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会议用万向拾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7321发布日期:2018-07-27 22:58阅读:8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频信号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会议用万向拾音器。



背景技术:

拾音器作为一种音频监控产品,和音频监控产品一起被市场所接受,但是由于人们意识上的差异,很多实际实用过程中,对待图像要求很高,而对待声音的要求较低,也导致了图像近十年来突飞猛进,而声音处理止步不前,随着近一两年来,国家对音频监控需求的增加,尤其是公安,检察,法院,监狱,道路等公共场合,需要有声音,而且需要有清晰声音拾取的需求,促进了音频监控行业的发展,但是音频作为一个需要有较高技术要求的行业,而且国内对于声音研究专业人才的匮乏,使得对音频研究很少,尤其是对于声信号处理更是少之又少,但是随着音频监控需求的增加,很多场合需要有高要求的拾音器,希望能够拾取人声,去除噪声,确保现场声音能够完美的保存下来。

实用新型专利CN206908773U记载了一种新型拾音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底端与下壳体顶端卡扣连接,所述上壳体上端右侧设有调节孔,所述上壳体上端中部设有透声口,所述透声口上端中部设有透声网,所述透声网底端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底端设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中部设有麦克风,所述麦克风底端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端右侧设有电位器,所述上壳体内腔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中部均开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腔底端均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有压块。然而该拾音器无法转动根据需要调节方向,也没有对采集的音频进行降噪处理,使得该拾音器的应用受到限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根据位置和方向的具体需要进行调节的万向拾音器,使其适合多种应用领域,并对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清晰、保真的音频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整位置和方向并具有较好音质效果的会议用万向拾音器,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会议用万向拾音器,包括:基座(1)、伸缩杆(2)、万向头(3)、拾音器(4)、调节固定器(5)、转向器(6)和拾音器开关(7);

所述伸缩杆(2)连接于基座(1)上,其长度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伸缩杆(2)上部连接有万向头(3),万向头(3)上方转动连接有转向器(6),调节固定器(5)用于固定转向器(6);转向器6的顶端电连接有拾音器4,开关(7)用来控制拾音器(4)的开始和关闭;

所述拾音器(4)包括第一壳体(8)、第二壳体(9);所述第一壳体(8)上部开口中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防尘膜(11)、透声网(12)、海绵层(13)和麦克风(18);麦克风(18)下方电连接电路板(10);第二壳体(9)的中心设置有由插孔壁(16)限定的插孔(15),用来接收转向器(6)顶端的杆部,转向器(6)杆部插入插孔(15),其端面与电路板(10)电连接。

进一步地,转向器(6)的顶端杆部插入到拾音器(4)的插孔中,两者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凸起和凹槽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插孔(15)内臂上设置有多个凸条,转向器(6)的顶端杆部对应设置有多个凹槽,凸条和凹槽配合将插孔(15)与转向器(6)的顶端杆部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8)和第二壳体(9)通过螺纹(17)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电路板(10)与该第一壳体(8)卡扣连接,第一壳体(8)内臂上左右都开有凹槽,电路板(10)两端侧设置有凸起,该凸起和凹槽配合将电路板(10)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8)上。

进一步地,电路板(10)与该第一壳体(8)卡扣连接,第一壳体(8)内臂上左右都设置有凸起,电路板(10)两端侧设置有凹槽,该凸起和凹槽配合将电路板(10)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8)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8)和第二壳体(9)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弹性支撑体(14)。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10)包括前置放大电路、增益控制电路和滤波电路。

进一步地,还包括麦克风阵列,由两个麦克风(18)组成,其设置在基座(1)的内部两侧。

进一步地,在万向头(3)中设置电机,用于驱动转向器(6)的转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会议用万向拾音器,包括:基座(1)、伸缩杆(2)、万向头(3)、拾音器(4)、调节固定器(5)、转向器(6)和拾音器开关(7);所述伸缩杆(2)连接于基座(1)上,其长度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伸缩杆(2)上部连接有万向头(3),万向头(3)上方转动连接有转向器(6),调节固定器(5)用于固定转向器(6);转向器6的顶端电连接有拾音器4,开关(7)用来控制拾音器(4)的开始和关闭;所述拾音器(4)包括第一壳体(8)、第二壳体(9);所述第一壳体(8)上部开口中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防尘膜(11)、透声网(12)、海绵层(13)和麦克风(18);麦克风(18)下方电连接电路板(10);第二壳体(9)的中心设置有由插孔壁(16)限定的插孔(15),用来接收转向器(6)顶端的杆部,转向器(6)杆部插入插孔(15),其端面与电路板(10)电连接。该会议用万向拾音器作为一种会议辅助的音频信号播放和记录装置,可以根据不同位置和方向的需要调节拾音器使其对准声源,而且对采集的音频信号进行滤波降噪,能更好的保证所采集的音频信息的质量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和(b)是本实用新型的会议用万向拾音器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拾音器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拾音器的插孔结构图;

图4是音视频采集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基座,2、伸缩杆,3、万向头,4、拾音器,5、调节固定器,6、转向器,7、拾音器开关,8、第一壳体,9、第二壳体,10、电路板;11、防尘膜,12、透声网,13、海绵层,14、弹性支撑体,15、插孔,16插孔壁,17、螺纹,18、麦克风,19、扬声器,20、摄像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会议用万向拾音器的整体结构图,包括:基座1、伸缩杆2、万向头3、拾音器4、调节固定器5、转向器6和拾音器开关7,所述基座用于支撑整个结构于一平面上,如会议桌、讲台等;伸缩杆2连接于基座上,其长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伸缩杆2上部连接有万向头3,万向头3上方转动连接有转向器6,该转向器6可以向各个方向进行转动,当转动到合适的位置则拧紧调节固定器5,使转向器6不再转动,如果需进一步调节方向则需松开调节固定器5;转向器6的顶端电连接有拾音器4,转向器6的顶端杆部插入到拾音器4的插孔中,两者可以螺纹连接,也可以通过凸条和凹槽进行导轨连接,如图3所示,插孔15内臂上设置有多个凸条,则在转向器6的顶端杆部对应设置有多个凹槽。另外,基座1上设置有开关7,用来控制拾音器的工作开始和关闭。

另外,除了手动控制上述转向器6进行方向的调节,还可以利用声源定位装置自动控制转向器6的转动,使其自动对准声源,可以不需要设置调节固定器5。如图1(b)所示,在基座1的内部两侧分别置入麦克风18,形成麦克风阵列,以获取音频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采样后传输至计算机进行计算和处理,判断声源方向和位置,并生成控制信号控制转向器6进行转动,使拾音器4的方向调整到对准声源方向。该声源定位控制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可以设置电机对该转向器6进行转动驱动,该电机设置于万向头3中。

图2示出了拾音器4的具体结构,该拾音器4包括第一壳体8、第二壳体9,所述第一壳体8和第二壳体9通过螺纹17固定连接。第一壳体8上部开口中从上往下依次具有防尘膜11、透声网12、海绵层13和麦克风18,所述防尘膜11用于抵挡灰尘、杂物等落入拾音器内部;海绵层13用于吸收湿气,保持内部干燥的环境;海绵层13下方为麦克风18,用于接收音频信号。麦克风18下方电连接电路板10,电路板10与该第一壳体8卡扣连接,第一壳体8内臂上左右都开有凹槽,电路板10两端侧设置有凸起,该凸起和凹槽配合将电路板10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8上。第二壳体9的中心设置有由插孔壁16限定的插孔15,用来接收转向器6顶端的杆部,转向器6杆部插入插孔15,其端面与电路板10电连接,以传导电信号。所述第一壳体8和第二壳体9之间的剩余空间内填充有弹性支撑体14,用来固定其他部件,以免受到振动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会议用万向拾音器的工作流程是:会议发言人或其他使用者根据需要调节万向拾音器的方向,使其对准发声源,便于采集声音信号;声源发出的声音通过透声网传输到麦克风,由麦克风接收音频信号,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传输给电路板,通过电路板的前置放大电路将电信号进行放大,通过增益控制和滤波控制,检测输出音频的频率信号,然后根据频率信号进行控制信号输出控制,对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滤波降噪处理,然后输出。如图4所示,拾音器对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后可以通过扬声器19播放出来,该音频信息和摄像机20录制的视频信息共同保存完整的会议过程信息。

本实用新型除应用在会议方面外,还可以应用在:1)教学过程记录:如实时录制教学视频时可应用本实用新型;2)网络化办公:对于异地的两个或多个办公区域,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进行实时的音频或视频交流,增加异地办公沟通;以及其他需要与视频同步记录音频的场合中。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