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资源水文监测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水文传输分站隔离型以太网电路。
背景技术:
在煤矿行业,工业以太网技术可实现将整个矿井的主要生产单位地点构建到一个网络平台上,同时在环网网络的关键地点设置交换机,将附近的仪器仪表等自动化设备接入到交换机上。通过多台交换机在地面和井下形成环网,将地面和井下的各类信号统一传输到调度指挥中心。
由于以太网技术在恶劣的电磁、高温、高湿、爆炸等环境中长期使用丢包的难题,所以矿井以太网的信号有必要进行隔离、屏蔽等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文传输分站隔离型以太网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文传输分站隔离型以太网电路,包括以太网芯片电路、防静电保护电路和隔离型以太网接口,所述以太网芯片电路由W5100以太网芯片组成,且W5100以太网芯片的一端上设有与电路连接的引脚,即GNDD数字电路地引脚、GNDA模拟电路地引脚和REST-BG引脚,所述GNDD数字电路地引脚和GNDA模拟电路地引脚均通过电路与一号DGND数字电路地电性连接,所述REST-BG引脚通过电路与二号DGND数字电路地,且REST-BG引脚与二号DGND数字电路地连接的电路上还固定安装有RW11电阻和RW12电阻,W5100以太网芯片的另一端上还设有与电路连接的引脚,即REST引脚、RD读取引脚、WR编写引脚、INT引脚和CS片选引脚,所述REST引脚通过电路与W5100-RST电性连接,所述INT引脚通过电路与W5100-INT电性连接,所述RD读取引脚、WR编写引脚和片选引脚均通过电路与一号ETH-3.3V电性连接,W5100以太网芯片的上端还设有与电路连接的引脚,即OPMODE0手动模式、OPMODE1手动模式和OPMODE2手动模式,所述OPMODE0手动模式、OPMODE1手动模式和OPMODE2手动模式均通过电路与三号DGND数字电路地电性连接,W5100以太网芯片的下端还设有与电路连接的引脚,即MSO引脚、MOS1引脚、SCS引脚、SCLK引脚、SEN引脚、TESTMODE0引脚、TESTMODE1引脚、TESTMODE2引脚和TESTMODE3引脚,所述MSO引脚通过电路与W5100-MSO电性连接,所述MOS1引脚通过电路与W5100-MSO1电性连接,所述SCS引脚通过电路与W5100-SCS电性连接,所述SCLK引脚通过电路与W5100-SCLK电性连接,所述SEN引脚通过电路与二号ETH-3.3V电性连接,且SEN引脚与二号ETH-3.3V连接的电路上还电性连接有RW14电阻,所述TESTMODE0引脚、TESTMODE1引脚、TESTMODE2引脚和TESTMODE3引脚均通过电路与四号DGND数字电路地电性连接,所述防静电保护电路为以太网信号组建防静电保护及隔离网络,其由D1CDSOT23-SM712和D12CDSOT23-SM712组成,所述D1CDSOT23-SM712和D12CDSOT23-SM712之间通过电路电性连接,且两者连接的电路上还电性连接有RW101、RW102、RW103、RW104和RW3,所述隔离型以太网接口为HR911105A的带网络隔离变压器的RJ45接头,并与电路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静电保护电路采用SM712的两通道双向TVS阵列的ESD静电抑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W5100以太网芯片的内部还集成有16KB的存储器,且W5100以太网芯片与IEEE802.3、10BASE-T和802.3u100BASE-TX兼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水文传输分站隔离型以太网电路,通过设置的以太网芯片电路、防静电保护电路和隔离型以太网接口,由于以太网芯片电路可SPI的数据包转换成以太网信号的数据包,从而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而防静电保护电路为以太网信号组建防静电保护及隔离网络,从而保证信号在恶劣的电磁、高温、高湿、爆炸等环境中不受干扰和影响;同时隔离型以太网接口,可将以太网信号进行隔离后向地面输出,实现井下以太网信号与地面以太网信号的隔离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以太网芯片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静电保护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隔离型以太网接口电路示意图。
图中:1-以太网芯片电路;2-W5100以太网芯片;3-GNDD数字电路地引脚;4-GNDA模拟电路地引脚;5-REST-BG引脚;6-一号DGND数字电路地;7-二号DGND数字电路地;8-RW11电阻;9-RW12电阻;10-REST引脚;11-RD读取引脚;12-WR编写引脚;13-INT引脚;14-CS片选引脚;15-W5100-RST;16-W5100-INT;17-一号ETH-3.3V;18-OPMODE0手动模式;19-OPMODE1手动模式;20-OPMODE2手动模式;21-三号DGND数字电路地;22-MSO引脚;23-MOS1引脚;24-SCS引脚;25-SCLK引脚;26-SEN引脚;27-TESTMODE0;28-TESTMODE1引脚;29-TESTMODE2引脚;30-TESTMODE3引脚;31-W5100-MSO;32-W5100-MSO1;33-W5100-SC;34-W5100-SCLK;35-二号ETH-3.3V;36-RW14;37-四号DGND数字电路地;38-防静电保护电路;39-D1CDSOT23-SM712;40-D12CDSOT23-SM712;41-RW101;42-RW102;43-RW103;44-RW104;45-RW3;46-隔离型以太网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水文传输分站隔离型以太网电路,包括以太网芯片电路1、防静电保护电路38和隔离型以太网接口46,以太网芯片电路1由W5100以太网芯片2组成,且W5100以太网芯片2的一端上设有与电路连接的引脚,即GNDD数字电路地引脚3、GNDA模拟电路地引脚4和REST-BG引脚5,GNDD数字电路地引脚3和GNDA模拟电路地引脚4均通过电路与一号DGND数字电路地6电性连接,REST-BG引脚5通过电路与二号DGND数字电路地7,且REST-BG引脚5与二号DGND数字电路地7连接的电路上还固定安装有RW11电阻8和RW12电阻9,W5100以太网芯片2的另一端上还设有与电路连接的引脚,即REST引脚10、RD读取引脚11、WR编写引脚12、INT引脚13和CS片选引脚14,REST引脚10通过电路与W5100-RST15电性连接,INT引脚13通过电路与W5100-INT16电性连接,RD读取引脚11、WR编写引脚12和CS片选引脚14均电路与一号ETH-3.3V17电性连接,W5100以太网芯片2的上端还设有与电路连接的引脚,即OPMODE0手动模式18、OPMODE1手动模式19和OPMODE2手动模式20,OPMODE0手动模式18、OPMODE1手动模式19和OPMODE2手动模式20均通过电路与三号DGND数字电路地21电性连接,W5100以太网芯片2的下端还设有与电路连接的引脚,即MSO引脚22、MOS1引脚23、SCS引脚24、SCLK引脚25、SEN引脚26、TESTMODE0引脚27、TESTMODE1引脚28、TESTMODE2引脚29和TESTMODE3引脚30,MSO引脚22通过电路与W5100-MSO31电性连接,MOS1引脚23通过电路与W5100-MSO132电性连接,SCS引脚24通过电路与W5100-SCS33电性连接,SCLK引脚25通过电路与W5100-SCLK34电性连接,SEN引脚26通过电路与二号ETH-3.3V35电性连接,且SEN引脚26与二号ETH-3.3V35连接的电路上还电性连接有RW14电阻36,TESTMODE0引脚27、TESTMODE1引脚28、TESTMODE2引脚29和TESTMODE3引脚30均通过电路与四号DGND数字电路地37电性连接,W5100以太网芯片2的内部还集成有16KB的存储器,且W5100以太网芯片2与IEEE802.3、10BASE-T和802.3u100BASE-TX兼容,防静电保护电路38为以太网信号组建防静电保护及隔离网络,其由D1CDSOT23-SM71239和D12CDSOT23-SM71240组成,D1CDSOT23-SM71239和D12CDSOT23-SM71240之间通过电路电性连接,且两者连接的电路上还电性连接有RW10141、RW10242、RW10343、RW10444和RW345,防静电保护电路38采用SM712的两通道双向TVS阵列的ESD静电抑制器,隔离型以太网接口46为HR911105A的带网络隔离变压器的RJ45接头,并与电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水文传输分站隔离型以太网电路,通过设置的以太网芯片电路1、防静电保护电路38和隔离型以太网接口46,由于以太网芯片电路1可SPI的数据包转换成以太网信号的数据包,从而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而防静电保护电路38为以太网信号组建防静电保护及隔离网络,从而保证信号在恶劣的电磁、高温、高湿、爆炸等环境中不受干扰和影响;同时隔离型以太网接口46,可将以太网信号进行隔离后向地面输出,实现井下以太网信号与地面以太网信号的隔离作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