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防碰撞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86275发布日期:2021-07-30 13:37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防碰撞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防碰撞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移动电源是一种个人可随身携带,自身能储备电能,主要为手持式移动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例如无线电话、笔记本电脑)充电的便携充电器,特别应用在没有外部电源供应的场合。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用作电能存储的电池,稳定输出电压的电路(直流-直流转换器),绝大部分的行动电源带有充电器,用作为内置电池充电。

行动电源的原理简单,在能找到外部电源供应的场合预先为内置的电池充电,即输入电能,并以化学能形式预先存储起来,当需要时,即由电池提供能量及产生电能,以电压转换器(直流-直流转换器)达至所需电压,由输出端子(一般是usb接口)输出供给所需设备提供电源作充电或其他用途。

传统便携式防碰撞移动电源多种多样,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传统的移动电源大都没有防护的外壳结构,同时无法便捷调整移动电源的朝向,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的环境和需求不同对于电源的插接的方向也不同,限制了移动电源的使用且效率不高。

2、传统的移动电源与外壳间大都没有减震结构,在收纳和携带时会产生震动造成电源与外壳间的磕碰,易损坏移动电源,降低了电源的实用性且易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防碰撞移动电源,解决了传统的移动电源没有防护的外壳结构,同时无法便捷调整移动电源的朝向、移动电源与外壳间大都没有减震结构,在收纳和携带时会产生震动造成电源与外壳间的磕碰,易损坏移动电源等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防碰撞移动电源,包括防护底板,所述防护底板一侧壁设置着插接通孔,所述防护底板侧壁设置有一通槽,且通槽内滑动设置着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外侧固定连接有调节钮块,所述连接柱内侧固定连接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底端旋转连接着连接柱,且支撑架顶端旋转设置在支撑外壳内侧,所述支撑外壳内部固定设置着电源本体,所述电源本体上端外壁设置有插孔,所述调节钮块内侧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环绕设置在挤压柱外侧,且复位弹簧另一端固定在连接柱柱身外侧。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防护底板侧壁通槽一端设置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一端固定设置在防护底板通槽内壁上,另一端固定连接着连接柱。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防护底板侧壁通槽内设置有挤出弹簧,所述挤出弹簧顶端固定设置着插接块,所述连接柱柱身底端设置有插接槽,所述调节钮块块身设置有一贯穿槽,且贯穿槽穿过连接柱的柱身连通着连接柱的插接槽,同时贯穿槽内滑动设置着挤压柱,所述挤压柱顶端抵住插接块。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外壳底端设置有固定轴柱,所述固定轴柱两端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滑槽设置在防护底板两侧壁内侧。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外壳顶端外侧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采用橡胶材质,且夹板底端固定在支撑外壳侧壁外侧,所述夹板与支撑外壳侧壁间设置有减震弹簧。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外壳一侧边缘处旋转设置有保护外壳。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防碰撞移动电源,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便携式防碰撞移动电源,通过将移动电源固定在支撑外壳内,支撑外壳一侧通过连接柱挤压支撑架进行升降,且支撑外壳另一端通过固定轴柱在防护底板内侧滑槽内滑动,解决了移动电源大都没有防护的外壳结构,同时无法便捷调整移动电源的朝向,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的环境和需求不同对于电源的插接的方向也不同,限制了移动电源的使用且效率不高的问题。

2、该便携式防碰撞移动电源,通过在支撑外壳顶端设置夹板,夹板与支撑外壳间设置减震弹簧,解决了移动电源与外壳间大都没有减震结构,在收纳和携带时会产生震动造成电源与外壳间的磕碰,易损坏移动电源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调节结构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柱挤压结构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接块复位结构视图。

图中:1、防护底板;2、插接通孔;3、调节钮块;4、支撑架;5、支撑外壳;6、电源本体;7、夹板;8、插孔;9、保护外壳;10、减震弹簧;11、固定轴柱;12、滑槽;13、连接柱;14、挤压弹簧;15、插接块;16、挤出弹簧;17、挤压柱;18、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防碰撞移动电源,包括防护底板1,防护底板1一侧壁设置着插接通孔2,防护底板1侧壁设置有一通槽,且通槽内滑动设置着连接柱13,连接柱13外侧固定连接有调节钮块3,连接柱13内侧固定连接着支撑架4,支撑架4底端旋转连接着连接柱13,且支撑架4顶端旋转设置在支撑外壳5内侧,支撑外壳5内部固定设置着电源本体6,电源本体6上端外壁设置有插孔8,调节钮块3内侧设置有复位弹簧18,复位弹簧18环绕设置在挤压柱17外侧,且复位弹簧18另一端固定在连接柱13柱身外侧。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防护底板1侧壁设置有一通槽,且通槽内滑动设置着连接柱13,连接柱13外侧固定连接有调节钮块3,连接柱13内侧固定连接着支撑架4,支撑架4底端旋转连接着连接柱13,且支撑架4顶端旋转设置在支撑外壳5内侧,通过调节钮块3带动连接柱13和支撑架4撑起支撑外壳5。

具体的,防护底板1侧壁通槽一端设置有挤压弹簧14,挤压弹簧14一端固定设置在防护底板1通槽内壁上,另一端固定连接着连接柱13。

本实施例中,挤压弹簧14限制了连接柱13在防护底板1通槽内的位置,且给与连接柱13一个复位的弹力。

具体的,防护底板1侧壁通槽内设置有挤出弹簧16,挤出弹簧16顶端固定设置着插接块15,连接柱13柱身底端设置有插接槽,调节钮块3块身设置有一贯穿槽,且贯穿槽穿过连接柱13的柱身连通着连接柱13的插接槽,同时贯穿槽内滑动设置着挤压柱17,挤压柱17顶端抵住插接块15。

本实施例中,在插接块15插入连接柱13底端插接槽内后,可按压调节钮块3使得挤压柱17内滑并挤压插接块15向下滑动,使得连接柱13在挤压弹簧14的作用下弹出,快速复位。

具体的,支撑外壳5底端设置有固定轴柱11,固定轴柱11两端滑动设置在滑槽12内,滑槽12设置在防护底板1两侧壁内侧。

本实施例中,支撑外壳5底端通过固定轴柱11在防护底板1侧壁内的滑槽12滑动,限制了支撑外壳5的位置,防止脱离。

具体的,支撑外壳5顶端外侧设置有夹板7,夹板7采用橡胶材质,且夹板7底端固定在支撑外壳5侧壁外侧,夹板7与支撑外壳5侧壁间设置有减震弹簧10。

本实施例中,夹板7与支撑外壳5侧壁间设置减震弹簧10能在收纳状态下,利用夹板7抵住防护底板1,并利用减震弹簧10保护减少支撑外壳5的震动。

具体的,支撑外壳5一侧边缘处旋转设置有保护外壳9。

本实施例中,支撑外壳5边缘旋转设置的保护外壳9能在不使用时保护支撑外壳5内部电源本体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先利用调节钮块3带动连接柱13在防护底板1侧壁通槽内滑动并挤压支撑架4,当连接柱13底端插接槽行至插接块15上端时,插接块15在挤出弹簧16的弹力下插接固定住连接柱13,此时支撑架4撑起支撑外壳5,由于支撑外壳5底端通过固定轴柱11滑动设置在防护底板1内侧壁的滑槽12内,使得支撑外壳5带动电源本体6撑起,在需要收起时,按压调节钮块3使得挤压柱17内滑,挤压柱17顶端挤压插接块15向下滑动,使得连接柱13在挤压弹簧14的弹力下弹出,使得支撑架4带动支撑外壳5下降复位,实现收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