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目标路由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00500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确定目标路由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确定目标路由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内容的爆发增长、服务虚拟化广泛应用以及云存储、云计算等云网络技术及应用的成熟,下一代IT业务流量、流向已经开始向弹性化、动态化、灵活化等方向转变。作为基础承载的传送网,其网络结构、带宽规划、调度配置却长期沿袭着对传统刚性带宽、固定局向业务的承载方式。虽然新技术的引入、新平面的叠加在带宽承载方面满足了新业务的需求,但是网络结构的日渐臃肿、网络闲置带宽资源的不断增加成为如今传送网发展的瓶颈。因此,面对传送网未来的发展,需要在满足网络质量的前提下,更充分、更高效、更灵活地发挥网络能力。现有的ASON(AutomaticallySwitchedOpticalNetwork,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中对于路由计算主要采用基于Dijstra的路由算法,节点遍历数量较多,计算规模与网络复杂度呈正比,不适合大型城域网路由的快速计算以及面向网络规划时的业务模拟预部署分析。处于发展阶段的SDN技术虽然引入多域路径计算,能够适当简化计算复杂度。但其核心算法仍然与ASON相同,且,当域间连接过多时,路由拼接效率将恶化,其复杂度与ASON技术相当。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有效简化计算复杂度的确定目标路由的方法。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目标路由的方法及装置,用以有效降低确定目标路由的计算复杂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目标路由的方法,包括:根据网络节点的归属信息,将第一网络拓扑图中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满足设定条件的网络节点划分为第一待使用的虚拟节点;所述第一待使用的虚拟节点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节点;根据各个第一待使用的虚拟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源节点所在的源虚拟节点到宿节点所在的宿虚拟节点的第一虚拟节点路由;根据所述第一虚拟节点路由内的各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以及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一传输要求,确定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目标路由。较佳地,所述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为网络节点间链路带宽的资源可用量;所述根据网络节点的归属信息,将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满足设定条件的网络节点划分为第一待使用的虚拟节点,包括:根据网络节点的归属信息,将归属信息相同的网络节点划分为一个虚拟节点;删除网络节点间链路带宽的资源可用量小于第一阈值的网络节点间链路,得到所述第一待使用的虚拟节点。较佳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虚拟节点路由内的各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以及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一传输要求,确定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目标路由,包括:根据所述虚拟节点路由内的各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确定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备选目标路由;根据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一传输要求,确定各个所述备选目标路由的评分值;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一传输要求包括所述备选目标路由的网络节点路由跳数、第一虚拟节点路由跳数以及网络资源承载能力中的任一项或任意组合;根据各个所述备选目标路由的评分值,将所述评分值大于等于第二阈值的 备选目标路由确定为目标路由。较佳地,所述将所述评分值大于等于第二阈值的备选目标路由确定为目标路由之后,还包括:删除所述目标路由所涉及的网络节点间链路,更新所述第一网络拓扑图,得到第二网络拓扑图;或者,根据所述目标路由的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更新所述第一网络拓扑图,得到第二网络拓扑图;根据网络节点的归属信息,将第二网络拓扑图中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满足设定条件的网络节点划分为第二待使用的虚拟节点;根据各个第二待使用的虚拟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源节点所在的源虚拟节点到宿节点所在的宿虚拟节点的第二虚拟节点路由;根据所述第二虚拟节点路由内的各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以及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二传输要求,确定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备用路由。较佳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虚拟节点路由内的各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以及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二传输要求,确定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备用路由,包括:根据所述第二虚拟节点路由内的各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确定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备选备用路由;根据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二传输要求,确定各个所述备选备用路由的评分值;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二传输要求包括所述备选备用路由与所述目标路由的相同路由段数、所述备选备用路由的网络节点路由跳数、第二虚拟节点路由跳数以及网络资源承载能力中的任一项或任意组合;根据各个所述备选备用路由的评分值,将所述评分值大于等于第三阈值的备选备用路由确定为备用路由。较佳地,该方法还包括:根据各个所述备选目标路由的评分值,确定各个所述备选目标路由的评分值均小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将网络资源承载能力之和满足网络资源承载 能力要求的多条所述备选目标路由确定为目标路由。较佳地,所述多条所述备选目标路由包括第1至第N备选目标路由;所述第1备选目标路由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根据各个所述备选目标路由的评分值,将评分值最高的备选目标路由作为第1备选目标路由;第i(1<i≤N)备选目标路由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根据第i-1目标路由的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更新第i-1网络拓扑图,得到第i网络拓扑图;根据网络节点的归属信息,将第i网络拓扑图中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满足设定条件的网络节点划分为第i待使用的虚拟节点;根据各个第i待使用的虚拟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源节点所在的源虚拟节点到宿节点所在的宿虚拟节点的第i虚拟节点路由;根据所述第i虚拟节点路由内的各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以及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i传输要求,确定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i目标路由。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目标路由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网络节点的归属信息,将第一网络拓扑图中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满足设定条件的网络节点划分为第一待使用的虚拟节点;所述第一待使用的虚拟节点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节点;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第一待使用的虚拟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源节点所在的源虚拟节点到宿节点所在的宿虚拟节点的第一虚拟节点路由;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虚拟节点路由内的各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以及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一传输要求,确定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目标路由。较佳地,所述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为网络节点间链路带宽的资源可用量;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网络节点的归属信息,将归属信息相同的网络节点划分为一个虚拟节点;删除网络节点间链路带宽的资源可用量小于第一阈值的网络节点间链路,得到所述第一待使用的虚拟节点。较佳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虚拟节点路由内的各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确定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备选目标路由;根据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一传输要求,确定各个所述备选目标路由的评分值;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一传输要求包括所述备选目标路由的网络节点路由跳数、第一虚拟节点路由跳数以及网络资源承载能力中的任一项或任意组合;根据各个所述备选目标路由的评分值,将所述评分值大于等于第二阈值的备选目标路由确定为目标路由。较佳地,还包括:更新模块;所述更新模块用于:删除所述目标路由所涉及的网络节点间链路,更新所述第一网络拓扑图,得到第二网络拓扑图;或者,根据所述目标路由的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更新所述第一网络拓扑图,得到第二网络拓扑图;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网络节点的归属信息,将第二网络拓扑图中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满足设定条件的网络节点划分为第二待使用的虚拟节点;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各个第二待使用的虚拟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源节点所在的源虚拟节点到宿节点所在的宿虚拟节点的第二虚拟节点路由;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虚拟节点路由内的各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以及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二传输要求,确定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备用路由。较佳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虚拟节点路由内的各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确定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备选备用路由;根据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二传输要求,确定各个所述备选备用路由的评分值;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二传输要求包括所述备选备用路由与所述目标路由的相同路由段数、所述备选备用路由的网络节点路由跳数、第二虚拟节点路由跳数以及网络资源承载能力中的任一项或任意组合;根据各个所述备选备用路由的评分值,将所述评分值大于等于第三阈值的备选备用路由确定为备用路由。较佳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各个所述备选目标路由的评分值,确定各个所述备选目标路由的评分值均小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将网络资源承载能力之和满足网络资源承载能力要求的多条所述备选目标路由确定为目标路由。较佳地,所述多条所述备选目标路由包括第1至第N备选目标路由;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1备选目标路由:根据各个所述备选目标路由的评分值,将评分值最高的备选目标路由作为第1备选目标路由;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第i(1<i≤N)备选目标路由:根据第i-1目标路由的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更新第i-1网络拓扑图,得到第i网络拓扑图;根据网络节点的归属信息,将第i网络拓扑图中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满足设定条件的网络节点划分为第i待使用的虚拟节点;根据各个第i待使用的虚拟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源节点所在的源虚拟节点到宿节点所在的宿虚拟节点的第i虚拟节点路由;根据所述第i虚拟节点路由内的各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以及所述源节点到 所述宿节点的第i传输要求,确定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i目标路由。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根据网络节点的归属信息,将第一网络拓扑图中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满足设定条件的网络节点划分为第一待使用的虚拟节点;所述第一待使用的虚拟节点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节点;根据各个第一待使用的虚拟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源节点所在的源虚拟节点到宿节点所在的宿虚拟节点的第一虚拟节点路由;根据所述第一虚拟节点路由内的各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以及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一传输要求,确定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目标路由。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根据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对网络进行简化,降低整体路由计算的复杂度,随后根据虚拟节点路由,对网络再次进行简化,进而可基于简化后的网络确定出目标路由;由此可见,本发明实例中从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和虚拟节点路由两个方面对网络进行简化,从而明显降低了节点遍历时的数量,简化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确定目标路由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目标路由的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网络拓扑图;图3为层叠式控制机制及虚拟网络拓扑图;图4a为链路可用带宽示意图;图4b为根据链路可用带宽简化后的网络拓扑图;图4c为根据虚拟节点间的连接关系简化的虚拟节点连接示意图;图4d为根据虚拟节点间的连接关系简化的网络拓扑图;图4e为除主用路由外的网络拓扑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备用路由的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多业务负载分担的方式确定目标路由的流程示意图;图7为PTN网络的网络结构示意图;图8为网络节点间的互联关系示意图;图9为主用路由计算结果示意图;图10为备用路由计算结果示意图;图11为大带宽多路由分担计算结果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目标路由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目标路由的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步骤101,根据网络节点的归属信息,将第一网络拓扑图中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满足设定条件的网络节点划分为第一待使用的虚拟节点;所述第一待使用的虚拟节点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节点;步骤102,根据各个第一待使用的虚拟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源节点所在的源虚拟节点到宿节点所在的宿虚拟节点的第一虚拟节点路由;步骤103,根据所述第一虚拟节点路由内的各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以及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一传输要求,确定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目标路由。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根据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对网络进行简化,降低整体路由计算的复杂度,随后根据虚拟节点路由,对网络再次进行简化,进而可基于简化后的网络确定出目标路由;由此可见,本发明实例中从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和虚拟节点路由两个方面对网络进行简化,从而明显降低了节点遍历时的数量,简化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确定目标路由的效率。在步骤101中,网络节点的归属信息可以为网络节点所归属的子网信息或网络节点所归属的管理域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中,可根据网络节点的归属信息,将归属信息相同的网络节点划分为一个虚拟节点,即将网络中同一子网或同一管理域中的网络节点划分为一个虚拟节点,或者,也可以称为一个虚拟网元或一个域。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可以为网络节点间链路带宽的资源可用量、时延或误码率等。下面以一个简单的网络为例对虚拟节点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为网络逻辑连接示意图。该网络中包括网络节点c1-c5、d11-d12、d21、d31-d33、d41-d44,根据各个网络节点的归属信息,可以将c1-c5划分为虚拟节点a,该虚拟节点也为核心虚拟节点,将d11-d12划分为虚拟节点b,将d21划分为虚拟节点c,将d31-d33划分为虚拟节点d,将d41-d44划分为虚拟节点e。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虚拟节点内仅包含自身的网元节点,虚拟节点内的网络节点逻辑连接属于域内连接,不同虚拟节点间的连接属于跨域连接。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层叠式控制机制(LayeredDomainControl)。每个虚拟节点控制器仅能采集、计算本虚拟节点内的路由信息,跨域连接以及域间逻辑关系由更上层的虚拟节点控制器管辖。图3为层叠式控制机制及虚拟网络拓扑图。如图3所示,全局控制器用于管理跨域连接以及域间逻辑关系,各个虚拟节点控制器分别用于管理本虚拟节点内的路由信息。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控制机制,如用一个控制器控制所有的虚拟节点内的路由信息。进一步地,为了与系统采用层叠式管理及数据处理方式相适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存储采用多域存储方式,即存储文件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虚拟节 点内数据存储文件,第二类为域间链路信息存储文件。其中,第一类文件由1个或多个sheet组成,每个sheet代表一个虚拟节点,sheet名称为虚拟节点名,每个sheet中存储的信息格式如表1所示。表1:虚拟节点内数据存储格式表1仅为虚拟节点内的数据文件的一种示例。如表1所示,虚拟节点内的数据文件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文件第一行,用于表示所在虚拟节点内所有网络节点的名称;第二部分用于表示虚拟节点内网络节点间的链路带宽总容量(表1中xx区域部分),该部分以矩阵方式表示,每个单元格表示相应虚拟节点内网络节点间链路的配置容量;第三部分用于表示虚拟节点内网络节点间链路带宽的使用量(表1中yy区域部分),每个单元格表示相应虚拟节点内网络节点间链路带宽的实际使用情况。第二类文件(即域间链路信息存储文件)与虚拟节点内的数据文件类似,但考虑到虚拟节点间连接可能会随网络结构的不同而极度复杂化,因此,第二类文件放弃使用矩阵表示方式,而是以每条链路分行表示,简化表格复杂性及可读性。如表2所示,表格中的第1、2列为虚拟节点间链路中的两个端点,第3、4列分别为相应虚拟节点间链路的配置容量及链路带宽实际使用情况。表2:虚拟节点间数据存储格式进一步地,为方便日常的维护及查阅,上述文件存储格式均可设置为Excel格式。在网络逻辑连接结构基础上,考虑网络资源状态(包括链路带宽或时延等),不同网络段落对业务的满足程度存在差异。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将这种差异转换为网络的一种资源动态化。动态化网络中的网络节点间连接不仅表示确实存在的物理连接,而且还表示能够满足业务需求的连接。以链路带宽为例,同样沿用上述示例网络,假设网络运行并承载一定规模的业务后,每段链路可用带宽如图4a(链路可用带宽示意图)所示(单位Mbps)。当业务带宽需求为端到端(即网络节点到网络节点)450Mbps时,从带宽角度全网可满足上述需求的网络动态则变为图4b(根据链路可用带宽简化后的网络拓扑图)。具体地,以d31~d33所在的虚拟节点d内网络节点的连接为例。如表3所示,为动态调整前,虚拟节点d内的连接矩阵。表3:虚拟节点d内的连接矩阵(动态调整前)d31d32d3301000010000100001000007000700070007000当d11→d33的传送带宽需求为450Mbps时,虚拟节点d内的连接矩阵动态调整如表4所示:表4:虚拟节点d内的连接矩阵(动态调整后)d31d32d33010000100001000010000000000000可见,由于承载带宽过大(450>1000-700),从而导致虚拟节点d内网络节点间的链路均无法承载,网络链路虽为实体连接,但已无任何承载意义。从而可根据上述动态调整后的连接矩阵对虚拟节点d内的网络连接进行简化,同样地,对于虚拟节点间的连接也可采用上述方式做同样更新,即删除网络节点间链路带宽的资源可用量小于450Mbps的网络节点间链路。本发明实施例在步骤101中,第一阈值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采用上述示例网络及上述方式,假设第一阈值为450Mbps,则可得到划分后的待使用的虚拟节点分别为虚拟节点a、虚拟节点b、虚拟节点c、虚拟节点d、虚拟节点e,且,各个虚拟节点内的网络连接已进行简化,具体可参照图4b。步骤102中,在动态调整后的网络结构的基础上,根据虚拟节点间的连接关系,可得到如表5所示的虚拟节点的连接关系矩阵。表5:虚拟节点的连接关系矩阵虚拟节点b虚拟节点c虚拟节点d虚拟节点e虚拟节点a0000100001000010000111110上述表格中的数字“1”代表虚拟节点间存在满足业务带宽传送能力的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假设d11为源节点,d33为宿节点。在上述表格的基础上, 通过源宿节点所在的虚拟节点的判断及静态化路由计算后,d11所在的虚拟节点b至d33所在的虚拟节点d的虚拟节点路由为:虚拟节点b→虚拟节点a→虚拟节点d。因此,虚拟节点连接关系矩阵可由该虚拟节点间路径涉及的虚拟节点做进一步简化,如表6和表7所示。表6:虚拟节点的连接关系矩阵(一)虚拟节点b虚拟节点d虚拟节点a001001110表7:虚拟节点的连接关系矩阵(二)进一步可得到d11所在的虚拟节点b至d33所在的虚拟节点d的虚拟节点间的路径为:d11→虚拟节点a→d33,如图4c所示,为根据虚拟节点间的连接关系简化的虚拟节点连接示意图。如图4d所示,为根据虚拟节点间的连接关系简化的网络拓扑图。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简化后的网络作为确定目标路由的基础,从而明显降低了节点遍历时的数量,简化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确定目标路由的效率。为进一步验证对网络进行简化所能达到的上述效果,现仍以上述示例网络为例,在系统平台上做实际验证。验证一:在根据网络节点的归属信息确定虚拟节点的情况下,遍历源宿节点间所有 逻辑连接链路,观察最终遍历数量,发现完全遍历d11→d33时,共计40条路由。在未根据网络节点的归属信息确定虚拟节点的情况下,遍历源宿节点间所有逻辑连接链路,观察最终遍历数量,发现完全遍历d11→d33时,共计67条路由。因此,通过根据网络节点的归属信息确定虚拟节点,能够简化路由计算的规模,在此示例中,确定虚拟节点的方式能够减少40%的路由计算量。验证二:适当设置网络节点间链路带宽的需求,模拟网络节点间链路带宽的需求在10Mbps及200Mbps情况下,遍历源宿节点间所有逻辑连接链路的遍历数量。当网络节点间链路带宽的需求设置为10Mbps时,网络链路均能承载,完全遍历d11→d33时,共计40条路由。当网络节点间链路带宽的需求设置为200Mbps时,部分网络链路承载能力达上限,系统自动排除路由对象,完全遍历d11→d33时,共计30条路由。因此,采用资源敏感性动态化的路由计算方式能够根据现状及需求,实现动态精细化调整路由复杂度。在步骤103中,根据虚拟节点路由内的各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确定源节点到宿节点的备选目标路由;根据源节点到宿节点的第一传输要求,确定各个备选目标路由的评分值;根据各个备选目标路由的评分值,将评分值大于等于第二阈值的备选目标路由确定为目标路由。其中,源节点到宿节点的第一传输要求包括备选目标路由的网络节点路由跳数、第一虚拟节点路由跳数以及网络资源承载能力中的任一项或任意组合;本发明实施例中为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优选的方式为:第一传输要求包括备选目标路由的网络节点路由跳数、第一虚拟节点路由跳数以及网络资源承载能力,并通过为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设置相应的权重来确定各个备选目标路由的评分值。因此,在出现多个备选目标路由选择项时,可以根据评分结果确 定出目标路由,供决策者参考。实际过程中,可以为确定出的目标路由设置一个标识,方便决策者选择。由于目标路由并不一定完全符合运营商特殊运营要求,故给出的目标路由仅是推荐,决策者也可选择非推荐路由。下面针对评分规则进行具体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设置上述每项因素的评分区间均为[0,1],且1为满分。针对因素k,采用如下公式计算第j备选目标路由在因素k上的得分:……公式(1)其中,αjk为第j备选目标路由在因素k上的得分;xk为第j备选目标路由在因素k上的实际数值;xmax为各个备选目标路由在因素k上的最大数值。确定出第j备选目标路由在各个因素(上述三个因素)上的得分后,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j备选目标路由的评分值:……公式(2)其中,wk为因素k的权重值。P为因素的个数。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个因素的权重值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经验灵活设置,具体可根据运营商对上述各个因素的认可程度或关键程度而定。例如,表8为设置权重值的一种示例性参考。表8:权重值分配表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出目标路由后,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还可以设置备用路由。具体地,删除所述目标路由所涉及的网络节点间链路,更新所述第一网络拓扑图,得到第二网络拓扑图;或者,根据所述目标路由的 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更新所述第一网络拓扑图,得到第二网络拓扑图;根据网络节点的归属信息,将第二网络拓扑图中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满足设定条件的网络节点划分为第二待使用的虚拟节点;根据各个第二待使用的虚拟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源节点所在的源虚拟节点到宿节点所在的宿虚拟节点的第二虚拟节点路由;根据所述第二虚拟节点路由内的各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以及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二传输要求,确定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备用路由。为避免目标路由出现问题而对备用路由造成影响,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方案为备用路由与目标路由之间无相同的路由段数。在确定备用路由时,将计算确定的目标路由所涉及的路由段数均设定为满负荷或不可用,并重新调整网络节点间的逻辑连接关系,得到除目标路由外的网络拓扑图,即采用“一段”式计算方式确定备用路由。例如,设确定出的目标路由为d11→c2→c5→d33,则图4e为除主用路由外的网络拓扑图。此时,则可以图4e所示的各条路由为基础,确定出源节点到宿节点的备选备用路由。根据源节点到宿节点的第二传输要求,确定各个备选备用路由的评分值,进而根据各个备选备用路由的评分值,将所述评分值大于等于第三阈值的备选备用路由确定为备用路由。此时,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二传输要求可包括所述备选备用路由的网络节点路由跳数、第二虚拟节点路由跳数以及网络资源承载能力;各个备选备用路由的评分值可通过上述公式(1)和公式(2)得到。由于存在网络结构限制等因素,若以图4e所示的各条路由为基础,无法确定出符合条件的备用路由的情况下,可启动“二段”式计算方式确定备用路由,即“尽力而为”的计算方式。具体地,根据目标路由的网络节点间链路带宽的资源使用量,更新网络节点间链路带宽的资源可用量,并根据更新后的网络节点间链路带宽的资源可用量对网络进行简化,得到更新后的网络拓扑图。在允许具有相同路由段的情况下确定出备选备用路由,进而根据备用备用路由的评分值,确定出备用路由。此时,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二传输要求包括 所述备选备用路由与所述目标路由的相同路由段数、所述备选备用路由的网络节点路由跳数、第二虚拟节点路由跳数以及网络资源承载能力等四个因素;各个备选备用路由的评分值可通过上述公式(1)和公式(2)得到。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采用上述“一段式”方式确定备用路由。若通过“一段式”方式已确定出符合条件的备用路由,则不再采用“二段式”方式确定备用路由;仅在采用上述“一段式”方式未确定出符合条件的备用路由的情况下,采用“二段式”方式确定备用路由。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备用路由的流程示意图,下面结合图5对确定备用路由的过程进行具体说明。步骤501,确定出目标路由;步骤502,将目标路由所涉及的路由段数均设定为满负荷或不可用,并重新调整网络节点间的逻辑连接关系,得到除目标路由外的网络拓扑图;步骤503,基于步骤502中得到的除目标路由外的网络拓扑图,确定出备选备用路由的评分值,根据备选备用路由的评分值判定备用路由;步骤504,根据判定结果,确定是否存在符合条件的备用路由,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505;若存在,则结束流程;步骤505,根据目标路由涉及的各个路由段所占用的实际带宽,更新网络节点间链路带宽的资源可用量,并根据更新后的网络节点间链路带宽的资源可用量对网络进行简化,得到更新后的网络拓扑图;步骤506,基于步骤505中得到的更新后的网络拓扑图,通过计算和评估确定出备用路由。对于大带宽需求的情况下,如果源节点到宿节点存在多条路由,但没有任何一条路由能够完全满足目标路由的要求(具体可以为目标路由的业务带宽承载要求)时,可采用多业务负载分担的方式来确定目标路由,即将业务带宽承载能力之和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的多条备选目标路由确定为目标路由。多条备选目标路由包括第1至第N备选目标路由。具体地,根据各个备选目 标路由的评分值,将评分值最高的备选目标路由作为第一备选目标路由;随后,根据第1目标路由的网络节点间链路带宽的资源使用量,更新第1网络拓扑图,得到第2网络拓扑图;根据网络节点的归属信息,将第2网络拓扑图中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满足设定条件的网络节点划分为第2待使用的虚拟节点;根据各个第i待使用的虚拟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源节点所在的源虚拟节点到宿节点所在的宿虚拟节点的第2虚拟节点路由;根据所述第2虚拟节点路由内的各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以及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2传输要求,确定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2目标路由。具体地,第i目标路由也可以通过采用上述公式(1)和公式(2),进而根据评分值确定。本发明实施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以及不同的应用场景对源节点到宿节点的传输要求进行设定。在确定出第2目标路由后,计算第1目标路由和第2目标路由的网络资源承载能力之和,若网络资源承载能力之和符合业务带宽承载要求,则可直接确定第1目标路由和第2目标路由为目标路由;若网络资源承载能力之和仍不符合业务带宽承载要求,则可根据第2目标路由再次更新上述网络拓扑图,通过循环执行上述步骤,确定出第3目标路由……依次进行,直到确定出符合业务带宽承载要求的N条备选目标路由。进一步地,为避免无限循环,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设置N的上限值,即当N达到上限值时,便结束循环,此时直接反馈未确定出目标路由的结果。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多业务负载分担的方式确定目标路由的流程示意图,下面结合图6进行具体介绍。步骤601,将源节点到宿节点的路由按照路由跳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探针式计算排序中的第i条路由,并反馈第i条路由在安全预警值下的最大业务带宽承载能力;步骤602,确定第i条路由与前i-1条路由的最大业务带宽承载能力之和;步骤603,判断步骤602中得到的最大业务带宽承载能力之和是否满足带宽要求,若是,则可将i条路由与前i-1条路由的作为目标路由,并执行步骤606; 若否,则执行步骤604;步骤604,判断路由条数是否达到设定的路由条数的上限值,若是,则说明未确定出符合条件的目标路由,并执行步骤606,若否,则执行步骤605;步骤605,根据第i条路由更新网络拓扑图,并循环执行步骤601,计算排序中的第i+1条路由;步骤606,反馈最终结果。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上述多业务负载分担的方式,能够根据网络实际情况在无人共干预情况下,自动计算出若干数量的多条网络链路,完成分担功能。而且,计算的路由数量、每条路由的最大业务带宽承载能力均为系统最优判断,完全超越现有传送技术及路由技术可支持的模式,真正意义上形成网络智能能力。为了能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介绍,下面以中国移动上海分公司分组传送网(PacketTransportNetwork,简称PTN)网络为研究对象。图7为PTN网络的网络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上海移动PTN网络分为核心层、汇聚层以及接入层。其中,核心层部分按照功能分为2个子层(分散核心层、集中核心层),并分别对应专线业务及基站业务。汇聚层主要疏导、汇聚接入业务至核心层,并同时与两个核心子层互联。在网络结构方面,核心层以准Mesh方式组网,Mesh化程度视业务集中处理网络所在局点而定。汇聚层以环网方式组网,接入层以环、链向结合成形。在带宽方面,核心层节点间主要以多个10GE速率互联,汇聚层主要以单个10GE,接入层以GE为主组网。本发明实施例选取能够反映创新价值、且具有代表性的功能进行点对点展示。(1)网络拓扑图显示本发明实施例将网络结构拓扑图及链路流量疏忙情况相结合,以网络节点之间有无连接来表示网络节点间的互联关系,如图8所示,为网络节点间的互 联关系示意图。进一步地,还可以以链路着色说明网元间带宽使用率情况,并区分为绿色(≤30%)、黄色(30%~50%)、橙色(50%~70%)以及红色(70%),此处不再具体示意和描述。图8中整合了虚拟节点的划分功能,即分域功能,具体地,以虚框将网络分为2个核心域(Core1、Core2)、2个汇聚域(Metro1、Metro2)以及2个接入域(Access1、Access2)。(2)业务流模拟(主备方式)选择接入点A12为源节点,接入点A21为宿节点,网络节点间链路带宽的需求为100Mbps。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二段式”计算方式:先计算目标路由(即主用路由),并根据上海移动网络承载策略确认多个备选目标路由中的一个作为目标路由。图9为主用路由计算结果示意图,如图9所示,确定出的主用路由为:A12→A13→M14→YP-1→QZ-1→M21→A21。在主用路由基础上,动态重构网络结构,生成备用路由。本发明实施例中,备用路由生成时便与主用路由分离,无需后续评估判断,提供高质量主备路由方案。图10为备用路由计算结果示意图,如图10所示,确定出的备用路由为:A12→A11→M12→M11→WR-1→WS-1→M25→M24→M23→M22→A21。(3)业务流模拟(多路由分担方式)选择核心点WR-1为源点,WS-1为宿点,总需求带宽为40Gbps。通过系统查询功能,该段链路能力上限16G,剩余业务承载能力10G。而所需的40G业务量是该链路可承载能力的4倍。结合系统灵活规划能力,本发明实施例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计算并分配4条无相同路由段的路由且负载均衡的建议路径,用以分担承载原链路无法满足的带宽需求。图11为大带宽多路由分担计算结果示意图,如图11所示,确定出的多条分担路由分别为:WR-1→YR-1→QZ-1→WS-1;WR-1→PD-1→WS-1;WR-1→WS-1;WR-1→CS-1→WS-1。目前SDN技术、路由器技术还未能达到对带宽分配、分担路由数量及各路由间最小化共享风险等多要素的平衡、无干预的计算或实现方式。而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很好地诠释流量工程的意义,并实现业务的分担承载路由的计算。(4)网络容灾在上述示例(3)基础上,模拟多处链路中断后的情况。先后分别对{CS-1—PD-1}、{NJ-1—JQ-1}、{NJ-1—YP-1}进行中断模拟。前两者中断能找到恢复路由。但随着中断条数增多,最后一次中断显示无法成功恢复后,给出能够最大程度恢复的数据量。模拟{CS-1—PD-1}中断后,可得到恢复路径CS-1—NJ-1—JQ-1—PD-1;模拟{NJ-1—JQ-1}中断后,可得到恢复路径NJ-1—QZ-1—JQ-1;模拟{NJ-1—YP-1}中断后,可得到恢复路径NJ-1—QZ-1—JQ-1—YP-1,并根据恢复路径的网络资源承载能力,给出能够最大程度恢复的数据量。结合业务流量的灵活疏导,在满足移动调度原则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模拟网络链路中断容灾恢复方案。容灾方案根据网络实际流量情况以及中断链路位置,实时计算容灾恢复路径。当未成功恢复时,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网络所能尽最大能力恢复的程度,提供决策者更多的选择信息。综上,本发明实施例主要从传送网特性出发,融合SDN技术特点,通过对既有网络进行资源敏感性动态重组,快速实现网络资源灵活分配,能够支持常规业务的无保护、主备保护场景的模拟,同时支撑传送网流量工程中多路由分担、关键链路容灾模拟等功能,使传送网不再单纯以业务需求为驱动,向智能化转型,填补了网络实际配置与资源规划之间的空白。具体体现为:(1)网络拓扑快速再生:采用图形化界面,将网络拓扑结构与节点间链路带宽使用情况有机结合,再现网元节点间逻辑连接关系,且直观呈现网络资源使用重点区域。(2)数据流模拟:根据源节点和宿节点、业务带宽需求以及SLA服务等级,系统提供点到点无保护、主备保护以及多路由分担传送三种模式。其中,主备保护方式不仅在网络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提供完备的不同路由建议,而且在 网络资源不足或欠佳的环境下,提供尽力而为的主备方式,并同时分析同路由等情况。多路由分担方式以网络实时状态为基础,同时提供源宿节点间多种传送路径,在同路由、带宽使用、跳数规模等方面提供平衡策略,共同分担满足业务需求。(3)网络容灾模拟:使用网络流量工程理念,模拟网络链路多处中断情况下,原链路承载业务在既有网络的疏导情况,提供网络突发性安全预警机制,提供重点链路容灾处理策略。针对上述方法流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确定目标路由的装置,该装置的具体内容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目标路由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处理模块1201,用于根据网络节点的归属信息,将第一网络拓扑图中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满足设定条件的网络节点划分为第一待使用的虚拟节点;所述第一待使用的虚拟节点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节点;第一确定模块1202,用于根据各个第一待使用的虚拟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源节点所在的源虚拟节点到宿节点所在的宿虚拟节点的第一虚拟节点路由;第二确定模块12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虚拟节点路由内的各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以及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一传输要求,确定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目标路由。较佳地,所述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为网络节点间链路带宽的资源可用量;所述处理模块1201具体用于:根据网络节点的归属信息,将归属信息相同的网络节点划分为一个虚拟节点;删除网络节点间链路带宽的资源可用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网络节点间链路,得到所述第一待使用的虚拟节点。较佳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20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虚拟节点路由内的各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确定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备选目标路由;根据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一传输要求,确定各个所述备选目标路由的评分值;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一传输要求包括所述备选目标路由的网络节点路由跳数、第一虚拟节点路由跳数以及网络资源承载能力中的任一项或任意组合;根据各个所述备选目标路由的评分值,将所述评分值大于等于第二阈值的备选目标路由确定为目标路由。较佳地,还包括:更新模块1204;所述更新模块1204用于:删除所述目标路由所涉及的网络节点间链路,更新所述第一网络拓扑图,得到第二网络拓扑图;或者,根据所述目标路由的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更新所述第一网络拓扑图,得到第二网络拓扑图;所述处理模块1201还用于:根据网络节点的归属信息,将第二网络拓扑图中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满足设定条件的网络节点划分为第二待使用的虚拟节点;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202还用于:根据各个第二待使用的虚拟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源节点所在的源虚拟节点到宿节点所在的宿虚拟节点的第二虚拟节点路由;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203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虚拟节点路由内的各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以及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二传输要求,确定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备用路由。较佳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20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虚拟节点路由内的各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确定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备选备用路由;根据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二传输要求,确定各个所述备选备用路 由的评分值;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二传输要求包括所述备选备用路由与所述目标路由的相同路由段数、所述备选备用路由的网络节点路由跳数、第二虚拟节点路由跳数以及网络资源承载能力中的任一项或任意组合;根据各个所述备选备用路由的评分值,将所述评分值大于等于第三阈值的备选备用路由确定为备用路由。较佳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203还用于:根据各个所述备选目标路由的评分值,确定各个所述备选目标路由的评分值均小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将网络资源承载能力之和满足网络资源承载能力要求的多条所述备选目标路由确定为目标路由。较佳地,所述多条所述备选目标路由包括第1至第N备选目标路由;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203具体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1备选目标路由:根据各个所述备选目标路由的评分值,将评分值最高的备选目标路由作为第1备选目标路由;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第i(1<i≤N)备选目标路由:根据第i-1目标路由的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更新第i-1网络拓扑图,得到第i网络拓扑图;根据网络节点的归属信息,将第i网络拓扑图中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满足设定条件的网络节点划分为第i待使用的虚拟节点;根据各个第i待使用的虚拟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源节点所在的源虚拟节点到宿节点所在的宿虚拟节点的第i虚拟节点路由;根据所述第i虚拟节点路由内的各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以及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i传输要求,确定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i目标路由。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根据网络节点的归属信息,将第一网络拓扑图中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满足设定条件的网络节点划分为第一待使用的虚拟节点;所述第一待使用的虚拟节点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节 点;根据各个第一待使用的虚拟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源节点所在的源虚拟节点到宿节点所在的宿虚拟节点的第一虚拟节点路由;根据所述第一虚拟节点路由内的各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以及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第一传输要求,确定所述源节点到所述宿节点的目标路由。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根据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对网络进行简化,降低整体路由计算的复杂度,随后根据虚拟节点路由,对网络再次进行简化,进而可基于简化后的网络确定出目标路由;由此可见,本发明实例中从网络节点间的网络资源状态和虚拟节点路由两个方面对网络进行简化,从而明显降低了节点遍历时的数量,简化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确定目标路由的效率。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 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