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15年1月26日提交的题为“methodandapparatusforradiolinkcontrolswitching(用于无线电链路控制切换的方法和装置)”的临时申请no.62/107,992、于2015年2月13日提交的题为“methodandapparatusforradiolinkcontrolswitching(用于无线电链路控制切换的方法和装置)”的临时申请no.62/116,262、以及于2016年1月15日提交的题为“methodsandapparatusforradiolinkcontrolswitching(用于无线电链路控制切换的方法和装置)”的非临时申请no.14/997,271的优先权,以上申请的内容通过援引纳入于此。
本公开一般涉及通信系统,尤其涉及用于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以提供诸如电话、视频、数据、消息收发、和广播等各种电信服务。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可采用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发射功率)来支持与多个用户通信的多址技术。这些多址技术已经在各种电信标准中被采纳以提供使不同的无线设备能够在城市、国家、地区、以及甚至全球级别上进行通信的共同协议。新兴电信标准包括第四代(4g)技术(诸如长期演进(lte))和第五代(5g)技术。
具体而言,lte是对由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推进的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移动标准的增强集。它被设计成通过改善频谱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利用新频谱、以及更好地与在下行链路(dl)上使用ofdma、在上行链路(ul)上使用sc-fdma以及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的其他开放标准进行整合来更好地支持移动宽带因特网接入。
lte的无线电协议架构例如包括各种协议层,从而使得能够处置来自无线设备中的用户面或控制面的供在无线接口(例如,在lte情形中的演进型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网(e-utran))上传送和接收的数据和信令。例如,在用户面侧,无线设备上的应用创建数据分组,这些数据分组由协议(诸如tcp、udp和ip)处理。在控制面侧,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协议确定在一个无线设备与另一个无线设备之间交换的信令消息。在这两种情形中,信息然后被各种协议(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协议、以及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处理,然后被传递至物理层(phy)以供在无线接口上传送。在接收机侧,相同协议被用于获取所接收到的phy层信号并最终将这些信号转换回应用层数据或信令信息。
关于rlc协议层,具体而言,该层提供了将来自rrc或pdcp协议层的数据结构(例如,服务数据单元(sdu))分段成用于与mac层通信的rlc协议数据单元(pdu)。rlc层可被配置成一般根据三种模式来操作:(1)透明(tm)模式,其在rrc或pdcp与mac层之间简单地传递分组而不将其组织成pdu;(2)非确收模式(um),其将数据分段并组织成pdu,但不要求来自接收机的对成功收到分组的确收;以及(3)确收模式(am),其除了将数据组织成pdu之外还要求来自接收机的确收并在分组未被接收机确收的情况下允许重传(例如,自动重复请求(arq))。
关于rlcam的am操作,虽然提供了较高可靠性,但该操作也要求对重传所需的pdu的较大缓冲,并且还可能由于确收和状态报告中的延迟而导致吞吐量降级。例如,经延迟的状态报告可能由于数个各种状况而发生,诸如反方向的不良无线电状况、状态报告的不良配置、或未能使状态报告优先于用户数据传输的不良数据调度器实现。另一方面,um操作不具有与am操作相关联的缓冲和吞吐量问题。尽管如此,总是使用um进行数据传输也不是理想的,因为um不具有重传功能性,并且可能由于丢失和不可恢复的分组而导致可靠性降级。
相应地,存在能够在无线电链路控制中的至少am和um模式之间有效且高效地切换的需要,以提供在条件允许时增大吞吐量、以及减少缓冲大量数据的需要而同时在也需要时确保可靠性的能力。
概述
根据一方面,本文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设备处确定用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无线电连接的至少第一分组流的通信模式,包括确定是要在提供分组丢失恢复和/或分组重排序中的至少一者的第一通信模式中操作还是要在不提供分组丢失恢复的第二通信模式中操作。此外,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向第二设备传送与应当对该无线电连接的第一分组流使用第一通信模式还是第二通信模式有关的第一指示、以及向第二设备传送指示是否将维持分组缓冲的第二指示。另外,该方法包括至少基于第一指示来在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之间切换该无线电连接的第一分组流的通信模式。
根据另一方面,本文公开了一种无线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配置成在无线网络上通信的通信接口;以及与该通信接口处于通信或耦合至该通信接口的处理电路系统。该处理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确定用于该无线设备与另一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电连接的至少第一分组流的通信模式,包括确定是要在提供分组丢失恢复和/或分组重排序中的至少一者的第一通信模式中操作还是要在不提供分组丢失恢复的第二通信模式中操作。此外,该处理电路系统被配置成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与应当对该无线电连接的第一分组流使用第一通信模式还是第二通信模式有关的第一指示、以及向第二设备传送指示是否将维持分组缓冲的第二指示。该处理电路系统还被配置成至少基于第一指示来在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之间切换无线电承载连接的第一分组流的通信模式。
在又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在第一无线设备处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指示信号,该指示信号指示要将第一和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电连接的第一分组流的通信模式从第一或第二通信模式中的一者切换至第一或第二通信模式中的另一者,其中第一通信模式提供分组丢失恢复和分组重排序,并且第二通信模式不提供分组丢失恢复。该方法的特征还包括根据该指示信号来切换该无线电连接的第一分组流的通信模式,其中该指示信号包括对要切换至第一或第二通信模式中的哪一个通信模式的第一指示、以及指示是否将在至少第一无线设备中维持分组缓冲的第二指示。
根据又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其包括:配置成在无线网络上通信的通信接口;以及通信地耦合至该通信接口的处理电路系统。该处理电路系统被配置成在该无线通信设备处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指示信号,该指示信号指示要将第一和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电连接的至少第一分组流的通信模式从第一或第二通信模式中的一者切换至第一或第二通信模式中的另一者,其中第一通信模式提供分组丢失恢复和分组重排序,并且第二通信模式不提供分组丢失恢复。该处理电路系统还被配置成根据该指示信号来切换该无线电连接的第一分组流的通信模式,其中该指示信号包括对要切换至第一或第二通信模式中的哪一个通信模式的第一指示、以及指示是否将在至少第一无线设备中维持分组缓冲的第二指示。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解说网络架构的示例的示图。
图2是解说接入网的示例的示图。
图3是解说用于用户面和控制面的无线电协议架构的示例的示图。
图4解说了在lte分组交换网络的示例中操作的通信设备中可实现的协议栈的示例。
图5是解说接入网中部署的演进型b节点和用户装备的示例的示图。
图6解说了示出在am期间在rlc实体与另一对等方rlc实体之间的交互的时序图。
图7解说了根据本文所公开的某些方面的状态图。
图8解说了示出根据本文所公开的某些方面在rlc实体与另一对等方rlc实体之间的交互的时序图。
图9解说了示出根据本文所公开的某些方面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接收流的示图。
图10解说了根据本文所公开的某些方面的rlc数据pdu的示图。
图11解说了根据本文所公开的某些方面的rlc控制pdu中的报头的示图。
图12解说了根据本文所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另一rlcpdu。
图13解说了示出根据本文所公开的某些方面在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交互的时序图。
图14是解说配置成实现本文所公开的某些方面的无线设备的示例的框图。
图15是第一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是第二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详细描述
以下阐述的详细描述旨在作为对各种配置的描述,而无意表示可实践本文中所描述的概念的仅有配置。本详细描述包括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实践这些概念。在一些实例中,以框图形式示出众所周知的结构和组件以避免湮没此类概念。
现在将参照各种装置和方法给出电信系统的若干方面。这些装置和方法将在以下详细描述中进行描述并在附图中由各种框、模块、组件、电路、步骤、过程、算法等(统称为“元素”)来解说。这些元素可使用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此类元素是实现成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加诸于整体系统上的设计约束。
作为示例,元素、或元素的任何部分、或者元素的任何组合可用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处理系统”来实现。处理器的示例包括: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ld)、专用集成电路(asic)、片上系统(soc)、状态机、门控逻辑、分立的硬件电路以及其他配置成执行本公开中通篇描述的各种功能性的合适硬件。处理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执行软件。软件应当被宽泛地解释成意为指令、指令集、代码、代码段、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软件模块、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例程、子例程、对象、可执行件、执行的线程、规程、函数等,无论其是用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其他术语来述及皆是如此。
相应地,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各功能可作为一条或多条指令或代码存储或编码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此类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可用于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程序代码并可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介质。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用碟(dvd)和软盘,其中盘往往以磁的方式再现数据,而碟用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应当也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不仅适用于lte、第四代(4g)和更早的网络,并且还适用于更新的各代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包括第五代(5g)和更晚的网络。4glte网络架构的配置和操作在本文中作为示例并出于简化对可应用于多种rat的某些方面的说明的目的而被描述。
图1是解说示例性lte网络架构100的示图。lte网络架构100可被称为演进型分组系统(eps)100。eps1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用户装备(ue)102、演进型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网(e-utran)104、演进型分组核心(epc)110、归属订户服务器(hss)120、以及运营商的ip服务122。eps可与其他接入网互连,但出于简单化起见,那些实体/接口并未示出。如图所示,eps提供分组交换服务,然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领会的,本公开中通篇给出的各种概念可被扩展到提供电路交换服务的网络。
e-utran104包括演进型b节点(enb)106和其他enb108。enb106提供朝向ue102的用户面和控制面协议终接。enb106可经由回程(例如,x2接口)连接到其他enb108。enb106也可被称为b节点、基站、基收发机站、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收发机功能、基本服务集(bss)、扩展服务集(ess)、或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enb106为ue102提供去往epc110的接入点。ue102的示例包括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膝上型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da)、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多媒体设备、视频设备、数字音频播放器(例如,mp3播放器)、相机、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数据卡、usb保护器(dongle)、移动无线路由器、或任何其他类似的功能设备。ue102也可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移动站、订户站、移动单元、订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订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机、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
enb106通过s1接口连接到epc110。epc110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me)112、其他mme114、服务网关116、以及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118。mme112是处理ue102与epc110之间的信令的控制节点。一般而言,mme112提供承载和连接管理。所有用户ip分组通过服务网关116来传递,服务网关116自身连接到pdn网关118。pdn网关118提供ueip地址分配以及其他功能。pdn网关118连接到运营商的ip服务122。运营商的ip服务122可包括因特网、内联网、ip多媒体子系统(ims)、以及ps流送服务(pss)。
图2是解说lte网络架构中的接入网200的示例的示图。在此示例中,接入网200被划分成数个蜂窝区划(蜂窝小区)202、212。一个或多个较低功率类enb208可具有与一个或多个蜂窝小区202、212交叠的蜂窝区划210。较低功率类enb208可以是毫微微蜂窝小区(例如,家用enb(henb))、微微蜂窝小区、微蜂窝小区或远程无线电头端(rrh)。宏enb204、214各自被指派给相应的蜂窝小区202、212并且被配置成为蜂窝小区202、212中的所有ue206提供去往epc110的接入点。在接入网200的此示例中,没有集中式控制器,但是在替换性配置中可以使用集中式控制器。enb204、214负责所有与无线电有关的功能,包括无线电承载控制、准入控制、移动性控制、调度、安全性、以及与服务网关116的连通性。
接入网200所采用的调制和多址方案可以取决于正部署的特定电信标准而变化。在lte应用中,在dl上使用ofdm并且在ul上使用sc-fdma以支持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两者。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地从以下详细描述中领会的,本文给出的各种概念良好地适用于lte应用。然而,这些概念可以容易地扩展到采用其他调制和多址技术的其他电信标准。作为示例,这些概念可扩展到演进数据最优化(ev-do)或超移动宽带(umb)。ev-do和umb是由第三代伙伴项目2(3gpp2)颁布的作为cdma2000标准族的一部分的空中接口标准,并且采用cdma向移动站提供宽带因特网接入,其中空中接口可被定义为移动站与活跃基站之间的基于无线电的通信链路。
这些概念还可被扩展到采用宽带cdma(w-cdma)和其他cdma变体(诸如td-scdma)的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tra);采用tdma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以及采用ofdma的演进型utra(e-utra)、ieee802.11(wi-fi)、ieee802.16(wimax)、ieee802.20和flash-ofdm。utra、e-utra、umts、lte和gsm在来自3gpp组织的文献中描述。cdma2000和umb在来自3gpp2组织的文献中描述。所采用的实际无线通信标准和多址技术将取决于具体应用以及加诸于系统的整体设计约束。
enb204、214可具有支持mimo技术的多个天线,并且对于5g,该多个天线支持大规模mimo技术。对mimo技术的使用使得enb204、214能利用空域来支持空间复用、波束成形和发射分集。空间复用可被用于在相同频率上同时传送不同数据流。这些数据流可被传送给单个ue206以提高数据率或传送给多个ue206以增加系统总容量。这是藉由对每一数据流进行空间预编码(即,应用振幅和相位的比例缩放)并且随后通过多个发射天线在dl上传送每一经空间预编码的流来达成的。经空间预编码的数据流具有不同空间签名地抵达(诸)ue206处,这些不同的空间签名使得每个ue206能够恢复旨在去往该ue206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流。在ul上,每个ue206传送经空间预编码的数据流,这使得enb204、214能够标识每个经空间预编码的数据流的源。
空间复用一般在信道状况良好时使用。在信道状况不那么有利时,可使用波束成形来将发射能量集中在一个或多个方向上。这可通过对数据进行空间预编码以通过多个天线传输来达成。为了在蜂窝小区边缘处达成良好覆盖,单流波束成形传输可结合发射分集来使用。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将参照在dl上支持ofdm的mimo系统来描述接入网的各个方面。ofdm是将数据调制到ofdm码元内的数个副载波上的扩频技术。这些副载波以精确频率分隔开。该分隔提供使接收机能够从这些副载波恢复数据的“正交性”。在时域中,可向每个ofdm码元添加保护区间(例如,循环前缀)以对抗ofdm码元间干扰。ul可使用经dft扩展的ofdm信号形式的sc-fdma来补偿高峰均功率比(papr)。
网络(包括分组交换网络)可被结构化成多个阶层式协议层,其中较低协议层向较高层提供服务,并且每一层负责不同的任务。图3是解说lte实现中用于用户面和控制面(即,u面和c面)的无线电协议架构300的示例的示图。用于ue和enb的无线电协议架构配置有标示为层1、层2和层3的三层。层1(l1层)是最低层并实现各种物理层信号处理功能。l1层在本文中将被称为物理层或phy层306。层2(l2层)308在物理层306之上并且负责ue或enb之间在物理层306之上的链路。
在用户面中,l2层308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310、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子层312、以及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314子层,它们在网络侧上终接于enb处。pdcp子层314提供在不同无线电承载与逻辑信道之间的复用。pdcp子层314还提供对上层数据分组的报头压缩以减少无线电传输开销,通过将数据分组暗码化来提供安全性,以及提供对ue在各enb之间的切换支持。rlc子层312提供对上层数据分组的分段和重组装、对丢失数据分组的重传、以及对数据分组的重排序以补偿由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双连通性操作、多连通性操作或载波聚集操作造成的失序接收。mac子层310提供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的复用。mac子层310还负责在各ue间分配一个蜂窝小区中的各种无线电资源(例如,资源块)。mac子层310还负责harq操作。
在控制面中,用于ue和enb的无线电协议架构对于物理层306和l2层308而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对控制面而言没有报头压缩功能,并且在控制面的pdcp子层314中存在完好性保护功能。控制面还包括层3(l3层)中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子层316。rrc子层316负责获得无线电资源(即,无线电承载)以及负责使用enb与ue之间的rrc信令来配置各下层。尽管未示出,但是ue在l3层之上可具有若干个上层,包括在网络侧终接于pdn网关118处的网络层(例如,ip层)、以及终接于连接的另一端(例如,远端ue、服务器等)的应用层。
lte网络中由rlc进行的无线电链路设立可涉及在两个通信设备(诸如enodeb和ue)之间建立一个或多个无线电承载(例如,无线电链路或无线电连接,或者无线电连接中的一个或多个分组流)。随后可在无线电链路上建立会话承载(其可以是逻辑承载或逻辑信道),并且可在会话承载上建立一个或多个服务和/或通信。此处应注意,尽管结合lte和其他4g技术中的rlc来使用术语“无线电承载”,但是将理解,在5g和更晚的系统中可以或者可能使用其他术语(例如,无线电连接中的分组流)。由此,等效术语可以是无线电连接中的“分组流”或将被理解为涵盖针对每个ip地址、承载、流应用等等所提供的各种指示的某个其他术语;即,用于描述和区分基于ip地址的流的术语。
图4解说了在lte分组交换网络中操作的通信设备中可实现的协议栈的示例。在该示例中,lte协议栈400包括物理(phy)层404、媒体接入控制(mac)层406、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408、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411、rrc层412、非接入阶层(nas)层414、和应用(app)层416。nas层414以下的各层常被称为接入阶层(as)403。
rlc层408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410。rrc层412可实现用户装备的各种监视模式,包括连通状态和空闲状态。nas层414可维护通信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分组数据上下文和/或它的ip地址。注意,其他层可存在于协议栈400中(例如,在所解说的层之上、之下和/或之间),但出于简明和清楚起见已被省去。无线电/会话承载413可以被建立在例如rrc层412和/或nas层414处。最初,去往或来自通信设备的通信可通过不安全的共用控制信道(ccch)来传送(不受保护或未加密)。nas层414可由通信设备和mme用于生成安全性密钥。在建立这些安全性密钥之后,通信(包括信令和/或控制消息)可通过专用控制信道(dcch)来传送,和/或用户数据可通过专用话务信道(dtch)来传送。nas上下文可在发生服务请求、附连请求和跟踪区域更新(tau)请求时被重用。
图5是接入网中enb510与ue550处于通信的框图500。ue550与enodeb(演进型b节点)510之间的无线电接口可被称为lte-uu。更一般地,术语uu可指代ue与enodeb之间的无线电接口链路,包括除4g或lte以外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
在执行至ue的下行链路或前向链路通信的enodeb510中,例如来自核心网的包含控制或数据信息的上层分组被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575。控制器/处理器575实现l2层的功能性。另外,控制器/处理器575提供报头压缩、暗码化、完好性保护、分组分段和重排序、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的复用、以及基于各种优先级度量来向ue550进行的无线电资源分配。控制器/处理器575还负责arq或harq操作、丢失分组的重传、以及对ue550的信令。
发射(tx)处理器516实现用于l1层(即,物理层)的各种信号处理功能。这些信号处理功能包括编码和交织以促成ue550处的前向纠错(fec)以及调制(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m相移键控(m-psk)、m正交振幅调制(m-qam))。经编码和经调制的码元可随后被拆分成并行流。每个流随后被映射到ofdm副载波、在时域和/或频域中与参考信号(例如,导频)复用、并且随后使用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组合到一起以产生携带时域ofdm码元流的物理信道。该ofdm流可被空间预编码以产生多个空间流。来自信道估计器574的信道估计可被用来确定编码和调制方案,以及用于确定空间处理。该信道估计可以从由ue550传送的参考信号和/或信道状况反馈推导出来。每个空间流随后经由tx/rx收发机518的分开的发射机被提供给不同的天线520。收发机518中的每个发射机用各自的空间流来调制rf载波以供传送。
在ue550处,收发机554的每个接收机rx通过相应天线552来接收信号。收发机554中的每个接收机恢复出调制到rf载波上的信息并将该信息提供给接收(rx)处理器556。rx处理器556实现l1层的各种信号处理功能。rx处理器556对该信息执行空间处理以恢复出以ue550为目的地的任何空间流。如果有多个空间流以该ue550为目的地,那么它们可由rx处理器556组合成单个ofdm码元流。rx处理器556随后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将该ofdm码元流从时域变换到频域。对于ofdm信号的每个副载波,频域信号包括单独的ofdm码元流。通过确定最有可能由enb510传送了的信号星座点来恢复和解调每个副载波上的码元、以及参考信号。这些软判决可以基于由信道估计器558计算出的信道估计。这些软判决随后被解码和解交织以恢复出原始由enb510在物理信道上传送的数据和控制信号。这些数据和控制信号随后被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559。控制器/处理器559实现l2层。控制器/处理器可以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的存储器560相关联。存储器560可被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控制器/处理器559提供传输信道与逻辑信道之间的分用、分组重装、暗码解译、针对rrc信令的完好性检查、报头解压缩、控制信号处理以恢复出来自核心网的上层分组。这些上层分组随后被提供给数据阱562,该数据阱562代表l2层以上的所有协议层。各种控制信号也可被提供给数据阱562以进行l3处理。控制器/处理器559还负责使用确收(ack)和/或否定确收(nack)协议进行检错以支持arq或harq操作。
对于上行链路或反向链路通信,数据源567被用来将上层分组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559。数据源567代表l2层以上的所有协议层。类似于结合由enb510进行的dl传输所描述的功能性,控制器/处理器559通过提供报头压缩、暗码化、分组分段和重排序、以及基于由enb510进行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在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进行的复用,来实现用户面和控制面的l2层。控制器/处理器559还负责harq操作、丢失分组的重传、以及对enb510的信令。
由信道估计器558从由enb510所传送的参考信号或者反馈推导出的信道估计可由tx处理器568用来选择恰适的编码和调制方案,以及促成空间处理。由tx处理器568生成的空间流经由收发机554中分开的发射部分被提供给不同的天线552。每个发射部分可以用相应的空间流来调制rf载波以供传输。
从ue550到enb510的上行链路或反向链路传输通过相应天线520由收发机518的接收机部分接收。收发机518的每个接收机部分恢复出被调制到rf载波上的信息并将该信息提供给rx处理器570。rx处理器570可实现l1层。控制器/处理器575可实现l2层。控制器/处理器575可以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的存储器576相关联。存储器576可被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对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传输,控制器/处理器575提供传输信道与逻辑信道之间的分用、分组重装、暗码解译、针对rrc信令的完好性检查、报头解压缩、控制信号处理以恢复出从ue550传送的上层分组。来自控制器/处理器575的上层分组可被提供给核心网(未示出)。控制器/处理器575还负责使用ack和/或nack协议进行检错以支持harq操作。对于5g情形,每个天线还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天线,并且每个rf链还可以是一个或多个rf链。
随着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的出现以及在数量不断增加的移动电话和/或计算设备中对无线通信能力的置备,存在改进对服务网络的接入的持续需求。在一些接入技术中,异构网络环境可支持传统的大型蜂窝小区(宏蜂窝小区)和小型蜂窝小区,其中小型蜂窝小区可通过低功率无线电接入节点来提供,这些低功率无线电接入节点在有执照和无执照频谱中操作并且可具有10米到2千米的射程。在4g3gpp技术(包括例如高级lte)的一些实现中,中继节点(rn)可包括低功率基站,其可被部署成在蜂窝小区中(包括在蜂窝小区边缘处)以及在热点中的各个位置提供增强的覆盖和容量。再次参照图2,中继节点208可在大型蜂窝小区212内可建立的小型蜂窝小区210中提供增强覆盖。rn208可通过无线电接口(un)连接至enb214(施主enb(denb)214),un可以是e-utran空中接口uu的经修改版本。施主蜂窝小区212的无线电资源可在由denb214直接服务的ue206与rn208之间共享。uu和un可使用相同频率或不同频率。
如先前提及的,对于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可根据wcdma或lte来操作的无线设备(例如,enodeb或ue)可在三种rlc数据传输模式或操作类型之一中操作:透明模式(tm)、非确收模式(um)、以及确收模式(am)。对于tm数据传输,透明地传输数据而不提供任何别的操作。tm不支持对rlc服务数据单元(sdu)的任何数据分段或级联,并且因此一个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对应于一个rlcsdu。
um数据传输在tm之上实现为具有一些附加功能性,但不提供自动重复请求(arq)操作。在发射机侧,um支持对rlcsdu的数据分段和级联。在接收机侧,um支持重复避免、重排序、以及从经重排序的um数据(umd)重装rlcsdu。um不提供任何数据接收确收和重传。
对于确收模式(am)数据传输,在um功能性之上用arq功能性来执行数据传输。在发射机侧,例如am支持对rlcsdu的数据分段和级联,并且还支持对被接收机否定确收的am数据(amd)的重传。在接收机侧,am支持重复避免、重排序、以及从经重排序的amd重装rlcsdu,并且还支持amd丢失检测和向对等方rlc实体进行对丢失amd的重传请求。对于arq操作,接收方rlc实体向对等方rlc实体(即,数据被传送给的实体)发送状态报告,从而传送方rlc实体可了解哪些amd需要重传以及哪些amd可从发射机(例如,收发机518的tx部分)的tx缓冲器中删除。状态报告的周期性可由计数器控制,这些计数器具有用于计数器的与预定时间相对应的预配置阈值。
当无线设备(诸如enodeb或ue)在确收操作模式(am)与非确收操作模式(um)之间切换时,可能出现某些问题。具体而言,当设备在am中操作时,它在协议层(诸如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提供无线电承载连接分组丢失恢复和分组重排序。当无线设备在um中操作时,该设备不在无线电承载连接的协议层提供分组丢失恢复。协议层可以是多层协议栈中的一层,该协议层是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和/或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第一设备还可经由无线电承载连接来耦合至第二设备,并且一个设备的个体操作模式可影响另一设备的操作模式。另外,确定是否要在协议层恢复和/或重排序丢失的分组可在rlc传送方实体或rlc接收方实体处执行。rlcam通常被配置成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因为其提供(1)流控制和(2)自动重复请求(arq)功能性,这进而建立可靠的通信。然而,rlcam操作具有缺点,诸如要求用于重传的大数据缓冲器,并且允许arq操作由于例如经延迟的状态报告而使吞吐量降级。经延迟的状态报告可能由于以下状况而发生,例如传输流的另一方向的不良无线电状况、状态报告的不良配置、或可能未使状态报告优先于用户数据的不良数据调度器实现。
另一方面,um操作或rlcum操作避免了前述问题。事实上,um更经常在现实演示场景中被用于测试新特征,因为um提供高速吞吐量并且允许展示中的整个系统在与am相比较时更容易且更快地达到理论最大吞吐量水平。然而,对于数据传输总是在um中操作可能是不理想的,因为um不具有arq功能性。即,在um操作中,由于不良无线电状况而丢弃的缺失数据分组将不会被恢复,这会影响应用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在am数据传输操作中,仅在数据传输在两个方向上皆良好工作、发射(tx)rlc和接收机(rx)rlc处的数据缓冲器足够大以达成期望吞吐量、并且状态报告周期性针对当前无线电状况和缓冲器大小被理想地配置的情况下才可能达成理论最大吞吐量。否则,吞吐量将会降级,如将结合图6讨论的。
图6解说了时序图600,其示出发射机602与接收机604之间的交互并且进一步解说仅am操作的特定限制。出于图6的目的,传输窗口为八(8)个amd信号。发射机602向接收机604传送一系列的8个amdpdu或信号606。在该示例中,假定轮询比特被设为1,其中轮询比特(p)被用于指示对来自接收机或对等方实体(即,该示例中的接收机604)的状态的请求(比特值为“1”)。当接收机604接收到由发射机602传送的第4个amdpdu时,接收机604反过来向发射机602传送第一确收信号610。一旦发射机602在时间或事件608已传送了全部8个amdpdu或信号,则缓冲器为满,从而传输停止。
此外,响应于发射机602传送全部8个amdpdu信号,接收机604传送第二确收信号614。从事件或时间608到事件或时间612,发射机602由于缓冲器短缺而不活跃。在时间或事件612,缓冲器移除经确收的pdu,从而传输可恢复。由此,在事件612,发射机602传送额外的四(4)个amd信号。在事件或时间616,当发射机602接收到来自接收机604的第二确收信号614时,缓冲器从该缓冲器中移除经确收的pdu以继续传送下一组4个amd信号。如通过事件608和612之间的间隙可以看出,用于传送8个amd信号的吞吐量由于缓冲器仅在4个amdpdu或信号已被传送和确收之后才移除经确收的pdu而降级。因此,由于严格am数据传输操作的限制,图6的整体方案并没有像其所能够达成的那样高效地操作。
相应地,为了减少各种rlc模式的吞吐量降级,本公开提供了新的rlc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其以至少两种不同方式操作以提供智能rlc模式切换方案。第一种办法是执行动态切换,其中rlc实体在am模式和um模式之间切换设备的rlc模式。第二种办法是定义新的组合am/um模式,其使得发射机能使用比特或标志来清空接收机缓冲器。一旦针对第二种办法配置了新的组合am/um模式,rlc分组中的rlc报头就被增强以允许在每个所传送的rlc分组切换am和um操作模式。该设备还允许持续的状态报告(甚至在um操作模式中亦如此),从而对等方rlc实体中的传送方rlc可测量分组差错率(per)和/或分组等待时间。[致发明人——第一种办法的动态性是通过提供允许rlc实体本身控制am/um切换以及进一步能够请求/发信令通知对等方rlc也切换模式的方案所引起的吗?不考虑如何通过pdu中的字段/比特来测量、触发、改变、以及发信令通知模式切换的具体细节,从大局概念观点而言,允许rlc实体确定何时触发切换的能力提供了与现有技术中am/um之间的切换显著不同的任何益处吗?现有技术没有提供使得rlc实体可确定何时要在am/um之间切换并请求对等方也这样做的任何手段吗?另外,动态性可由于本发明中在每pdu基础上使用本发明各种pdu报头方案/比特值来发信令通知模式切换的能力而增强吗?]
所公开的办法带来数种优点。例如,用于发射机处的数据重传和用于接收机处的数据级联的大数据缓冲器不再是必需的。取而代之,对于慢吞吐量操作,可减小用于重传或级联的数据缓冲器的大小。另外,对于高速操作,不应用流控制(即,利用um)并且由此系统可在不进行任何rlc参数细调的情况下容易地达成高吞吐量。高吞吐量还可在不良无线电状况中不损害可靠性的情况下达成,因为rlc实体在处于低速操作(例如,由于不良无线电状况)时仍执行arq规程。
图7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在am模式和um模式之间切换的状态图700。解说了状态图600,其包括非确收模式状态702、第一事件切换704、第一事件706、确收模式状态708、第二事件切换710、以及第二事件712。第一事件706触发使状态从um状态702移至am状态708的第一事件切换704,并且第二事件712触发从am状态708至um状态702的第二事件切换710
图7中所解说的动态切换规程可通过使用各种规程来执行,包括测量性能、基于至少一个所测量的性能来确定事件触发、以及随后遵循模式切换规程。
关于性能测量,在一个方面,接收方rlc实体可测量接收吞吐量或数据分组(例如,pdu)丢弃率或分组差错率(per)作为测量度量。在另一方面,传送方rlc实体可测量传送吞吐量、数据分组(例如,pdu)重传率、否定确收pdu率(例如,分组差错率(per))、或分组等待时间(诸如rlc实体之间的等待时间或所测量的端到端等待时间)。rlc实体之间的等待时间是第一rlc与第二对等方rlc之间的时间延迟。端到端等待时间是两个设备的对等端之间的等待时间。例如,端到端等待时间是在第一设备的第一对等端(例如,移动设备的web浏览器)与第二设备的第二对等端(例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服务器)之间。在一种实现中,可存在两个不同设备的两个对等端的应用层。在另一种实现中,两个不同设备的应用层也可以是不同的,或者一个设备或两个设备中可简单地不存在应用层。例如,如果第一设备是移动设备并且第二设备是网络接入节点(诸如enb(演进型b节点、b节点或基站)),则仅在移动电话设备自身中存在应用层,而在网络接入节点中不存在应用层。在网络接入节点的情形中,应用层位于因特网的服务器中而不是位于网络接入节点自身中。还可进行用户面测量,用户面测量包括数据率、缓冲器大小、per、和/或块差错率(bler)。其他测量对象可包括如由传输控制协议(tcp)测量的端到端往返时间(rtt),以及针对一个流中丢失的分组耽搁所有其他流的话务被转发给较高层的情形可包括无线电承载连接上当前活跃的流数量。此外,为了在传送方rlc处执行对per或等待时间的测量,传送方rlc将从对等方rlc实体接收持续的状态报告,甚至在um操作中亦然。
如果测量结果(例如,吞吐量、per、或等待时间)满足某些准则(其可以是针对第一事件706或第二事件712设置的逻辑条件),则该rlc实体请求或指示对等方rlc实体切换rlc模式。rlc实体根据某些预定准则来评估测量结果(称为“x”)。例如,针对测量结果x的某些准则可以根据以下不等式关系:
不等式1:x–滞后>阈值(1)
不等式2:x+滞后<阈值(2)
其中阈值是基于已知标准或经验地确定的条件的预定阈值,并且滞后是配置成在这些确定中引入滞后以防止在am模式和um模式之间太频繁的切换或往复的某个值或量。
被测量的特定值或对象影响上式(1)和(2)中哪个不等式触发从um至am或相反的rlc切换。例如,如果测量对象是吞吐量,则不等式1将触发从am至um的rlc切换(即,类似于图7中的事件1(706)),并且不等式2将触发从um至am的切换(即,类似于图7中的事件2(712))。另一方面,例如,如果测量对象是per,则不等式1将触发从um至am的rlc切换(即,类似于图7中的事件2(712)),并且不等式2将触发从am至um的切换(即,类似于图7中的事件1(706))。
当rlc实体决定要触发rlc模式切换时(如通过应用以上准则所确定的)则发起rlc模式切换规程。该规程包括始发方rlc实体向对等方rlc实体发送请求信号以开始根据另一种模式进行操作(例如,从am到um,或者从um到am)。当对等方rlc实体接收到该请求信号时,对等方rlc实体反过来向始发方rlc实体确收对该请求信号的成功接收,诸如通过传送确收信号或消息(例如,ack消息)。在始发方rlc实体接收到确收消息之后,始发方rlc实体开始根据新的模式进行操作。
应注意,根据一方面,当传送方或始发方rlc实体在该模式切换规程中测量分组差错率(per)或分组等待时间时,对等方rlc实体可向传送方rlc执行持续的状态报告,甚至在um操作模式中亦然。还应注意,在发送模式切换请求和接收返回的确收的该规程中,有可能对等方rlc实体可通过发回否定确收消息(例如,nack消息)来拒绝该模式切换请求。
根据另一方面,可采取措施以确保上述规程中的成功rlc模式切换信令。具体而言,可采用附加定时器或计数器。例如,一种解决方案是可采用测量始发方rlc实体中从发送请求到收到确收流逝的时间的定时器(例如,这可被称为“t-模式切换”)。由此,该定时器可被用于确定是否花费过长的时间才收到确收并且倘若确收被延迟过久则采取恰适的动作。例如,当在可接受的预定时间限制内从对等方实体接收到rlc模式切换ack信号时,该定时器可停止。另一方面,如果该定时器期满,则rlc实体可向对等方实体重传rlc模式切换请求。
另一种解决方案可以是进一步采用对模式切换请求的数量进行计数的计数器(例如,称为“ms数量”)。如果不成功的模式切换请求的数量达到或超过预定数目或最大限制,计数器可在每次不成功的请求(例如,如在t-模式切换定时器期满之后确定的)之后递增(或从预定值向0递减)。如果模式切换请求的数量达到最大限制,则主rlc实体可向较高层报告此错误,从而较高层可采取必要的动作,作为示例,诸如无线电承载释放或呼叫重建。
图8解说了示出始发方rlc实体802与对等方rlc实体804之间的交互的时序图800。主rlc实体802在时间或事件806确定是否要改变当前rlc模式。承载关于要切换至的新rlc模式的信息的rlc模式切换请求808从始发方rlc实体802发送至对等方rlc实体804。在一方面,请求808的发送还可以在时间或事件810启动定时器(例如,所公开的“t-模式切换”)。
当对等方rlc实体804接收到rlc模式切换请求808时(并且假定对等方804服从请求808),则对等方rlc实体804停止旧的rlc模式操作并开始所请求的rlc模式操作(例如,从am切换至um)。对等方rlc实体804随后还向始发方rlc实体802传送rlc模式切换确收ack814。一旦接收到ack信号814,始发方rlc实体就可停止t-模式切换定时器,如在时间或事件816所解说的——倘若该系统中利用这方面。在一方面,如果未接收到ack814(或者替换地,对等方实体804发送了nack信号),则定时器t-模式切换可以超时并且可以作出对模式切换请求808的重传。在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以上所讨论的计数器来对向对等方rlc实体804发送模式切换请求808的次数进行计数,其中在达到该计数器的最大限制时采取恰适的动作。无论是否使用t-模式切换定时器,当始发方rlc实体802从对等方实体804接收到ack信号814时,实体802将停止其旧的rlc模式操作并开始根据在事件806处确定的rlc模式来操作,如由事件或时间818所指示的。
根据进一步的方面,并且如以上提到的,对等方rlc实体804可以通过发回在rlc模式切换确收814中带有否定确收(nack)信息的确收消息来拒绝rlc模式切换请求808。替换地,代替使用肯定确收消息(ack)或否定确收消息(nack)来准予或拒绝rlc模式切换请求808的是,可使用模式切换请求确收消息来准予rlc模式切换请求,并且可使用模式切换请求失败消息来拒绝rlc模式切换请求。附加地,在其他方面,rlc模式切换请求808和/或rlc模式切换确收814可在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状态协议数据单元(pdu)、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pdu中的比特、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状态pdu、pdcp数据pdu中的比特、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元素、或macpdu中的比特内发送。
图9解说了示出第一设备902与第二设备904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接收流的示图900(例如,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具有各自相应的rlc实体)。第一设备902包括第一确收模式(am)无线电链路控制(rlc)传送单元906和第一amrlc接收单元908。第二设备904包括第二amrlc传送单元910和第二amrlc接收单元912。设备数据传输914从第一amrlc传送单元906流向第二amrlc接收单元912。状态报告传输916从第二amrlc传送单元910流向第一amrlc接收单元908。第一设备902和/或第二设备904可以是移动设备或网络接入节点(enb)、或不同的rlc实体(诸如图8中所示的始发方rlc实体802和对等方rlc实体804)。在设备数据传输914中,第一amrlc传送单元906向第二amrlc接收单元912发送数据,其可包括关于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要采纳哪种操作模式的指示、设置调整、性能数据等。在状态报告传输916中,第二amrlc传送单元910向第一amrlc接收单元908传送诸如状态报告(其确收在设备数据传输914中发送的初始数据接收)、或其他确收数据之类的信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本公开可被预想为涵盖至少两种类型的rlc模式切换。第一种类型是“双向”模式切换类型,其中始发方实体和对等方实体两者切换rlc模式,诸如图8的示例中那样。第二种类型可以是“单向”模式切换类型,其中rlc实体之间的要么上行链路要么下行链路被改变。在这种情形中,即使rlc实体的接收侧决定要切换模式,rlc实体的传送侧可继续根据旧的rlc模式操作进行操作(例如,对于下行链路,am模式处于操作中,而对于上行链路,类um模式处于操作中,或者反之)。
图9可被示为支持单向模式切换,其中第一amrlc传送单元906(在am模式中操作)向第二amrlc接收机单元912(也在am模式中操作)传送数据,不同之处在于第二amrlc传送单元910现在是第二umrlc传送单元910(在um模式中操作),其确收对上述数据事务的数据接收,并生成反映该数据接收的状态报告并将该状态报告传送给现在的第一umrlc接收单元908(也在um模式中操作),其先前是第一amrlc接收单元908。
此外,图9还解说了第一设备中的rlc传送906可包括缓冲用于am操作的pdu的传送缓冲器918。相关地,在数据传输914的接收机侧,接收机rlc包括缓冲传入pdu的接收缓冲器920。尽管未示出,但传送单元910和接收单元908也可包括各自相应的传送缓冲器和接收缓冲器。
此外,应注意,至少有几种方式来发信令通知图8中所示的rlc模式切换请求808和rlc模式切换确收814。在一方面,由信号808和814完成的信令可使用数据pdu中的带内信令或使用状态pdu信令来实现。为促进描述该概念,图10解说了可被用于实现信号808或814的带内信令的示例性rlc数据pdu构造。对于带内信令,rlc模式切换命令是通过rlc数据协议数据单元(pdu)来信令通知的。为此,本公开提供了rlc数据pdu报头内的新字段。具体而言,该字段定义了模式切换请求或确收字段,其被用于例如用新rlc模式信息来发信令通知rlc模式切换请求808,或在另一方向上发信令通知rlc模式切换确收814。如图10中可见,rlc数据pdu1000被格式化成具有数目n个八位位组,每个八位位组为8比特(即,字节)。应注意,rlcpdu是长度为8比特或八位位组的n倍的比特串,并且图10中该比特串的表示是以表形式来解说的。
第一个八位位组1002(即,八位位组1)包括报头信息,其在该八位位组中具有数个比特字段。八位位组1002中的2比特的第一字段1004是所引入的对模式切换(ms)请求的信令(或在从对等方至始发方rlc实体的确收的情形中为确收字段)。另一字段1006包含模式信号字段,其指示特定模式,诸如am或um。第一个八位位组1002还可包括成帧信息(fi)字段1008,其用于指示该特定rlc数据pdu相对于较高级别数据组织(诸如服务数据单元(sdu))的相对位置或在该较高级别数据组织内的相对位置。八位位组1002还包括:扩展比特字段(e)1010,其指示该特定rlc数据pdu1000是否具有扩展比特以及用户数据是否紧跟在rlc报头之后,或者在rlc报头之后是否存在长度指示符(未示出);以及指示该pdu落在pdu序列中何处的序列号(sn)字段1012。由于序列号(sn)通常可以多于2比特,因此第二个八位位组1014继续该sn。最后,该pdu的数据被包含在其余数目n个八位位组1016中应注意,尽管图10解说了pdu1000中的各个字段在每个字段中具有特定比特数目,但倘若信令需要更多或更少比特(如将来的实现中所期望的),则字段长度不一定限于此。
关于所构想的用于发信令通知图8中所示的rlc模式切换请求808和rlc模式切换确收814的第二种方式,该信令也可用rlc状态pdu来完成。图11解说了被用于此类信令的示例性状态pdu1100。状态pdu1100被示为在pdu1100的第一个八位位组1102中具有三个字段。第一字段1106是d/c比特,其指示该pdu是数据还是控制pdu。对于该pdu,该比特将为指示pdu1100是控制pdu的值(通常为“0”),状态pdu是一种类型的控制pdu。下一个字段是控制pdu类型(cpt)字段1108,其在本示例中用于进一步发信令通知rlc模式切换命令(例如,请求808或ack814)。具体地,根据本示例,针对相应的rlc模式切换请求(例如,808)和rlc模式切换ack(例如,814)定义了至少两个cpt值。例如当cpt字段1108的比特被设置成指示从始发方实体到对等方实体的请求(例如,请求808)时,则rlc模式字段1108将包括指示在rlc模式切换后将使用什么rlc模式(例如,am或um)的比特。在另一方向上(例如,ack814),cpt字段1108的值将被设置成指示rlc模式切换被确收(并且rlc模式字段不一定是需要的,但在一方面可反过来被指示以作为进一步确收)。
关于用于在rlc实体(例如,802和804,或者902和904)内实行rlc模式切换的规程或机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模式切换将涉及在切换至新rlc模式时重置针对旧rlc模式设置的状态变量、计数器、以及定时器中的一者或多者。
关于在确收模式(am)中操作的实体,此类rlc实体至少在lte系统中具有将被影响的数个状态变量、计数器和定时器。应注意,目前所公开的方法和装置适用于5g技术和更晚的技术,并且在此类系统中很可能将定义类似的变量、计数器和定时器。由此,将在5g中实现的切换规程将涉及重置相关性功能状态变量、计数器和定时器。
就lte而言,在一个示例中,amrlc实体的传送侧上受影响的状态变量(如在3gpp规范中定义的)包括变量vt(a)、vt(ms)、和vt(s),其中vt(a)表示确收状态变量,vt(ms)表示最大发送状态变量,以及vt(s)是发送状态变量。amrlc实体的接收侧上受影响的变量包括状态变量:vr(r),其是接收状态变量;vr(mr),其是最大可接受的接收状态变量;vr(x),其是t_重排序状态变量;vr(ms),其是最大状态传送状态变量;以及vr(h),其是最高预期状态变量。另外,传送方amrlc实体上受影响的计数器可包括:轮询_sn,其是轮询发送状态变量;pdu_无轮询,其是用于t-状态禁止的计数器;字节_无轮询,其是与t-状态禁止联用的计数器;以及retx_计数,其是重传数目的计数器。
此外,传送方amrlc实体中受影响的定时器包括t-轮询重传,其是由amrlc实体的传送侧用来重传轮询比特的定时器。在接收侧上,对等方amrlc实体受影响的定时器包括:t-重排序定时器,其是由接收侧amrlc实体和接收方umrlc实体用来检测较低层的rlcpdu丢失的定时器;以及t-状态禁止定时器,其是由amrlc实体的接收侧用来禁止传送状态pdu的定时器。
因此,在执行模式改变操作时,amrlc实体的传送侧重置所有状态变量和计数器,并且停止传送侧定时器。amrlc实体的接收侧重置所有状态变量,并且停止定时器。如果t-重排序定时器在模式改变之际正在运行,则amrlc实体的接收侧停止重排序操作并且立即从经重排序的rlcpdu组装rlcsdu并递送这些rlcsdu,同时丢弃不能被组装成rlcsdu的其余确收模式数据(amd)。然而,对于um操作期间的状态报告,上述操作可能受影响。作为示例,为了使传送方rlc在该状态pdu信令规程中测量分组差错率(per)或等待时间,对等方rlc实体应当向传送方rlc执行持续的状态报告,甚至在um操作模式中亦然。
关于在非确收模式(um)中操作的实体,此类rlc实体至少在lte系统中也具有将被影响的数个状态变量、计数器和定时器。再次还应注意,目前所公开的方法和装置适用于5g技术和更晚的技术,并且在此类系统中很可能将定义类似的变量、计数器和定时器。由此,将在5g中实现的切换规程将涉及重置相关性功能状态变量、计数器和定时器。
传送侧上的umrlc实体维护将被重置的数个状态变量。如针对lte的3gpp规范中所定义的,这些变量包括vt(us),其是保持将被指派给下一个新生成的umdpdu的序列号(sn)的值的状态变量。该变量初始通常被设为0,并且每当umrlc实体递送具有sn=vt(us)的umdpdu时就被更新。在接收侧上,umrlc实体的状态变量至少维护状态变量:vr(ur),其是um接收状态变量;vr(ux),其是umt-重排序状态变量;以及vr(uh),其是um最高收到状态变量。关于时间,接收侧umrlc实体包括定时器t-重排序,其是由amrlc实体的接收侧和接收方umrlc实体用来检测较低层的rlcpdu丢失的定时器。在模式改变之际,umrlc实体的传送侧将重置所有状态变量,并且umrlc实体的接收侧将重置所有状态变量并停止定时器t-重排序。如果t-重排序定时器在模式改变之际正在运行,则umrlc实体的接收侧停止重排序操作并且立即从经重排序的rlcpdu组装rlcsdu并递送rlcsdu,同时丢弃不能被组装成rlcsdu的其余确收模式数据(amd)。rlc实体的发射机侧和rlc实体的接收侧在早先结合图8所讨论的初始化规程之后开始新的rlc模式操作。
先前关于图8-11的公开讨论了用于针对rlc实体在am和um之间动态地切换以更好地优化性能的示例性方法和装置。如先前提及的另一种示例性办法是利用rlc的组合am/um模式,其中rlc实体的传送侧或始发侧在rlc数据pdu中指示发射机状态,并且对等方rlc实体的接收侧根据rlcpdu的报头中的轮询比特(p)和缓冲比特(b)的组合来处置该rlc数据pdu。
图12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实行组合am/um模式的示例性rlcpdu结构1200。pdu1200的特征在于第一个八位位组1202中的报头数据,包括数据/控制(d/c)比特字段1204、轮询比特(p)字段1206、缓冲比特(b)字段1208、保留比特字段1210、扩展比特(e)字段1212、以及序列号(sn)字段1214。如先前所讨论的,d/c比特1204指示rlcpdu904是用于rlc控制信令(例如,状态pdu)还是数据。轮询比特(p)字段1206表示rlc轮询比特(p)并且发信令通知发射机是否请求接收机发送状态报告。缓冲比特(b)字段1208表示rlc缓冲比特(b),并且发信令通知关于pdu的缓冲应当如何处置rlc数据pdu。保留字段1210是rlc数据pdu1200的保留比特。扩展比特(e)字段1212指示用户数据是否紧跟在rlc报头之后,或者在rlc报头之后是否存在长度指示符(li)。序列号字段1214指示与当前rlc数据pdu相关联的rlc序列号(sn)以及该pdu落在pdu序列中何处。由于序列号(sn)通常可以多于2比特,因此第二个八位位组1216继续报头信息内的sn。最后,该pdu的数据被包含在其余数目n个八位位组1218中应注意,尽管图12解说了pdu1200中的各个字段在每个字段中具有特定比特数目,但倘若信令需要更多或更少比特(如将来的实现中所期望的),则字段长度不一定限于此。
如先前所讨论的,始发方rlc实体在rlc数据pdu(诸如pdu1200)中指示发射机状态,并且对等方rlc实体的接收侧根据位于rlcpdu的报头中的轮询比特(p)1206和缓冲比特(b)1208的组合来处置rlc数据pdu。一旦接收到这些比特值,接收机或对等方rlc实体就可以按四种方式之一进行动作,因为存在传达4个不同状态的2个比特(即,p和b比特)。这些特定动作在下表1中解说。
表1
表1的前两行实质上定义了通常在接收机rlc实体处发现的现有am行为。具体而言,表1的第一行示出了如果p比特为0(p=0)从而指示无状态请求,并且b比特为1(b=1)从而指示缓冲,则所接收到的rlc数据将在接收机处被缓冲且按顺序被转发给接收方实体中的较高层。另外,当接收侧检测到任何缺失rlc数据pdu并且t-重排序(am)定时器期满时,接收方rlc实体将向发射机指示rlcpdu状态。在表1的第二行中所示的情形中,p=1从而指示状态请求,并且b=1从而指示缓冲。在这种情形中,接收机通过首先缓冲所接收到的rlc数据并按顺序将该数据转发给较高层来作出响应。在这种情形中,由于p=1,因此接收机还向发射机指示rlcpdu状态。
表1的最后两行定义了接收机处的um模式行为,但在正常um模式上具有附加信息或修改。具体而言,表1的第三行(其中p=0且b=0)包括将所接收到的数据转发给较高层,其中不执行用于实现对缺失分组的rlc恢复和向较高层进行按顺序递送的缓冲。在这种情形中,留待由较高层来对分组进行重排序。另外,本公开将新行为归因于值p=0和b=0,其中接收机可在检测到任何缺失rlc数据pdu并且t-重排序(um)定时器期满时可任选地报告rlcpdu状态。
表1的第四行示出,在p=1、b=0的情况下,所接收到的数据被转发给接收机实体处的较高层。另外,不执行用于实现对缺失分组的rlc恢复和向较高层进行按顺序递送的缓冲。在这种情形中,留待较高层来对分组进行重排序。本公开还定义了归因于这些值的新行为,其中rlc接收机实体向发射机实体指示rlcpdu状态。由此,rlc发射机可以可任选地轮询rlc接收机并重传缺失分组。
针对表1中的以上过程的一种假设可以是ue仍以短历时执行重排序以吸收由于harq、双/多连通性和/或载波聚集(ca)操作引起的失序递送。此外,为了使传送方rlc在使用缓冲比特和轮询比特的该组合am/um模式中测量分组差错率(per)或等待时间,对等方rlc实体应当向传送方rlc执行持续的状态报告,甚至在um操作模式中亦然。
图13解说了示出始发方rlc实体1302与接收方或对等方rlc实体1304之间在所公开的组合am/um操作中发生的交互的时序图1300。当rlc实体(诸如始发方rlc实体1302)确定rlc模式改变时(如在事件或时间1306处所示),实体1302被配置成开始根据新的rlc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始发方rlc实体1302随后传送rlc数据pdu(诸如pdu1200),其通过p和b比特字段(1206、1208)的设置来指示切换至另一新模式(例如,或者am或者um),如传输1308所示。例如,当rlc实体1302确定要针对接收方rlc实体1304切换至不缓冲或不按顺序递送(例如,um)时,传送方或始发方rlc实体1302通过在要传送(例如,1308)的rlc数据pdu(例如,1200)中将缓冲比特b1208设置成针对um的预定值(例如,如表1中所指示的“0”)来指示该改变。另外,应注意,传送方或始发方rlc实体1302若确定其将不需要重传任何pdu(例如,b比特=0)则可停止缓冲rlc数据pdu。
当接收方或对等方rlc实体接收到rlc数据pdu1308时,该rlc数据根据所指示的模式被处置,并且开始新的rlc模式操作,如在事件或时间1310处指示的。在一示例中,如果b比特被设为um值(例如,b=0),则对等方rlc实体1304开始使用针对um操作配置的t-重排序定时器,即,该定时器配置有比am定时器更短的定时器历时,这使得能够使用较小的接收缓冲器。对等方rlc实体1304随后发送返回rlc数据pdu,如传输1312所指示的。在始发方rlc实体1302接收到数据pdu传输1312之后,实体1302如同接收方或对等方侧的所指示模式的数据pdu那样来处置rlc数据pdu,如在事件或时间1314处指示的。在一方面,传输1312构成信号1308的匹配互补指示信号,其中对等方rlc实体包括返回给始发方rlc实体(或者还有其他rlc实体)的模式切换信息。
根据另一方面,当rlc实体确定从um至am的切换之后,发射机rlc实体1302通过在要传送的rlc数据pdu中将b比特设置成针对am的预定值(例如,“1”)来指示该改变,并在缓冲b比特被设置成am值时开始缓冲rlc数据pdu,因为对等方rlc实体可能请求重传pdu。当对等方rlc实体的接收侧接收到具有设置为am值(例如,“1”)的模式字段的rlc数据pdu时,对等方rlc实体例如在所接收到的rlc数据pdu中的轮询比特被置位时和/或在对等方rlc实体的接收侧检测到任何缺失rlc数据pdu时开始生成状态报告,并且还开始使用针对am操作配置的t-重排序定时器(其配置有比um定时器更长的定时器历时,从而接收侧可以从经重传的rlcpdu以及先前接收到的rlcpdu来重装rlcsdu)。还应注意,对等方rlc实体可能甚至在um操作模式中也需要生成状态报告,从而传送方rlc可以测量分组差错率(per)和/或等待时间。
图14是解说可被配置成执行本文所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功能的无线设备1400的示例性硬件实现的框图。作为示例,设备1400包括各种电路系统和/或逻辑,可以是ue或enb的一种配置。设备1400包括通信接口电路系统1402,其可包括发射机电路系统1404和接收机电路系统1406。通信接口电路系统1402被进一步配置成向和从网络(例如,通过天线或各种天线阵列(未示出)向和从图1中的网络104)发送和接收各种信号。进一步应注意,通信接口电路系统1402可包括用于实行各种功能的数字信号处理(dsp)电路系统或逻辑,包括但不限于结合发射和接收电路系统1404、1406来至少部分地实现协议栈(诸如lte协议栈(参见例如图3))中的各个协议层。
此外,设备1400包括处理电路1408,其可包括应用层处理、以及其他处理,并且甚至在一些实例中用于实现协议栈的部分。此外,该设备包括存储器设备或存储介质1410以存储可由处理电路系统1408或其他计算装置执行的各种指令或代码。此外,设备1400可实现成具有由总线1412一般化地表示的总线架构或类似通信耦合。取决于处理电路系统1408、通信接口电路系统1402的具体应用以及整体设计约束,总线1412可包括任何数目的互连总线和桥接器。如所解说的,总线1412将包括通信接口电路系统1402、处理电路系统1408、存储器设备1410、以及可任选的用户接口1414在内的各种电路系统链接在一起。
存储器设备1410可包括大容量存储设备,并且还可被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和处理器可读介质。总线1412还可链接各种其他电路,诸如定时源、定时器、计数器、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未示出)。取决于设备1400的本质,也可提供用户接口1414(例如,按键板、显示器、扬声器、话筒、操纵杆、触摸面板等),并且该用户接口1414可通信地耦合至总线1412。
根据本公开的其他各种方面,本文所公开的元素、或元素的任何部分、或者元素的任何组合可使用处理电路系统1408来实现。处理电路1408可包括由硬件和软件模块的某种组合来控制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利用的处理器的示例包括: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ld)、配置成专门执行特定功能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片上系统(soc)、状态机、定序器、门控逻辑、分立的硬件电路以及其他配置成执行本公开中描述的各种功能性的合适硬件。
处理电路系统1408可至少部分地负责管理总线1412和一般处理,其可包括对存储在可驻留在存储器设备1410中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软件的执行。在这方面,处理电路系统1408可被用来实现本文所公开的方法、功能和技术中的任一种。此外,处理电路系统1408可执行软件。软件应当被宽泛地解释成意为指令、指令集、代码、代码段、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软件模块、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例程、子例程、对象、可执行件、执行的线程、规程、函数、算法等,无论其是用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其他术语来述及皆是如此。软件可按计算机可读形式驻留在存储器设备1410中,或在一些实例中驻留在外部计算机可读介质(未示出)中。存储器设备1410可包括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作为示例,其包括:磁存储设备(例如,硬盘、软盘、磁条)、光盘(例如,压缩碟(cd)或数字多功能碟(dvd)或蓝光tm碟)、智能卡、闪存设备(例如,“闪存驱动器”、卡、棒、或钥匙驱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式prom(eprom)、电可擦式prom(eeprom)、寄存器、可移动盘、以及任何其他用于存储可由计算机访问和读取的软件和/或指令的合适介质。作为示例,计算机可读介质和/或存储1410还可包括载波、传输线、和任何其它用于传送可由计算机访问和读取的软件和/或指令的合适介质。在替换方案中,存储介质1410可驻留在处理电路系统1408中,或者跨包括处理电路系统1408在内的多个实体分布。
再进一步,处理电路系统1408可以是多功能的,由此各种功能被加载并且电路系统1408被配置成执行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的不同实例。处理电路系统1408可附加地被适配成管理响应于来自例如用户接口1414或通信接口1402的输入而发起的后台任务。
尽管未解说,但发射和接收电路系统1404、1406可耦合至rf(射频)电路以用于在phy层上传送和接收信号。另外,发射和接收电路系统1404、1406可以诸如针对rlcam操作或者在缓冲比特b被设为“1”时处理并缓冲所传送或接收的信号。
以下流程图解说了在根据本文所公开的某些方面来适配或配置的网络元件上执行或操作的方法和过程。这些方法和过程可在任何合适的网络技术中实现,包括3g、4g和5g技术,这里仅列举了少数几个。相应地,权利要求不限于单种网络技术。在这方面,对“ue”的引述可被理解为还指代移动站、订户站、移动单元、订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订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机、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对“演进型b节点”、“enb”、“毫微微蜂窝小区”、“家用b节点”、“家用enb”的引述可被理解为指代基站、基收发机站、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收发机功能、基本服务集、扩展服务集、或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对mme的引述可以还指代担当服务网络中的认证方和/或主服务递送节点(诸如举例而言移动交换中心或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的实体。对hss的引述可以还指代包含用户相关和订户相关的信息,提供移动性管理、呼叫和会话设立、和/或用户认证和接入授权中的支持功能的数据库,包括例如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认证中心(auc)和/或认证授权和记帐(aaa)服务器。
图15是可在第一设备(诸如始发方rlc设备)处执行的示例性无线通信方法1500的流程图。在框1502,第一设备确定用于第一设备(例如,始发方rlc实体)与第二设备(例如,对等方rlc实体)之间的无线电连接中的无线电承载连接或至少第一分组流的通信模式,包括确定是要在提供分组丢失恢复和分组重排序中的至少一者的第一通信模式(例如,am)中操作还是在不提供分组丢失恢复的第二通信模式(例如,um)中操作。作为几个示例,框1502中的该过程可对应于图8中的rlc模式改变事件806或图13中的rlc模式改变确定1306。
方法1500进一步包括从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传送第一指示,其中该指示涉及应当对无线电连接中的第一分组流使用第一通信模式还是第二通信模式,如框1504中所解说的。作为示例,该第一指示可包括图8中的信令808或图13中的信令1308,这仅是作为几个示例。此外,第一指示可通过图10和11中解说的pdu报头信息来实现,无论是数据pdu还是状态pdu。此外,第一指示可以是图12的pdu中的轮询比特p。框1504中的传输还包括给第二设备的指示是否将维持分组缓冲的第二指示。作为示例,该第二指示可以是图12中解说的缓冲比特b。由此,将进一步领会,作为轮询比特的第一指示和作为缓冲比特b的第二指示的组合可被用于提供使对等方rlc实体切换由这些比特的组合所传达的模式的指示信令,如先前所讨论的。
再进一步,方法1500包括框1506中解说的过程,其中用于该无线电连接中的第一分组流的通信模式至少基于第一指示而在第一通信模式与第二通信模式之间切换。作为示例,该过程可对应于图8中的事件812或818,或者图13中的事件1310或1314。
在另一示例中,第一设备可响应于传送该指示而从第二设备接收确收。第一设备随后将在接收到确收之后仅切换该无线电连接中的第一分组流的操作。第一设备还可响应于接收到该确收而重置与该无线电连接中的第一分组流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状态元件,这些状态元件包括变量、计数器和/或定时器中的至少一者。第一设备还可设置重传定时器,其用于在该重传定时器期满之前未接收到确收的情况下重传该指示。
在又一示例中,这些指示中的至少一者进一步指示第一设备是否正在缓冲分组以用于恢复。发射机缓冲数据仅用于重传。重排序是接收机特有功能,其与发射机侧的发射机功能无关。
根据另一示例,确定是要在第一通信模式中操作还是要在第二通信模式中操作是由第一设备的发射机执行的。
在另一示例中,确定是要在第一通信模式中操作还是要在第二通信模式中操作是由第一设备的接收机执行的。
根据另一方面,协议层是多层协议栈中的一层,并且该协议层是以下至少一者:(a)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b)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或(c)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
在又一方面,当第一设备的存储器使用超过预定阈值时,第一设备可从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第二通信模式。在再一示例中,当第一设备的发射机或接收机缓冲器的使用超过预定阈值时,第一设备可从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第二通信模式。
根据另一示例,第一设备还可在该无线电连接的第一分组流上执行用户面测量,其中确定是要在第一通信模式中操作还是在第二通信模式中操作是基于此用户面测量的,并且用户面测量包括数据率、缓冲器大小、分组差错率(per)和/或块差错率(bler)中的至少一者。第一设备还可将用户面测量与阈值作比较,以确定是要在第一通信模式中操作还是在第二通信模式中操作。
在另一示例中,确定是要在第一通信模式中操作还是在第二通信模式中操作是基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等待时间、或第一设备的第一应用层的第一对等端与第二设备的第二应用层的第二对等端之间的测得端到端等待时间。
在另一示例中,确定是要在第一通信模式中操作还是在第二通信模式中操作是基于该无线电连接的第一分组流上当前活跃的网际协议(ip)流的数量。
在另一示例中,第一通信模式包括确收模式(am),且第二通信模式包括非确收模式(um)。然而,该um可以并非与rlc中的um严格相同,因为该um仍向对等方rlc实体生成状态pdu。
在又一个示例中,这些指示中的至少一者是在:(a)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状态协议数据单元(pdu)、(b)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c)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pdu中的比特、(d)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状态pdu、(e)pdcp数据pdu中的比特、(f)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元素、或(g)macpdu中的比特内发送的。
图16是在无线通信设备(诸如在无线电连接中的无线电承载连接或分组流的接收端的对等方rlc实体)处执行的无线通信方法1600的流程图。如所解说的,方法1600解说了框1602处的过程,其包括在第一无线设备处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指示信号,该指示信号指示要将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电连接中的第一分组流的通信模式从第一或第二通信模式中的一者切换至第一或第二通信模式中的另一者,其中第一通信模式提供分组丢失恢复和分组重排序,并且第二通信模式不提供分组丢失恢复。应注意,根据几个示例,框1602中的过程可包括图8中的信令808和事件812,或图13中的信令1308或1312以及事件1310或1312。
方法1600进一步包括在框1604中解说的根据该指示信号来切换该无线电连接中的第一分组流的通信模式的过程。此外,该指示信号包括对要切换至第一或第二通信模式中的哪一个通信模式的第一指示、以及指示是否将在至少第一无线设备中维持分组缓冲的第二指示。
在另一示例中,该无线通信设备还可以响应于接收到该指示而向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确收。
在另一示例中,该无线通信设备还可抑制响应于接收到该指示而传送确收,以阻止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切换该无线电连接中的第一分组流的通信模式。
在另一示例中,该无线通信设备可响应于接收到该指示而重置与该无线电连接中的第一分组流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状态元件,这些状态元件包括变量、计数器、和/或定时器中的至少一者。
在另一示例中,该指示信令进一步指示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是否正在缓冲分组以用于恢复。发射机缓冲数据仅用于重传。重排序是接收机特有功能,其与发射机侧的发射机功能无关。
在另一示例中,第一通信模式包括确收模式(am),且第二通信模式包括非确收模式(um)。然而,该um可以并非与rlc中的um严格相同,因为该um仍向对等方rlc实体生成状态pdu。
在另一示例中,协议层是多层协议栈中的一层,并且该协议层是以下至少一者:(a)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b)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或(c)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
在另一示例中,该指示信令是在:(a)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状态协议数据单元(pdu)、(b)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c)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pdu中的比特、(d)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状态pdu、(e)pdcp数据pdu中的比特、(f)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元素、或(g)macpdu中的比特内发送的。在另一示例中,该指示是经由控制信号(例如,控制或状态pdu)或带内信号(例如,数据pdu)来接收的。
应理解,所公开的过程中各步骤的具体次序或层次是示例性办法的解说。应理解,基于设计偏好,可以重新编排这些过程中各步骤的具体次序或层次。此外,一些步骤可被组合或被略去。所附方法权利要求以示例次序呈现各种步骤的要素,且并不意味着被限定于所给出的具体次序或层次。
提供本描述是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均能够实践本文中所述的各种方面和示例。对这些方面和示例的各种改动将容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明白,并且在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于其他方面。因此,权利要求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示出的方面,而是应被授予与语言上的权利要求相一致的全部范围,其中对要素的单数形式的引述除非特别声明,否则并非旨在表示“有且仅有一个”,而是“一个或多个”。除非特别另外声明,否则术语“一些”指的是“一个或多个”。本公开通篇描述的各种方面的要素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当前或今后所知的所有结构上和功能上的等效方案通过引述被明确纳入于此,且旨在被权利要求所涵盖。此外,本文中所公开的任何内容都并非旨在贡献给公众,无论这样的公开是否在权利要求书中被显式地叙述。没有任何权利要求元素应被解释为装置加功能,除非该元素是使用短语“用于……的装置”来明确叙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