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设备配置方法及物联网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42111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联网设备配置方法及物联网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联网设备配置方法。本发明同时还涉及一种物联网终端。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形式。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以及网络带宽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家电、物联网终端设备通过云端接入实现了产品的智能化升级。在这种情况下,大型设备厂商或云端运营商往往都是通过一个统一的终端软件实现对所有可支持设备的智能化控制,通过集中控制入口来避免终端软件的分散给产品设计、优化及用户体验所带来的差影响,这样就需要终端软件同时支持多种设备类别及同类别设备下的不同系列及型号。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为了集中控制入口,目前物联网终端厂商需要在单一的终端软件中按照产品规划固化所有可支持设备的控制逻辑插件和配置数据,这样一方面导致终端软件的下载和运行体积都会十分庞大,使得用户使用起来十分不便;另外一方面,由于终端软件所集成的项目和数据众多,给开发人员的升级维护带来的很大的不便,使得终端软件更新繁琐、冗余,产品迭代升级周期变得十分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联网设备配置方法,通过该方法物联网终端可以在无需预置当前所有物联网设备的控制数据以及业务数据的情况下实现物联网设备的配置,并且可以动态的更新控制数据及业务数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以及开发人员的产品优化效率。该方法应用于包括物联网终端、物联网设备以及服务器的物联网系统中,所述物联网设备中预置设备配置数据,所述服务器中存储与各个类型的物联网设备的软件版本信息对应的控制逻辑插件,该方法包括:

所述物联网终端从所述物联网设备获取所述物联网设备的设备配置数据以及软件版本信息;

所述物联网终端根据所述软件版本信息以及所述物联网设备的标识从所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物联网设备匹配的控制逻辑插件;

所述物联网终端根据所述设备配置数据与所述控制逻辑插件对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配置。

优选地,所述物联网终端从所述物联网设备获取所述物联网设备的设备配置数据以及软件版本信息,具体为:

所述物联网终端在当前接入的网络中发送设备查找消息;

当所述物联网终端接收到所述物联网设备返回的设备查找响应消息时,所述物联网终端根据所述设备查找响应消息与所述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

所述物联网终端向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设备配置数据获取请求;

所述物联网终端接收并存储所述物联网设备返回的设备配置数据。

优选地,在所述物联网终端根据所述软件版本信息以及所述物联网设备的标识从所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物联网设备匹配的控制逻辑插件之前,还包括:

所述物联网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所述物联网设备的标识;

或,所述物联网终端获取所述物联网设备对应的可识别图像,并将所述可识别图像转换为所述物联网设备的标识。

优选地,所述物联网终端根据所述设备配置数据与所述控制逻辑插件对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配置,具体为:

所述物联网终端传入所述设备配置数据,并调用所述控制逻辑插件对所述设备配置数据进行处理;

所述物联网终端对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状态进行预处理。

优选地,在所述物联网终端对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状态进行预处理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物联网终端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操作指示时,所述物联网终端根据所述控制逻辑插件判断所述操作指示是否可被所述物联网设备执行;

若是,所述物联网终端向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所述操作指示,并在生成所述物联网设备执行所述操作指示后的状态模拟数据后向所述用户展示所述状态模拟数据;

若否,所述物联网终端向所述用户返回错误响应信息。

相应的,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物联网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从所述物联网设备获取所述物联网设备的设备配置数据以及软件版本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根据所述软件版本信息以及所述物联网设备的标识从所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物联网设备匹配的控制逻辑插件;

配置模块,根据所述设备配置数据与所述控制逻辑插件对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在当前接入的网络中发送设备查找消息;

当接收到所述物联网设备返回的设备查找响应消息时,根据所述设备查找响应消息与所述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

向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设备配置数据获取请求;

接收并存储所述物联网设备返回的设备配置数据。

优选地,还包括:

接收模块,接收用户输入的所述物联网设备的标识;

图像处理模块,获取所述物联网设备对应的可识别图像,并将所述可识别图像转换为所述物联网设备的标识。

优选地,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

传入所述设备配置数据,并调用所述控制逻辑插件对所述设备配置数据进行处理;

对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状态进行预处理。

优选地,还包括:

操作模块,当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操作指示时,根据所述控制逻辑插件判断所述操作指示是否可被所述物联网设备执行;

在判断结果为是时,向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所述操作指示,并在生成所述物联网设备执行所述操作指示后的状态模拟数据后向所述用户展示所述状态模拟数据;

在判断结果为否时,向所述用户返回错误响应信息。

通过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预先在物联网终端中设置设备配置数据以及在服务器中存储与各个类型的物联网设备的软件版本信息对应的控制逻辑插件,物联网终端从物联网设备获取所述物联网设备的设备配置数据以及软件版本信息之后,根据软件版本信息以及物联网设备的标识从服务器获取与物联网设备匹配的控制逻辑插件,再根据设备配置数据与所述控制逻辑插件对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配置。从而使物联网终端可以在无需预置当前所有物联网设备的控制数据以及业务数据的情况下动态实现物联网设备的配置,并且可以动态的更新控制数据及业务数据,在对产品升级更新进行优化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出的一种物联网设备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具体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设备配置数据传输格式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物联网终端获取业务控制模块和设备配置数据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物联网终端应用、云端服务器、智能终端设备进行交互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出的一种物联网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为了能够给用户提供统一的物联网设备管理平台或是入口,目前通常的设计方法是在程序或软件中固化各个不同类型的物联网设备的控制逻辑和配置数据,开发人员需要在一款具有物联网设备控制功能的终端软件中按照软件产品规划实现所有的可支持设备。这样不仅给用户使用和开发人员带来麻烦,而且即便是将一个同类别设备的控制逻辑和配置数据统一化(即一套控制逻辑和数据支持一个大类的设备),那也仅仅只是将这些不同设备的相同、相似功能在终端软件中呈现出来,而无法做到在终端软件中体现不同设备的差异化,同时也对终端设备本身的产品规划、功能升级带来一定的约束。

因此,针对现有的物联网中终端与设备交互所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物联网设备配置方法,通过将本应内置于物联网终端软件中的设备控制逻辑及设备配置数据方式分离设置,进而优化物联网家电设备、物联网终端及云端服务器对于支持大量分散类别、型号智能家电设备的架构设计及方法,提升物联网终端的适用性及体验。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提出的一种物联网设备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所涉及的物联网设备为各种具有网络连接功能的智能家居或家电等产品设备,例如空调、彩电以及冰箱等家电设备,物联网终端则是用户用以对物联网设备进行控制或是查看状态的设备,该设备可以由厂商专门定制并提供给用户,也可以由用户在普通的移动终端或是PC上安装厂商定制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软件来实现,设备的类型的不同并不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由于本申请旨在通过在物联网设备端存储传输设备配置数据以及在服务器存储控制逻辑插件(为控制逻辑的载体)的方式将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控制逻辑模块与数据分离,因此该方法应用于在包括物联网终端、物联网设备以及服务器的物联网系统中。其中物联网设备中预置了设备配置数据,该设备配置数据包括设备控制逻辑流程处理所需要的设备信息(如洗衣机各工作模式的默认参数、空调设备所支持的模式,冰箱设备所支持的温室数量等),服务器则由厂商事先架设,存储与各个类型的物联网设备的软件版本信息对应的控制逻辑插件,该控制逻辑插件是物联网终端用以实现针对物联网设备的设备状态模拟,控制命令判断、互斥,命令封装等一整套操作的内容。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当需要对物联网设备进行配置时,物联网终端实时的从物联网设备获取配置数据以及软件版本信息,从云端服务器获取控制逻辑插件,从而在无需预置当前所有物联网设备的控制数据以及控制逻辑的情况下动态的实现对物联网设备进行配置。并且,当物联网设备的配置数据或者控制逻辑更新时,物联网终端也可以同步的对上述配置数据和控制逻辑进行更新,从而增加了物联网终端对物联网设备控制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具体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物联网终端从物联网设备获取物联网设备的设备配置数据以及软件版本信息。

由于本申请通过将物联网终端中所需要固化的设备配置数据剥离出应用而直接存储在具体设备中,同时将不同设备的控制逻辑单独抽象实现为软件可加载插件,通过云端服务器下发的方式下载到应用实现“热”加载,因此在执行这些操作之前,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终端需要通过网络进行连接,这样物联网终端才能从物联网设备中获取到相关信息,并据此向服务器获取相关的控制逻辑插件。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厂家一般可以将物联网设备的控制逻辑插件与该物联网设备的类型、标识以及软件信息进行关联,这样以便于物联网终端在查询到相关信息后从服务器获取控制逻辑插件。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该步骤具体通过以下流程实现:

步骤a)所述物联网终端在当前接入的网络中发送设备查找消息;

步骤b)当所述物联网终端接收到所述物联网设备返回的设备查找响应消息时,所述物联网终端根据所述设备查找响应消息与所述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

步骤c)所述物联网终端向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设备配置数据获取请求;

步骤d)所述物联网终端接收并存储所述物联网设备返回的设备配置数据。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物联网设备的设备配置数据不尽相同,如果厂商将物联网设备的设备配置数据与控制逻辑插件统一存储在云端服务器,技术人员需要在云端服务器设计不同的后台数据模块和前端管理页面来支持云端配置,这样无疑增大了云端数据管理的复杂度,因此本申请将各个物联网设备的设备配置数据放置在物联网设备。相应地,为了适应在网络上传输数据的要,需要将设备配置数据先做“流”化处理,即将结构化的设备配置数据内容统一打包在一串字节流中,智能家电设备端收到终端软件数据请求时将打包好的字节数据内容发送到终端软件。由于配置数据涉及到不同设备的不同属性内容,因此所“流”化的数据要满足一定的格式要求。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设备配置数据传输格式可如图2所示。

S102,物联网终端根据软件版本信息以及物联网设备的标识从服务器获取与物联网设备匹配的控制逻辑插件。

为了在单一的物联网终端中按照软件产品规划对厂商所有的物联网设备实现支持,那么就需要实现每一个物联网设备状态模拟,控制命令判断、互斥,命令封装等一整套设备控制逻辑,同时每个所支持的物联网设备的配置数据(例如洗衣机设备的转速、默认洗涤温度,空调设备的风量档位等)也需要包含在该物联网终端中。因此,为了将物联网终端所需要的设备控制逻辑和设备配置数据与终端软件分离并实现动态加载,设备控制逻辑以不同平台所支持的应用插件形式存储在云端服务器,物联网终端在向云端服务器请求时需要提供给云端对应物联网设备的基本信息以下载相应的物联网终端的控制逻辑插件。其中软件版本信息和物联网设备的标识为必不可少的内容,由于在S101中已经针对物联网设备的软件信息进行了获取,所以在获取控制逻辑插件之前,还需要对于物联网的标识进行获取,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既可以是用户主动将物联网终端的标识进行输入,也可由物联网终端主动进行获取,因此物联网终端即可接收用户输入的所述物联网设备的标识;或是获取所述物联网设备对应的可识别图像,并将所述可识别图像转换为所述物联网设备的标识。在此基础上,其他途径同样能够得到物联网设备的标识的方法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物联网终端通过其内置的终端应用软件获取业务控制模块和设备配置数据示意图。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物联网(智能家电)设备的标识和设备软件版本号标识被物联网终端作为请求参数,用于向云端服务器请求与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控制逻辑插件,其中设备标识、设备所属类别及型号由智能家电设备厂商定义并在云端服务器预先配置,方式由用户在终端软件中手动输入或通过终端软件直接扫描设备包装上的条形码获得,设备软件版号对应设备当前功能状态,由终端软件在查找智能家电设备时通过设备查找协议从设备端直接获取。

如上文所述,本申请将设备配置数据这一部分置于物联网设备中,因此在当物联网设备本身功能升级更新时,设备配置数据的改变也会相应地导致对应版本号的更新,物联网终端此时可使用新的设备软件版本号从云端服务器获取对应的控制逻辑插件,从而实现终端软件功能与智能家电设备端同步更新。

S103,物联网终端根据设备配置数据与控制逻辑插件对物联网设备进行配置。

基于S101以及S102的步骤,物联网终端对于各个物联网设备的设备控制功能能够在不升级软件本身的情况下进行动态添加以及更新,实现了物联网设备的控制逻辑与设备配置数据的分离,减少设备控制逻辑与云端的耦合性,因此,在当通过S101和S102获取到了设备配置数据以及控制逻辑插件之后,物联网终端根据所述设备配置数据与所述控制逻辑插件对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配置。依据物联网设备类型以及使用场景的不同,具体的配置方式也存在着多种区别,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物联网终端首先传入所述设备配置数据,并调用所述控制逻辑插件对所述设备配置数据进行处理,随后再对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状态进行预处理。

通过上述流程,一方面物联网设备向物联网终端提供设备配置数据,具体地,该设备配置数据可由设备厂商按照控制逻辑执行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配置数据格式通过网络协议传输到终端应用;另一方面,物联网终端通过云端服务器获取到与物联网设备的型号以及软件版本所匹配的控制逻辑插件,在获取到物联网设备的设备配置数据以及控制逻辑插件后,物联网终端需要将所获取的设备配置数据以及控制逻辑插件缓存在本地,以在后续需要时调用。

设备业务控制模块包含了设备控制命令封装,设备状态动态模拟,控制命令本地互斥判断功能,这些都是物联网终端用以根据用户操作指示对物联网设备进行控制的基础。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在物联网终端对物联网设备的状态进行预处理之后,若用户需要通过物联网终端向物联网设备进行控制,即当所述物联网终端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操作指示时,所述物联网终端根据所述控制逻辑插件判断所述操作指示是否可被所述物联网设备执行,并根据以下判断结果进行处理:

(1)若是,所述物联网终端向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所述操作指示,并在生成所述物联网设备执行所述操作指示后的状态模拟数据后向所述用户展示所述状态模拟数据;

(2)若否,所述物联网终端向所述用户返回错误响应信息。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物联网终端在根据用户的操作指示控制具体的物联网设备时,可以预先获得命令执行后的物联网设备的状态模拟数据并展现给用户,这在网络状态不佳时可以预先达到实时状态刷新的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并且如果基于当前状态,用户所设置命令不可执行,业务控制模块会直接返回错误,避免将不被支持的命令发送到设备端。设备配置数据需要在调用设备控制逻辑插件模块接口之前作为流程运行参数设置给设备控制逻辑插件模块。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现结合如图4所示的具体的流程示意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包括以下步骤:

S401,应用程序向终端智能设备发送查找设备请求;

S402,终端智能设备响应应用程序的查找设备请求;

S403,应用程序向终端智能设备发送获取设备配置数据请求;

S404,终端智能设备向应用程序返还其自身的配置数据;

S405,应用程序向终端智能设备发送获取设备软件版本号请求;

S406,终端智能设备向应用程序返还其自身的软件版本号;

S407,应用程序获取智能终端设备的id;

S408,应用程序向云服务器上报智能终端设备的id和软件版本号;

S409,应用程序从云服务器下载业务逻辑控制模块;

S410,应用程序传入设备配置数据,并调用控制逻辑插件对设备配置数据进行处理;

S411,应用程序对终端智能设备的状态进行预处理;

S412,应用程序控制终端智能设备。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场景所述的方法。

为了达到以上技术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物联网终端,如图5所示,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510,从所述物联网设备获取所述物联网设备的设备配置数据以及软件版本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520,根据所述软件版本信息以及所述物联网设备的标识从所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物联网设备匹配的控制逻辑插件;

配置模块530,根据所述设备配置数据与所述控制逻辑插件对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配置。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在当前接入的网络中发送设备查找消息;

当接收到所述物联网设备返回的设备查找响应消息时,根据所述设备查找响应消息与所述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

向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设备配置数据获取请求;

接收并存储所述物联网设备返回的设备配置数据。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还包括:

接收模块,接收用户输入的所述物联网设备的标识;

图像处理模块,获取所述物联网设备对应的可识别图像,并将所述可识别图像转换为所述物联网设备的标识。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

传入所述设备配置数据,并调用所述控制逻辑插件对所述设备配置数据进行处理;

对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状态进行预处理。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还包括:

操作模块,当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操作指示时,根据所述控制逻辑插件判断所述操作指示是否可被所述物联网设备执行;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向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所述操作指示,并在生成所述物联网设备执行所述操作指示后的状态模拟数据后向所述用户展示所述状态模拟数据;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向所述用户返回错误响应信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