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层级结构的指控网络级联失效模型构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9174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带有层级结构的指控网络级联失效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S1:定义指控网络中节点的初始负载和容量;

S2:用指控网络失效节点负载重分配方法使网络中所有完好节点的负载发生一次更新;

S3:衡量指挥控制网络的级联抗毁性能;

S4:建立指挥控制网络级联失效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层级结构的指控网络级联失效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方法还包括:

S5:根据建立的级联失效模型调节模型中的参数,采用级联抗毁性测度评估指挥控制网络抗毁性,使得指控网络级联抗毁性达到最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层级结构的指控网络级联失效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定义指控网络中节点的初始负载,具体是:指控网络具有明显的层级性,不同层级的节点在指控网络的重要程度不同,定义节点的初始负载为:

Fi(0)=α×kiλ+(1-α)×(D+1-di)γ

其中,ki和di分别为节点vi的度和指挥层级,D为指控网络总的指挥层级数;α,λ和γ为初始负载调节系数,控制节点度和指挥层级对节点初始负载的影响,λ,γ∈[0,∞)且α∈[0,1];通过1-α可以调节负载的层级性,1-α值越大,表示网络层级性在负载定义中的比重越大,网络负载分布的层级性越明显;当α=0时,表示初始负载定义完全依据节点的指挥层级;当α=1时,表示节点初始负载分配仅受节点度的影响,不考虑其指挥层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层级结构的指控网络级联失效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ML级联失效模型确定节点的容量,假设容量Ci与其初始负载Fi成线性正比,节点容量定义为:

Ci=(1+β)×Fi

其中,β≥0为容限系数,是节点容量富余度量,可表征网络成本;β越大,节点的容量越大,节点承受负载的能力越强,因而抗毁性就越强,同时节点的成本越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层级结构的指控网络级联失效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指控网络失效节点负载重分配方法,具体是:

将失效节点负载只分配给邻居节点中的上级或者同级节点,对于任意失效节点vf,其负载Ff按照比例系数F(cj,η,Cj,k)分配给未失效的上级或者同级节点,表达式如下:

其中,Γs是与失效节点连接的同级节点的集合,Γd是与失效节点相连的上级节点的集合,Cj、Ck为对应层级邻居节点容量,η∈(0,1)为负载重分配层级系数,η越大负载越倾向于向更高层节点分配;当时,失效节点没有同级邻居节点,负载只分配给上级邻居节点;当时,失效节点既有同级邻居节点也有上级邻居节点,将按照上级指挥能力和同级协同强度分配失效节点负载;当时,失效节点没有上级邻居节点,负载只分配给同级邻居节点;

依据上述失效节点负载重分配方法,失效节点vf任意一个同级或者上级邻居节点vj将分担的额外负载增量ΔFf→j,大小为:

Fj→F′j=Fj+ΔFf→j

=Fj+Ff·F(cj,η,Cj,k)

失效节点的负载重分配会使得网络中所有完好节点的负载发生一次更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层级结构的指控网络级联失效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本申请采用节点存活率G和网络承载能力CF来衡量指控网络抗毁性能,节点存活率测度公式如下:

<mrow> <mi>G</mi> <mo>=</mo> <mfrac> <msup> <mi>N</mi> <mo>&prime;</mo> </msup> <mi>N</mi> </mfrac> </mrow>

其中,N为初始时刻网络中总节点数,N'为某一时刻级联失效终止后,网络中可以正常工作的节点个数;该指标越大,说明攻击对网络的级联破坏性越小,网络抗毁性越好;

网络承载能力CF来衡量指挥控制网络的级联抗毁性能,计算公式如下:

<mrow> <mi>C</mi> <mi>F</mi> <mo>=</mo> <munder> <mo>&Sigma;</mo> <mrow> <mi>i</mi> <mo>&Element;</mo> <mi>V</mi> </mrow> </munder> <mrow> <mo>(</mo> <msub> <mi>C</mi> <mi>i</mi> </msub> <mo>-</mo> <msub> <mi>F</mi> <mi>i</mi> </msub> <mo>)</mo> </mrow> <mo>/</mo> <mi>C</mi> <mi>o</mi> <mi>n</mi> <mi>F</mi> </mrow>

其中,Fi和Ci分别是未失效节点vi现有负载和初始容量,V是完好节点集合,ConF是网络所有节点初始负载之和;CF越大,负载重分配策略越有效,节点失效后引起的级联故障越弱,网络的抗毁性越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层级结构的指控网络级联失效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指挥控制网络级联失效模型中将指挥实体抽象成节点,实体之间的关系抽象成边,且不同的边代表不同的联系,包括指挥关系和协同关系;其中,指挥关系,包括按级指挥和越级指挥;协同关系,包括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

将指挥控制网络抽象成无向无权的连通图G=(V,E),V={v1,v2,…,vn}表示n个节点集合,E={e1,e2,…,em}代表网络中m条边的集合;G的邻接矩阵为A=[aij],A中元素aij定义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带有层级结构的指控网络级联失效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作战节点按照“军-旅-团-营-连”方式分为五个层级,构造指控网络级联失效模型,步骤如下:

Step1:初始化指控网络G的指挥跨度S,指挥层级D,负载参数α,β与γ,容量系数β,负载重分配倾向系数η;

Step2:设定一个根节点,即最高层指控节点,其指挥层级d=1;

Step3:按照指挥跨度S,在第i+1层生成第i层的子节点,每个i层节点产生S个子节点,并对应将S个子节点与其父节点连接,其指挥层级d+1;

Step4:重复Step3,直至指挥层级d=D,构建树状指控网络G0,该指控网络的节点数为N=(SD-1)/(S-1);

Step5:对网络G0中同一个父节点下的子节点以及同一祖父节点下的孙子按照一定概率建立协同边,同时在网络中按照一定的概率建立越级指挥边;

Step6:生成指挥控制网络G1,计算节点的度和层级,并确定指控网络中各节点的初始负载和容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带有层级结构的指控网络级联失效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方法还包括:

Step7:调节模型中相关参数,按照基于度的攻击策略对指控网络中的节点移除,对失节点负载重分配,并计算此时指控网络的性能指标;

Step8:重复Step7,迭代一定次数后终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带有层级结构的指控网络级联失效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控制变量法,逐个调节模型中的参数,然后对指控网络进行蓄意攻击,攻击节点数占整个网络节点数量的比例为p,并采用节点存活率G、网络承载能力CF作为级联抗毁性指标衡量模型参数取值对指挥控制网络的影响,进而确定模型参数。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