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子设备保护壳及移动wifi接入设备。
背景技术:
在非常用地点使用手机等需要联网的电子设备时,由于没有免费的wifi网络,而移动数据流量和手机热点资费又高,用户会选择单独携带移动wifi接入设备来为手机等电子设备提供wifi网络。
相关技术中的移动wifi接入设备通常包括wifi模组和内置电源等结构,导致其体积较大,携带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及移动wifi接入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该电子设备保护壳可与电子设备组装以保护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内置有wifi模组。
可选的,该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内置电源,所述内置电源可为所述wifi模组供电。
可选的,该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电源插口,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相组装时,所述电源插口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源接口连通,以由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电池为所述wifi模组供电。
可选的,所述电源插口的第二端可与外部电源连通,以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可选的,该电子设备保护壳还包括用于安装上网卡的卡托和带有卡座的收容槽;所述卡托可插接在所述收容槽内且与所述卡座配合,以使所述上网卡与所述wifi模组连通。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移动wifi接入设备,该移动wifi接入设备包括:
组装部,与电子设备的至少一部分配合,以实现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移动wifi接入设备的组装;
wifi模组,可发射wifi信号。
可选的,该移动wifi接入设备还包括内置电源,所述内置电源可为所述wifi模组供电。
可选的,该移动wifi接入设备还包括电源插口,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移动wifi接入设备相组装时,所述电源插口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源接口连通,以由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电池为所述wifi模组供电。
可选的,所述电源插口的第二端可与外部电源连通,以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可选的,所述组装部设置在所述电源插口上,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源接口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组装部与所述卡接部卡接配合,以实现所述移动wifi接入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组装。
可选的,所述组装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移动wifi接入设备上的凹部,所述电子设备的至少一部分配合于所述凹部,以实现所述移动wifi接入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组装。
可选的,该移动wifi接入设备还包括用于安装上网卡的卡托和带有卡座的收容槽,所述卡托可插接在所述收容槽内且与所述卡座配合,以使所述上网卡与所述wifi模组连通。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通过在电子设备保护壳内设置wifi模组,以使wifi模组为组装在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内的电子设备提供wifi信号。此外,本公开还通过为移动wifi接入设备设置组装部,以使电子设备可与该组装部组装配合。上述移动wifi接入设备既可为电子设备提供wifi,又可与电子设备组装使用,方便携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相关技术中一种移动wifi接入设备的应用场景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另一种移动wifi接入设备的应用场景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移动wifi接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移动wifi接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移动wifi接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再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移动wifi接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凹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凹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手机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手机保护壳与手机配合使用时手机的用户界面图;
图10b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手机保护壳与手机配合使用时手机的用户界面图;
图10c是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手机保护壳与手机配合使用时手机的用户界面图;
图10d是本公开再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手机保护壳与手机配合使用时手机的用户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以应用于手机的移动wifi接入设备为例进行描述,其中涉及到的结构改进同样适用于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通过wifi联网的电子设备。
由于移动wifi接入设备a2通常具有预定的覆盖范围,当手机a1处于该预定范围内时可以使用该wifi网络,且距离移动wifi接入设备a2的距离越远手机a1接收到的wifi信号越差。而当手机a1超出上述预定范围后就不能使用该wifi网络了。此外,wifi信号的传播也会受到需要穿过的障碍物的限制,当wifi信号强度不足以穿透障碍物时,处于障碍物另一端的手机a1就不能使用该wifi网络。图1是相关技术中一种移动wifi接入设备的应用场景图。如图1所示,用户a将移动wifi接入设备a2单独的放置在桌面d上,而把手机a1握在手中,当用户a在房间内走动时,距离所述桌面d忽远忽近,导致手机a1接收到的信号受到距离以及墙壁c等障碍物的影响而不稳定。图2是相关技术中另一种移动wifi接入设备的应用场景图,如图2所示,为防止手机b1接收到的wifi信号不稳定,用户b将独立于手机b1的移动wifi接入设备b2与手机b1一同握在手中,造成了携带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对移动wifi接入设备a2或b2的结构进行改进,现结合实施例具体说明如下: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移动wifi接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的移动wifi接入设备10可以包括:组装部11和wifi模组12。其中,组装部11与手机20的至少一部分配合,实现了手机20与移动wifi接入设备10的组装配合。wifi模组12可与手机20关联,并为其提供wifi信号。上述移动wifi接入设备10可组装在手机20上,因此方便携带。
在上述实施例中,移动wifi接入设备10还可以包括用于安装上网卡30的卡托13和带有卡座的收容槽14,在卡托13插接在收容槽14内且与卡座配合的情况下,上网卡30与wifi模组12连通。或者,移动wifi接入设备10也可以使用内置的上网卡30或嵌入到wifi模组12内的上网模块,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此外,移动wifi接入设备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指示灯15,用以指示手机20与wifi模组12的连接和使用状态。
为解决上述wifi模组12的供电问题,该移动wifi接入设备10还可以包括电源插口16,上述电源插口16可以包含第一端161和第二端162。当所述手机20与移动wifi接入设备10相组装时,电源插口16的第一端161与所述手机20的电源接口21连通,即可通过手机20的电池为所述wifi模组12供电。而电源插口16的第二端162用于与外部电源连通,可在必要时为手机20充电。当然,上述移动wifi接入设备10也可以使用如图4所示的内置电源17为wifi模组12供电。或者,上述移动wifi接入设备10既包括上述电源插口16,又包括内置电源17,这样可以在手机20电量充足的情况下使用电源插口为wifi模组12供电,而在手机20电量不足或其他情况下使用内置电源17为wifi模组12供电。
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移动wifi接入设备10可以包括:组装部11、wifi模组12和电源插口16。其中,组装部11也可以设置在如图5所示的移动wifi接入设备10的电源插口16上,同时在手机20的电源接口21上设置卡接部211,组装部11与卡接部211卡接配合以使移动wifi接入设备10组装到手机20上。上述结构的设置简化了移动wifi接入设备10的整体结构,而且在电源插口16与手机20的电源接口21相互配合的同时就完成了手机20与移动wifi接入设备10的组装,操作简单。
图6所示的移动wifi接入设备10可以包括:组装部11和wifi模组12。其中,组装部11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移动wifi接入设备10上的凹部18。上述凹部18可以是带有开口181的容纳腔,手机20靠近电源接口21的一端自上述开口181插入容纳腔内,上述容纳腔与手机20的边缘适配。可以为容纳腔的内壁选用摩擦力较大的材质,以防止移动wifi接入设备10从手机20上脱落。由于上述容纳腔包裹手机20的面积较少,因此不会影响手机20的散热。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选择其他的组装方式使移动wifi接入设备10的容纳腔稳定的配合于手机20,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凹部18也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有底凹槽,手机20的侧壁22和底面23都可收容在上述有底凹槽内,因此既保障了手机20的侧壁22和底面23都不会受到刮擦和碰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以为上述凹槽设置向内弯折的边沿182,当将手机20置于上述有底凹槽内时,上述边沿182和有底凹槽的底部配合可以将手机20固定在有底凹槽内,防止其脱落。
为照顾到手机20的散热,上述凹部18也可以是如图8所示的无底凹槽。上述无底凹槽套设在手机20的侧壁22上,既减少了手机20被包裹的面积,又保证了较好的组装效果。
为提升上述移动wifi接入设备的实用性,本公开进一步提出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并以手机保护壳为例进行描述,其中涉及到的结构改进同样适用于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通过wifi联网的电子设备。
如图9所示的手机保护壳40可与手机20组装以避免手机20因刮擦和撞击而受到损坏。手机保护壳40内置有wifi模组41,所述wifi模组41可为手机20提供wifi信号。因此不用再为手机20配置单独的移动wifi接入设备,只要将上述手机保护壳40套在手机20上即可使用wifi网络。
在上述实施例中,手机保护壳40还可以包括用于安装上网卡30的卡托42和带有卡座的收容槽43,在卡托42插接在收容槽43内且与卡座配合的情况下,上网卡30与所述wifi模组41连通。或者,也可以在手机保护壳40内设置的上网卡30或将上网模块嵌入到wifi模组41内部,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此外,手机保护壳4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指示灯44,用以指示手机20与wifi模组41的连接和使用状态。
为解决上述wifi模组41的供电问题,该手机保护壳40还可以包括电源插口45,当所述手机20与所述手机保护壳40相组装时,所述电源插口45的第一端451与所述手机20的电源接口21连通,即可为wifi模组41供电。而电源插口45的第二端452可与外部电源连通,以为所述手机20充电。当然,该手机保护壳40也可以使用内置电源46,所述内置电源46与所述wifi模组41连通,即可为wifi模组41供电。或者,上述手机保护壳40既包括上述电源插口45,又包括内置电源46,这样可以在手机20电量充足的情况下使用电源插口45为wifi模组41供电,而在手机20电量不足或其他情况下使用内置电源46为wifi模组41供电。
在上述移动wifi接入设备和手机保护壳40与手机20的配合使用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手机app端对wifi模组41的相关功能及电源的开关进行控制。具体的,点击如图10a所示的手机屏幕中的wifiapp图标24,可进入如图10b所示的wifi模组41的控制主界面,当前状态未连接,指示灯44可以显示成红色。点击图10b所示的连接按键后,当指示灯44由红转绿时即为连接成功,此时即可使用移动wifi网络服务。其中,可以在wifi模组41的控制主界面设置功能按键25,点击该功能按键25可以得到例如图10c所示的扩展功能菜单251。具体的,当有朋友想与手机保护壳40持有者共享wifi网络时,可以点击设备共享按键,系统会自动生成随机密码,朋友输入随机密码即可连接上网。随机密码具有时效性,用户可自行设定有效时间,超过有效时间后该密码失效。此外,该功能下可显示设备连接数目,可有效察觉是否被不明设备蹭网。用户还可通过点击业务办理按键对wifiapp实时进行套餐变更和续费充值等业务相关的操作。用户也可通过提醒设置按键设置一些提醒消息,如欠费提醒、蹭网提醒、低网速提醒等。如图10d所示,在连接状态下指示灯44常亮为绿色。如果想退出,则需点击断开连接按键,指示灯44由绿转红后手机20断开wifi网络。当用户退出app时,指示灯44熄灭则为彻底关闭,此时将不再耗费手机20的电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