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综合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96779发布日期:2022-09-14 07:22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综合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综合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以继电保护测试仪为主的电力自动化综合测试装置既能够采用单机独立运行,亦可连接远程终端进行检测。其主机内置新一代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微机、真16位dac模块、新型模块式高保真大功率功放,自带大屏幕液晶显示器以及灵活方便的旋转鼠标控制器。单机独立操作即已具有很强的功能,可进行大多数试验,联接电脑运行则具有更强大的操作功能,体积小、精度高。
3.现有技术中,电力综合测试装置通常需要立于地面在插入对应插口后进行操作,由于在地面呈立式结构,一旦出现碰撞或遭受横向荷载力,以及地面不平整时,均会导致装置倾倒现象,尤其是在倾倒后若长时间未处理,其表面的散热风口会聚集灰尘,不易于散热,并且长此以往灰尘将进入并堆集于内部,将会降低整体装置的使用寿命,因此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综合测试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装置易倾倒、散热性不佳的问题。
5.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电力综合测试装置,包括:
7.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内部设置有控制总成元件,所述装置主体的侧端壁开设有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相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进风风扇,所述出风口内设置有出风风扇,所述控制总成元件能够控制所述进风风扇及所述出风风扇转动,所述装置主体上转动设置有能够开闭所述进风口的进风撑板;
8.底板,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下方,所述底板凸出设置有伸缩杆和封堵头,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壁开设有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相连通的通风孔,所述伸缩杆部分穿设所述装置主体并与所述装置主体滑动限位设置,所述封堵头能够插接于所述通风孔内以封堵所述通风孔;
9.所述伸缩杆相对所述装置主体滑动能够驱动所述进风撑板相对所述装置主体转动以开闭所述进风口。
10.可选地,所述装置主体的侧端壁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进风撑板固定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进风撑板于套设端设置有驱动头,所述伸缩杆与所述驱动头之间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两端分别能够与所述驱动头以及所述伸缩杆相抵接,所述传动杆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所述伸缩杆相对所述滑动孔滑动以驱动所述传动杆带动所述驱动头以使所述进风撑板开闭于所述进风口。
11.可选地,所述转轴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进风撑
板,所述第一弹性件另一端连接所述装置主体。
12.可选地,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壁设置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开设有滑动孔,所述伸缩杆部分穿设所述滑动孔并与所述滑动孔滑动限位设置,所述滑动套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动套,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底板。
13.可选地,所述滑动套与所述伸缩杆的数量均对应设置有多个,所述通风孔和所述封堵头的数量均对应设置有多个。
14.可选地,所述装置主体的侧端壁开设有嵌槽,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嵌槽上,当所述进风撑板闭合于所述装置主体时,所述进风撑板嵌设于所述嵌槽内。
15.可选地,所述进风撑板包括主板体和活动板,所述主板体转动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所述主板体开设有容置槽,所述活动板可拆卸盖设于所述容置槽上。
16.可选地,所述活动板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板体,所述主板体开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活动板对应设置有第二卡接部,当所述活动板盖设于所述容置槽时,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卡接。
17.可选地,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总成元件通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能够测量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的温度并将所测得的温度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总成元件。
18.可选地,所述装置主体上设置有提拉抓手,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壁的内表面设置有阻尘网。
19.有益效果:
20.本发明提供的电力综合测试装置,当操作人员将装置主体下放至地面后,底板支撑于地面上,装置主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使伸缩杆向内滑动于装置主体,使得伸缩杆能够驱动进风撑板相对装置主体向外转动以打开进风口,并且过程中装置主体的下端壁与底板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进而使封堵头能够插接于通风孔以对通风孔进行封堵,此时控制总成元件同时控制进风风扇和出风风扇转动,使进风风扇能够将外界环境中的风能够经进风口进入装置主体的内部,在对装置主体内部的控制总成元件等部件进行散热后再通过出风风扇从出风口排出,从而在装置主体在置于地面时起到有效散热作用;当操作人员将装置主体提起时,底板脱离地面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使伸缩杆向外滑动于装置主体以使进风撑板相对装置主体向内转动以关闭进风口,并且过程中装置主体的下端壁与底板之间的间距变大,封堵头与通风孔相分离,伸缩杆与装置主体滑动限位设置以使伸缩杆不会脱出装置主体,在此种状态下,控制总成元件控制进风风扇停止工作,并继续控制出风风扇转动以对装置主体的内部进行排风,以使装置主体的内部形成负压状态,进而能够使外界环境中的风能够经通风孔进入装置主体的内部,在对装置主体内部的控制总成元件等部件进行散热后再通过出风风扇从出风口排出,从而在装置主体在提起时也能够起到有效散热作用。
21.此外,装置主体在置于地面时,在因地面不平整、操作人员意外触碰等原因使装置主体于设置进风撑板的一侧出现倾倒时,因底板靠近地面的一侧依旧处于被地面挤压的状态,因此伸缩杆依旧能够驱动进风撑板并使其保持于向外张开的状态,进风撑板与地面接触后能够可靠支撑于地面,避免装置主体完全倾倒而出现灰尘积聚的情况,也便于操作人
员将其回正,增强装置主体放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力综合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力综合测试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24.图3是本发明于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装置主体的底端壁与底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进风撑板的爆炸示意图;
27.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力综合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
29.100、装置主体;101、进风口;102、出风口;103、通风孔;110、控制总成元件;120、进风风扇;130、出风风扇;140、进风撑板;141、主板体;1411、容置槽;1412、提顶槽;142、活动板;1421、第二卡接部;143、驱动头;150、滑动套;161、转轴;162、传动杆;170、嵌槽;180、提拉抓手;191、转动驱动装置;192、升降驱动装置;
30.200、底板;210、伸缩杆;220、封堵头;230、第四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3.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5.实施例一
3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综合测试装置,参照图1至图3所示,电力综合测试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00和底板200,其中装置主体100内部设置有控制总成元件110,装置主体100的侧端壁开设有与装置主体100的内部相连通的进风口 101和出风口102,进风口101内设置
有进风风扇120,出风口102内设置有出风风扇130,控制总成元件110能够控制进风风扇120及出风风扇130转动,装置主体100上转动设置有能够开闭进风口101的进风撑板140,底板200设置于装置主体100下方,底板200凸出设置有伸缩杆210和封堵头220,装置主体 100的下端壁开设有与装置主体100的内部相连通的通风孔103,伸缩杆210部分穿设装置主体100并与装置主体100滑动限位设置,封堵头220能够插接于通风孔103内以封堵通风孔103,伸缩杆210相对装置主体100滑动能够驱动进风撑板140相对装置主体100转动以开闭进风口101。
37.于本实施例中,当操作人员将装置主体100下放至地面后,底板200支撑于地面上,装置主体100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使伸缩杆210向内滑动于装置主体100,使得伸缩杆210能够驱动进风撑板140相对装置主体100向外转动以打开进风口101,并且过程中装置主体100的下端壁与底板200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进而使封堵头220能够插接于通风孔103以对通风孔103进行封堵,此时控制总成元件110同时控制进风风扇120和出风风扇130转动,使进风风扇120能够将外界环境中的风能够经进风口101进入装置主体100的内部,在对装置主体100内部的控制总成元件110等部件进行散热后再通过出风风扇130 从出风口102排出,从而在装置主体100在置于地面时起到有效散热作用。
38.当操作人员将装置主体100提起时,底板200脱离地面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使伸缩杆210向外滑动于装置主体100以使进风撑板140相对装置主体100向内转动以关闭进风口101,并且过程中装置主体100的下端壁与底板 200之间的间距变大,封堵头220与通风孔103相分离,伸缩杆210与装置主体100滑动限位设置以使伸缩杆210不会脱出装置主体100,在此种状态下,控制总成元件110控制进风风扇120停止工作,并继续控制出风风扇130转动以对装置主体100的内部进行排风,以使装置主体100的内部形成负压状态,进而能够使外界环境中的风能够经通风孔103进入装置主体100的内部,在对装置主体100内部的控制总成元件110等部件进行散热后再通过出风风扇130从出风口102排出,从而在装置主体100在提起时也能够起到有效散热作用。
39.此外,装置主体100在置于地面时,在因地面不平整、操作人员意外触碰等原因使装置主体100于设置进风撑板140的一侧出现倾倒时,因底板200靠近地面的一侧依旧处于被地面挤压的状态,因此伸缩杆210依旧能够驱动进风撑板140并使其保持于向外张开的状态,进风撑板140与地面接触后能够可靠支撑于地面,避免装置主体100完全倾倒而出现灰尘积聚的情况,也便于操作人员将其回正,增强装置主体100放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0.于本实施例中,装置主体100内部除了有控制总成元件110外,还设置有控制面板、电池等部件,在进行通风时也能够对这些部件进行可靠的散热。于本实施例中,控制总成元件110与进风风扇120和出风风扇130通讯连接,进而能够分别控制进风风扇120和出风风扇130的转动。于本实施例中,装置主体100上设置有供操作人员进行提拉抓握的提拉抓手180,装置主体100的下端壁的内表面设置有防尘网(图中未示出防尘网),防尘网适于在外界环境中的风经通风孔103进入装置主体100的内部时对外接环境中的尘土做进一步阻挡,进一步增强防尘效果。
41.进一步地,装置主体100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总成元件110通讯连接,温度传感器能够测量装置主体 100的内部的温度并将所测得的温度数据发送至控制总成元件110。在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测量装
置主体100的内部的温度并将所测得的温度数据发送至控制总成元件110。控制总成元件110内部设置有一个阈值温度,控制总成元件110在接收到温度数据后会将其和阈值温度相比对,当所测得的温度数据高于阈值温度时,控制总成元件110将控制进风风扇120和/或出风风扇130 转动;当所测得的温度数据未达到阈值温度时,控制总成元件110将不会控制进风风扇120和/或出风风扇130转动。从而在装置主体100的内部的温度不高时,可以选择性地使出风风扇130及进风风扇120停止工作,能够进一步减小电耗,增强实用性。
42.于本实施例中,通风孔103设置为多个,且多个通风孔103呈矩阵式分布,且底板200上封堵头220的数量也设置为多个,并与通风孔103一一对应设置。
43.具体地,参照图2所示,装置主体100的侧端壁转动连接有转轴161,进风撑板140固定套设于转轴160上,进风撑板140于套设端设置有驱动头143,伸缩杆210与驱动头143之间设置有传动杆162,传动杆162的两端分别能够与驱动头143以及伸缩杆210相抵接,传动杆162的中部转动连接于装置主体100,伸缩杆210相对装置主体滑动以驱动传动杆162带动驱动头143以使进风撑板 140开闭于进风口101。
44.具体地,当伸缩杆210相对装置主体100向内滑动时,伸缩杆210向上将传动杆162的一端向上顶起,使得传动杆162的另一端向下运动并对驱动头143 产生驱动,进而使进风撑板140相对装置主体100向外转动并张开;当伸缩杆 210相对装置主体100向外滑动时,伸缩杆210逐渐下降,使得传动杆162逐渐解除对驱动头143的驱动作用,进风撑板140则在重力的作用下相对装置主体 100向内转动并逐渐闭合。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头143和传动杆162优选均设置于装置主体100的内部,驱动头143与进风撑板140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0
°
,传动杆162优选通过转动轴承实现转动功能。
45.进一步地,转轴161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图中未标识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进风撑板140,第一弹性件另一端连接装置主体1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能够在进风撑板140张开时对其提供复位的弹性力。可选地,第一弹性件设置为扭簧,扭簧套设于转轴161上,当传动杆162逐渐解除对驱动头143的驱动作用时,进风撑板140能够在扭簧提供的弹性力及自身重力的双重作用下闭合,从而保证进风撑板140能够有效实现闭合动作。
46.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至图3所示,装置主体100的下端壁设置有滑动套150,滑动套150开设有滑动孔,伸缩杆210部分穿设滑动孔并与滑动孔滑动限位设置,滑动套150与底板200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滑动套150,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底板200。在本实施例中,滑动套150 固定设置于装置主体100的下端壁。第二弹性件可以是拉簧、也可以压簧,第二弹性件能够在底板200远离装置主体100的下端壁时对其提供复位弹性力。
47.进一步地,装置主体100的侧端壁开设有嵌槽170,进风口101开设于嵌槽 170上,当进风撑板140闭合于装置主体100时,进风撑板140嵌设于嵌槽170 内。于本实施例中,嵌槽170的设置能够使进风撑板140在相对装置主体100 的侧端壁闭合时避免出现缝隙,使进风撑板140的闭合动作更加可靠。
48.在进行电力综合测试的过程中,当需要对测试的结论数据进行记录时,操作人员装置主体100置于地面上,并将装置主体100向下压,伸缩杆210进一步向装置主体100内滑动,使得进风撑板140进一步向外张开,此时操作人员能够将记录文件垫在进风撑板140上
进行数据记录,进一步提升进风撑板140 的实用性。优选地,进风撑板140能够相对装置主体100向外张开的最大角度可以达到90
°
。进一步地,参照图4所示,进风撑板140包括主板体141和活动板142,主板体141转动连接于装置主体100,主板体141开设有容置槽1411,活动板142可拆卸盖设于容置槽1411上。于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容置槽1411,当操作人员进行数据记录后,可以将活动板142打开,并将记录文件放置于容置槽1411内,随后再将活动板142盖设在容置槽1411上,进而实现对记录文件的可靠暂存。
49.进一步地,活动板142转动连接于主板体141,主板体141开设有第一卡接部(图中未示出第一卡接部),活动板142对应设置有第二卡接部1421,当活动板142盖设于容置槽1411时,第二卡接部1421与第一卡接部相卡接。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板142优选通过合页与主板体141转动连接,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1421的设置能够在活动板142盖设于容置槽1411上时对活动板142进行可靠有效的固定,避免活动板142松动。
5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1421可以设置为碰珠卡扣结构。
51.进一步地,容置槽1411的槽底开设有提顶槽1412。通过设置提顶槽1412,当需要将活动板142打开时,操作人员通过提顶槽1412可以向外推动活动板142 以使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1421解除卡接,进而将活动板142可靠打开。
52.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4、图5所示,装置主体100的底端壁外表面设置有第三卡接部(图中未标识第三卡接部),底板200上对应设置有第四卡接部230。当操作人员将装置主体100下压以使装置主体100与底板200相接触时,第三卡接部能够与第四卡接部230进行有效卡接,进而保证在进行电力综合测试的过程中装置主体100与底板20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230也设置为碰珠卡扣结构。
54.于本实施例中,滑动套150与伸缩杆210的数量均对应设置有多个。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进风撑板14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进风撑板140设置于装置主体100相对的两侧。进风口101、出风口102、进风风扇120及出风风扇130均对应设置为两个。伸缩杆210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伸缩杆210两两成对设置于进风撑板140的对应侧,滑动套150的数量也对应设置有四个。
55.实施例二
56.参照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装置取消了驱动头 143、传动杆162等特征,装置主体100上还设置有转动驱动装置191和升降驱动装置192。其中,转动驱动装置191能够控制进风撑板140相对装置主体100 转动,从而在进风撑板140的转动方向、开合幅度等方面进行自动控制。升降驱动装置192能够控制伸缩杆210相对装置主体100的伸缩,从而对伸缩杆210 进行自动化的伸缩控制。实施例二替代了实施例一中机械驱动的形式,从而能够实现对进风撑板140的开合以及伸缩杆210的滑动伸缩的自动化控制,使控制过程更加高效可靠。
57.可选地,转动驱动装置191优选设置为电机;升降驱动装置192优选设置为伺服模组。
58.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
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