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人员定位电子通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5560发布日期:2020-05-08 14:2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人员定位电子通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人员定位电子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从事地质调查工作的人员在野外进行一些探测、勘探等工作时,经常会身处较为偏僻的区域,而且这些区域通常情况下地况较为复杂(悬崖峭壁、滑坡、坑洞等地形)导致野外探测人员容易迷失方向甚至给个人生命安全造成隐患;

因此从事地质调查工作的人员在野外从事地质调查、勘探工作时,需要随身携带定位通信装置以确保使其自身位置实时发送到总部监控中心,使得总部工作人员实时掌握野外探测工作者的位置,当野外探测工作者在遇险或者遇到突发状况时,便于救援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对被困人员实时救援,节省宝贵的救援时间;

但是现有发的人员定位通信装置体积较大并且不便于野外探测工作者的随身携带,并且当在野外进行地质勘探工作时,容易遇到突发天气,比如雨天、沙尘天气等,此时若不对定位通信装置采取一定防护措施,雨水或者砂石等会对定位通信装置造成损坏,大大缩短了定位通信装置的使用寿命;

鉴于以上我们提供一种便携式人员定位电子通信装置用于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人员定位电子通信装置,该定位通信装置可随身佩戴并且可向监控中心实时发送工作人员所处的位置,当遇到野外降雨天气或者沙尘天气时,可将防护壳进行封闭并且将信号接收杆向上穿出防护壳,在实现对定位通信装置进行密封防护的同时又不妨碍信号接受杆对信号的传输,使得该装置在野外为地质勘探工作者提供较大的便利。

一种便携式人员定位电子通信装置,包括套环且套环上固定安装有防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内竖向滑动安装有定位通信装置且定位通信装置经设置于防护壳内的升降装置驱动,所述定位通信装置横向两端设有信号接收杆,防护壳顶壁上与信号接收杆相对应位置转动安装有开闭装置且开闭装置啮合有转动安装于存发箱内的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同轴转动有安装于防护壳内的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啮合有纵向滑动安装于防护壳内的齿条,所述齿条与防护壳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定位通信装置纵向一侧横向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l形杆且l形杆上端固定有第一斜块,所述齿条上安装有与之对应的第一斜块相配合的触发装置,该触发装置满足:当定位通信装置在升降装置的驱动下向上移动,以至使得第一斜块触碰到触发装置时,使得开闭装置打开并且信号接收杆向上穿出防护壳,所述防护壳横向两侧设有信号收发孔。

优选的,所述防护壳顶壁与信号接收杆相对应位置设有圆孔,开闭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防护壳顶壁且与圆孔同轴心设置的圆筒,所述圆筒下端外圆面上环绕间隔设有若干与齿轮进行啮合的齿系,所述圆筒顶壁上围绕其中轴线间隔环绕设置有若干弧形孔且弧形孔内滑动安装有开闭板,所述开闭板经与之固定连接的滑杆滑动安装于滑孔内且开闭板下端面与防护壳顶壁之间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触发装置包括与齿条固定连接的矩形杆且矩形杆上纵向滑动安装有与第一斜块相配合的第二斜块,所述第二斜块与矩形杆之间连接有伸缩弹簧。

优选的,所述防护壳底壁纵向两侧分别安装有竖向延伸的限位杆,其中一个限位杆与定位通信装置纵向一侧竖向滑动配合且该限位杆固定安装在防护壳顶壁,另一个限位杆与定位通信装置纵向另一侧为竖向螺纹配合且该限位杆转动安装于防护壳顶壁,转动安装于防护壳顶壁的限位杆与升降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套固在与定位通信装置为螺纹配合的限位杆下方的蜗轮,所述蜗轮啮合有转动安装于防护壳侧壁上的蜗杆。

优选的,所述信号收发孔包括:防护壳横向两侧间隔环绕设置有若干弧形孔且多个弧形孔所围成图形的中心位置转动安装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外圆面上间隔环绕固定有与弧形孔相配合的弧形板,相连两弧形孔之间的防护壳侧壁内设有与弧形板相配合的弧形滑腔。

优选的,所述防护壳上端面设置有照明灯。

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1)该定位通信装置可随身佩戴并且可向监控中心实时发送工作人员所处的位置,当遇到野外降雨天气或者沙尘天气时,可将防护壳进行封闭并且将信号接收杆向上穿出防护壳,在实现对定位通信装置进行密封防护的同时又不妨碍信号接受杆对信号的传输,使得该装置在野外为地质勘探工作者提供较大的便利;

(2)当天气处于正常状态时,可将信号接收杆收缩至防护壳内,以免防止在工作者进行勘探工作时,自己不小心碰到信号接收杆导致信号接收杆折断,此时将位于防护壳两侧的弧形孔打开,使得信号接收杆通过位于防护壳横向两侧的若干弧形孔进行信号的收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另一视角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护壳纵向一侧壁删去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护壳纵向一侧壁删去后另一视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弧形板与弧形孔分离后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圆筒、第一齿轮啮合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开闭装置与防护壳分离后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开闭装置与防护壳分离后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防护壳横向侧壁删去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开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斜块与矩形杆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套环1,防护壳2,信号接收杆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齿条6,复位弹簧7,l形杆8,第一斜块9,圆孔10,圆筒11,齿系12,弧形槽13,开闭板14,滑杆15,矩形杆16,第二斜块17,伸缩弹簧18,限位杆19,蜗轮20,蜗杆21,弧形孔22,中心轴23,弧形板24,弧形滑腔25,照明灯26,环形槽27,电池箱28,锁孔29,锁销30,定位通信装置31,圆形滑槽32。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11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人员定位电子通信装置,参照附图1所示,包括套环1且套环1上固定安装有防护壳2,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工作人员将其通过套环1佩戴在胳膊上手腕位置处,所述套环1由弹性橡胶材质制成并且套环1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缩孔和锁销30,根据不同使用者其胳膊手腕的粗细不同,选择相应的锁销30插入之锁孔29中,实现将防护壳2固紧在佩戴者手腕位置处的效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2内竖向滑动安装有定位通信装置31且定位通信装置31经设置于防护壳2内的升降装置驱动,所述定位通信装置31包括:内置有gps模块和移动通信模块的终端,所述定位通信装置31横向两端设有信号接收杆3,并且通过设置于两侧的信号接收杆3将gps模块获得的实时信息传递给监控中心,我们在防护壳2底部设置有电池箱28且电池箱28内安装有电池组用于为gps模块和移动通信模块提供电源,参照附图8所示,防护壳2顶壁上与信号接收杆3相对应位置转动安装有开闭装置且开闭装置啮合有转动安装于防护壳2内的第一齿轮4,第一齿轮4同轴转动有安装于防护壳2内的第二齿轮5且第二齿轮5啮合有纵向滑动安装于防护壳2内的齿条6,所述齿条6与防护壳2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7(初始状态,即,开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复位弹簧7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此时信号接收杆3经位于防护壳2横向两侧的信号收发孔进行信号的传递,我们在选择防护壳2时选用对信号屏蔽较弱的塑料材质制成,以免对信号的传递产生影响;

所述定位通信装置31纵向一侧横向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l形杆8且l形杆8上端固定有第一斜块9,当野外探测工作者突遇将于天气或者沙尘天气时,此时需要将防护壳2进行密封以免外界雨水或者沙尘进入到防护壳2内对定位通信装置31造成损伤,此时我们将位于防护壳2横向两侧的信号收发孔关闭,用于将防护壳2进行密封处理,为了最低程度的降低防护壳2对信号传递产生的影响,此时我们通过设置于防护壳2内的升降装置驱动定位通信装置31在防护壳2内进行竖向移动,进而带动两信号接收杆3同步向上移动,与此同时设置于齿条6上且与第一斜块9相配合的触发装置触碰到第一斜块9时,该触发装置满足:当定位通信装置31在升降装置的驱动下向上移动,以至使得第一斜块9触碰到触发装置时,使得开闭装置打开并且信号接收杆3向上穿出防护壳2,在进行设置的时候我们使得:伴随着定位通信装置31在防护壳2内的向上移动,当触发装置触碰到设置于齿条6上的第一斜块9时开始驱动开闭装置缓慢打开,以至于当开闭装置完全打开时,两信号接收杆3上端移动至开闭装置位置处(我们设定开闭装置能够打开的最大范围满足:开闭装置的开口直径刚好与信号收发杆的直径相等),并且在升降装置的驱动下穿出开闭装置继续向上移动,从而伸出防护壳2,此时第一斜块9虽然仍与触发装置相接触,但是伴随着定位通信装置31的继续向上移动,此时开闭装置不再继续打开其开口大小保持在当前状态;

当在野外突遇降雨或者沙尘天气时,我们可以通过将位于防护壳2横向两侧的信号收发孔关闭以确保外界雨水、沙尘不会进入到防护壳2内,对定位通信装置31造成影响、破坏,并且通过将信号收发杆向上伸出防护壳2(信号收发杆基本不会受到雨水或者沙尘的影响),又能确保信号的传递不受影响。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基础上,参照附图8所示,所述防护壳2顶壁与信号接收杆3相对应位置设有圆孔10,开闭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防护壳2顶壁且与圆孔10同轴心设置的圆筒11,防护壳2顶壁上设有与圆孔10同轴心设置且与圆筒11转动配合的圆形滑槽32,所述圆筒11下端外圆面上环绕间隔设有若干与齿轮进行啮合的齿系12,防护壳2顶壁内设有与若干齿系12相配合的环形槽27,所述圆筒11顶壁上围绕其中轴线间隔环绕设置有若干弧形槽13且弧形槽13内滑动安装有开闭板14,所述开闭板14经与之固定连接的滑杆15滑动安装于弧形槽13内且开闭板14下端面与防护壳2顶壁(即,圆孔10上端面)之间滑动配合;

伴随着定位通信装置31的上移,当第一斜块9与触发装置接触时驱使齿条6沿防护壳2进行纵向移动并且压缩复位弹簧7,齿条6移动进而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5转动,进而驱动与第二齿轮5同轴转动的第一齿轮4转动,第一齿轮4通过与之啮合的若干齿系12驱动圆筒11在圆形滑槽32内转动,当圆筒11在圆形滑槽32内转动时,使得经滑杆15滑动安装于弧形槽13内的多个开闭板14在弧形槽13的限位下朝着中心分散(开闭板14下端面与圆孔10上端面之间滑动配合并且相邻的开闭板14侧壁之间滑动配合),从而使得若干开闭板14所围成的中间孔变大、打开,以使得信号收发杆经打开的中间孔向上穿出防护壳2,同理,当圆筒11反向沿圆形滑槽32转动时,多个开闭板14在弧形槽13的限位下朝着中心聚拢,使得若干开闭板14所围成的中间孔变小以至闭合。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发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附图9所示,所述触发装置包括与齿条6固定连接的矩形杆16且矩形杆16上纵向滑动安装有与第一斜块9相配合的第二斜块17,如附图11所示,第二斜块17纵向滑动安装于矩形杆16上且与矩形杆16之间连接有伸缩弹簧18,当定位通信装置31在升降装置的驱动下向上移动时同步带动第一斜块9向上移动,当第一斜块9触碰到第二斜块17时,通过斜面间的相互作用第一斜块9驱使第二斜块17沿附图9中所示的右侧方向沿矩形杆16滑动,当伸缩弹簧18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第一斜块9开始通过第二斜块17驱使与矩形杆16固定连接的齿条6进行移动并且驱使齿条6朝着附图9中所示的右侧方向移动,压缩复位弹簧7并且驱动第二齿轮5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齿轮4、若干齿系12驱动圆筒11转动,从而实现将开闭装置打开的效果,当开闭装置完全打开并且信号收发杆上端移动至设置于防护壳2顶壁上的圆孔10位置处时,此时开闭装置已经完全打开,此时升降装置继续驱动定位通信装置31向上移动,此时齿条6不会再继续向右移动,伴随着第一斜块9的继续上移此时第一斜块9驱使第二斜块17继续进一步压缩伸缩弹簧18(与齿条6固定连接的矩形杆16也不再移动),以使得信号收发杆向上伸出防护壳2。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照附图9所示,所述防护壳2底壁纵向两侧分别安装有竖向延伸的限位杆19,其中一个限位杆19与定位通信装置31纵向一侧竖向滑动配合并且该限位杆19固定安装在防护壳2顶壁,另一个限位杆19与定位通信装置31纵向另一侧为竖向螺纹配合并且该限位杆19转动安装于防护壳2顶壁,并且该限位杆19连接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驱动该限位杆19转动并且带动定位通信装置31在防护壳2内进行竖向移动。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升降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附图9所示,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套固在与定位通信装置31为螺纹配合的限位杆19下方的蜗轮20,所述蜗轮20啮合有转动安装于防护壳2侧壁上的蜗杆21,我们在蜗杆21与防护壳2转动安装配合部位设置有摩擦阻尼片以增大蜗杆21与防护壳2之间的摩擦阻力,防止该装置佩戴在工作人员手腕上时蜗杆21与防护壳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我们转动蜗杆21即而驱动蜗轮20转动,即而带动与防护壳2顶壁转动配合安装的限位杆19转动,由于该限位杆19与定位通信装置31之间螺纹配合,从而实现驱动定位通信装置31进行竖向移动的效果。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收发孔的具体结构,参照附图5所示,所述信号收发孔包括:防护壳2横向两侧间隔环绕设置有若干弧形孔22且多个弧形孔22所围成图形的中心位置转动安装有中心轴23,所述中心轴23外圆面上间隔环绕固定有与弧形孔22相配合的弧形板24,相连两弧形孔22之间的防护壳2侧壁内设有与弧形板24相配合的弧形滑腔25,当信号收发孔处于关闭状态时,固定于中心轴23上的若干弧形板24刚好实现将弧形孔22进行遮挡,从而实现将信号收发孔关闭的效果,当需要将信号收发孔打开时,我们转动中心轴23使得弧形板24分别转动至与之滑动配合的呼吸滑腔中,此时弧形孔22不被遮挡,从而实现了将信号收发孔打开的效果,我们在设置弧形板24的时候使得弧形板24的尺寸大于弧形孔22的尺寸以满足:当信号收发孔关闭时,弧形板24能将弧形孔22完全封堵,并且若干弧形板24与弧形滑腔25两壁之间为紧密滑动配合,以免外界雨水、沙尘从弧形板24与弧形滑腔25滑动配合部位进入到防护壳2内;

我们在中心轴23与防护壳2侧壁转动安装配合部位设置有摩擦阻尼片,用于增大中心轴23与防护壳2转动安装配合部位的摩擦阻力,以免中心轴23受到外力时与防护壳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防护壳2上端面设置有照明灯26,所述照明灯26经导线与电池组进行连接,用于在晚上遭遇突发紧急情况时提供照明功能,使得该定位通信装置的适用性更广。

该通信装置可随身佩戴并且可向监控中心实时发送工作人员所处的位置,当遇到野外降雨天气或者沙尘天气时,可将防护壳2进行封闭并且将信号接收杆3向上穿出防护壳2,在实现对定位通信装置31进行密封防护的同时又不妨碍信号接受杆对信号的传输,使得该装置在野外为地质勘探工作者提供较大的便利;

当天气处于正常状态时,可将信号接收杆3收缩至防护壳2内,以免防止在工作者进行勘探工作时,自己不小心碰到信号接收杆3导致信号接收杆3折断,此时将位于防护壳2两侧的弧形孔22打开,使得信号接收杆3通过位于防护壳2横向两侧的若干弧形孔22进行信号的收发。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