热水道二4均采用中空半圆柱形结构,包括半圆柱形壳体7及设置在半圆柱形壳体7底部的盖板8(盖板8与半圆柱形壳体7焊接密封),可作为cpu中央处理器、电源管与功放管等的散热板;或散热水道一3及散热水道二4均采用中空圆柱形结构,可作为燃料电池散热的散热板。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想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