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播放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21179发布日期:2020-09-23 01:55阅读:88来源:国知局
音频播放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音频播放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例如手机等电子设备通常包含音频播放装置,音频播放装置的后腔与发声主体连通以协助发声主体播放高质量音频。然而,由于后腔空间受到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限制,影响了音频播放装置的播放效果。因此,如何优化后腔空间结构,同时提升音频播放装置的播放效果成为当前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一种音频播放装置及电子设备,以优化音频播放装置的后腔空间结构,提升音频播放装置及电子设备的播放性能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音频播放装置,所述音频播放装置包括:发声主体以及与所述发声主体连通的后腔;

所述后腔由上盖板、下盖板和位于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的侧壁围成,所述上盖板、下盖板和侧壁中至少之一上设有开口;

所述后腔内组装有吸音件,且所述吸音件的至少一部分配合于所述开口。

可选的,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侧壁上。

可选的,所述吸音件的一端对应配合于所述开口,且所述吸音件上侧面与所述上盖板顶抵配合,所述吸音件的下侧面与所述下盖板顶抵配合。

可选的,所述吸音件的形状匹配于所述后腔,且完全填充所述后腔。

可选的,所述侧壁包括远离所述发声主体的第一侧壁,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壁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发声主体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音频播放装置还包括第一防尘件,所述第一防尘件对应组装在所述开口处。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所述音频播放装置,所述开口与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空间导通。

可选的,所述设备主体上设有出音孔,所述音频播放装置包括与所述发声主体连通的前腔,所述前腔与所述出音孔导通。

可选的,所述设备主体包括壳体和屏幕组件,所述出音孔设置在壳体和所述屏幕组件的盖板玻璃中至少之一上。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通过为音频播放装置的后腔设置开口,并在后腔内设置吸音件,以使吸音件的至少一部分配合于所述开口。上述结构设置使得自发声主体发声后所引起的气流能够缓慢、可控的通过后腔,并从开口排出,因而提升了音频播放装置的播放性能和播放效果,也避免了音频播放装置的整体的声音泄露。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音频播放装置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音频播放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相关技术中,例如手机等电子设备通常包含音频播放装置,音频播放装置包括发声主体以及分别与所述发声主体连通的前腔和后腔。其中,电流通过发声主体中磁电路内的线圈时,在其上方和下方产生驱动力,使发声主体的振动体振动,继而带动周围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在上述发声过程中,音频播放装置的后腔设置能够配合发声主体对声音进行优化,提升发声主体播放效果。然而,由于后腔空间受到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限制,影响了音频播放装置的播放效果。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音频播放装置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音频播放装置1包括:发声主体11以及与发声主体11连通的后腔12。所述后腔12由上盖板121、下盖板122和位于所述上盖板121和下盖板122之间的侧壁123围成,上盖板121、下盖板122和侧壁123中至少之一上设有开口1231。所述后腔12内组装有吸音件13,且吸音件13的至少一部分配合于开口1231。

通过为音频播放装置1的后腔12设置开口1231,并在后腔12内设置吸音件13,以使吸音件13的至少一部分配合于所述开口1231。上述结构设置使得自发声主体11发声后所引起的气流能够缓慢、可控的通过后腔12,并从开口1231排出,因而提升了音频播放装置1的播放性能和播放效果,也避免了音频播放装置1的整体的声音泄露。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开口1231可以是设置在后腔12任一侧壁上的孔状结构,也可以指后腔12的整个侧壁完全挖空,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下面以开口1231为设置在后腔12侧壁上的孔状结构为例进行示例性描述:

基于音频播放装置1的发声原理,与电子设备2的设备主体21内部连通的开口1231有助于提升音频播放装置1的播放性能,而开口1231的设置方式也直接影响了音频播放装置1的播放效果。下面针对所述开口1231以及与之对应的吸音件13的设置方式进行示例性描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口1231可以设置在围成后腔12的侧壁123上。当音频播放装置1组装于电子设备2的设备主体21内部时,设置在侧壁123上的开口1231便于与设备主体21的内部空间连通;同时也能够减少开口1231对上盖板121和下盖板122的结构干扰,提升后腔12结构的加工和组装便利性。

进一步的,所述侧壁123包括远离发声主体11的第一侧壁1232,所述开口1231设置在第一侧壁1232上。将开口1231设置在远离发声主体11的第一侧壁1232上,使得开口1231远离声源,声源产生的空气振动因此能够缓慢、可控的流动至开口1231处,并得以释放。而后腔12中缓慢可控的空气振动则有助于提升音频播放装置1的播放性能和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可以使第一侧壁1232的宽度h小于第一侧壁1232与发声主体11之间的距离d,例如:可以使后腔12形成细长的条形结构,而此时设置在远离发声主体11的第一侧壁1232上的开口1231就能够使后腔12内部的空气在细长的条形空间内流动,使得后腔12增加的体积得以有效利用,提升发声主体11的声音效果。

或者,还可以使后腔12形成多个弯折的空间,而此时设置在远离发声主体11的第一侧壁1232上的开口1231就能够使后腔12内部的空气在多个弯折空间内流动,最后到达开口1231处,进一步提升了后腔12增加的体积的利用效率,从而提升发声主体11的声音效果。其中,相邻两个弯折空间的连接处可以采用直角连接,以增加声音传播的路程,增加气流的流动时间和可控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吸音件13可以仅填充后腔12的部分空间。吸音件13的一端对应配合于开口1231,且吸音件13上侧面与上盖板121顶抵配合,吸音件13的下侧面与下盖板122顶抵配合,使得吸音件13的上下侧面与后腔12的上下盖板122之间不存在间隙,因而能够提升其吸音效果,避免从上下位置的间隙发生泄露。上述部分填充的吸音件13既确保了吸音效果,又降低了吸引件的加工制造成本以及音频播放装置1的整体成本。

或者,所述吸音件13可以填充后腔12的全部空间。吸音件13的形状匹配于后腔12,且完全填充后腔12。充满后腔12的吸音件13增加了针对整个后腔12的吸音效果,避免了声音从任意位置发生泄露。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吸音件13可以是吸音棉,吸音棉结构吸音效果好、能够适配不同的后腔12结构,还能够降低音频播放装置1的整体成本。或者,所述吸音件13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吸音功能的结构,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口1231也可以设置在上盖板121或下盖板122上,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当音频播放装置1组装在电子设备2的设备主体21内部时,设备主体21内部的结构可能对侧壁123造成遮挡。此时,可以将开口1231设置在上盖板121或下盖板122上,使得开口1231能够将设备主体21的内部空间和后腔12导通。且由于设备主体21的厚度限制,导致后腔12侧壁123宽度也随之变窄,此时将开口1231设置在上盖板121和下盖板122上还能够避免侧壁123宽度对开口1231尺寸和位置的限制,提升开口1231的设置灵活性。

由于音频播放装置1的后腔12与设备主体21内部空间导通,所以设备主体21内部的灰尘极易通过开口1231进入后腔12内,而对发生效果造成影响。所述音频播放装置1进一步包括第一防尘件14,所述第一防尘件14对应组装在开口1231处,以避免灰尘、杂质等通过所述开口1231进入后腔12,进一步提升了音频播放装置1的播放性能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防尘件14包括由金属丝编织成的网状结构,以提升导热效果和防尘效果。或者,所述第一防尘件14还可以是带有开孔的金属板件,本公开并不对第一防尘件14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制。此外,所述第一防尘件14可以有一个以简化音频播放装置1的结构和组装操作,也可以有多个叠置配合第一防尘件14以提升防尘效果,本公开也不对此进行限制。

本公开进一步提出一种电子设备2,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电子设备2包括设备主体21和所述音频播放装置1,开口1231与设备主体21的内部空间导通。当电流通过音频播放装置1发声主体11中磁电路内的线圈时,在其上方和下方产生驱动力,使发声主体11的振动体振动,继而带动周围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在上述发声过程中,振动的空气流进入后腔12,并经过组装有吸音件13从开口1231排出。音频播放装置1的后腔12设置增加了空气的有效流动空间、避免了声音泄露,还提升了发声主体11播放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音频播放装置1包括与所述发声主体11连通的前腔,设备主体21上设有出音孔211,所述前腔与出音孔211导通,以使发声主体11发出声音后从出音孔211传播出来。所述音频播放装置1还可以包括第二防尘件15,第二防尘件15组装在所述出音孔211处,以避免外部的灰尘、油脂和杂质进入音频播放装置1内部。

所述音频播放装置1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终端、医疗终端等多种具备声学开孔的电子设备2,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下面以音频播放装置1用于手机为例,通过音频播放装置1在手机上的两种组装位置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全面屏电子设备2,如图3所示,所述设备主体21包括屏幕组件,所述屏幕组件包括盖板玻璃和显示层,出音孔211设置在盖板玻璃上,第二防尘件15组装在盖板玻璃层和显示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主体21还可以包括壳体,当防尘件与电子设备2的壳体组装配合时,出音孔211设置在壳体上,第二防尘件15组装于壳体内壁上。其中,所述壳体可以包括对应于电子设备2侧面的侧壁以及对应于电子设备2背面的后壳,所述出音孔211可以设置所述任意侧壁或后壳上,本公开并不对出音孔211的具体位置进行限制。

通过为音频播放装置1的后腔12设置开口1231,并在后腔12内设置吸音件13,以使吸音件13的至少一部分配合于所述开口1231。上述结构设置使得自发声主体11发声后所引起的气流能够缓慢、可控的通过后腔12,并从开口1231排出,因而提升了音频播放装置1的播放性能和播放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