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披露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是服务访问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应用服务器及服务器访问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开发者为了推广开发的软件,会对推广用户进行积分等形式的奖励。例如,Uber(一种即时用车软件)软件的安装用户A可以给用户B分享一个邀请码,用户B下载Uber软件并安装后,输入该邀请码,软件的服务器会依据邀请码识别出用户A,从而对用户A进行返回积分等形式的奖励。
可见,要实现对邀请用户的奖励,需要对应用服务器进行访问。受邀请的用户需要手动输入邀请码,将该邀请码发送至应用服务器,以使应用服务器通过该邀请码识别出邀请用户,并对该邀请用户进行奖励。
该种需要受邀请用户手动输入邀请码的服务器访问方式,对于受邀用户来说不够方便,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披露提供了一种应用在应用服务器的服务器访问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用户手动输入邀请码带来的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
相对应地,本披露还提供了应用在第一终端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及应用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另外,本披露还提供了应用服务器、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服务器访问系统,用以保证上述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实现。
为实现所述目的,本披露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披露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访问方法,应用于应用服务器,该方法包括:
响应于第一终端发送的与目标应用有关的分享请求,生成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其中,所述邀请码用于唯一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相关的第一对象,所述邀请链接指向所述应用服务器;
基于所述分享请求,将所述邀请链接发送至第二终端;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与所述目标应用有关的下载请求,其中,所述下载请求为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所述邀请链接访问所述应用服务器时生成,包含标识码和所述邀请链接中的邀请码,所述标识码用于唯一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相关的第二对象;
响应于所述下载请求,向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所述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下载入口,并生成所述标识码与所述邀请码的关于所述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
本披露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访问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该方法包括:
向应用服务器发送有关目标应用的分享请求;其中,所述分享请求以供所述应用服务器生成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所述邀请码用于唯一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相关的第一对象,所述邀请链接指向所述应用服务器。
本披露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访问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该方法包括:
获取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其中,所述邀请码用于唯一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相关的第一对象,所述邀请链接指向应用服务器;
向所述应用服务器发送目标应用的下载请求;其中,所述目标应用的下载请求包含标识码和所述邀请链接中的邀请码,所述标识码用于唯一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相关的第二对象;
获取所述应用服务器提供的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下载入口。
本披露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服务器,包括:
邀请链接生成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终端发送的与目标应用有关的分享请求,生成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其中,所述邀请码用于唯一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相关的第一对象,所述邀请链接指向所述应用服务器;
邀请链接发送模块,基于所述分享请求,将所述邀请链接发送至第二终端;
应用下载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与所述目标应用有关的下载请求,其中,所述下载请求为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所述邀请链接访问所述应用服务器时生成,包含标识码和所述邀请链接中的邀请码,所述标识码用于唯一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相关的第二对象;
下载入口返回及对应关系生成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下载请求,向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所述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下载入口,并生成所述标识码与所述邀请码的关于所述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
本披露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包括:
分享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应用服务器发送有关目标应用的分享请求;其中,所述分享请求以供所述应用服务器生成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所述邀请码用于唯一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相关的第一对象,所述邀请链接指向所述应用服务器。
本披露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终端,包括:
邀请链接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其中,所述邀请码用于唯一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相关的第一对象,所述邀请链接指向应用服务器;
应用下载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应用服务器发送目标应用的下载请求;所述目标应用的下载请求包含标识码和所述邀请链接中的邀请码,所述标识码用于唯一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相关的第二对象;
安装包下载入口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应用服务器提供的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下载入口。
本披露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访问系统,包括:上述应用服务器、上述第一终端、以及上述第二终端。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披露提供了应用在应用服务器上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本实施例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分享请求后,生成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并将该邀请链接发送至第二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下载请求(该下载请求中包含有唯一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及邀请链接中的邀请码,第二对象是与第二终端相关的对象)后,向第二终端提供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下载入口,并生成标识码与邀请码关于该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可见,本实施例可以生成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从而第二终端通过该邀请链接访 问应用服务器时,可以自动提取邀请链接中的邀请码。本实施例并不需要用户手动输入邀请码,对于用户来讲访问更加方便,用户体验较好。
当然,实施本披露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披露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披露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披露提供的服务器访问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图2为本披露提供的应用在应用服务器上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图;
图3为本披露提供的应用在应用服务器上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2的流程图;
图4为本披露提供的应用在应用服务器上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3的流程图;
图5为本披露提供的应用在应用服务器上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4的流程图;
图6为本披露提供的应用在应用服务器上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5的流程图;
图7为本披露提供的应用在第一终端上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2的流程图;
图8为本披露提供的应用在第二终端上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图;
图9为本披露提供的应用在第二终端上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2的流程图;
图10为本披露提供的应用服务器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披露提供的应用服务器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披露提供的第一终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披露提供的第二终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披露提供的第二终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披露提供的服务器访问系统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披露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披露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披露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披露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披露保护的范围。
由于本披露的技术方案涉及到多侧设备,为了方便理解,本披露首先从系统架构层面上,说明一下技术方案的执行流程。
参见图1,其示出了基于服务器访问系统的一个工作流程示例。如图1所示,本服务器访问系统的工作流程具体可以包括:步骤S1~步骤S11。
步骤S1:第一终端向应用服务器发送与目标应用有关的分享请求。
步骤S2:应用服务器生成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其中,邀请链接指向应用服务器,另外,邀请码用于唯一标识与第一终端相关的第一对象,例如,邀请码为使用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在目标应用上注册的账号标识。
步骤S3:应用服务器向第一终端返回邀请链接。
步骤S4: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提供邀请链接。
步骤S5:第二终端提取邀请链接中的邀请码,并将邀请码及标识码生成目标应用的下载请求;其中,标识码用于唯一标识与第二终端相关的第二对象,例如,标识码为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
步骤S6:第二终端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目标应用的下载请求。
步骤S7:应用服务器向第二终端返回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下载入口。
步骤S8:应用服务器生成标识码与邀请码有关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
步骤S9:第二终端运行目标应用的安装包,以安装目标应用。
步骤S10:第二终端运行目标应用,向应用服务发送包含标识码的运行数 据。
步骤S11:应用服务器提取运行数据中的标识码,并在该标识码对应的邀请码所标识的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库中,添加预设类型的奖励数据。
以上工作流程中,应用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一终端的分享请求,生成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第二终端获得的邀请链接后,可以自动提取邀请链接中的邀请码,并将邀请码和标识码发送至应用服务器,由应用服务器生成二者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后续,应用服务器可以根据邀请码和标识码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对与第一终端相关的第一对象进行奖励。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工作流程中的某些步骤是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并预期到该些步骤的其他各种实现方式,而不脱离本披露的保护范围。例如,步骤S3及步骤S4实现的是应用服务器通过第一终端将邀请链接发送至第二终端,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是应用服务器直接将邀请链接发送至第二终端。又如,步骤S7实现的是应用服务器直接向第二终端返回目标应用的安装包,当然,在实施中,可以由该应用服务器跳转至第三方服务器,由第三方服务器提供目标应用的安装包。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指出了三个步骤的其他实现方式,有关其他步骤的可替代实现方式详见下文。
以上从服务器访问系统的角度,对工作流程进行了整体介绍,以下对系统涉及到的单侧方案一一详细说明。
参见图2,其示出了本披露提供的应用在应用服务器上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可以具体包括步骤S201~步骤S204。
步骤S201:响应于第一终端发送的与目标应用有关的分享请求,生成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其中,邀请码用于唯一标识与第一终端相关的第一对象,邀请链接指向应用服务器。
其中,应用服务器可以接收终端发送的分享请求,为了与下文的第二终端区分,将该发送分享请求的终端称为第一终端。
具体地,第一终端发送与目标应用有关的分享请求的场景可以是,第一终端上安装有目标应用(该目标应用为待推广的应用),某个用户(为了与下文的第二用户区分,称为第一用户)在该目标应用上注册有应用账号,第 一用户可以在该第一终端上运行该目标应用,并登录自己的应用账号。该目标应用提供有分享功能,第一用户可以在第一终端上触发分享操作,以使第一终端向应用服务器发送有关目标应用的分享请求。
应用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分享请求后,便生成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其中,邀请链接指向该应用服务器,或者说,邀请链接为该应用服务器的访问网址。邀请码作为邀请链接中的一个参数,一旦有终端通过该邀请链接访问该应用服务器,邀请链接中的邀请码便被发送至该应用服务器。
需要说明的是,邀请码可以唯一标识与第一终端相关的第一对象(邀请码可以简称为:标识第一对象的邀请码)。其中,该第一对象可以是第一终端自身,此种情况下,邀请码为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或者,第一对象也可以是使用该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此种情况下,第一对象为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如第一用户的应用账号、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等。
由于邀请码具有唯一性,因此,应用服务器可以通过该邀请码,确定是哪个第一对象发送了对目标应用进行分享的分享请求。
步骤S202:基于分享请求,将邀请链接发送至第二终端。
其中,依据第一终端发送的分享请求,将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发送至另一终端。为了与第一终端进行区分,可以将该另一终端称为第二终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及第二终端中的“第二”仅仅是为了区分两个终端,并非用于限定先后顺序。或者,具体来讲,第一终端可以认为是邀请第二终端安装应用的终端,第二终端是被邀请的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应用服务器将邀请链接发送至第二终端,并非局限于直接发送,或者可以通过第一终端转发,或者还可以通过其他应用服务器转发。具体的发送过程可以参见下文说明。
步骤S203: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与目标应用有关的下载请求,其中,下载请求为第二终端通过邀请链接访问应用服务器时生成,包含标识码和邀请链接中的邀请码,标识码用于唯一标识与第二终端相关的第二对象。
其中,第二终端在接收到邀请链接后,用户可以触发该邀请链接,如点击该邀请连接,或者将该邀请链接复制至浏览器的地址栏。响应于用户触发该邀请链接的操作,第二终端生成目标应用的下载请求,并向应用服务器发送该目标应用的下载请求。该目标应用的下载请求用于请求下载目标应用的 安装包,该目标应用即上文第一终端中安装的目标应用,即待推广应用。
如上,目标应用的下载请求中包含有标识第一对象的邀请码及用于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以下可简称为: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对象是与第二终端相关的对象,具体可以是第二终端自身,或者,可以是使用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因此,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可以是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或者,可以是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如第二用户的应用账号、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应用的下载请求是第二终端自动生成的,且其中包含的邀请码也是第二终端自动从邀请链接中提取到的,并不需要用户手动输入邀请码。
步骤S204:响应于下载请求,向第二终端提供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下载入口,并生成标识码与邀请码的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
其中,应用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与目标应用有关的下载请求后,便向第二终端提供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下载入口。具体地,应用服务器向第二终端返回的下载入口可以是应用服务器自身,或者,可以是提供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第三方服务器。
在第一种方式中,由应用服务器自身向第二终端返回目标应用的安装包,在第二种方式中,由应用服务器向第二终端返回对于第三方服务器的指示,第三方服务器如IOS系统中的App Store服务器,由第三服务器向第二终端提供目标应用的安装包。
另外,应用服务器还生成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与标识第一对象的邀请码的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以下简称为:标识码与邀请码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或者进一步简称为标识码与邀请码的对应关系)。标识码与邀请码的对应关系可以保存在应用服务器的映射表中,以方便后续处理操作,如使用标识码查找对应的邀请码。
具体来讲,标识码与邀请码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指的是,标识码与邀请码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与目标应用相关的。换句话说,对应关系可以认为是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标识第一用户的邀请码、目标应用的标识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目标应用的标识用于唯一标识目标应用,即待推广的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提供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入口的动作及生成标识码与邀请码有关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的动作,本实施例并不限定两者的先后执行顺序。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披露提供了应用在应用服务器上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本实施例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分享请求后,生成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并将该邀请链接发送至第二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下载请求(该下载请求中包含有唯一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及邀请链接中的邀请码,第二对象是与第二终端相关的对象)后,向第二终端提供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下载入口,并生成标识码与邀请码关于该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可见,本实施例可以生成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从而第二终端通过该邀请链接访问应用服务器时,可以自动提取邀请链接中的邀请码。本实施例并不需要用户手动输入邀请码,对于用户来讲访问更加方便,用户体验较好。
在实际应用中,应用服务器向第二终端提供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下载入口后,第二终端根据该下载入口下载目标应用的安装包,并运行该目标应用的安装包,以安装目标应用。对于目标应用的推广者来说,第一对象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的分享请求,帮助其实现了在更多终端上安装目标应用的目的。因此,可以对第一对象进行某种形式的奖励。
为了实现对推广目标应用的第一对象的奖励,本披露提供了应用在应用服务器上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可以具体包括步骤S205~步骤S207。
步骤S205:若接收到目标应用的运行数据,提取运行数据中的标识码。
其中,第二终端下载目标应用的安装包后,可以运行该目标应用的安装包,以安装目标应用。进一步地,第二终端还可以响应于用户的开启操作,启动该目标应用。目标应用启动后,可以向应用服务器发送运行数据。该运行数据中包含有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
当然,由于同时会有多个终端启动目标应用,应用服务器接收到的目标应用的运行数据并非局限于上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运行数据,还可以是由其他终端发送的运行数据。换句话说,只要有终端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目标应用的运行数据,应用服务器均可以接收到。
需要说明的是,运行数据可以是第二终端已成功安装目标应用并初次启动目标应用时生成的数据,也可以是用户在第二终端的目标应用中注册应用账号时生成的数据。
应用服务器接收到运行数据后,提取运行数据中包含的标识码。然后,应用服务器在之前所生成的若干对应关系中(例如,从应用服务器的映射表中),查找与运行数据中的标识码相同的标识码。由于运行数据可能是第二终端发送的,也可能是其他终端发送的,因此,查找到的标识码可能是标识其他对象的标识码,也可能是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
步骤S206:若运行数据中的标识码为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则依据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与标识第一对象的邀请码的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对象的邀请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应用服务器基于所接收到的标识码,寻找在先前所生成的对应关系中是否存在该标识码,如果存在,就表示该标识码所标识的对象(如,第二对象)已经和某个邀请方(如,第一对象)之间关于该目标应用建立了邀请关系。即,该标识码所标识的第二对象收到了第一对象的关于该目标应用的邀请。由此,应用服务器可以基于该邀请关系的成立而对第一对象作出相应的奖励动作。
更具体地,若应用服务器接收到的是第二终端发送的运行数据,则应用服务器提取到的标识码为第二对象的标识码。进而,依据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与标识第一对象的邀请码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来确定第一对象的邀请码,并且执行步骤S207。
在另一实施情况中,如果应用服务器在之前所生成的若干对应关系中,并未查找到与运行数据中的标识码相同的标识码,则认为不存在邀请关系,则跳过步骤S207,不进行任何奖励。
步骤S207:在邀请码所标识的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库中,添加预设类型的奖励数据。
在本示例中,应用服务器确定出的邀请码为标识第一对象的邀请码,因此,需要对第一对象进行奖励。具体地,第一对象可以具有自身对应的信息库,为了便于描述,将该信息库称为对象信息库。相应地,奖励方式可以是,在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库中,添加预设类型的奖励数据。
例如,第一对象为使用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库为第一用户在目标应用上注册的应用账号的信息库,则应用服务器可以在第一用户的应用账号的信息库中,添加奖励数据。其中,奖励数据的类型是预先设置的,例如,可以是积分数据、现金数据、优惠券数据等等。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施例可以监测到第二终端安装并运行目标应用后,依据预先生成的第二对象的标识码与第一对象的邀请码的对应关系,查找第一对象,该第一对象即向第二终端分享目标应用的对象,进而在该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库中,添加奖励数据,从而实现对第一对象的奖励。
在实际应用中,对邀请用户的一种具体奖励形式是,在邀请用户的注册账户中添加奖励数据,因此,邀请码标识的第一对象可以具体为使用第一终端访问应用服务器的第一用户,邀请码具体是第一用户在目标应用中注册的账户标识。
因此,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步骤S201(响应于第一终端发送的与目标应用有关的分享请求,生成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包括:
响应于第一终端发送的与目标应用有关的分享请求,获取第一用户的账号标识;依据预设加密算法,对账号标识加密,以获得邀请码,并将邀请码封装在邀请链接中。
其中,应用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与目标应用有关的分享请求后,首先获取到第一用户在目标应用中注册的账号标识。具体地,第一终端发送的分享请求中,可以包含第一用户的账号标识,从而应用服务器从分享请求中提取第一用户的账号标识。或者,第一终端发送的分享请求中,包含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应用服务器依据预先记录的设备标识与账号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查找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所对应的账号标识,查找到的账号标识即第一用户的账号标识。
进而,使用预设加密算法,对第一用户的账号标识进行加密运算。将运算结果作为邀请码,封装在邀请链接中。当然,账号标识也可以不经过加密运算,而是直接作为邀请码封装在邀请链接中。
本实现方式是在接收到分享请求后,对账号标识进行加密运算以获得邀请码。当然,还可以是预先对账号标识进行加密运算,将加密结果保存起来, 在接收到分享请求后,直接获取已保存的加密结果作为邀请码。
另外,本实现方式中,邀请码是依据第一用户的账号标识获得的。或者,邀请码还可以是随机生成的随机数等,并不局限于账号标识,只要是具有唯一性的数据均可。
在实施中,第一终端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的分享请求可以是不同形式,从而,应用服务器生成的邀请链接发送到第二终端的方式也可以有多种。
第一种实现方式,邀请链接中的邀请码标识的第一对象为,使用第一终端访问应用服务器的第一用户,第一终端发送的分享请求用于请求应用服务器将邀请链接分享到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信息中。相应地,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步骤S202(基于分享请求,将邀请链接发送至第二终端)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以下步骤A1及步骤A2。
步骤A1:依据分享请求确定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账号,并在社交应用账号对应的社交应用信息中添加邀请链接。
具体地,应用服务器为了将邀请链接发送到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信息中,首先需要获取到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账号。社交应用信息可以是,微信朋友圈信息、支付宝朋友圈信息等。
其中,第一用户在第一终端上触发分享操作后,第一终端可以获取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账号,并将该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账号包含在分享请求中发送至应用服务器,从而,应用服务器可以从该分享请求中获取到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账号。
当然,第一终端的分享请求中也可以并未包含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账号,而是包含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应用服务器预先记录有设备标识与社交应用账号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应用服务器可以通过该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查找到社交应用账号,查找到的该社交应用账号即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账号。
获取到的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账号后,应用服务器可以在该社交应用账号对应的社交应用信息中添加邀请链接。例如,社交应用账号为微信账号,则应用服务器在第一用户的动态信息中,添加该邀请链接。
步骤A2:响应于第二终端发送的对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信息的获取请求,向第二终端返回包含邀请链接的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信息。
其中,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的好友,如使用第二终端的用户,在查看自己的社交圈时,会向应用服务器发送对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信息的获取请求,从而,应用服务器便将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信息向第二终端返回,该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信息中包含邀请链接。
由以上可知,本实现方式中,应用服务器将邀请链接分享到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信息中,从而第二终端在请求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信息时,便可以获取到该邀请链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将对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信息的获取请求发送至应用服务器,当然,或者,还可以是第二终端将该获取请求发送至社交应用的服务器,如微信服务器、支付宝服务器等,由社交应用的服务器向第二终端返回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信息。
另外,使用社交应用分享邀请链接的方式,也并非局限于将邀请链接分享至社交应用的社交圈中,或者,还可以是向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好友如使用第二终端的用户发送,从而使得第二终端获取到该邀请链接。例如,向第一用户的微信好友发送该邀请链接,该微信好友即使用第二终端的用户。
应用服务器向第二终端发送邀请链接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的分享请求用于请求应用服务器向第一终端返回包含邀请链接的扫描码。相应地,上述各个服务器方法实施例中步骤S202(基于分享请求,将邀请链接发送至第二终端)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以下步骤B1。
步骤B1:生成包含邀请链接的扫描码,并向第一终端返回扫描码,以供第二终端进行扫描。
其中,第一终端发送的分享请求是请求生成扫描码,如二维码等,则应用服务器便将邀请链接生成扫描码,返回至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为具有扫描模块的终端,这样,第二终端便可以通过扫描模块对扫描码进行扫描,解析扫描码后获得邀请链接。
当然,应用服务器向第二终端发送邀请链接的具体实现方式除了以上两种外,还可以包括其他方式。例如,第一终端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的分享请求用于请求应用服务器返回信息,如短信彩信等。基于此分享请求,应用服务 器便将包含邀请链接的信息返回第一终端,进而第一终端将包含邀请链接的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以使第二终端获得应用服务器返回的邀请链接。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第二终端为多个第一对象刷单的情况,即,第二终端基于某个第一对象分享的邀请链接,安装目标应用以使该某个第一对象获得奖励数据后,卸载该目标应用,并基于另一第一对象分享的邀请链接,再次安装目标应用以使该另一第一对象获得奖励数据。
第二终端这种多次安装再多次卸载的操作,对于目标应用推广者来说,是恶意刷单操作。因此,本披露提供了一种应用在应用服务器上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3,以使用技术手段来阻止第二终端的刷单操作。具体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可以具体包括步骤S401~步骤S407。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步骤S401~步骤S403的说明可以参见上述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1中的步骤S201~步骤S203,步骤S405~步骤S407的说明可以参见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2中的步骤S205~步骤S207,此处并不赘述,以下仅对步骤S404进行说明。
步骤S404:响应于下载请求,向第二终端提供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下载入口,确定标识码并未具有与任何对象的邀请码的对应关系,并生成标识码与邀请码的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
其中,应用服务器向第二终端提供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下载入口后,需要生成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与标识第一对象的邀请码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
但是,实施中可能存在的一种情况是,第二对象已经接收过应用服务器添加的奖励数据,即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已经存在有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因此,应用服务器在生成该标识码与邀请码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前,需要判断该标识码是否已经存在有对应关系。
具体地,若已经存在该标识码与其他对象的邀请码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则不再建立该标识码与第一对象的邀请码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若未存在该标识码与任何对象的邀请码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则可以生成该标识码与第一对象的邀请码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此步骤中的任何对象可以是此实施例中的第一对象,也 可以是第一对象之外的其他对象。
由以上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在生成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与标识第一对象的邀请码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之前,首先判断该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是否已经与任何对象的标识码建立有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若否,才为该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与标识第一对象的邀请码建立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
可见,本实施例只有为第二对象建立与首次发送分享请求的第一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对该首个第一对象进行奖励,并不为第二对象建立与后续发送分享请求的第一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以阻止第二终端为多个第一对象刷单的情况。
当然,上述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的步骤S404还可以是:响应于下载请求,确定标识码并未具有与任何对象的邀请码的对应关系,向第二终端提供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下载入口,并生成标识码与邀请码的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
此种实现方式中,只有在确定该第二对象并未与任何对象生成有对应关系的情况下,才将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下载入口提供给第二终端。相较于上述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404,此种实现方式对第二终端恶意刷单行为具有更好地控制效果,既不向第二终端返回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下载入口,也不生成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与标识第一对象的邀请码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
以上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3,可以避免第二终端为多个第一对象刷单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另外一种形式的刷单情况,即:第二终端根据第一对象的分享邀请,下载目标应用的安装包后,多次使用该安装包安装目标应用,并多次向应用服务器发送运行数据,以使应用服务器多次对第一对象进行奖励。
为了解决该种形式的刷单问题,本披露提供了以下两种技术方案。
第一种技术方案参见图5,其示出了本披露提供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4的具体流程。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2的步骤S207(在 邀请码所标识的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库中,添加预设类型的奖励数据)之前及之后分别添加步骤S208及步骤S209。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对步骤S207~步骤S209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其他步骤的说明可以参见上文,此处并不赘述。
步骤S208:确定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与标识第一对象的邀请码的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并未具有预设特征标识符。
由以上可知,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与标识第一对象的邀请码之间建立有对应关系,在执行步骤S207对第一对象奖励之前,判断该对应关系是否具有预设特征标识符。若无,则表明还并未对第一对象进行奖励,从而执行步骤S207及步骤S209。若有,则表明已经对第一对象进行奖励,从而跳过步骤S207及步骤S209。
步骤S207:在邀请码所标识的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库中,添加预设类型的奖励数据。
步骤S209:为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与标识第一对象的邀请码的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添加预设特征标识符。
其中,执行步骤S207即对第一对象奖励后,便为该第一对象的邀请码与第二对象的标识码的对应关系添加预设特征标识符。具体地,预设特征标识符可以包括但不限定于:字符、字符串、数值、布尔等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流程可以是多次执行的,在首次执行时,步骤S208可以确定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与标识第一对象的邀请码的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并未具有预设特征标识符,因此,可以执行步骤S207对第一对象进行奖励,并可以执行步骤S209为该对应关系添加预设特征标识符。
然而,在后续实施中,本实施例的流程执行完毕步骤S206后,由于该对应关系已经具有预设特征标识符,因此,本实施例的流程并不能继续执行步骤S208、步骤S207及步骤S209,从而也便不能再次为该第一对象进行奖励。可见,本实施例可以避免应用服务器基于第二终端发送的运行数据,多次为相同的第一对象进行奖励的情况。
以上实施例通过为对应关系添加预设特征标识符的方式,解决第二终端为同一第一对象刷单的问题。当然,本披露还提供了另外一种技术方案,即 图6所示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5,其通过修改特征标识符的方式,同样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具体地,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在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2的步骤S207(在邀请码所标识的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库中,添加预设类型的奖励数据)之前及之后分别添加步骤S210及步骤S211。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对步骤S210~步骤S211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其他步骤的说明可以参见上文,此处并不赘述。
步骤S210:确定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与标识第一对象的邀请码的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具有的特征标识符为第一特征标识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204生成标识码与邀请码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时,可以为该第一关系生成特征标识符,为了便于与下文第二特征标识符区分,可以生成的该特征标识符称为第一特征标识符。
在执行步骤S207对第一对象进行奖励前,可以判断对应关系的特征标识符是否第一特征标识符,若是,则表明还未对该第一对象进行奖励,因此执行步骤S207,若否,则表明已经对该第一对象进行过奖励,因此跳过步骤S207及步骤S211。
步骤S207:在邀请码所标识的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库中,添加预设类型的奖励数据。
步骤S211:将第一特征标识符修改为第二特征标识符。
其中,执行步骤S207即对第一对象奖励后,便将对应关系的特征标识符由第一特征标识符修改为第二特征标识符。具体地,第一特征标识符与第二特征标识符可以包括但不限定于:字符、字符串、数值、布尔等类型。例如,第一特征标识符为数值0,第二特征标识符为数值1。
将第一特征标识符修改为第二特征标识符,用以表示已经使用该对应关系对第一对象进行了奖励。从而,本实施例后续执行完毕步骤S206后,由于对应关系的特征标识符已经更新为第二特征标识符,因此,本实施例的流程并不能继续执行步骤S210、步骤S207及步骤S211,从而也便不能再次为该第一对象进行奖励。可见,本实施例也可以避免应用服务器基于第二终端发送的运行数据,多次为相同的第一对象进行奖励的情况。
与上述应用在应用服务器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对应,本披露提供了应用在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有关应用在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的说明,可以与上述应用在应用服务器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的说明相互参照。
具体地,本披露提供的应用在第一终端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向应用服务器发送有关目标应用的分享请求;其中,分享请求以供应用服务器生成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邀请码用于唯一标识与第一终端相关的第一对象,邀请链接指向应用服务器。
其中,第一终端上可以安装待推广的目标应用,第一对象可以是第一终端自身或者使用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场景中,第一用户在目标应用上注册有应用账号。这样,第一用户可以使用该应用账号登录该目标应用,并在目标应用中触发分享操作,以使第一终端向应用服务器发送有关目标应用的分享请求。
应用服务器接收到该分享请求后,则可以执行上述应用在应用服务器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流程,以向第二终端提供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下载入口,并生成第二对象的标识码与第一对象的邀请码的有关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或者,应用服务器还可以进一步对第一对象进行奖励。
如上述对应用在应用服务器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的说明,应用服务器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将包含第一对象邀请码的邀请链接发送至第二终端。其中有些实现方式中需要使用第一终端作为中间转发者,因此,相对应地,本披露提供了应用在第一终端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2,以实现将应用服务器生成的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转发至第二终端的目的。
具体地,如图7所示,应用在第一终端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2的流程可以包括:步骤S701~步骤S702。
步骤S701:向应用服务器发送有关目标应用的分享请求;其中,分享请求以供应用服务器生成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邀请码用于唯一标识与第一终端相关的第一对象,邀请链接指向应用服务器。
步骤S702:接收应用服务器返回的包含邀请链接的扫描码;其中,扫描 码以供第二终端扫描后解析出邀请链接。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发送的分享请求是请求应用服务器将邀请链接生成扫描码,如二维码等,并请求应用服务器将该邀请码仍返回第一终端。相对应地,应用服务器便将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生成的扫描码返回第一终端。进而,第二终端可以扫描该扫描码,并从该扫描码中解析出邀请链接。
当然,第一终端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的分享请求,还可以是请求应用服务器返回包含邀请链接的信息,如短信、彩信等。因此,第一终端在应用在第一终端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
接收应用服务器返回的包含邀请链接的信息,并向第二终端转发包含邀请链接的信息。
以下对应用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器访问方法的各个实施例进行介绍。如图8所示,应用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1可以包括:步骤S801~步骤S803。
步骤S801:获取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其中,邀请码用于唯一标识与第一终端相关的第一对象,邀请链接指向应用服务器。
其中,由以上有关应用在第一终端及应用服务器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的说明可知,应用服务器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向第二终端返回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
例如,应用服务器可以直接向第二终端返回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则第二终端直接接收该邀请链接。
又如,应用服务器可以将包含邀请链接包含在信息中返回第一终端,且第一终端将该信息转发至第二终端,则第二终端接收到信息后,便可以获取到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
再如,应用服务器可以将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生成扫码码,并将扫码码返回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可以是安装有扫码模块的终端,如第二终端上安装有微信应用(一种社交类应用)、支付宝应用(一种支付类应用)等,此些应用中设置有“扫一扫”等功能。第二终端可以扫描第一终端接收到的包含邀请链接的扫描码,并对扫描码进行解析后获得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并预期到第二终端获取邀请链接的其他各种实现方式,而不脱离本披露的保护范围。
步骤S802: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目标应用的下载请求;其中,目标应用的下载请求包含标识码和邀请链接中的邀请码,标识码用于唯一标识与第二终端相关的第二对象。
其中,第二终端获取到邀请链接后,第二用户即操作第二终端的用户可以使用该邀请链接访问应用服务器,例如,第二用户点击该邀请链接,或者将邀请链接复制到浏览器的地址栏中并点击访问后,第二终端便可以自动提取邀请链接中的邀请码,并将该邀请码封装在目标应用的下载请求中,发送至应用服务器。
或者,若第二终端是通过扫描第一终端上的扫描码的方式获得邀请链接,则此步骤中的响应于第二用户触发的对邀请链接的访问操作,即第二用户操作第二终端扫描第一终端上的扫描码的操作。也就是说,第二用户操作第二终端扫描第一终端上的扫描码后,第二终端获取到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并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目标应用的下载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终端还需要在目标应用的下载请求中封装用于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该标识码用于唯一表示与该第二终端相关的第二对象。具体地,第二对象可以是第二终端自身,或者,是使用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因此,标识码可以是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或者,可以是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
包含在同一目标应用的下载请求中第二对象的标识码及第一对象的邀请码具有关联关系,因此,应用服务器在接收到该目标应用的下载请求后,为该目标应用的下载请求中的标识码及邀请码,生成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另外,应用服务器还可以将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下载入口返回第二终端。
步骤S803:获取应用服务器提供的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下载入口。
其中,第二终端获取应用服务器提供的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下载入口,并可以进一步根据该下载入口下载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用于在第二终端上安装待推广的目标应用。
如图9所示,应用在第二终端上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2可以包括:步 骤S801~步骤S80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801~步骤S803可以参见上述应用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1中的步骤S801~步骤S803,以下并不赘述,仅对步骤S804~S806进行说明
步骤S804:依据下载入口,下载目标应用的安装包。
如上,应用服务器提供的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下载入口可以是应用服务器自身,相对应地,第二终端可以直接从应用服务器处获得目标应用的安装包。
或者,应用服务器提供的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下载入口也可以是提供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第三方服务器,相对应地,第二终端可以从第三方服务器处获得目标应用的安装包。
步骤S805:运行目标应用的安装包,以安装目标应用。
其中,第二用户可以在第二终端上针对该目标应用的安装包,触发安装操作,以使第二终端安装目标应用。或者,第二终端可以自动安装该目标应用的安装包,以运行该目标应用的安装包,以安装目标应用。
步骤S806: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目标应用的运行数据;其中,运行数据中包含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
其中,第二终端安装目标应用后,可以启动目标应用。第二终端可以在初次启动目标应用时,向应用服务器发送该目标应用的运行数据。或者,第二用户可以在目标应用上注册应用账号,第二终端在第二用户注册应用账号时,可以向应用服务器发送该目标应用的运行数据。
运行数据中需要包含第二对象的标识码,以供应用服务器依据该第二对象的标识码,查找对应的第一对象的邀请码,从而对第一对象进行奖励。
如上说述,第二终端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目标应用的运行数据时,首先需要获得第二对象的标识码。在一个实施实例中,第二对象的标识码是依据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获得的,具体地,第二对象的标识码的获得方式可以具体包括:
依据预设加密算法,对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进行加密运算后,获得第二对象的标识码。
其中,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可以是第二终端的物理设备的唯一标识。另 外,预设加密算法可以是预设的任意一种加密算法,本披露并不做具体限定。
当然,第二终端还可以首先查找是否已经预先存在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若不存在,再依据预设加密算法,对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进行加密运算后,获得第二对象的标识码。
以下对本披露提供的应用服务器、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服务器访问系统进行介绍,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有关应用服务器、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服务器访问系统的说明,可以参见上文提供的应用在应用服务器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应用在第一终端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应用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器访问方法,以下并不赘述。
与上述应用在应用服务器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1相对应,本披露提供了一种应用服务器实施例1。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可以具体包括:邀请链接生成模块1001、邀请链接发送模块1002、应用下载请求接收模块1003及下载入口返回及对应关系生成模块1004;其中:
邀请链接生成模块1001,用于响应于第一终端发送的与目标应用有关的分享请求,生成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其中,邀请码用于唯一标识与第一终端相关的第一对象,邀请链接指向应用服务器;
邀请链接发送模块1002,基于分享请求,将邀请链接发送至第二终端;
应用下载请求接收模块1003,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与目标应用有关的下载请求,其中,下载请求为第二终端通过邀请链接访问应用服务器时生成,包含标识码和邀请链接中的邀请码,标识码用于唯一标识与第二终端相关的第二对象;
下载入口返回及对应关系生成模块1004,用于响应于下载请求,向第二终端提供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下载入口,并生成标识码与邀请码的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披露提供了一种应用服务器实施例,本实施例中1001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分享请求后,生成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邀请链接发送模块1002将该邀请链接发送至第二终端,应用下载请求接收模块1003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下载请求(该下载请求中包含有唯一标识第二对 象的标识码及邀请链接中的邀请码,第二对象是与第二终端相关的对象)后,下载入口返回及对应关系生成模块1004向第二终端提供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下载入口,并生成标识码与邀请码关于该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可见,本实施例可以生成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从而第二终端通过该邀请链接访问应用服务器时,可以自动提取邀请链接中的邀请码。本实施例并不需要用户手动输入邀请码,对于用户来讲访问更加方便,用户体验较好。
另外,与上述应用在应用服务器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2相对应,本披露提供了应用服务器实施例2。如图11所示,该应用服务器实施例2在上述应用服务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标识码获得模块1005、邀请码确定模块1006及奖励数据添加模块1007;
标识码获得模块1005,用于若接收到目标应用的运行数据,提取运行数据中的标识码;
邀请码确定模块1006,用于若运行数据中的标识码为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则依据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与标识第一对象的邀请码的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对象的邀请码;
奖励数据添加模块1007,用于在邀请码所标识的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库中,添加预设类型的奖励数据。
可选地,应用服务器还可以包括:预设特征标识符查找模块及预设特征标识符添加模块。其中:
预设特征标识符查找模块,用于在邀请码所标识的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库中,添加预设类型的奖励数据之前,确定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与标识第一对象的邀请码的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并未具有预设特征标识符;
预设特征标识符添加模块,用于在邀请码所标识的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库中,添加预设类型的奖励数据之后,为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与标识第一对象的邀请码的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添加预设特征标识符。
可选地,第二对象的标识码与第一对象的邀请码的对应关系具有第一特征标识符;应用服务器还可以包括:特征标识符判断模块及特征标识符修改 模块。其中:
特征标识符判断模块,用于在邀请码所标识的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库中,添加预设类型的奖励数据之前,确定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与标识第一对象的邀请码的关于目标应用的对应关系具有的特征标识符为第一特征标识符;
特征标识符修改模块,用于在邀请码所标识的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库中,添加预设类型的奖励数据之后,将第一特征标识符修改为第二特征标识符。
可选地,第一对象为使用第一终端访问应用服务器的第一用户。因此,应用服务器中邀请链接生成模块1001可以具体包括:第一用户账号标识获取子模块、及第一用户账号标识生成邀请链接子模块;其中:
第一用户账号标识获取子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终端发送的与目标应用有关的分享请求,获取第一用户的账号标识;
第一用户账号标识生成邀请链接子模块,用于依据预设加密算法,对账号标识加密,以获得邀请码,并将邀请码封装在邀请链接中。
可选地,第一对象为使用第一终端访问应用服务器的第一用户,分享请求用于请求应用服务器将邀请链接分享到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信息中。因此,邀请链接发送模块1002可以具体包括:社交应用信息添加邀请链接子模块、及社交应用信息返回第二终端子模块;其中:
社交应用信息添加邀请链接子模块,用于依据分享请求确定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账号,并在社交应用账号对应的社交应用信息中添加邀请链接;
社交应用信息返回第二终端子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二终端发送的对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信息的获取请求,向第二终端返回包含邀请链接的第一用户的社交应用信息。
可选地,应用服务器中邀请链接生成模块1001接收到的分享请求,用于请求应用服务器向第一终端返回包含邀请链接的扫描码。因此,邀请链接发送模块1002可以具体包括:包含扫描码的邀请链接发送子模块。其中:
包含扫描码的邀请链接发送子模块,用于生成包含邀请链接的扫描码,并向第一终端返回扫描码,以供第二终端进行扫描。
可选地,应用服务器还可以包括:确定未存在对应关系模块;其中:
确定未存在对应关系模块,用于在生成标识码与邀请码的对应关系之前,确定标识码并未具有与任何对象的邀请码的对应关系。
与上述应用在第一终端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1相对应,本披露提供了第一终端实施例1。本实施例可以具体包括:分享请求发送模块;其中:
分享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用户在第一终端上触发的分享操作,向应用服务器发送有关目标应用的分享请求;其中,分享请求以供应用服务器生成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邀请码用于唯一标识与第一终端相关的第一对象,邀请链接指向应用服务器。
与上述应用在第一终端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2相对应,本披露提供了第一终端实施例2。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可以具体包括:分享请求发送模块1201及扫描码接收模块1202;其中:
分享请求发送模块1201,用于向应用服务器发送有关目标应用的分享请求;其中,分享请求以供应用服务器生成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邀请码用于唯一标识与第一终端相关的第一对象,邀请链接指向应用服务器。
扫描码接收模块1202,用于接收应用服务器返回的包含邀请链接的扫描码;其中,扫描码以供第二终端扫描后解析出邀请链接。
或者,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可以具体包括:信息转发模块;其中:
信息转发模块,用于接收应用服务器返回的包含邀请链接的信息,并向第二终端转发包含邀请链接的信息。
与上述应用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1相对应,本披露提供了第二终端实施例1。如图13所示,第二终端实施例1可以具体包括:邀请链接获取模块1301、应用下载请求发送模块1302及安装包下载入口获取模块1303;其中:
邀请链接获取模块1301,用于获取包含邀请码的邀请链接;其中,邀请码用于唯一标识与第一终端相关的第一对象,邀请链接指向应用服务器;
应用下载请求发送模块1302,用于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目标应用的下载请求;其中,目标应用的下载请求包含标识码和邀请链接中的邀请码,标识码用于唯一标识与第二终端相关的第二对象;;
安装包下载入口获取模块1303,用于获取应用服务器提供的目标应用的安装包的下载入口。
与上述应用在第二终端的服务器访问方法实施例2相对应,本披露提供了第二终端实施例2。如图14所示,第二终端实施例2可以具体包括:邀请链接获取模块1301、应用下载请求发送模块1302、安装包下载入口获取模块1303、安装包下载模块1304、安装包运行模块1305及运行数据发送模块1306。需要说明的是,模块1301~模块1303的说明可以参见上述第二终端实施例1,此处并不赘述。
安装包下载模块1304,用于依据下载入口,下载目标应用的安装包;
安装包运行模块1305,用于运行目标应用的安装包,以安装目标应用;
运行数据发送模块1306,用于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目标应用的运行数据;其中,运行数据中包含标识第二对象的标识码。
具体地,第二终端中应用下载请求发送模块1302发送的目标应用的下载请求中包含的第二对象的标识码的获得方式包括:
依据预设加密算法,对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进行加密运算后,获得第二对象的标识码。
另外,本披露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访问系统。参见图15,其示出了服务器访问系统实施例1的具体结构。如图15所示,服务器访问系统实施例1可以包括:应用服务器1501、第一终端1502及第二终端1503。其中:
有关应用服务器1501、第一终端1502及第二终端1503的说明可以参见上文,此处并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并非局限于手机、还可以是PAD、便携式计算机、台式计算机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披露。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披露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披露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