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更换佩戴方式的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6121发布日期:2018-11-27 23:36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耳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更换佩戴方式的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设备的发展和普及,耳机作为多媒体设备必不可少的配件,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耳机的功能及外观也越来越多样化。

目前,市面上通用的耳挂式耳机一般只能实现一种佩戴方式,不能按使用需求更换佩戴,且现有的耳挂式耳机大部分都是与耳壳一体式,占用空间比较大,不利于包装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的入耳式耳机佩戴方式较单一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实现更换佩戴方式的耳机。

本申请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可实现更换佩戴方式的耳机,包括耳壳和与耳壳连接的耳挂,所述耳壳包括发声单元和与所述发声单元配合的线尾组件,所述线尾组件与所述耳挂连接,所述线尾组件与所述发声单元之间设有斜推旋转定位结构,所述线尾组件通过所述斜推旋转定位结构实现与所述发声单元的定位或旋转解锁并在斜推旋转定位结构旋转至设定角度后配合所述耳挂更换耳机的佩戴方式。

如上所述的可实现更换佩戴方式的耳机,所述斜推旋转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发声单元上的斜推凸块,所述斜推凸块上设有凸块斜推面,所述线尾组件上设有供所述斜推凸块旋转的旋转腔,所述旋转腔上设有与所述斜推凸块配合斜推的斜推凹位,所述斜推凹位上设有与所述凸块斜推面配合定位的凹位斜面,所述凸块斜推面与所述凹位斜面配合卡扣以将所述线尾组件与所述发声单元固定限位。

如上所述的可实现更换佩戴方式的耳机,所述发声单元包括前盖组件和与所述前盖组件可拆卸连接的后盖组件,所述前盖组件包括喇叭前盖和设于所述喇叭前盖内的喇叭,所述后盖组件包括喇叭后盖和设于所述喇叭后盖内的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与所述喇叭相对设置且电路板组件与所述线尾组件电连接,所述喇叭后盖设于所述喇叭前盖上。

如上所述的可实现更换佩戴方式的耳机,所述线尾组件包括公座、与公座配合连接的母座、线尾内胆及设于线尾内胆上与电源线连接的接触弹针,所述母座固定于所述所述线尾内胆上,所述线尾内胆设于所述喇叭后盖上,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铜柱,所述铜柱通过导线与所述电路板焊接连通,且所述铜柱在所述发声单元与线尾组件配合扣紧后与所述接触弹针配合接触。

如上所述的可实现更换佩戴方式的耳机,所述电路板呈环形状并通过所述铜柱固定于所述喇叭后盖上,且环形电路板上沿电路板环形设置有4组触点,每组触点上设有2个所述铜柱,所述线尾内胆上设有2组触点,每组触点上设有2个与所述铜柱一一对应接触的接触弹针。

如上所述的可实现更换佩戴方式的耳机,所述喇叭后盖上设有多个贯通喇叭后盖两端面的定位孔,且多个所述定位孔沿喇叭后盖的外周环形设置,所述铜柱通过所述定位孔卡设于所述喇叭后盖上。

如上所述的可实现更换佩戴方式的耳机,所述线尾内胆的外周多个贯通线尾内胆两端面的安装孔,且所述多个所述安装孔内呈环形状设置且其内设有与所述铜柱一一对应的接触弹针。

如上所述的可实现更换佩戴方式的耳机,所述喇叭后盖的中部凸设有伸入至所述旋转腔内转动的旋转柱,所述斜推凸块设于所述喇叭后盖上并位于所述旋转柱的外周,所述旋转腔设于所述的线尾内胆上且旋转腔的侧壁设有两个沿线尾内胆轴心设置的斜推凹位。

如上所述的可实现更换佩戴方式的耳机,所述公座的外周设有公座凹槽,所述母座的内周设有与所述公座凹槽对应的母座凹槽,所述母座凹槽与所述公座凹槽之间设有用于将母座固定于公座上的O型圈。

如上所述的可实现更换佩戴方式的耳机,所述喇叭后盖的中部与所述公座的中部均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连接所述公座与所述喇叭后盖的连接件,所述公座通过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喇叭后盖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线尾组件通过斜推旋转定位结构可实现旋转拆卸耳机,且通过解锁旋转至设定角度后可将线尾组件与发声单元相对定位,同时配合耳挂实现耳机佩戴方式的变更,保持人体工学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可实现更换佩戴方式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是图1沿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可实现更换佩戴方式的耳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发声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发声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线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耳机普通佩戴方式时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耳机耳挂式佩戴方式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看附图1至附图8,一种可实现更换佩戴方式的耳机,包括耳壳1和与耳壳连接的耳挂2,所述耳壳1包括发声单元3和与所述发声单元配合的线尾组件4,所述线尾组件4与所述耳挂2连接,所述线尾组件4与所述发声单元3之间设有斜推旋转定位结构,所述线尾组件通过所述斜推旋转定位结构实现与所述发声单元的定位或旋转解锁并在斜推旋转定位结构旋转至设定角度后配合所述耳挂更换耳机的佩戴方式。

具体地,所述斜推旋转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发声单元3上的斜推凸块51,所述斜推凸块51上设有凸块斜推面511,所述线尾组件4上设有供所述斜推凸块51旋转的旋转腔40,所述旋转腔40上设有与所述斜推凸块51配合斜推的斜推凹位41,所述斜推凹位41上设有与所述凸块斜推面511配合定位的凹位斜面411,所述凸块斜推面511与所述凹位斜面411配合卡扣以将所述线尾组件4与所述发声单元3固定限位。通过发声单元线尾组件的斜面可定位、可旋转解锁耳机,解锁旋转至设定角度后通过斜推凸块与斜推凹位的配合可将发声单元与线尾组件相对定位,且配合耳挂可更换耳机的佩戴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块斜推面与所述凹位斜面为螺旋斜面可实现定位,所述喇叭后盖33的中部凸设有伸入至所述旋转腔40内转动的旋转柱331,所述斜推凸块51设于所述喇叭后盖33上并位于所述旋转柱331的外周,所述旋转腔40设于所述的线尾内胆44上且旋转腔40的侧壁设有两个沿线尾内胆轴心设置的斜推凹位41,所述设定角度为两所述斜推凹位的凹位斜面的夹角,本实施例中,该夹角设定为140度,在具体使用时,将普通佩戴式线尾组件顺时针旋转140度可实现更换佩戴方式。当然,该角度还可设置为其他角度以符合人体工学要求,具体通过设置两斜推凹位的间隔以改变凹位斜面的夹角即可。

所述发声单元3包括前盖组件和与所述前盖组件可拆卸连接的后盖组件,所述前盖组件包括喇叭前盖31和设于所述喇叭前盖内的喇叭32,所述后盖组件包括喇叭后盖33和设于所述喇叭后盖内的电路板组件34,所述电路板组件34与所述喇叭32相对设置且电路板组件34与所述线尾组件4电连接,所述喇叭后盖33设于所述喇叭前盖31上;所述线尾组件4包括公座42、与公座配合连接的母座43、线尾内胆44及设于线尾内胆上与电源线连接的接触弹针45,所述母座43固定于所述线尾内胆44上,所述线尾内胆44设于所述喇叭后盖33上。具体地,所述电路板组件34包括电路板341和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铜柱342,铜柱的端面外露并通过导线与电路板焊接导通,且所述铜柱在所述发声单元与线尾组件配合扣紧后与接触弹针配合接触使喇叭与电源接通,通过设计铜柱与接触弹针的闭合高度,并保证在有效的工作压力下接触,确保喇叭与电源导通。

所述电路板341呈环形状并通过所述铜柱342固定于所述喇叭后盖33上,且环形电路板上沿电路板环形设置有4组触点,每组触点上设有2个所述铜柱342,所述线尾内胆44上设有2组触点,每组触点上设有2个与所述铜柱一一对应接触的接触弹针45。本实施例中,电路板上设置有4组触点每组2个铜柱,线尾内胆上设置有2组触点,每组2个接触弹针,线尾内胆上的接触弹针与线材导线一一对应焊接,与母座紧固后放入模具一体成型,成为独立的线材组件,作为声源输入设备,通过双弹针/触点(2个接正极/2个接负极)保证稳定可靠的通电接触,无杂音或接触不良,实现一机多用。

进一步地,所述喇叭后盖33上设有多个贯通喇叭后盖两端面的定位孔,且多个所述定位孔沿喇叭后盖的外周环形设置,所述铜柱342通过所述定位孔卡设于所述喇叭后盖33上,所述线尾内胆44的外周设有多个贯通线尾内胆两端面的安装孔,且多个所述安装孔呈环形状设置且其内设有与所述铜柱342一一对应的接触弹针45。具体地,接触弹针嵌入线尾组件内,发声单元与线尾组件扣紧后铜柱端面与接触弹针头部接触实现喇叭与电源接通。

所述公座42的外周设有公座凹槽421,所述母座43的内周设有与所述公座凹槽421对应的母座凹槽,所述母座凹槽与所述公座凹槽421之间设有用于将母座43固定于公座42上的O型圈46,通过O型圈精准尺寸配合,使发声单元与线尾组件固定,实现发声单元与线尾组件的紧密配合。

所述喇叭后盖33的中部与所述公座42的中部均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连接所述公座42与所述喇叭后盖的连接件6,所述公座42通过所述连接件6固定于所述喇叭后盖33上。具体地,所述连接孔为螺纹孔,所述连接件为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发声单元与线尾组件配合通过铜柱与接触弹针接触使喇叭与电源接通,通过发声单元的凸块斜推面与线尾组件的凹位斜面顺时针旋转即可拆卸,继续旋转一定角度后,凸块斜推面落入线尾组件的凹位斜面内实现定位,同时发声单元和线尾组件施压通过O型圈卡入公座凹槽内实现固定,保证可靠的稳定的通电接触,无杂音或接触不良,因此此结构可实现一机多用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申请实施的范围,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申请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