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碰撞监控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27754阅读:1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碰撞监控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碰撞监控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在停车场或者马路边停车经常会被其他车辆刮蹭或者碰撞,如果用户没有在现场就无法拍摄证据理赔,目前,私家车越来越多,导致停车场或者马路边停车位越来越紧张、拥挤,有时车主将车辆停放在停车区后,再次用户后会发现自己的车被撞了或者被刮蹭了,但是却无法获知车在什么时候,被什么车碰撞了。由于没有证据而无法进行理赔,只能自己花钱去维修,另外有些车主由于晚归,而在小区找不到停车位会把车停在马路边,同样也需要担心车被偷、被撞或被刮蹭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碰撞监控方法及设备,用以解决目前车在停放过程中被碰撞的情况无法被获知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碰撞监控方法,包括:当监测到车体被碰撞时,确定碰撞发生的方向;控制车体上在碰撞发生方向一侧的摄像头进行拍摄;将拍摄得到的图像发送至终端。

其中,上述车体外表面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均安装有摄像头,优选的,该四个摄像头安装在车体外表面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中间位置,任何一个摄像头均处在该摄像头安装侧的对称轴上,可以理解的,在其他技术方案中,该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具有360度监控能力的摄像头,安装于车体外表面车顶中央位置。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包括:在检测到车体被碰撞之前,与终端建立连接,记录终端的IP地址以及SIM卡号码;向终端发送车辆的网络配置信息、SIM 卡号码以及MAC地址信息。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包括:在控制车体上碰撞发生方向一侧的摄像头进行拍摄之后以及在将拍摄得到的图像发送至终端之前,根据终端的SIM卡号码通知终端车体发生碰撞;在终端与车辆建立网络连接后,对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压缩,以将压缩后的图像发送至终端。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包括:在将拍摄得到的图像发送至终端之后,接收来自终端的控制信号;根据控制信号控制车体上指定方向一侧的摄像头进行拍摄,并将拍摄得到的图像发送至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碰撞监控设备,包括:重力传感器,用于当监测到车体被碰撞时,确定碰撞发生的方向;处理器,用于控制车体上在碰撞发生的方向一侧的摄像头进行拍摄;通信模块,用于将拍摄得到的图像发送至终端。

其中,上述设备的电源通过车辆的点烟器处进行供电。

进一步的,上述设备还包括:设置于车体表面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的摄像头。

其中,上述设备与车辆的中控台共用处理器以及通信模块。

其中,上述摄像头为160度广角复合视频广播信号CVBS摄像头。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在监测到车辆被碰撞后,控制设置于车体上碰撞方向的摄像头进行拍摄,使得车辆碰撞现场得以被监控,使得车主可以获知驻车过程中车辆被碰撞的信息,以便于后续维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1提供的车辆碰撞监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实施例2提供的监控设备与终端进行配对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车辆碰撞监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车辆碰撞监控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摄像头在车体上安装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碰撞监控方法,该方法可以由设置于车体的外表面上或车辆内部的碰撞监控设备来执行,图1是本实施例1提供的车辆碰撞监控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处理:

步骤101:当检测到车体被碰撞时,确定碰撞发生的方向;

具体地,可以在车体安装重力传感器,这样在车体受到外力作用产生晃动时,重力传感器即可以检测到,从而根据晃动情况判断发生碰撞的方向。

此外,碰撞发生的方向即碰撞中施力一方相对与被碰撞车体的方向。

步骤102:控制车体上在碰撞发生的方向一侧的摄像头进行拍摄;

为了便于对车辆所处的周围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测以获取碰撞详情,可以在车体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均安装摄像头,车体哪一侧发生碰撞,则控制该侧的摄像头进行拍摄。

步骤103:将拍摄得到的图像发送至终端。

在上述步骤103之后,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来自终端的控制信号;根据控制信息号控制车体上指定方向一侧的摄像头进行拍摄并将拍摄得到的 图像发送至终端,即,终端接收到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后,可以根据当前碰撞情况控制设置于车辆上其他方位的摄像头进行拍摄,已得到更准确或更多的碰撞现场的信息。

在进行碰撞监测之前,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将车辆与终端进行匹配的操作,具体地,在检测到车体被碰撞之前,车辆的监控设备与终端建立连接,记录终端的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地址以及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卡信息;并向终端发送车辆的网络配置信息、SIM卡号码以及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信息,基于此,在控制车体上在碰撞发生的方向一侧的摄像头进行拍摄之后,监控设备可以通过自身的SIM卡发送消息给预先与车体建立匹配关系的终端告知车体发生碰撞的消息,在终端根据车辆的网络配置信息与车体建立网络连接后,对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压缩,并将压缩后的图像通过网络发送至终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通过在碰撞监测之前终端与车辆建立匹配关系以及车辆碰监测两个流程,来对本发明提出的车辆碰撞监测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以下是终端与车辆建立匹配关系的过程:

在第一次安装车辆碰撞监控设备时,需要将监控设备与终端进行配对,此处也可以理解为将车辆或监控设备中的中控板与终端进行配对,配对过程如图2所示,其中,长按监控设备的中控板的配对按钮,中控板进入配对模式,终端搜索附近的Wifi设备完成和中控板的配对,并向中控板获取相关3G、4G网络配置信息、SIM卡以及中控板MAC地址等信息并保存,配对结束。

以下是经过配对后的终端与车辆交互完成碰撞监控的过程: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车辆碰撞监控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处理:

车辆停车完成,中控板启动;

中控板进入待机状态;

当有碰撞发生唤醒中控板中的处理器,使其进入工作状态;

中控板判断碰撞方向,并启动对应方向上的摄像头开始录像;

中控板启动3G或者4G网络通知手机终端有碰撞发生;

用户在手机端启动APK,与中控板建立网络连接,通知中控板开始传输数据;

中控板通过H.264、H.265等压缩算法压缩图像,并开始给终端发送视频包;

终端收到视屏包解码并保存视频,同时,终端也可以实时向中控板发送控制信息以切换摄像头进行拍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碰撞监控设备,该设备包括摄像机以及控制装置,其中,控制装置可以设置于车体上、或车辆内部,优选的可以设置于车辆的中控台中,该设备用于监控车辆是否被碰撞或被移动,其工作过程为:当车辆被碰撞产生位移后,监控设备的主板被唤醒,判断碰撞方向,然后启动车体上对应方向的摄像头开始录像,并启动通信网络,通知终端有碰撞发生,终端可以看到实时的图像,并且可以在手机上保存录像以及发出控制信号控制车体上的摄像头进行拍摄。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车辆碰撞监控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该设备包括:处理器、重力传感器、以及电池供电系统,这些组成部分均设置于监控设备的中控板上,其中,4G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Module以及wifi模块统称为通信模块,以下对各组成部分进行一一说明:

重力传感器(G-Sensor),用于检测到车体是否被碰撞,以及在检测到车体被碰撞时,确定碰撞发生的方向,具体地,该传感器可感知车辆产生的前后左右的位移或者碰撞力大小。

处理器,用于控制车体上在碰撞发生的方向一侧的摄像头进行拍摄,其中,为了实现对车辆周围进行全方位拍摄,优选地,可以在车体的前、后、左、右 四个方向上设置摄像头,具体可以在如图5所示的位置将四个摄像头安装在车辆上,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摄像头为160度广角复合视频广播信号CVBS摄像头,摄像头拍摄图像后,输出CVBS(Composite Video Broadcast Signal,复合视频广播信号)图像信号接入中控板。

通信模块,用于将拍摄得到的对象发送至终端,可以在中控板上集成4G LTE模块或者3G模块实现图像的无线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车辆碰撞监控设备制作为一个独立于车辆的设备,基于此,该设备自身需要具有独立电源,例如,锂电池充电电路,这样可以确保,车辆熄火后,该监控设备可以继续进行工作,且,由于车辆的点烟处提供有固定的12V电压,故,可以通过车辆提供的变压器连接USB将该电压提供给监控设备,以便于监控设备可以通过车辆的点烟器处进行供电。

此外,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监控设备还可以设置成集成在车辆的中控台中,基于此,该监控设备可以与车辆的中控台共用处理器以及通信模块,可以实现硬件资源的共享。

其中,上述Wifi模块主要用于在监控设备第一次使用之前,使终端和中控板进行配对,具体配对过程在上述实施例2中已有具体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