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的复合线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87268发布日期:2021-08-06 18:38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散热的复合线路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线路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复合线路板。



背景技术:

线路板分为陶瓷电路板,氧化铝陶瓷电路板,氮化铝陶瓷电路板,线路板,pcb板,铝基板,高频板,厚铜板,阻抗板,pcb,超薄线路板,超薄电路板,印刷(铜刻蚀技术)电路板等,目前大多数的线路板由于均需长期工作持续发热,且其上没有散热机构,使得线路板热量无法散发出去,导致线路板的正常工作受到影响,同时加快了线路板寿命的消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散热的复合线路板,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散热的复合线路板,包括线路板本体,所述线路板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安装空腔,所述安装空腔内设有两对称布置的散热主体,所述线路板本体包括设有导热板和线路板主体,所述导热板上设有若干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线路板主体从上到下依次包括若干线路层,若干所述线路层均为长方形结构,相邻所述线路层之间固定连接,且相互压合为一个整体。

优选的,所述散热主体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通过连接管连接形成闭合水流循环回路,所述连接管上连接有外界水源。

优选的,所述线路板本体上通过引脚连接有若干元器件。

优选的,所述线路板本体上设有吸尘棒,所述吸尘棒用于静电吸引所述线路板本体周边及其上的灰尘。

优选的,所述散热主体包括防护壳体和散热执行机构,所述散热执行机构安装在所述防护壳体内;

所述防护壳体包括防护底座和防护盖,所述防护盖滑动连接在所述防护底座内,所述防护底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空腔侧壁,所述防护底座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插合腔和安装孔,所述插合腔和所述安装孔通过导孔连通,所述防护盖包括防护台和两对称布置的插合杆,所述插合杆套设在所述插合腔内,所述防护盖上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插合杆沿所述插合腔滑动,所述防护底座上设有截至块,所述截至块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电连接,当所述防护盖与所述截至块相抵时,所述第二驱动件停止工作,所述安装孔内固定连接有空杆,所述空杆内设有动力机构、锁合机构和所述散热执行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锁合机构和所述散热执行机构运动;

所述空杆包括空杆底座和空杆腔,所述锁合机构设置在所述空杆底座内,所述锁合机构包括两对称布置的放置腔和锁合安装孔,所述放置腔内设有膨胀弹性件,所述锁合安装孔内套设有双头推杆,所述双头推杆包括第一橡胶头、第二橡胶头和杆体,所述第一橡胶头和所述第二橡胶头分别位于所述杆体两侧,且所述第二橡胶头位于所述空杆底座外,所述杆体靠近所述第一橡胶头的一端套设有缓冲件,所述插合腔上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插合孔,所述导孔内滑动连接有插合短杆,所述插合短杆可与所述插合孔相互配合;

所述散热执行机构包括滑移杆,所述滑移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橡胶头,所述滑移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风扇;

所述动力机构可同时推动所述第二橡胶头和所述第三橡胶头沿所述空杆腔相背滑动。

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空杆腔内,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导杆,所述导杆沿所述空杆腔径向方向布置,且与所述空杆腔轴向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导杆上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上下滑动连接在所述导杆上,所述套筒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上分别铰链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分别铰链连接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空杆腔内壁设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套筒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套筒沿所述导杆滑动。

优选的,所述线路板本体边角上套设有防撞边角套,所述防撞边角套包括角套主体和线路板安装腔,所述角套主体内设有两关于所述线路板安装腔对称布置的机构安装腔,所述机构安装腔包括缓冲机构出口和夹装机构出口,所述机构安装腔内设有动力轴、缓冲机构和夹装机构,所述动力轴上设有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动力轴转动,所述动力轴转动带动所述缓冲机构和所述夹装机构运行;

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键连接在所述动力轴上,所述动力轴端部键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机构安装腔内壁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动力轴轴线方向相互垂直,所述转轴上键连接有第二锥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机构安装腔内滑动连接有第一齿条,且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相互啮合,所述缓冲机构出口处设有缓冲垫,所述第一齿条可推动所述缓冲垫移动;

所述夹装机构包括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滑动连接在所述机构安装腔内,且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动力轴轴线方向,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机构安装腔内平行于所述动力轴轴线方向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键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相互啮合,所述螺纹杆上还套设有绕线筒,所述绕线筒上缠绕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所述绕线筒的一端位于所述防撞边角套外,且端部设有手动拉环,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第三齿轮的一端为锥形,且套设在螺纹筒内,所述螺纹筒通过安装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构安装腔内,所述螺纹筒径向方向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滑移通孔,所述滑移通孔内滑动连接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位于所述螺纹筒内的一端形状与所述螺纹杆端部形状相匹配,所述楔形块位于所述螺纹筒外的一端铰链连接有夹紧连杆,所述夹紧连杆远离所述楔形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紧块。

优选的,还包括:

散热装置启动报警系统,所述散热装置启动报警系统设置在所述散热装置上,且与所述散热装置电连接,所述散热装置启动报警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散热装置的工作状态;

所述散热装置启动报警系统包括控制器和报警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报警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基于以下步骤:

步骤一:计算所述线路板本体的实际辐射产热量:

其中,wst为所述线路板本体的实际辐射产热量,j2为所述线路板本体的实际温度,j1为环境温度,α为所述线路板本体的材料的热量辐射率,γ为波尔兹曼常数,a为所述线路板本体的长度,b为所述线路板本体的宽度,h为所述线路板本体的高度,j0为所述线路板本体的预设最适温度,ln为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tst为所述线路板本体的发热时间,t0为所述线路板本体的预设发热时间;

步骤二:计算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实际综合产热量:

其中,wist为所述线路板本体的实际综合产热量,wst为所述线路板本体的实际辐射产热量,β2所述线路板本体的导热传热系数,β3为所述线路板本体的对流传热系数,wα为所述导热板单位时间内的预设导热量,tst为所述线路板本体的发热时间,n为所述散热孔的个数;

步骤三:所述控制器比较所述线路板本体的实际综合产热量与所述线路板本体的预设综合产热量,若所述线路板本体的实际综合产热量大于所述线路板本体的预设综合产热量,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提示所述散热装置开始工作。

优选的,还包括线路板氧化监测系统,所述线路板氧化监测系统用于监测所述线路板本体的氧化程度:

所述线路板本体的实际氧化程度:

其中,ψσ为所述线路板本体的实际氧化程度,ψ0为所述线路板本体的标准氧化程度,e为自然数,取值为2.72,y为所述线路板本体材料分子间的碰撞因子,χ为所述线路板本体氧化过程中的预设活化能,tα为所述线路板本体的平均工作温度;

所述线路板本体的实际氧化程度大于所述线路板本体的标准氧化程度,证明所述线路板本体工作可靠性降低,需更换新的电路板。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线路板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散热主体结构示意图1。

图4为本发明散热主体结构示意图2。

图5为本发明的防护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动力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防撞边角套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剖视图a-a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夹装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线路板本体;100、线路板;101、导热板;102、散热孔;103、引脚;104、元器件;105、吸尘棒;106、线路板主体;107、散热片;108、进水口;109、出水口;2、散热装置;200、安装空腔;201、散热主体;202、防护壳体;2020、防护底座;2021、防护盖;2022、插合腔;2023、安装孔;2024、导孔;2025、防护台;2026、插合杆;2027、插合孔;2028、插合短杆;203、散热执行机构;2030、滑移杆;2031、第三橡胶头;2032、风扇;204、空杆;2040、空杆底座;2041、空杆腔;205、锁合机构;2050、放置腔;2051、锁合安装孔;2052、膨胀弹性件;2053、双头推杆;2054、第一橡胶头;2055、第二橡胶头;2056、杆体;2057、缓冲件;206、动力机构;2060、导杆;2061、套筒;2062、第一连接耳;2063、第二连接耳;2064、第一连杆;2065、第二连杆;2066、第一滑块;2067、第二滑块;2068、第一导轨;2069、第二导轨;207、截至块;3、防撞边角套;300、缓冲机构;3000、第一齿轮;3001、第一锥齿轮;3002、转轴;3003、第二锥齿轮;3004、第二齿轮;3005、第一齿条;3006、缓冲垫;3007、夹紧连杆;3008、夹紧块;301、夹装机构;3010、第二齿条;3011、螺纹杆;3012、第三齿轮;3013、绕线筒;3014、拉绳;3015、手动拉环;3016、螺纹筒;3017、安装架;3018、滑移通孔;3019、楔形块;302、机构安装腔;303、缓冲机构出口;304、夹装机构出口;305、动力轴;306、角套主体;307、线路板安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如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散热的复合线路板,如图1-9所示,包括线路板本体1,所述线路板本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装置2,所述散热装置2包括安装空腔200,所述安装空腔200内设有两对称布置的散热主体201,所述线路板本体1包括设有导热板101和线路板主体106,所述导热板101上设有若干散热孔102;

所述线路板主体106从上到下依次包括若干线路层100,若干所述线路层100均为长方形结构,相邻所述线路层100之间固定连接,且相互压合为一个整体;具体的,若干线路层100包括:最顶端的芯板和其下端设置的散热涂料层和半固化板层:

所述散热主体201包括散热片107,所述散热片107上设有进水口108和出水口109,所述进水口108与所述出水口109通过连接管连接形成闭合水流循环回路,所述连接管上连接有外界水源;

所述线路板本体1上通过引脚103连接有若干元器件104;

所述线路板本体1上设有吸尘棒105,所述吸尘棒105用于静电吸引所述线路板本体1周边及其上的灰尘。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所述吸尘棒105的设计将落在所述线路板上的灰尘吸取,避免了灰尘对所述线路板正常工作的影响,所述散热装置2、所述导热板101和所述散热孔102的设计,解决了目前大多数的线路板由于均需长期工作持续发热,且其上没有散热机构,使得线路板热量无法散发出去,导致线路板的正常工作受到影响,同时加快了线路板寿命的消耗。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6所示,所述散热主体201包括防护壳体202和散热执行机构203,所述散热执行机构203安装在所述防护壳体202内;

所述防护壳体202包括防护底座2020和防护盖2021,所述防护盖2021滑动连接在所述防护底座2020内,所述防护底座2020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空腔200侧壁,所述防护底座2020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插合腔2022和安装孔2023,所述插合腔2022和所述安装孔2023通过导孔2024连通,所述防护盖2021包括防护台2025和两对称布置的插合杆2026,所述插合杆2026套设在所述插合腔2022内,所述防护盖2021上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插合杆2026沿所述插合腔2022滑动,所述防护底座2020上设有截至块207,所述截至块207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电连接,当所述防护盖2021与所述截至块207相抵时,所述第二驱动件停止工作,所述安装孔2023内固定连接有空杆204,所述空杆204内设有动力机构206、锁合机构205和所述散热执行机构203,所述动力机构206用于驱动所述锁合机构205和所述散热执行机构203运动;

所述空杆204包括空杆底座2040和空杆腔2041,所述锁合机构205设置在所述空杆底座2040内,所述锁合机构205包括两对称布置的放置腔2050和锁合安装孔2051,所述放置腔2050内设有膨胀弹性件2052,所述锁合安装孔2051内套设有双头推杆2053,所述双头推杆2053包括第一橡胶头2054、第二橡胶头2055和杆体2056,所述第一橡胶头2054和所述第二橡胶头2055分别位于所述杆体2056两侧,且所述第二橡胶头2055位于所述空杆底座2040外,所述杆体2056靠近所述第一橡胶头2054的一端套设有缓冲件2057,所述插合腔2022上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插合孔2027,所述导孔2024内滑动连接有插合短杆2028,所述插合短杆2028可与所述插合孔2027相互配合;

所述散热执行机构203包括滑移杆2030,所述滑移杆2030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橡胶头2031,所述滑移杆2030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风扇2032;

所述动力机构206可同时推动所述第二橡胶头2055和所述第三橡胶头2031沿所述空杆腔2041相背滑动;

所述动力机构206设置在所述空杆腔2041内,所述动力机构206包括导杆2060,所述导杆2060沿所述空杆腔2041径向方向布置,且与所述空杆腔2041轴向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导杆2060上套设有套筒2061,所述套筒2061上下滑动连接在所述导杆2060上,所述套筒2061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一连接耳2062和第二连接耳2063,所述第一连接耳2062和所述第二连接耳2063上分别铰链连接有第一连杆2064和第二连杆2065,所述第一连杆2064和所述第二连杆2065远离所述套筒2061的一端分别铰链连接有第一滑块2066和第二滑块2067,所述空杆腔2041内壁设有第一导轨2068和第二导轨2069,所述第一滑块2066和所述第二滑块2067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轨2068和所述第二导轨2069上,所述套筒2061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套筒2061沿所述导杆2060滑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所述散热主体201在使用前如图3所示状态,即所述风扇2032位于所述防护台2025内,使用时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插合杆2026沿所述插合腔2022滑动,使得所述插合杆2026向所述插合腔2022底部运动,带动所述防护台2025运动,所述防护台2025运动使得所述所述风扇2032不再位于所述防护台2025内,当所述插合杆2026运动到位后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套筒2061沿所述导杆2060滑动,所述套筒2061滑动在所述带动所述第一连杆2064和所述第二连杆2065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滑块2066和所述第二滑块2067分别沿所述第一导轨2068和所述第二导轨2069移动,此时所述第一滑块2066可推动所述第二橡胶头2055移动,所述第二橡胶头2055带动所述第一橡胶头2054移动,所述第一橡胶头2054抵压所述膨胀弹性件2052,所述膨胀弹性件2052在所述第一橡胶头2054的作用下横向体积变大,横向挤压所述插合短杆2028,使得所述插合短杆2028与所述插合孔2027相互配合,此时所述防护台2025的位置得以固定,与此同时,所述第二滑块2067与所述第三橡胶头2031相抵,使得所述滑移杆2030带动所述风扇2032向所述空杆腔2041外部伸出,之后所述风扇2032启动对所述线路板进行散热。

所述散热主体201的设计使得所述线路板可以及时散热,增加了所述线路板的使用寿命,所述防护盖2021和所述空杆腔2041的设计,使得所述风扇2032可以在不使用的时候被保护,所述缓冲件2057的设计减少和衰减了所述双头推杆2053来回运动相邻部件如空杆底座2040之间磕碰产生的冲击,所述膨胀弹性件2052的设计使得纵向上所受的压力可以产生横向上较大的形变,所述动力机构206的设计可以同时推动所述第二橡胶头2055和所述第三橡胶头2031沿所述空杆腔2041相背滑动,减少了驱动装置,节约了所述线路板的生产成本。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如图7-9所示,所述线路板本体1边角上套设有防撞边角套3,所述防撞边角套3包括角套主体306和线路板安装腔307,所述角套主体306内设有两关于所述线路板安装腔307对称布置的机构安装腔302,所述机构安装腔302包括缓冲机构出口303和夹装机构出口304,所述机构安装腔302内设有动力轴305、缓冲机构300和夹装机构301,所述动力轴305上设有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动力轴305转动,所述动力轴305转动带动所述缓冲机构300和所述夹装机构301运行;

所述缓冲机构300包括第一齿轮3000,所述第一齿轮3000键连接在所述动力轴305上,所述动力轴305端部键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001,所述机构安装腔302内壁设有转轴3002,所述转轴3002与所述动力轴305轴线方向相互垂直,所述转轴3002上键连接有第二锥齿轮3003和第二齿轮3004,所述第一锥齿轮3001与所述第二锥齿轮3003相互啮合,所述机构安装腔302内滑动连接有第一齿条3005,且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转轴3002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齿轮3004与所述第一齿条3005相互啮合,所述缓冲机构出口303处设有缓冲垫3006,所述第一齿条3005可推动所述缓冲垫3006移动;

所述夹装机构301包括第二齿条3010,所述第二齿条3010滑动连接在所述机构安装腔302内,且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动力轴305轴线方向,所述第二齿条3010与所述第一齿轮3000相互啮合,所述机构安装腔302内平行于所述动力轴305轴线方向设有螺纹杆3011,所述螺纹杆3011上键连接有第三齿轮3012,所述第三齿轮3012与所述第二齿条3010相互啮合,所述螺纹杆3011上还套设有绕线筒3013,所述绕线筒3013上缠绕有拉绳3014,所述拉绳3014远离所述绕线筒3013的一端位于所述防撞边角套3外,且端部设有手动拉环3015,所述螺纹杆3011远离所述第三齿轮3012的一端为锥形,且套设在螺纹筒3016内,所述螺纹筒3016通过安装架3017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构安装腔302内,所述螺纹筒3016径向方向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滑移通孔3018,所述滑移通孔3018内滑动连接有楔形块3019,所述楔形块3019位于所述螺纹筒3016内的一端形状与所述螺纹杆3011端部形状相匹配,所述楔形块3019位于所述螺纹筒3016外的一端铰链连接有夹紧连杆3007,所述夹紧连杆3007远离所述楔形块30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紧块300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使用时将所述防撞边角套3套设在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边角上,之后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所述动力轴305转动,所述动力轴305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3001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3001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3003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3003转动带动所述转轴3002转动,所述转轴3002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齿轮3004转动,所述第二齿轮3004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齿条3005移动,所述第一齿条3005移动推动两所述缓冲垫3006相向运动;

同时所述动力轴305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齿轮3000转动,所述第一齿轮3000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齿条3010移动,所述第二齿条3010移动带动所述第三齿轮3012转动,所述第三齿轮3012转动带动所述螺纹杆3011转动,所述螺纹杆3011在所述螺纹筒3016的作用下,所述螺纹杆3011向所述螺纹筒3016方向运动,所述螺纹杆3011推动所述楔形块3019沿所述滑移通孔3018移动,所述楔形块3019移动在所述夹紧连杆3007的作用下所述夹紧块3008将所述线路板本体1夹紧,此时所述线路板本体1边沿部分上下面被所述夹紧块3008夹紧,所述线路板本体1侧面设有缓冲垫3006;

当所述第三驱动件损坏或因特殊工作环境不能使用时,只需手动拉动所述手动拉环3015在所述拉绳3014的作用下所述绕线筒3013带动所述螺纹杆3011转动,在所述螺纹筒3016的作用下,所述螺纹杆3011向所述螺纹筒3016方向运动,所述螺纹杆3011推动所述楔形块3019沿所述滑移通孔3018移动,所述楔形块3019移动在所述夹紧连杆3007的作用下所述夹紧块3008将所述线路板本体1夹紧,此时所述线路板本体1边沿部分上下面被所述夹紧块3008夹紧;

所述防撞边角套3的设计避免了所述线路板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因边角磕碰造成的线路板变形,导致所述线路板工作失效,所述缓冲机构300和所述夹装机构301的设计使得所述线路板边角的上下和侧面受到保护,所述手动拉环3015、所述拉绳3014和所述绕线筒3013的设计避免了所述第三驱动件损坏或因特殊工作环境不能使用时,导致整个所述防撞边角套3不能使用的情况。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

散热装置启动报警系统,所述散热装置启动报警系统设置在所述散热装置2上,且与所述散热装置2电连接,所述散热装置启动报警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散热装置2的工作状态;

所述散热装置启动报警系统包括控制器和报警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报警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基于以下步骤:

步骤一:计算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实际辐射产热量:

其中,wst为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实际辐射产热量(单位为w),j2为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实际温度,j1为环境温度,α为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材料的热量辐射率,γ为波尔兹曼常数,a为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长度,b为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宽度,h为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高度,j0为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预设最适温度,ln为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tst为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发热时间,t0为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预设发热时间;

步骤二:计算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实际综合产热量:

其中,wist为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实际综合产热量,wst为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实际辐射产热量,β2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导热传热系数(单位为),β3为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对流传热系数(单位为),wα为所述导热板101单位时间内的预设导热量,tst为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发热时间,n为所述散热孔102的个数;

步骤三:所述控制器比较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实际综合产热量与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预设综合产热量,若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实际综合产热量大于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预设综合产热量,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提示所述散热装置2开始工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先计算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实际辐射产热量,之后计算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实际综合产热量,最后所述控制器比较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实际综合产热量与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预设综合产热量,若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实际综合产热量大于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预设综合产热量,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提示所述散热装置2开始工作,其中计算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实际综合产热量时计算了wst(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实际辐射产热量),(线路板本体1的导热产热量),(j2-j1)*β3*(ab+4ah)(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对流产热量),同时还计算了wα*tst*n(所述导热板101的散热量),由于计算时引入的检测值j2和检测值j1均为实际值,且这两个值的大小包含了所述导热板101的作用,最后计算的值为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实际综合产热量,即之和线路板本体1自身有关,所述导热板101的散热量的引入,使得计算结果更为精确,且更具参考价值。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线路板氧化监测系统,所述线路板氧化监测系统用于监测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氧化程度:

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实际氧化程度:

其中,ψσ为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实际氧化程度,ψ0为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标准氧化程度,e为自然数,取值为2.72,y为所述线路板本体1材料分子间的碰撞因子,χ为所述线路板本体1氧化过程中的预设活化能,tα为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平均工作温度;

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实际氧化程度大于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标准氧化程度,证明所述线路板本体1工作可靠性降低,需更换新的电路板。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所述线路板氧化监测系统的设计,避免了所述线路板本体1因被氧化引起的所述线路板本体1的可靠性下降导致所述线路板本体1工作不稳定情况的发生,所述线路板氧化监测系统的设计可以及时提醒工作人员更换线路板。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