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散热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现行电子设备逐渐以轻薄作为标榜之诉求,故各项元件皆须随之缩小其尺寸,但电子设备之尺寸缩小伴随而来产生的热变成电子设备与系统改善性能的主要障碍。所以业界为了有效解决电子设备内的元件散热问题,便分别提出具有导热效能较佳的均温板(Vapor chamber)及热管(Heat pipe),以有效解决现阶段的散热问题。
[0003]均温板(Vapor chamber包括呈矩型状之壳体及其壳体内部腔室壁面的毛细结构,且该壳体内部填充有工作液体,并该壳体的一侧(即蒸发区)贴设在一发热元件(如中央处理器、南北桥芯片、晶体管等)上吸附该发热元件所产生之热量,使液态之工作液体于该壳体之蒸发区产生蒸发转换为汽态,将热量传导至该壳体之冷凝区,该汽态之工作液体于冷凝区受冷却后冷凝为液态,该液态之工作液体再透过重力或毛细结构回流至蒸发区继续汽液循环,以有效达到均温散热之效果。
[0004]热管(Heatpipe)的原理与理论架构与均温板相同,主要是在圆管口径的热管内之中空部分填入金属粉末,并透过烧结之方式于该热管之内壁形成一环状的毛细结构,其后将该热管抽真空并填充工作液体,最后封闭以形成热管结构。当工作液体由蒸发部受热蒸发后扩散至该冷凝端,并该工作液体于该蒸发部为汽态,由该蒸发部离开后向该冷凝端扩散时逐步受冷却冷凝转换为液态,并且再透过毛细结构回流至该蒸发部。
[0005]比较均温板与热管两者只有热传导的方式不同,均温板的热传导方式是二维的,是面的热传导方式,然而热管的热传导方式是一维的热传导方式(即远端散热)。故现今的电子元件仅配合单一的热管或均温板已不再使用,因此,如何将热管与均温板结合在一起使用,以期大幅提升热传导之效率,而有效解决高功率电子元件之散热问题,是目前业者所需改进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6]因此,为有效解决上述之问题,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目的在提供透过该热管与该壳体是相通结构,并使该热管内的一热管毛细结构连结该壳体内的一壳体毛细结构,借以达到提升热传效率的散热装置。
[000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透过该热管的开放端插入该壳体内作为该壳体内的支撑结构,以取代习知均温板内的铜柱,借以有效达到节省成本的效果的散热装置。
[0008]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一目的在提供一种透过该热管垂直插设于该壳体内,可有效提高热管的利用率的散热装置。
[0009]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壳体,其具有一壳体腔室与至少一开口,该壳体腔室具有一工作流体与一形成在该壳体腔室内壁的壳体毛细结构,该开口贯穿该壳体的顶侧且连通该壳体腔室;一热管,其具有一热管壁、一封闭端及一开放端,该热管壁具有一外侧与一内侧,该内侧界定一热管腔室连通该开放端,该开放端处一体延伸形成出一延伸部,一热管毛细结构设于该热管壁的内侧上;及其中该热管的开放端插接相对该开口内,该延伸部直接抵接至该壳体腔室内的壳体底侧,且该热管腔室通过该开放端连通该壳体腔室,该热管毛细结构毛细连结该壳体毛细结构。
[0010]位于该开放端的该热管壁的内侧其上该热管毛细结构毛细连结相邻于该壳体腔室内的该顶侧其上该壳体毛细结构,且该延伸部的内侧上该热管毛细结构毛细连结相邻于该壳体腔室内的该底侧上该壳体毛细结构。
[0011]该壳体还具有至少一凸体,该凸体沿相邻该开口周缘从该顶侧上向上延伸所构成,且该开口内壁与凸体的内侧对接相对该热管壁的外侧。
[0012]该壳体更具有一侧边及一底侧,该侧边环设在该顶侧与底侧之间,该壳体腔室界定在该顶侧及该底侧及该侧边之间。
[0013]该壳体为一均温板或一热板。
[0014]—散热鳍片组从相对该热管的该封闭端上穿设而入,以与裸露于该壳体外的该热管壁的外侧相连接。
[0015]所述开放端与该延伸部之间形成一缺口形状。
[0016]借由实用新型作此散热装置的设计,得有效达到大幅提升热传效率,进而还有效节省成本与提高热管的利用率的效果者。
[0017]再一实施,该热管位于该开放端的热管壁内侧上的热管毛细结构毛细连结相邻于该壳体腔室内顶侧上之的壳体毛细结构,而所述该热管延伸部内侧的热管毛细结构则毛细连结相邻于该壳体腔室内该底侧上的壳体毛细结构。
[0018]又一实施,该壳体还具有至少一凸体,该凸体沿相邻该开口周缘从该顶侧上向上延伸所构成,且该开口内壁与凸体的内侧对接该结合段的外侧。
[0019]另一实施,该壳体还具有一侧边及一底侧,该侧边环设在该顶侧与底侧之间,该壳体腔室界定在该顶侧及该底侧及该侧边之间。
[0020]次一实施,该热管的开放端垂直插接于该壳体的该开口内,且该壳体腔室与该热管腔室垂直连通。
[0021]又一实施,该壳体为一均温板或一热板。
[0022]更一实施,一散热鳍片组从相对该热管的该封闭端上穿设而入,以与裸露于该壳体外的该热管壁的外侧相连接。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组合示意图;
[00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00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散热鳍片组与散热装置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00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组合示意图;
[002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散热鳍片组与散热装置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之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0031]参阅图1?2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与组合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3?4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包括一壳体10与一热管20,该壳体10于较佳实施例中以一均温板来做说明但不限于此;其中该壳体10具有一顶侧101、一底侧102、一侧边103、一壳体腔室1044与至少一开口 105,该侧边103环设在该顶侧101与底侧102之间,该壳体腔室1044界定在该顶侧101及该底侧102及该侧边103之间,且该壳体腔室1044具有一工作流体(如纯水或甲醇)与一形成在该壳体腔室1044内壁的壳体毛细结构106。其中前述壳体也可为一热板(均温板)或平板式热管。
[0032]且该壳体毛细结构106于实施例以烧结粉末体做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选择为网格体或纤维体或沟槽或是复合型毛细。且前述开口 105贯穿该壳体10的顶侧101且连通该壳体腔室1044,且于实施例的开口 105是开设在邻近该壳体10的侧边103之顶侧101上,且该开口 105以8个开口 105做说明,在具体实施时,前述开口 105的数量可为1个或1个以上,且主要该开口 105的数量恰匹配热管20的数量而设计。
[0033]对本实施例的热管20以8支热管具有可弯折的特性做说明:该热管20具有一热管壁201、一热管毛细结构202、一封闭端2013及一开放端2014,该热管毛细结构202于本实施例以烧结粉末体做说明,在具体实施时,也可选择为其他毛细结构(如网格体或纤维体或沟槽或是复合型毛细)。且该热管壁201具有一外侧2011与一内侧2012,该内侧2012界定一热管腔室2016位于该封闭端2013及开放端2014之间且连通该开放端2014,且该热管毛细结构202形成设于该热管壁201的内侧2012上。该热管20的开放端2014垂直插接相对该开口 105内,该热管腔室2016通过该开放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