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散热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02123发布日期:2022-08-03 05:1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散热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用散热片。


背景技术:

2.汽车散热器由进水室、出水室及散热器芯等三部分构成,起到对汽车内部散热的作用,而散热片则是管片式散热器芯部的组件之一,是通过传导式散热将热传导配合其他设备将热量排出的元件,散热片在散热器的构成中占有重要的角色,除风扇的主动散热以外,评定一个散热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散热片本身的吸热能力和热传导能力。
3.目前市面上散热片在使用中,由于大部分散热片所采用的安装方式都是四周衔接固定的方法,在配对散热风扇过程时,其安装多为散热风扇与其他衔接处进行连接固定,与散热片本身只保持位置的相对固定,这种安装固定方式不但散热效果不稳定,且散热效果并不均匀,十分影响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用散热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散热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由于大部分散热片所采用的安装方式都是四周衔接固定的方法,在配对散热风扇过程时,其安装多为散热风扇与其他衔接处进行连接固定,与散热片本身只保持位置的相对固定,这种安装固定方式不但散热效果不稳定,且散热效果并不均匀,十分影响使用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散热片,包括主体安装机构、底部衔接机构和导热防护机构,所述主体安装机构的底端设置有底部衔接机构,且底部衔接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导热防护机构,所述主体安装机构包括散热片、顶部端口、连接孔位、坡口、导热管和侧位孔,且散热片的左侧顶端设置有顶部端口,所述顶部端口的两侧对称分布有连接孔位,且散热片的顶部分布有坡口,所述散热片的一侧内壁嵌入有导热管,且散热片的一侧外壁分布有侧位孔。
6.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与顶部端口、底部衔接机构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连接孔位沿着顶部端口顶端两侧对称分布。
7.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沿着底部衔接机构一侧等距分布,且导热管与散热片之间为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底部衔接机构包括散热底板、贴合面、铜圈垫和衔接孔,且散热底板的底端外壁设置有贴合面,所述散热底板的底端四周贴合有铜圈垫,所述散热底板的两端内壁分布有衔接孔。
9.进一步的,所述贴合面与导热防护机构之间相连接,且铜圈垫与散热底板之间为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导热防护机构包括铜质层、铝质层和不锈钢层,且铜质层的左侧外壁贴合有铝质层,所述铜质层的右侧外壁贴合有不锈钢层。
11.进一步的,所述铜质层与铝质层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铜质层与主体安装机构之间
相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用散热片,在此散热片的使用中,通过沿着底部衔接机构一侧等距分布的散热片,配合其顶端的坡口可帮助散热器内整体散热装置进行快速热量传导,而与散热片之间固定连接的导热管则可以帮助散热过程均匀化,防止出现局部散热导致热量传导过高,影响整体散热效果,而进行安装时,可配合此散热装置两端的侧位孔可支撑散热组件进行侧位的连接和挂钩固定,增加安装当时的适用性,形成一个整体传导散热的结构,使得整体拆装简单化。
13.连接孔位沿着顶部端口顶端两侧对称分布,在对汽车内的散热器进行安装时,可将散热组件通过沿着顶部端口顶端两侧对称分布的连接孔位,将其使用螺丝固定于顶部端口,由于散热片与顶部端口、底部衔接机构之间为固定连接,配合此散热装置两端的侧位孔可支撑散热组件进行侧位的连接和挂钩固定,增加安装当时的适用性,使得安置的散热组件整体固定于散热片本身,形成一个整体传导散热的结构,再通过沿着底部衔接机构一侧等距分布的散热片,配合其顶端的坡口可帮助散热器内整体散热装置进行快速热量传导,而与散热片之间固定连接的导热管则可以帮助散热过程均匀化,防止出现局部散热导致热量传导过高,影响整体散热效果。
14.贴合面与导热防护机构之间相连接,在此散热片的底端通过散热底板进行承载和保持结构的固定,而散热底板在保持承载固定的同时,也可通过贴合面与导热防护机构之间的相连接,让铜质层材质的贴合面能够贴合发热设备进行高效的热量传导作业,而与散热底板之间固定连接的铜圈垫则通过扁平式设计同样与铜质层之间相连接,增加受热面积,让热量传输效率提升,且散热底板两端的衔接孔可方便使用者进行此设备整体与汽车散热器的安置,提供安置拆卸的便捷化。
15.铜质层与主体安装机构之间相连接,在此散热底板的内部,经过铜质层与铝质层之间的固定连接,让铝质层覆盖于铜质层外部,其散热片则与铜质层之间相连接,采用这种夹层方式,在保障质量结构强度的同时保障热量传递的正常使用,而不锈钢层则经过贴合于铜质层另一侧外壁,可保障此散热设备本身的防水防锈蚀作用,增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热防护机构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主体安装机构;101、散热片;102、顶部端口;103、连接孔位;104、坡口;105、导热管;106、侧位孔;2、底部衔接机构;201、散热底板;202、贴合面;203、铜圈垫;204、衔接孔;3、导热防护机构;301、铜质层;302、铝质层;303、不锈钢层。
具体实施方式
21.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用散热片,包括:主体安装机构1;主体安装机构1的底端设置有底部衔接机构2,且底部衔接机构2的内部设置有导热防护机构3,主体安装机构1包括散
热片101、顶部端口102、连接孔位103、坡口104、导热管105和侧位孔106,且散热片101的左侧顶端设置有顶部端口102,顶部端口102的两侧对称分布有连接孔位103,且散热片101的顶部分布有坡口104,散热片101的一侧内壁嵌入有导热管105,且散热片101的一侧外壁分布有侧位孔106,散热片101与顶部端口102、底部衔接机构2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连接孔位103沿着顶部端口102顶端两侧对称分布,在对汽车内的散热器进行安装时,可将散热组件通过沿着顶部端口102顶端两侧对称分布的连接孔位103,将其使用螺丝固定于顶部端口102,由于散热片101与顶部端口102、底部衔接机构2之间为固定连接,配合此散热装置两端的侧位孔106可支撑散热组件进行侧位的连接和挂钩固定,增加安装当时的适用性,使得安置的散热组件整体固定于散热片101本身,形成一个整体传导散热的结构,散热片101沿着底部衔接机构2一侧等距分布,且导热管105与散热片101之间为固定连接,在此散热装置的使用中,通过沿着底部衔接机构2一侧等距分布的散热片101,配合其顶端的坡口104可帮助散热器内整体散热装置进行快速热量传导,而与散热片101之间固定连接的导热管105则可以帮助散热过程均匀化,防止出现局部散热导致热量传导过高,影响整体散热效果。
22.如图2所示,一种汽车用散热片,底部衔接机构2包括散热底板201、贴合面202、铜圈垫203和衔接孔204,且散热底板201的底端外壁设置有贴合面202,散热底板201的底端四周贴合有铜圈垫203,散热底板201的两端内壁分布有衔接孔204,贴合面202与导热防护机构3之间相连接,且铜圈垫203与散热底板201之间为固定连接,在此散热片101的底端通过散热底板201进行承载和保持结构的固定,而散热底板201在保持承载固定的同时,也可通过贴合面202与导热防护机构3之间的相连接,让铜质层301材质的贴合面202能够贴合发热设备进行高效的热量传导作业,而与散热底板201之间固定连接的铜圈垫203则通过扁平式设计同样与铜质层301之间相连接,增加受热面积,让热量传输效率提升,且散热底板201两端的衔接孔204可方便使用者进行此设备整体与汽车散热器的安置,提供安置拆卸的便捷化。
23.如图3所示,一种汽车用散热片,导热防护机构3包括铜质层301、铝质层302和不锈钢层303,且铜质层301的左侧外壁贴合有铝质层302,铜质层301的右侧外壁贴合有不锈钢层303,铜质层301与铝质层302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铜质层301与主体安装机构1之间相连接,在此散热底板201的内部,经过铜质层301与铝质层302之间的固定连接,让铝质层302覆盖于铜质层301外部,其散热片101则与铜质层301之间相连接,采用这种夹层方式,在保障质量结构强度的同时保障热量传递的正常使用,而不锈钢层303则经过贴合于铜质层301另一侧外壁,可保障此散热设备本身的防水防锈蚀作用,增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4.综上,该汽车用散热片在使用时,首先在对汽车内的散热器进行安装时,可将散热组件通过沿着顶部端口102顶端两侧对称分布的连接孔位103,将其使用螺丝固定于顶部端口102,由于散热片101与顶部端口102、底部衔接机构2之间为固定连接,配合此散热装置两端的侧位孔106可支撑散热组件进行侧位的连接和挂钩固定,增加安装当时的适用性,使得安置的散热组件整体固定于散热片101本身,形成一个整体传导散热的结构,在此散热装置的使用中,通过沿着底部衔接机构2一侧等距分布的散热片101,配合其顶端的坡口104可帮助散热器内整体散热装置进行快速热量传导,而与散热片101之间固定连接的导热管105则可以帮助散热过程均匀化,防止出现局部散热导致热量传导过高,影响整体散热效果,在此散热片101的底端通过散热底板201进行承载和保持结构的固定,而散热底板201在保持承
载固定的同时,也可通过贴合面202与导热防护机构3之间的相连接,让铜质层301材质的贴合面202能够贴合发热设备进行高效的热量传导作业,而与散热底板201之间固定连接的铜圈垫203则通过扁平式设计同样与铜质层301之间相连接,增加受热面积,让热量传输效率提升,且散热底板201两端的衔接孔204可方便使用者进行此设备整体与汽车散热器的安置,提供安置拆卸的便捷化,在此散热底板201的内部,经过铜质层301与铝质层302之间的固定连接,让铝质层302覆盖于铜质层301外部,其散热片101则与铜质层301之间相连接,采用这种夹层方式,在保障质量结构强度的同时保障热量传递的正常使用,而不锈钢层303则经过贴合于铜质层301另一侧外壁,可保障此散热设备本身的防水防锈蚀作用,增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