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路板板孔的正位方法

文档序号:8416444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路板板孔的正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PCB板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路板板孔的正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线路板(PCB板)上一般需钻出板孔,用于线路板定位或线路导通,然而,由于线路板的板材在其边缘处的内应力大大减小,当板孔开设的位置靠近线路板的边缘时,由于板孔一般呈圆形,线路板的边缘一般为直线形,边缘对板孔各处的内应力不等,因此板孔得不到均衡内应力的束缚,或者内应力的束缚不均衡,板孔容易在钻孔过程中发生移位,或者钻孔后因线路板板材的内应力使板孔发生偏移,甚至在板孔与线路板边缘之间出现折断、折损的问题,大大增加了废品率。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路板板孔的正位方法,能卸载线路板内的内应力或使内应力在各个方向均衡,防止板孔在钻孔过程中或钻孔后偏移,使板孔得到正位。
[0004]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线路板板孔的正位方法,包括:
[0006]若板孔的预开设位靠近线路板依次衔接的第一边缘、第二边缘和第三边缘,且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和第三边缘呈“ U ”形,则首先在线路板上第一边缘、第二边缘和第三边缘的内侧分别对应开设弧形的第一正位槽、弧形的第二正位槽和弧形的第三正位槽,第一正位槽、第二正位槽和第三正位槽均与板孔的预开设位同心,第一正位槽开设在分别与板孔预开设位和所述第一边缘相隔的位置,第二正位槽开设在分别与板孔预开设位和所述第二边缘相隔的位置,第三正位槽开设在分别与板孔预开设位和所述第三边缘相隔的位置;然后在板孔的预开设位钻出板孔;
[0007]若板孔的预开设位靠近线路板相互衔接的第四边缘和第五边缘,且第四边缘和第五边缘呈“ L”形,则首先在线路板上第四边缘和第五边缘的内侧分别对应开设弧形的第四正位槽和弧形的第五正位槽,第四正位槽和第五正位槽均与板孔的预开设位同心,第四正位槽开设在分别与板孔预开设位和所述第四边缘相隔的位置,第五正位槽开设在分别与板孔预开设位和所述第五边缘相隔的位置;然后在板孔的预开设位钻出板孔;
[0008]若板孔的预开设位仅靠近线路板的一个第六边缘,则首先在该第六边缘的内侧开设弧形的第六正位槽,第六正位槽的与板孔的预开设位同心,第六正位槽开设在分别与板孔预开设位和所述第六边缘相隔的位置;然后在板孔的预开设位钻出板孔。
[0009]优选地,在开设第一正位槽和第三正位槽的过程中,使第一正位槽的中心弧长与第三正位槽的中心弧长相等,且第一正位槽的与第三正位槽的中心连线垂直于第一边缘或第三边缘。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正位槽两端的连线垂直于第一边缘或第三边缘。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正位槽、第二正位槽和第三正位槽三者分别为一个,且三者的半径均相等,第一正位槽与第二正位槽之间形成间隔,第二正位槽和第三正位槽之间形成间隔。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正位槽、第二正位槽和第三正位槽三者分别至少为三个,各个第一正位槽之间形成间隔,各个第二正位槽之间形成间隔,各个第三正位槽之间形成间隔。
[0013]优选地,远离第五正位槽的第四正位槽一端与第五边缘的距离等于远离所述第四正位槽的第五正位槽一端与第四边缘的距离。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正位槽、第二正位槽、第三正位槽、第四正位槽、第五正位槽和第六正位槽均通过多次钻正位孔组成弧形的槽结构,相邻正位孔间相互错位。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正位槽、第二正位槽、第三正位槽、第四正位槽、第五正位槽和第六正位槽分别由至少五个正位孔衔接组成。
[0016]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发明通过一个或多个的第一正位槽、第二正位槽、第三正位槽、第四正位槽、第五正位槽和第六正位槽,可对线路板边缘进行内应力卸荷或者均衡各个方向的内应力,使后续钻的板孔不被内应力作用而偏移,即实现正位效果,进而防止线路板折损或折断,大大降低了废品率。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板孔的预开设位靠近线路板三个边缘时采用本发明正位方法开设弧形槽的不意图;
[0020]图2为板孔的预开设位靠近线路板二个边缘时采用本发明正位方法开设弧形槽的不意图;
[0021]图3为板孔的预开设位靠近线路板一个边缘时采用本发明正位方法开设弧形槽的示意图。
[0022]图中:10、板孔;20、预开设位;30、线路板;31、第一边缘;32、第二边缘;33、第三边缘;34、第四边缘;35、第五边缘;40、第一正位槽;50、第二正位槽;60、第三正位槽;70、第四正位槽;80、第五正位槽;90、正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一种线路板板孔的正位方法,包括:
[0024]如图1所示,若板孔10的预开设位20靠近线路板30依次衔接的第一边缘31、第二边缘32和第三边缘33,且第一边缘31和第二边缘32和第三边缘33呈“ U ”形,则首先在线路板30上第一边缘31、第二边缘32和第三边缘33的内侧分别对应开设弧形的第一正位槽40、弧形的第二正位槽50和弧形的第三正位槽60,第一正位槽40、第二正位槽50和第三正位槽60均与板孔10的预开设位20同心,第一正位槽40开设在分别与板孔10预开设位20和所述第一边缘31相隔的位置,第二正位槽50开设在分别与板孔10预开设位20和所述第二边缘32相隔的位置,第三正位槽60开设在分别与板孔10预开设位20和所述第三边缘33相隔的位置;然后在板孔10的预开设位20钻出板孔10 ;
[0025]如图2所示,若板孔10的预开设位20靠近线路板30相互衔接的第四边缘34和第五边缘35,且第四边缘34和第五边缘35呈“ L”形,则首先在线路板30上第四边缘34和第五边缘35的内侧分别对应开设弧形的第四正位槽70和弧形的第五正位槽80,第四正位槽70和第五正位槽80均与板孔10的预开设位20同心,第四正位槽70开设在分别与板孔10预开设位20和所述第四边缘34相隔的位置,第五正位槽80开设在分别与板孔10预开设位20和所述第五边缘35相隔的位置;然后在板孔10的预开设位20钻出板孔10 ;
[0026]如图3所示,若板孔10的预开设位20仅靠近线路板30的一个第六边缘36,则首先在该第六边缘36的内侧开设弧形的第六正位槽100,第六正位槽100的与板孔10的预开设位20同心,第六正位槽100开设在分别与板孔10预开设位20和所述第六边缘36相隔的位置;然后在板孔10的预开设位20钻出板孔10。
[0027]由于第一正位槽40、第二正位槽50、第三正位槽60均为弧形,且均以板孔10的预开设位20为圆心,则可以均衡地卸载内应力,同时使靠近线路板30边缘的内应力在各个方向上均等,使板孔10在钻孔开设过程中或钻孔后减少了被线路板30内应力的牵扯作用,可有效防止板孔10偏移。具体地,对于靠近呈“ U ”形的线路板30第一边缘31、第二边缘32和第三边缘33,对应开设的第一正位槽40、第二正位槽50、第三正位槽60则可相应卸载或均衡线路板30这三个边缘的内应力;对于靠近呈“ L”形的线路板30第四边缘34、第五边缘35,对应开设的第四正位槽70、第五正位槽80则可对应卸载或均衡这二个边缘的内应力。
[0028]如图1所示,对于板孔10的预开设位20靠近第一边缘31、第二边缘32、第三边缘33的情况:
[0029]为进一步有效均衡各个方向的内应力,在开设第一正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