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动力系统集成电控箱的上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85924发布日期:2022-06-22 00:19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动力系统集成电控箱的上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系统电控箱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动力系统集成电控箱的上盖。


背景技术:

2.叉车动力系统的电控箱主要用于安装电路板等电控元器件,为了实现电控与电机之间的连接,传统的电控箱往往在其侧壁设置连接位,连接线束穿过连接位连接电控和电机,在检修高压电线或者电控的时候通过连接位的检修口来实现,由于该检修口尺寸较小,对于检查比较方便,但对于修理而言,由于电控上的电气元件比较多,且分布在电控箱中的各个位置,在修理时需要把电控箱整体打开,因此存在检修操作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强度高,检修操作方便的用于动力系统集成电控箱的上盖,满足新式电控箱使用需求,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用于动力系统集成电控箱的上盖,包括盖本体,还包括:
5.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由盖本体向一侧凸起形成,包括相邻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凸出的顶面形成有安装位和加强位,所述第二凸部凸出的顶面与盖本体结合形成有连接位,其中,所述连接位设有至少两个贯穿盖本体的端子安装口。
6.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连接位顶面的用于封闭的检修盖。
7.优选的,所述盖本体包括沿盖本体外周延伸的闭合的固定部,所述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分别由固定部内壁向盖本体中部延伸,且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连接处通过第一斜坡过渡相连。
8.优选的,所述第一凸部与固定部的连接处通过第二斜坡过渡相连。
9.优选的,所述安装位包括多道始于第一斜坡并沿第一凸部顶面纵向延伸的第一肋条以及设置在第一凸部顶部并与第一肋条正交叠加的第二肋条。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肋条上还设有用于安装控制器的安装孔。
11.优选的,所述安装位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凸部顶面并与第一肋条平行的分隔肋,所述加强位包括多道始于第一斜坡或分隔肋并沿第一凸部顶面横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
12.优选的,所述盖本体底部设有沿第一凸部周向设置的筋条组,所述筋条组包括始于固定部经第二斜坡过渡至第一凸部的第二加强筋以及始于第二凸部经第一斜坡过渡至第一凸部的第三加强筋。
13.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上设有周向分布的盖本体安装孔。
14.优选的,所述检修盖周侧开设有与盖本体安装孔匹配的检修盖安装孔。
15.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中,盖本体上的第一凸部凸起形成的顶面与电控箱中的电路板安装区位置对应,第二凸部凸起形成的顶面与盖本体结合形成端子安装口,端子安装口与电控
箱中的端子连接位位置对应,端子安装口部分采用集成设计,将高压部分和低压线束集成在该处,高压部分是铜带连接uvw三相,低压线束设置在高压部分的旁边,结构设计合理,满足新式电控箱的使用,即当需要单独检修铜带老化或者高压问题的时候,只需要通过端子安装口就能完成检修,即使问题比较严重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将盖本体从电控箱打开来进行检修,因此相比传统的电控箱而言,具有检修操作方便的优点。
17.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连接处通过斜坡过渡相连,第一凸部与固定部之间的连接处通过第二斜坡过渡相连,通过斜坡过渡的方式使得该盖本体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处具有较小的应力集中,提高盖本体的整体强度,此外,盖本体底部周向设置筋条组,筋条组包括始于固定部经第二斜坡过渡至第一凸部的第二加强筋以及始于第二凸部经第一斜坡过渡至第一凸部的第三加强筋,以加强第一凸部与固定部、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强度,避免盖本体变形。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箱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箱体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箱体底部的俯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箱体组成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图5底部的示意图;
24.图7为图5底部的正视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修盖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10、第一凸部;111、安装位;1111、第一肋条;1112、第二肋条;1113、分隔肋;112、加强位;1121、第一加强筋;120、第二凸部;121、连接位;20、检修盖;21、检修盖安装孔;30、固定部;31、盖本体安装孔;40、第一斜坡;50、第二斜坡;60、安装孔;71、第二加强筋;72、第三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前,对所涉及的名词和术语进行解释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名称相同或标号相同的部件代表相似或相同的结构,且仅限于示意的目的。
28.实施例:
29.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冷型电动叉车集成动力系统的电控箱,包括箱体10’、安装部20’、冷却部30’,安装部位于箱体内腔底部,且该安装部包括至少两个相邻的电路板安装区210,冷却部设在与电路板安装区位置对应的箱体底部,且该冷却部包括设置在箱体侧壁的进水口310、出水口320以及始于该进水口且沿电路板安装区210下方空间蛇形延伸并止于出水口的水道330,使用时,可通过电路板安装区将叉车动力系统中的电机电路板集成在箱体内部,并通过与电路板安装区位置对应的冷却区对电机电路板进行集中散热,具体是,强冷液体由进水口进入到水道内部,在沿着该水道蛇形循环流转时,带走电路板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本实用新型的电控箱集成有用于安装电机控制单元的安装部和
用于液冷散热的冷却部,且安装部集成有多个电机电路板,因此可通过冷却部对该集成后的电路板集中散热,可解决传统的分散式液冷散热所存在的散热结构复杂、安装不便以及风冷或自然冷却存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30.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箱体与冷却部是集成在一起并且通过模具一体成型设计的,箱体的正面是电路板安装区,背面是冷却部,该箱体在使用时电路板安装区的一面朝上,冷却部的一面朝下,避免冷却部在箱体内壁形成的凝结水珠滴落到电路板上,实现对电路板的有效防护。
31.进一步的,电路板安装区210可分为两个区域,一个为驱动电机电路板安装区,另一个为油泵电机电路板安装区,从而实现将两个电机的电路板集成到一起,增强安全性能的同时,以便于通过冷却部集中散热。
32.参照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箱体10’包括底板11和侧板12,侧板位于底板周侧并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状,在制作时底板和侧板通过模具一体成型。
33.进一步的,电路板安装区210位于底板11上,且电路板安装区包括置于底板上的散热垫211以及沿电路板安装区周侧设置的电路板安装柱212,使用时,电机电路板设置在散热垫的顶部并通过电路板安装柱进行固定,且电路板安装柱上设有螺纹孔,可以通过螺钉对电路板进行安装,散热垫具有良好的热传递作用,将电路板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分散传递,然后通过水道中冷却液的流动将热量带走,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垫和水道的相互配合使用,增强了散热效果。
34.参照图2、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水道330为开设在底板底部的槽体,且水道底壁沿其蛇形延伸方向设有间隔分布的若干分流板331和若干分流柱332,该水道为整体呈条形的槽体,沿着底板底部蛇形延伸,当冷却液沿着该水道蛇形流转时,分流板和分流柱不停地对冷却液体进行分流,从而避免冷却液的流向一直不变,分流之后的冷却液能够更好的带走热量。
35.进一步的,底板11上还设有与每个电路板安装区210对应的铜带安装柱111’和端子连接位112,端子连接位为开设在底板上的通孔,当电机电路板安装在电路板安装区之后,通过铜带进行输出,铜带是固定在铜带安装柱上的,且铜带的正负极固定在端子连接位的位置,然后外界的连接端子从端子连接位的底部穿入到箱体内部与铜带连接。
36.进一步的,箱体10’内部还设有用于固定线束的连接柱130,连接柱可以对箱体内部电路板上连接线束进行固定,避免线束拖沓,由于箱体内部设有多个电路板安装区,相应的,连接柱可以设置成与电路板安装区位置对应的多个。
37.参照图5、图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动力系统集成电控箱的上盖,包括盖本体,还包括凸起部,凸起部由盖本体向一侧凸起形成,且该凸起部包括第一凸部110和第二凸部120,本实用新型中的盖本体是通过模具一体成型的,第一凸部110在向一侧凸出的顶面形成有安装位111和加强位112,第二凸部在向一侧凸出的顶面与盖本体结合形成有连接位121,具体的,在连接位设置至少两个贯穿盖本体的端子安装口,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位用于安装整机控制器,连接位上的端子安装口与电控箱中电机控制器线束输出端的位置对应,用于连接线束穿过与外界连接,可将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集成在该端子安装口处,当需要单独检修铜带老化或者高压问题的时候,只需要通过端子安装口就能完成检修,即使问题比较严重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将盖本体从电控箱打开来进行检修,因此相比传统的电控箱
而言,具有检修操作方便的优点。
38.参照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设置在连接位顶面的检修盖20,该检修盖具体可通过螺栓固设在连接位上,用于封闭端子安装口,保证该盖本体在与电控箱连接时,保证电控箱成为一个封闭的整体。
39.进一步的,盖本体包括一沿盖本体外周延伸并闭合的固定部30,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分别由固定部内壁向盖本体中部延伸,且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连接处通过第一斜坡40过渡相连,且第一凸部110与固定部30的连接处通过第二斜坡50过渡相连,由此,固定部构成该盖本体的外围,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构成该盖本体的内侧,且在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第一凸部与固定部之间设置斜坡过渡相连,可确保该盖本体内各组成部分间圆弧过渡相连,使得盖本体整体结构更加稳定,避免因连接处线性连接而导致应力过大、强度低的问题。
40.参照图7,进一步的,安装位111包括多道始于第一斜坡40并沿第一凸部110顶面纵向延伸的第一肋条1111以及设置在第一凸部顶部并与第一肋条正交叠加的第二肋条1112,第一肋条和第二肋条的存在不仅可以提高第一凸部的强度,而且还可在第一肋条开设安装孔,用于安装整机控制器。
4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安装位11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凸部顶面并与第一肋条平行的分隔肋1113,加强位112包括多道始于第一斜坡40或分隔肋1113并沿第一凸部顶面横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1121,该分隔肋不仅可以起到提高安装位强度的作用,还可用于与第一加强筋相连,第一加强筋为沿着加强位顶面间隔分布的多道,不仅可以加固盖本体整体的稳定性,提高强度,而且还具有美观的效果。
42.进一步的,盖本体底部设有沿第一凸部110周向设置的筋条组,筋条组包括始于固定部经第二斜坡过渡至第一凸部的第二加强筋71以及始于第二凸部经第一斜坡过渡至第一凸部的第三加强筋72,即筋条组是沿着第一凸部和外周设置的,用于实现第一凸部与固定部、第二凸部的连接,以进一步提高该盖板本体的强度。
4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了方便将盖本体固定在电控箱上,在固定的周向设置有盖本体安装孔31,利用螺栓或螺钉将盖本体盖合在电控箱顶部,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检修盖与连接位的固连,还可在检修盖周侧开设与盖本体安装孔匹配的检修盖安装孔21。
44.使用时,将盖本体盖合在电控箱的顶部,第一凸部110凸起形成的安装位111和加强位112与电控箱中的电路板安装区位置对应,第二凸部120凸起顶面与盖本体形成的连接位121与电控箱中的端子连接位位置对应,这样一来,用于连接电机控制器的线束穿过端子安装口进入到电控箱内,且可将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集成在该处,并通过检修盖20实现端子安装口的密封,由此当需要单独检修铜带老化或者高压问题的时候,只需要打开检修盖就能完成检修,即使问题比较严重的时候可以打开盖本体来进行检修,由于盖本体上没有设置过多部件,因此打开的时候影响不大,相比于传统的电控箱及其盖板的组合形成,具有检修操作方便的优点。
45.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
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