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需求响应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

文档序号:25720663发布日期:2021-07-02 19:4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需求响应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终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需求响应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智能终端设备,通常包括智能开关元器件、智能插座及其他墙壁智能终端等,其中,以开关元件为例:开关元件,是指一种可以使电路开路、使电流中断或使其流到其他电路的电子元件,开关元件中包括有一个或数个电子接点,电子接点的“闭合”表示电子接点导通,即该电子接点允许电流流过;开关元件的“开路”表示电子接点不导通,即该电子接点不允许电流流过。

目前,现有的智能终端元件主要包括壳体以及装配在壳体内的电器元件(如:电路板等)。具体地,壳体包括:壳盖、壳身和固定装置等结构,但目前现有的智能终端设备普遍具有如下缺点:

一、壳盖与壳身闭合后再次打开困难,如果强行打开很容易损坏壳体;

二、壳体内安装位置较少,安装元器件位置有限,无法满足元器件较多时的使用需求;

三、连接导线在壳体内接线、排布混乱,维护、检修时很难分清走线,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实用性不佳。

针对相关技术中安装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目前尚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需求响应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需求响应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内部设置有多个元器件安装位,可同时满足多个元器件的安装需求,而且内部设置有多个接线孔,使走线更加整齐有序,方便工作人员对元器件的安装和检修,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需求响应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所述需求响应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包括外壳,其中:

所述外壳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由下至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元器件安装板,各所述元器件安装板的两相对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

各所述元器件安装板上均设置有对元器件进行固定的多个安装卡接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且位于各相邻两所述元器件安装板之间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一接线孔,所述第二固定板上且位于各相邻两所述元器件安装板之间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二接线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包括外壳主体和壳盖,所述容置腔位于所述外壳主体内,所述外壳主体的前部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相贯通的开口,所述壳盖能开合地设置于所述开口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壳盖的一侧边缘通过转轴与所述开口处的边缘铰接,所述壳盖上且与所述转轴相对的另一侧边缘开设有凹槽状的拉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主体上且沿所述开口处的边缘设置有可对所述壳盖进行吸附固定的磁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壳盖的内壁上和/或所述外壳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防辐射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平行,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且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板方向的侧壁上开设有多条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各所述第一滑槽由下至上间隔排布;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且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方向的侧壁上开设有多条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各所述第二滑槽与各所述第一滑槽对称设置,所述元器件安装板的两相对边缘分别能滑动地嵌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以及与所述第一滑槽对应的所述第二滑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各所述第一接线孔和各所述第二接线孔均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通孔,各所述第一接线孔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由下至上间隔排布,各所述第二接线孔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由下至上间隔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卡接部为长条状的卡接通孔或者卡槽,各所述安装卡接部由前至后间隔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元器件安装板上且靠近所述开口方向的边缘位置设置有推拉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推拉环与所述元器件安装板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1且位于与所述开口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铆钉,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通过各所述铆钉固定于所述容置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可调节安装孔位置的多个元器件安装座,各所述元器件安装座相配合以用于适配安装多种元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元器件安装座包括安装座主体和对所述安装座主体进行固定的螺丝,所述安装座主体上开设有位置调节孔和用于固定所述元器件的安装孔,所述位置调节孔为长条形通孔,所述螺丝滑设于所述位置调节孔内,且所述安装座主体通过所述螺丝固定于外壳的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板将所述容置腔分隔为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左侧的第一容置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右侧的第二容置部,各所述元器件安装座均位于所述第一容置部内,各所述元器件安装板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均位于所述第二容置部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的外壁上设置有地线连接座,所述地线连接座上设置有对接地线进行固定的紧固螺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的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的接线孔,所述接线孔处设置有环状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嵌设于所述接线孔内,且所述保护套的外壁与所述接线孔的边缘紧相贴合。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需求响应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的特点及优点是:在外壳的容置腔内设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在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由下至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元器件安装板,从而形成多层容放结构,每层元器件安装板上均可固定多个元器件,以保证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数量较多的元器件的安装需求,大大增加了外壳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在安装元器件的过程中,可根据元器件的种类和型号的不同,通过卡接于元器件安装板上不同位置的安装卡接部对元器件进行固定,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型号以及安装位置的元器件的固定安装,适配范围广,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另外,在第一固定板上和第二固定板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接线孔和多个第二接线孔,使得每层元器件安装板上各元器件的走线更加整齐有序,避免出现连接线混乱缠绕和堆放的情况出现,方便工作人员对元器件的安装和检修。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需求响应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中壳盖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需求响应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中外壳主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需求响应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中外壳主体后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需求响应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中元器件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需求响应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中元器件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标号为:

1、外壳;101、外壳主体;

102、壳盖;1021、拉手;

1022、防辐射层;103、容置腔;

1031、第一容置部;1032、第二容置部;

104、转轴;105、磁条;

2、第一固定板;201、第一接线孔;

202、第一滑槽;3、第二固定板;

301、第二接线孔;302、第二滑槽;

4、元器件安装板;401、安装卡接部;

402、推拉环;5、元器件安装座;

501、安装座主体;5011、位置调节孔;

5012、安装孔;502、螺丝;

6、保护套;7、地线连接座;

8、紧固螺钉;9、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单独定义指出的方向以外,本文中涉及到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均是以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图2中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为准,在此一并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需求响应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该需求响应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包括矩形结构的外壳1,其中:外壳1的内部形成有能够容放元器件的容置腔103,容置腔103内设置有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在第一固定板2与第二固定板3之间由下至上间隔且均匀地设置有多个元器件安装板4,各元器件安装板4的两相对边缘分别与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连接,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起到对各元器件安装板4的固定和限位的作用;各元器件安装板4上均设置有对元器件进行固定的多个安装卡接部401,第一固定板2上且位于各相邻两元器件安装板4之间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一接线孔201,第二固定板3上且位于各相邻两元器件安装板4之间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二接线孔301。

本实用新型在外壳1的容置腔103内设置有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在第一固定板2与第二固定板3之间由下至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元器件安装板4,从而形成多层容放结构,每层元器件安装板4上均可固定多个元器件,以保证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数量较多的元器件的安装需求,大大增加了外壳1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在安装元器件的过程中,可根据元器件的种类和型号的不同,通过卡接于元器件安装板4上不同位置的安装卡接部401对元器件进行固定,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型号以及安装位置的元器件的固定安装,适配范围广,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另外,在第一固定板2上和第二固定板3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接线孔201和多个第二接线孔301,使得每层元器件安装板4上各元器件的走线更加整齐有序,避免出现连接线混乱缠绕和堆放的情况出现,方便工作人员对元器件的安装和检修,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作业难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适于推广使用。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外壳1且位于与开口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铆钉9,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均通过各铆钉9固定于容置腔103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外壳1包括外壳主体101和壳盖102,容置腔103位于外壳主体101内,外壳主体101的前部开设有与容置腔103相贯通的开口,壳盖102能开合地设置于开口处。壳盖102的一侧边缘通过转轴104与外壳主体101上开口处的一侧边缘铰接,壳盖102上且与转轴104相对的另一侧边缘开设有凹槽状的拉手1021。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通过拉手1021打开或者关闭壳盖102,方便操作。

进一步的,如图1、图2所示,外壳主体101上且沿开口处的边缘设置有可对壳盖102进行吸附固定的磁条105。开口处除设置有转轴104的一侧边缘未设置磁条105,开口处的其他边缘均设置有磁条105,由于外壳主体101以及壳盖102均采用铁质材料制成,可通过磁条105的吸力对壳盖102与外壳主体101进行固定连接,既保证壳盖102对容置腔103内部的稳固封堵,又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打开壳盖102,避免出现壳盖102与外壳主体101之间锈死的情况。

进一步的,磁条105可采用但不限于磁铁制成,磁条105粘贴固定于开口处的边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盖102的内壁上和/或外壳主体101的内壁上设置有防辐射层1022,以防止带有辐射的元器件对外部产生辐射,保证工作人员以及使用者的人身健康。

进一步的,防辐射层1022可采用但不限于防辐射面制成。

具体的,如图2、图4所示,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均沿竖直方向设置,且第一固定板2与第二固定板3相平行,在第一固定板2且靠近第二固定板3方向的侧壁上开设有多条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202,各第一滑槽202由下至上间隔排布;在第二固定板3且靠近第一固定板2方向的侧壁上开设有多条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302,各所述第二滑槽302与各第一滑槽202对称设置,各第一滑槽202和各第二滑槽302均为通槽,元器件安装板4的一侧边缘能滑动地嵌设于第一滑槽202内,元器件安装板4的另一相对侧边缘能滑动地嵌设于与第一滑槽202对应的第二滑槽302内,从而方便元器件安装板4的安装和拆卸。如果带安装的元器件体积较大时,可取下夹设于两元器件安装板4之间的另一元器件安装板4,以增大相邻两元器件安装板4之间的距离,满足不同体积的元器件安装需求,增加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

具体的,如图4所示,各第一接线孔201和各第二接线孔301均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通孔,各第一接线孔201在第一固定板2上由下至上间隔且均匀地排布,各第二接线孔301在第二固定板3上由下至上间隔且均匀地排布,从而使得位于每层元器件安装板4上的连接线均能够有对应的接线孔,以保证各连接线的走线更加整齐、有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安装卡接部401为长条状的卡接通孔或者卡槽,安装卡接部401在元器件安装板4上由靠近第一固定板2的位置向靠近第二固定板3的方向延伸,各安装卡接部401之间由前至后间隔且均匀地排布。可根据元器件的种类和型号选择不同位置的一个或者多个安装卡接部401进行固定,适配范围广,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元器件安装板4上且靠近开口方向的边缘位置设置有推拉环402,通过推拉环402便于工作人员将元器件安装板4拉出或者推入容置腔103内,从而方便对元器件的检修、更换。

进一步的,推拉环402与元器件安装板4可为但不限于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容置腔103内设置有可调节安装孔5012位置的多个元器件安装座5,各元器件安装座5相配合以用于适配安装多种元器件。

具体的,如图2、图5所示,元器件安装座5包括安装座主体501和对安装座主体501进行固定的螺丝502,安装座主体501为矩形块状结构,安装座主体501上开设有位置调节孔5011和用于固定元器件的安装孔5012,位置调节孔5011为长条形通孔,螺丝502能沿位置调节孔5011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于位置调节孔5011内,且安装座主体501通过螺丝502固定于外壳1的内壁上。元器件安装座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元器件安装座5分别位于矩形的四个顶角处。各元器件安装座5均可以对应的螺丝502为轴进行旋转,且可在位置调节孔5011的范围内调节元器件安装座5与螺丝502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通过四个元器件安装座5灵活多变的调节方式来调整各元器件安装座5上安装孔5012的位置,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种类、型号以及不同安装位置的元器件。

进一步的,螺丝502可采用但不限于内六角螺丝,方便旋拧和调整位置。

进一步的,安装孔5012为螺纹孔(即:安装孔5012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以方便对元器件的固定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第一固定板2将容置腔103分隔为位于第一固定板2左侧的第一容置部1031和位于第一固定板2右侧的第二容置部1032,各元器件安装座5均位于第一容置部1031内,各元器件安装板4以及第二固定板3均位于第二容置部1032内。根据元器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容置部进行安装,保证外壳1内部空间使用更加合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在外壳主体101的下部外壁上设置有地线连接座7,地线连接座7上设置有紧固螺钉8,通过紧固螺钉8可将接地线(未示出)的一端固定于地线连接座7上,接地线的另一端接入大地,从而在发生漏电的情况下,可将外壳1上的电流引入大地,避免元器件被强电荷损伤,保障各元器件的正常工作,同时还能避免人员触电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外壳主体101的下部外壁上开设有与容置腔103相连通的接线孔(未示出),接线孔处设置有圆环状的保护套6,保护套6嵌设于接线孔内,且保护套6的外壁与接线孔的边缘紧相贴合,外部的连接线可通过接线孔进入容置腔103内,从而与容置腔103内的各元器件连接。由于在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接线孔的边缘会有许多毛刺,通过保护套6的设置,能够避免毛刺损坏连接线。

进一步的,保护套6可采用但不限于橡胶材质。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需求响应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时,首先打开壳盖102,将第一容置部1031内的四个元器件安装座5上安装孔5012的位置分别进行调整,使各安装孔5012的位置与需要安装的元器件上的安装位置保持一致,再通过各安装孔5012以及设置于元器件对应位置上的安装螺栓相配合对元器件进行固定。之后,再通过推拉环402将元器件安装板4从第一固定板2上的第一滑槽202以及第二固定板3上对应的第二滑槽302中拉出,将其他需要安装的元器件卡固在元器件安装板4上相适配的安装卡接部401内,安装完成后将元器件安装板4沿第一滑槽202以及对应的第二滑槽302推入,各元器件上的连接线从位置相对的各层第一接线孔201和第二接线孔301中接出,连接到导线上,保证走线规整、有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需求响应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的特点及优点是:

一、该需求响应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在容置腔103内设置有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且在第一固定板2与第二固定板3之间由下至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元器件安装板4,从而形成多层容放结构,每层元器件安装板4上均可固定多个元器件,以保证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数量较多的元器件的安装需求,大大增加了外壳1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可根据元器件的种类和型号的不同,通过卡接于元器件安装板4上不同位置的安装卡接部401对元器件进行固定,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型号以及安装位置的元器件的固定安装,适配范围广,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二、该需求响应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在第一固定板2上和第二固定板3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接线孔201和多个第二接线孔301,使得每层元器件安装板4上各元器件的走线更加整齐有序,避免出现连接线混乱缠绕和堆放的情况出现,方便工作人员对元器件的安装和检修,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作业难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适于推广使用。

三、该需求响应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在容置腔103内设置有可调节安装孔5012位置的多个元器件安装座5,各元器件安装座5均可进行旋转,且可在位置调节孔5011的范围内调节元器件安装座5与螺丝502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通过四个元器件安装座5灵活多变的调节方式来调整各元器件安装座5上安装孔5012的位置,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种类、型号以及不同安装位置的元器件。

四、该需求响应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在外壳主体101上且沿开口处的边缘设置有磁条105,可通过磁条105的吸力对壳盖102与外壳主体101进行固定连接,既保证壳盖102对容置腔103内部的稳固封堵,又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打开壳盖102。

五、该需求响应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在外壳主体101上的接线孔内设置有保护套6,避免接线孔边缘的毛刺损坏连接线,有助于延长连接线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