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充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0344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耳机充电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耳机充电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耳机逐渐出现在人们生活中,无线耳机因其方便携带的特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其解决了传统有线耳机的种种不便,但由于无线耳机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必须进行充电。现有的充电通常分为有线式和无线式,有线式充电使用不便,局限性大,而且耳机上需要预留较大的充电母座;无线式充电,是将耳机放在或挂在无线充电座上进行充电,充电端和插头之间的连接面较小,连接需要大量的时间,且移动时极易发生充电不稳定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充电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端和插头之间的连接面较小,连接需要大量的时间,且移动时极易发生充电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耳机充电结构,包括耳机和用于为所述耳机充电的充电盒,所述充电盒包括盒体和盖合于所述盒体上的透明盖体,所述透明盖体的一侧与所述盒体相铰接,所述盒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盒体分隔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放置耳机,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耳机通过弹性充电顶针相连接,所述耳机的内部靠近所述隔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隔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相磁吸的第二磁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耳机包括入耳部和与所述入耳部一体连接的手持部,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手持部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入耳部相配合的第一容纳槽和与所述手持部相配合的第二容纳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内部且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上设有用于弹性充电顶针穿过的过孔,所述第一磁性件的一侧设置有为所述耳机充电的充电端,所述过孔与所述充电端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手持部靠近所述隔板的一侧设置有FPC板,所述充电端连接至所述FPC板。

进一步的,所述耳机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设置有耳壳面盖,所述耳壳面盖靠近所述第二磁性件的一侧设置有触控小板,所述触控小板与所述FPC板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远离所述耳机的一侧设置有PCBA板,所述弹性充电顶针与所述PCBA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靠近所述透明盖体的一侧设置有电量指示灯组,所述电量指示灯组与所述PCBA板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量指示灯组包括至少2个LED指示灯,所述隔板上设有与所述LED指示灯配合的灯孔,所述LED指示灯贴合于所述PCBA板上,所述LED指示灯远离所述PCBA板的一侧设置有将所述LED指示灯的光导出所述灯孔的导光柱。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耳机充电结构,耳机设置在由透明盖体和盒体组成的充电盒内部,透明盖体能够有助于观察耳机的充电状态,通过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磁吸将耳机固定于盒体的内部,保证弹性充电顶针能够轻易的与耳机电性连接,从而保证充电装置稳定快捷的对耳机进行充电。具有弹性的弹性充电顶针能够保证耳机在发生晃动时始终能够与耳机相抵接,保证充电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充电结构开启透明盖体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提供的耳机充电结构的闭合透明盖体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提供的耳机充电结构的合盖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提供的耳机充电结构的A-A截面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提供的耳机充电结构的B-B截面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提供的耳机充电结构中耳机的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耳机充电结构,包括耳机1和用于为耳机1充电的充电盒,充电盒包括盒体2和盖合于盒体2上的透明盖体3,透明盖体3的一侧与盒体2相铰接,盒体2的内部设置有隔板21,且隔板21将盒体2分隔为第一容纳腔22和第二容纳腔23,第一容纳腔22用于放置耳机1,第二容纳腔23内设置有充电装置4,充电装置4与耳机1通过弹性充电顶针5相连接,耳机1的内部靠近隔板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性件13,隔板21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磁性件13相磁吸的第二磁性件24。

耳机1设置在由透明盖体3和盒体2组成的充电盒内部,透明盖体3能够有助于观察耳机1的充电状态,通过第一磁性件13和第二磁性件24的磁吸将耳机1固定于盒体2的内部,保证弹性充电顶针5能够轻易的与耳机1电性连接,保证充电装置4稳定快捷的对耳机1进行充电。使得具有弹性的弹性充电顶针5能保证耳机1在发生晃动时始终能够与耳机1相抵接,从而保证耳机1的充电的稳定性。

具体的,透明盖体3的材质可以为玻璃或者透明塑料等材料,透明盖体3和盒体2的形状可以为圆柱体、长方体和椭圆柱体等形状,耳机1一般都有两个均设置在第一容纳腔22内,两个耳机1分别设置在第一容纳腔22的两侧。

进一步的,耳机1包括入耳部11和与入耳部11一体连接的手持部12,第一磁性件13设置于手持部12的内部。具体的,第一磁性件13设置在耳机1的手持部12的内部,手持部12的底部贴合于隔板21上,第一磁性件13即贴合于该手持部12内部靠近隔板21的一侧,耳机1在放入第一容纳腔22时,第二磁性件24与第一磁性件13相磁吸,从而实现耳机1牢固的放置在第一容纳腔22中,使耳机1在晃动时不容易脱离充电盒,且放置后耳机1刚好与弹性充电顶针5电性连接,实现充电。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3所示,隔板21上设置有与入耳部11相配合的第一容纳槽25和与手持部12相配合的第二容纳槽26。具体的,放置入耳部11的第一容纳槽25的深度较深,放置手持部12的第二容纳槽26的深度较浅。隔板2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容纳槽25和第二容纳槽26的组合槽,该组合槽主要用于放置耳机1。透明盖板靠近隔板21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容纳槽25和第二容纳槽26的组合槽相配合的第三容纳槽31,第三容纳槽31扣合在耳机1远离隔板21的一侧,即第一容纳槽25、第二容纳槽26和第三容纳槽31组合形成一用于放置和固定耳机1的闭合空间。

进一步的,第二磁性件24设置于第二容纳槽26的内部且与第一磁性件13相对设置。具体的,第一磁性件13以及第二磁性件24均设置在耳机1的手持部12附近,第二磁性件24设置在第二容纳槽26的内部即设置在隔板21靠近耳机1的一侧,第二磁性件24与第一磁性件13之间间隔耳机1的壳相磁吸,耳机1放置在放入第一容纳槽25、第二容纳槽26和第三容纳槽31组合的空间内部时第二磁性件24与第一磁性件13相磁吸而实现耳机1牢固的固定,不容易脱离。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24可以设置在隔板21远离耳机1的一侧,第二磁性件24与第一磁性件13之间间隔耳机1的壳和隔板21相磁吸,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6所示,隔板21上设有用于弹性充电顶针5穿过的过孔27,第一磁性件13的一侧设置有为耳机1充电的充电端14,过孔27与充电端14相对设置。具体的,过孔27设置在隔板21上,弹性充电顶针5始终穿过过孔27,保证耳机1放置入第一容纳槽25和第二容纳槽26组合的空间后在第一磁性件13和第二磁性件24的吸附下,使得弹性充电顶针5和耳机1电性连接,从而对耳机1进行充电。弹性充电顶针5设置在充电装置4上,弹性充电顶针5穿过过孔27与耳机1上的充电端14相导通。弹性充电顶针5可弹性伸缩地安装于耳机1上,故使得弹性充电顶针5具有弹性接触性能,提高电接触性能,避免在摇晃时电性连接断开。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手持部12靠近隔板21的一侧设置有FPC板15,充电端14连接至FPC板15。具体的,FPC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板)15即为柔性电路板,该FPC板15设置在耳机1的内部用于连接充电端14及其他的零部件,例如发声装置和无线传输装置等。

进一步的,耳机1远离隔板21的一侧设置有耳壳面盖16,耳壳面盖16靠近第二磁性件24的一侧设置有触控小板17,触控小板17与FPC板15相连接。通过设置在耳壳面盖16上的触控小板17对耳机1进行控制,当需要接收指令或发送指令时,只需要用手指轻触耳壳面盖16既可以对触控小板17进行控制,且触控小板17与FPC板15相连接并传送指令,有效的提高了生产的便利性和防水结构的简单性。

进一步的,隔板21远离耳机1的一侧设置有PCBA板28,且弹性充电顶针5与PCBA板28电性连接。具体的,PCBA板28用于连接充电装置4和弹性充电顶针5,对充电装置4的供电和剩余电量的检测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5所示,隔板21靠近透明盖体3的一侧设置有电量指示灯组6,电量指示灯组6与PCBA板28相连接。电量指示灯组6设置在隔板21上,透过透明盖体3可以观察到电量指示灯组6的灯亮情况,便于观察,可清楚地透过透明盖体3观察LED指示灯61指示出该充电盒的剩余电量、储能电池充电状态、耳机1充电状态等信息。

进一步的,电量指示灯组6包括至少2个LED指示灯61,隔板21上设有与LED指示灯61配合的灯孔29,LED指示灯61贴合于PCBA板28上,LED指示灯61远离PCBA板28的一侧设置有将LED指示灯61的光导出灯孔29的导光柱62。具体的,LED指示灯61贴合在PCBA板28上,LED指示灯61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柱62导出隔板21。电量指示灯组6优选的有四个LED指示灯61,间隔排列安装在隔板21的中部,每亮一个灯时表示已充电25%的电池容量。可清楚地透过透明盖体3观察LED指示灯61指示出该充电盒的剩余电量、储能电池充电状态、耳机1充电状态等信息。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电量指示灯组6内LED指示灯61的数量还可以为3个、5个和6个等,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替换和改进等等,这些修改、替换和改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