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冷却热防护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34681发布日期:2022-01-26 16:17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再生冷却热防护机箱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机载电子设备热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再生冷却热防护机箱。


背景技术:

2.热防护机箱用于机载电子设备的热保护,通过冷却液循环保证内部温度不超过电路板的最高工作温度。
3.工作环境处于发动机舱的机载电子设备工作环境恶劣,有时环境温度达到250℃以上。而新一代的航空发动机,以及新一代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使用需求,使发动机舱存在高温环境以及高超声速飞行的气动热效应,使得热防护技术被认为是其关键技术之一。
4.部分区域的机载设备需要在温度达到400℃~500℃环境中稳定工作,通常会与电子器件最高工作温度存在250℃~350℃的温度梯度,这对机载电子设备热防护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环境温度的增加对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研究结果表明,单个半导体元件的温度每升高10℃,系统的可靠性将降低50%,因此有效的热防护是确保电子设备高可靠、长期运行的基础。
5.现有技术中液冷热防护机箱通常只具有2-4个液冷面,防护面不足,存在大量热短路,会使机箱内部快速升温接近环境温度。
6.有的热防护机箱采用隔热板或隔热板加液冷的方法提高热阻,该种方法仅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无法满足长时间高温环境下的热防护要求。同时,隔热板要起到防护效果需要较厚的厚度,将增加设备的体积和重量。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冷却热防护机箱,以解决现有热防护机箱防护功能不足的问题。
8.一种再生冷却热防护机箱,包括壳体部件1,盖板部件2,同轴管部件3,第一流体接头4,第二流体接头6;所述壳体部件1上设有用于流体流出、流入机箱的第一流体接头4和第二流体接头6;壳体部件1具有至少一个开放面,各侧壁为中空结构或设有流体流道结构;壳体部件1侧壁上还设有汇流块17和第一接头18,汇流块17内设有两条流体通路,这两条通路相互独立,一条与第二流体接头6连通,另一条与第一流体接头4连通;所述盖板部件2与壳体部件1配合,对机箱开放面封闭,盖板部件2为中空结构或设有流体流道结构;在壳体部件1设置汇流块17的同一侧,在盖板部件2侧壁上设有分流块23和第一接头24,分流块23内设有两条流体通路,分别对应盖板部件2内的流入和流出的流道;壳体部件1和盖板部件2为并联关系;所述同轴管部件3具有中心流道和外环流道,同轴管部件3两端头分别与壳体部件1的第一接头18和盖板部件2的第一接头24连接,使得同轴管部件3的中心流道和外环流道在一端分别与壳体部件1上汇流块17的两条流道连通,在另一端分别与盖板部件2上分流块23的两条流道连通。
9.所述壳体部件1各面为中空结构或设有流体流道结构;各面为中空结构时,在设有
第一流体接头4和第二流体接头6的面上,设有肋板将两个接头相互分隔,其余各面为空腔结构面内无肋板分隔流道;各面设有流体流道时,每个面内均设有多个肋板,在各个面内肋板分隔使该面内的流道成并联或串联。
10.所述壳体部件1各面之间为串联结构或并联结构;各面成串联结构时,各面之间按一定顺序连通,相连通的两个面在两面相接的部位设有连通孔,流体从第二流体接头6进入壳体部件1后,按各面连通的顺序流经各面,并从第一流体接头4流出壳体部件1;各面成并联结构时,壳体部件1的各面在两面相接处通过至少1个连通孔相连;第二流体接头6与第一流体接头4所在面内在两接头之间设有肋板,将两个接头分隔,相应在底面内设有肋板,使这四个面分别属于两个独立流道,而在接头面的向对面内两个独立流道相连通。
11.所述壳体部件1、盖板部件2的流道壁面内设有多个凸起或凹陷的沸腾核微结构,单个微结构的尺寸为0.1mm-1.5mm之间,其形状为圆形、矩形或点阵结构以及这三种结构的组合。
12.所述同轴管部件3包括连接管31、第二接头32、外套螺母33、导管34;外套螺母33套装在第二接头32上并能转动,第二接头32与连接管31固定连接,连接管31内设有两条独立流道;
13.导管34与第二接头32同轴并与连接管31的一条独立流道连通,形成中心流道;
14.导管34、第二接头32及连接管31之间形成的环形间隙与连接管31的另一条独立流道连通,形成外环流道;
15.连接同轴管部件3的两处第二接头32分别与壳体部件1的第一接头18和盖板部件2的第一接头24配合,并通过外套螺母33进行连接;两处导管34分别插入壳体部件1的汇流块17和盖板部件2的分流块23,使汇流块17和分流块23各自内部的两条独立流道分别与,同轴管部件3的中心流道和外环流道连通。
16.所述壳体部件1包括壳体11,前密封板12、右密封板13、左密封板14、后密封板15、下密封板16、汇流块17、接头一18;壳体11上设有肋板111、支柱112、第一通液孔113、第二通液孔114、第三通液孔115;壳体11和壳体部件1的流道通过密封板密封,密封板与基体之间进行固定连接。
17.所述盖板部件2包括盖板21、盖板密封板22、分流块23、第一接头24;盖板21内设有肋板,盖板21和盖板部件2的流道通过密封板密封,密封板与基体之间进行固定连接。
18.所述壳体部件1、盖板部件2的成型方式为切削加工成型并焊接密封板密封流道,或增材制造成型。
19.所述壳体部件1的汇流块17、第一接头18可以用堵头封堵将汇流块17内的两个独立流道密封,仅对壳体部件1进行通液,无需使用同轴管部件3;盖板部件2将分流块23、第一接头24可以用堵头封堵,成为空腔隔热板或将其抽真空形成真空隔热板;此时该热防护机箱的配置为五面通液的壳体部件1结合盖板部件2。
20.所述壳体部件1、盖板部件2的侧壁结构可以是双层结构,外层为真空层。
21.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22.1)该高温热防护机箱包括壳体,盖板,同轴连接管路部件。壳体和盖板内设有内流道,同轴管路部件设有中心流道和外环流道。形成六面通液的液冷热防护结构。壳体与盖板为并联结构。
23.2)机箱为6面通液能够对机箱内部的器件进行完全防护,没有热短路的面。热防护效果为外部500℃,内部为150℃。适用于-60℃~500℃,可用于高温区域机载设备的热防护。使机载电子设备能够适应高的环境温度和气动加热效应。
24.3)其流道为串并混合结构,壳体与盖板为并联结构,流体能快速对壳体和盖板降温,同时并联结构具有较小的流阻。通过壳体、盖板各面肋板的不同排布方式,以及同轴管直径的调节,实现壳体、盖板的流阻调节,使得并联的壳体和盖板进行流量匹配,从而使冷却介质能够合理分配至壳体和盖板。从而均衡、充分地对机箱进行冷却,形成更好的热防护效果,并具有较小流阻。
25.4)机箱与液冷源连接的液冷接头均设置在壳体上,该机箱为6面通液但机箱与冷源只有两个接头,与冷源耦合度较低。壳体和盖板之间是机箱自身循环的连通管路连接,且为并联结构。因此,该机箱可以根据使用温度进行配置。如在环境温度较低的区域,可以使用壳体搭配常规盖板、空心盖板、真空盖板等。不使用液冷盖板,降低系统复杂度。
26.5)壳体和盖板之间连接管路为同轴管,中心管路为温度较低的进液管路,外环流道为壳体内循环后的高温回液流道,两个流道集成为一个管路减少了接头设置,降低重量。同时,同轴管路使得回流的外环流体能够对对管路进行降温,对进液形成热防护,降低入口温度,提高机箱的热防护效果。
27.6)同轴管路为单摇臂结构,与盖板的耦合度低,接头的配合面具有圆弧面,且摇臂结构可以通过摆动来补偿加工、装配的误差,以及服役过程中的热变形。一种典型的接头为24
°
接头,其锥顶角较小能够在相同外形尺寸下提供更大的通径,有利于减小流阻,且24
°
液冷接头能够适应一定的摆动,能够适应机箱的公差和变形。
28.7)壳体,盖板流道内设有扰流柱,能够对流体进行扰流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29.8)壳体、盖板在密封盖板内表面上设有沸腾核结构,具体是以下撒种结构及其组合,如微孔、微凸起、微槽结构。能够激发核沸腾提升热换效率。通常液冷介质为燃油,燃油在机箱流道内局部沸腾对燃油进行裂解和预热,充分利用其相变和化学热沉进行热防护,同时裂解的小分子更利于发动机燃烧释放能量,提升热效率。
30.9)机箱壳体为整体成型,无多余连接结构,机箱各处壁厚均匀,且盖板与壳体形成重叠遮蔽,避免热短路。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实施例机箱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施例机箱拆除同轴管部件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施例机箱剖开示意图;
34.图4为本实施例同轴管部件剖开示意图;
35.图5为本实施例同轴管部件端部示意图;
36.图6为本实施例同轴管部件剖开示意图;
37.图7为本实施例同轴管部件剖开放大示意图;
38.图8为本实施例密封板示意图;
39.图9为本实施例壳体示意图;
40.图10为本实施例壳体底面放大示意图;
41.图11为本实施例壳体示意图;
42.图12为本实施例汇流块示意图;
43.图13为本实施例流场示意图;
44.图14为本实施例壳体部件1和盖板部件2增材成型示意图;
45.附图标记:
46.1-壳体部件、11-壳体、111-肋板、112-支柱、113-第一通液孔、114-第二通液孔、115-第三通液孔、116-第四通液孔、117-第五通液孔、12-前密封板、13-右密封板、131-支柱、14-左密封板、15-后密封板、16-下密封板、17-汇流块、18-第一接头、2-盖板部件
47.、21-盖板、22-盖板密封板、23-分流块、24-第一接头、3-同轴管部件、31-连接管、311-限位块、32-第二接头、321-限位槽、33-外套螺母、34-导管、4-第一流体接头、5-第一连接器、6-第二流体接头、7-第二连接器、8-电路板、9-光电管。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49.如图1-3所示,一种再生冷却热防护机箱,包括:壳体部件1,盖板部件2,同轴管部件3,第一流体接头4,第二流体接头6,壳体部件1,所述壳体部件1上设有用于流体流出、流入机箱的第一流体接头4和第二流体接头6;壳体部件1具有至少一个开放面,各侧壁为中空结构或设有流体流道结构;壳体部件1侧壁上还设有汇流块17和第一接头18,汇流块17内设有2条流体通路,这两条通路相互独立,一条与第二流体接头6连通,另一条与第一流体接头4连通;
50.盖板部件2,所述盖板部件2与壳体部件1配合,对机箱开放面封闭,盖板部件2为中空结构或设有流体流道结构;壳体部件1设置汇流块17的同一侧,在盖板部件2侧壁上设有分流块23和第一接头24,分流块23内设有2条流体通路,分别对应盖板部件2内的流入和流出的流道;
51.壳体部件1和盖板部件2为并联关系;
52.如图4-7所示,同轴管部件3,所述同轴管部件3具有中心流道和外环流道,同轴管部件3两端头分别与壳体部件1的第一接头18和盖板部件2的第一接头24连接,使得同轴管部件3的中心流道和外环流道在一端分别与壳体部件1上汇流块17的两条流道连通,在另一端分别与盖板部件2上分流块23的两条流道连通;
53.流体从第二流体接头6进入壳体部件1,在壳体部件1内分成两路,一路在壳体部件1内流动,流经各面后从第一流体接头4流出;另一路从汇流块17的一条流道进入同轴管部件3的中心流道,并通过分流块23的一条流道进入盖板部件2在内部流动,然后从分流块23的另一条流道进入同轴管部件3的外环流道,经外环流道进入汇流块17的另一条流道,并与壳体内所述流经各面后从第一流体接头4流出的流体汇流,从第一流体接头4流出。第一流体接头4,第二流体接头6,用于连接液冷冷源。
54.所述壳体部件1各面为中空结构或设有流体流道结构;
55.各面为中空结构时,在设有第一流体接头4和第二流体接头6的面上,设有肋板将两个接头相互分隔,其余各面为空腔结构面内无肋板分隔流道;
56.各面设有流体流道时,每个面内均设有多个肋板,在各个面内肋板分隔使该面内
的流道成并联或串联;
57.所述壳体部件1各面之间为串联结构或并联结构;各面成串联结构时,各面之间按一定顺序连通,相连通的两个面在两面相接的部位设有连通孔,流体从第二流体接头6进入壳体部件1后,按各面连通的顺序流经各面,并从第一流体接头4流出壳体部件1;
58.各面成并联结构时,壳体部件1的各面在两面相接处通过至少1个连通孔相连;第二流体接头6与第一流体接头4所在面内在两接头之间设有肋板,将两个接头分隔,相应在底面内设有肋板,使这四个面分别属于两个独立流道,而在接头面的向对面内两个独立流道相连通。
59.壳体部件1、盖板部件2的流道壁面内设有多个凸起或凹陷的沸腾核微结构,单个微结构的尺寸为0.1mm-1.5mm之间,其形状为圆形、矩形或点阵结构以及这三种结构的组合。
60.所述同轴管部件3包括连接管31、第二接头32、外套螺母33、导管34;外套螺母33套装在第二接头32上并能转动,第二接头32与连接管31固定连接,连接管31内设有两条独立流道;
61.导管34与第二接头32同轴并与连接管31的一条独立流道连通,形成中心流道;
62.导管34、第二接头32及连接管31之间形成的环形间隙与连接管31的另一条独立流道连通,形成外环流道;
63.连接同轴管部件3的两处第二接头32分别与壳体部件1的第一接头18和盖板部件2的第一接头24配合,并通过外套螺母33进行连接;两处导管34分别插入壳体部件1的汇流块17和盖板部件2的分流块23,使汇流块17和分流块23各自内部的两条独立流道分别与,同轴管部件3的中心流道和外环流道连通。
64.如图8-图11所示,所述壳体部件1包括壳体11,前密封板12、右密封板13、左密封板14、后密封板15、下密封板16、汇流块17、接头一18;壳体11上设有肋板111、支柱112、第一通液孔113、第二通液孔114、第三通液孔115;壳体11和壳体部件1的流道通过密封板密封,密封板与基体之间进行固定连接。
65.所述盖板部件2包括盖板21、盖板密封板22、分流块23、第一接头24;盖板21内设有肋板,盖板21和盖板部件2的流道通过密封板密封,密封板与基体之间进行固定连接。
66.所述壳体部件1、盖板部件2的成型方式为切削加工成型并焊接密封板密封流道,或增材制造成型;
67.切削加工成型并焊接密封板密封流道的成型方式时,壳体11、盖板21切削加工,流道截面为矩形,密封板通过焊接进行流道密封;沸腾核微结构通过铣削、激光蚀刻、粉末在流道表面烧结等方式成型;
68.采用增材制造工艺成型时,壳体部件1、盖板部件2集成为单个的零件进行整体打印成型,流道截面为矩形、圆形或三角形;沸腾核微结构可以是凸台、凹陷,或者是点阵结构。
69.壳体部件1的汇流块17、第一接头18可以用堵头封堵将汇流块17内的两个独立流道密封,仅对壳体部件1进行通液,无需使用同轴管部件3;盖板部件2将分流块23、第一接头24可以用堵头封堵,成为空腔隔热板或将其抽真空形成真空隔热板;此时该热防护机箱的配置为五面通液的壳体部件1结合盖板部件2;
70.壳体部件1、盖板部件2的侧壁结构可以是双层结构,外层为真空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