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线路终端OLT设备和光路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262956发布日期:2021-12-31 17:04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线路终端OLT设备和光路处理方法与流程
一种光线路终端olt设备和光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设备和光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光通信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在基于光通信技术建立的光通信网络中,传统的网络接入系统也逐渐的被光接入网络(optical access network,oan)系统所替换。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是光接入网的一种实现技术,pon是一种点对多点传送的光接入技术。请参见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on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用来为oan提供网络侧接口,olt连接上层的网络侧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下层连接一个或者多个光分配网络(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odn)。odn包括用于光功率分配的无源光分光器、连接在无源光分光器和olt之间的主干光纤,以及连接在无源光分光器和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之间的分支光纤。下行传输数据时,odn将olt下行的数据通过分光器传输到各个onu。同样的,上行传输数据时,各个odn将上行数据汇聚后传输到olt。
3.需要说明的是,onu为oan提供用户侧接口,同时与odn相连。如果onu同时提供用户端口功能,如onu提供ethernet用户端口或者传统电话业务(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pots)用户端口,则又可称为光网络终端(optical network termination,ont)。
4.在oan系统中,olt设备可用于将从网络侧设备接收到以太网协议下的光信号转换成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协议下电信号,再通过其包含的光模块将该电信号转换成pon网络协议下的光信号并通过olt设备的下行接口将该光信号传输至odn。随着光接入系统的逐渐普及,olt设备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也愈发的被人们所关注。
5.现有技术中,olt设备的下行接口和其内部的光模块是一一对应使用的,并且olt设备中的光器件的故障率通常较高。因此,当某个下行接口当前对应使用的光模块或者其他光器件的损坏而发生故障时,该下行接口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业务会受到影响,如业务存在高时延或者中断。而当前解决该问题的办法主要就是使用新的下行接口来代替发生故障的下行接口以完成相应的业务。但是,下行接口的更换需要将发生故障的下行接口上的所有用户设备全部转移到新的下行接口上,这样仍然会导致用户设备的业务会因接口更换存在较大时延。所以,现有olt设备可靠性和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线路终端olt设备,提升了可靠性和适用性。
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olt设备。该olt设备包括第一下行接口、光电转换单元和光路处理模块。其中,所述光电转换单元包括第一光端口和第二光端口,所述第一下行接
口通过所述光路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光端口和所述第二光端口相连,所述光路处理模块用于启用所述第一下行接口和所述第一光端口之间的第一光路或者启用所述第一下行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端口之间的第二光路。
8.本技术提供的olt设备通过光路处理模块在第一下行接口和光电转换单元之间构建了两条可以随时启用的光路。这样的话,在第一下行接口当前使用的光路发生故障的情况下,olt设备可以启用其他的光路来代替发生故障的光路,使得第一下行接口的故障能够的快速恢复,保证了第一下行接口与光电转换单元之间的光信号的传输不会发生中断。这样可使得第一下行接口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业务不会因第一下行接口的故障而受到影响,提升了olt设备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路处理模块包括第一切换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包含于所述第一光路和所述第二光路,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光端口相连,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光端口相连,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一下行接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用于建立所述第一光端口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的连接,或者,建立所述第二光端口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的连接。这里,olt设备通过一个第一切换单元作为光路处理模块来实现第一光路或者第二光路的启用,结构简单且稳定,能够实现第一光路或者第二光路的快速启用,可提升下行接口的故障解除的效率。
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olt设备还包括测试下行接口,所述光路处理模块包括第二切换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包含于所述第一光路和所述第二光路,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相连,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下行接口相连,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测试下行接口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用于建立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一下行接口或者所述测试下行接口的连接。这里,通过第二切换单元可使得olt设备能够通过上述测试下行接口对上述第一光路和第二光路进行故障的检测。
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olt设备还包括控制模块、测试反馈接口,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还包括第三光端口。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光电转换单元和所述光路处理模块相连,所述测试下行接口的另一侧与所述测试反馈接口的一侧相连,所述测试反馈接口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三光端口相连。当所述控制模块确定对所述第一光路进行故障检测时,所述控制模块用于生成并向所述光路处理模块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建立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测试下行接口的一侧的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生成并向所述光电转换单元发送第一测试电信号,所述光电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测试电信号转换成第一测试光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光端口向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发送所述第一测试光信号,所述第二切换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一测试光信号通过所述测试下行接口发送至所述测试反馈接口,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还用通过所述第三光端口从所述测试反馈接口处接收所述第一测试光信号,将所述第一测试光信号转换成第二测试电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测试电信号确定所述第一光路是否发生故障。这里,olt设备可通过光路处理模块、测试下行接口和测试反馈接口构成的光信号反馈结构主动的对第一下行接口下的不同光路(如第一光路或者第二光路)进行故障检测,进而可以实现对第一下行接口的故障排
查和快速恢复,可提升olt设备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olt设备还包括第二下行接口,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还包括第四光端口,所述光路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三切换单元和第四切换单元。其中,所述第三切换单元包含于所述第二光路以及所述第四光端口和所述第二下行接口之间的第三光路,所述第四切换单元包含于所述第三光路,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光端口相连,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二端口相连,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一端口相连,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四光端口相连,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下行接口相连。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用于建立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第二端口或者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光端口之间的连接,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用于建立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第一端口或者所述第四光端口与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之间的连接。
1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路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五切换单元。其中,所述第五切换单元包含于所述第三光路,所述第五切换单元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相连,所述第五切单元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下行接口相连,所述第五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下行接口相连。所述第五切换单元用于建立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一下行接口或者所述第二下行接口之间的连接。这里,olt设备基于第五切换单元305进一步丰富了第一下行接口40与光电切换单元的光端口之间的可启用的光路,可进一步提升olt设备光路调配的灵活性。
1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当确定预设触发条件满足时生成并向所述光路处理模块发送第二控制信息,所述光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启用所述第二光路。这里,所述预设触发条件包括所述第一光路发生故障,或者,接收到预设的光路处理触发信息。
1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下行接口和/或所述第二下行接口通过并行光纤插拔mpo光接口接入odn。这里,下行接口通过mpo光接口接入到odn,可避免odn接入过程中的熔纤等工序,可提升olt设备的装维效率,降低装维成本。
1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电转换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光模块,所述至少一个光模块中任一光模块对应所述光电转换单元的至少一个光端口。这里,基于多个相互独立的光模块集成光电转换单元,并采用一个光模块为光电转换单元提供一个或者多个光端口或者电端口的实现形式,可提升光电转换单元的光端口和电端口之间连接的多样性,提升光电转换单元的光端口和电端口之间的调配的灵活性。
1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当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下行接口的服务请求时,根据预设的光端口筛选规则从所述光电转换单元的多个光端口中确定出所述第一光端口,并控制所述光路处理模块启用所述第一光路。
1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光电转换单元发送的单元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单元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光路是否发生故障。或者,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下行接口所连接的用户设备发送的光路状态报告,并根据所述光路状态报告确定所述第一光路是否发生故障。
1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光端口满足预设服务规则时,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用于建立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光端口之间的连
接,当所述第三光端口满足所述预设服务规则时,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用于建立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光端口之间的连接。
2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路处理方法。该方法适用于olt设备,所述olt设备包括第一下行接口、光电转换单元和光路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光电转换单元包括第一光端口和第二光端口,所述第一下行接口通过所述光路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光端口和所述第二光端口相连。所述控制模块生成并向所述光路处理模块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光路处理模块启用所述第一下行接口和所述第一光端口之间的第一光路,或者,启用所述第一下行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端口之间的第二光路。
21.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第二控制信息和第三控制信息,所述光路处理模块包括第一切换单元。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包含于所述第一光路和所述第二光路,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光端口相连,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光端口相连。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一下行接口相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光路处理模块建立所述第二光端口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的连接。或者,通过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光路处理模块建立所述第一光端口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的连接。
22.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olt设备还包括测试下行接口,所述光路处理模块包括第二切换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包含于所述第一光路和所述第二光路,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相连,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下行接口相连。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测试下行接口的一侧相连。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光路处理模块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光路处理模块建立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测试下行接口的一侧的连接。
23.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olt设备还包括控制模块、测试反馈接口,所述光电转换单元20还包括第三光端口。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光电转换单元和所述光路处理模块相连,所述测试下行接口的另一侧与所述测试反馈接口的一侧相连,所述测试反馈接口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三光端口相连。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光电转换单元发送第一测试电信号。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光电转换单元将所述第一测试点信号转换成第一测试光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测试光信号传输至所述光路处理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光路处理模块将所述第一测试光信号通过所述测试下行接口发送至所述测试反馈接口。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光电转换单元将从所述测试反馈接口处接收所述第一测试光信号转换成第二测试电信号。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测试电信号确定所述第一光路是否发生故障。
24.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olt设备还包括第二下行接口,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还包括第四光端口,所述光路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三切换单元和第四切换单元。其中,所述第三切换单元包含于所述第二光路以及所述第四光端口和所述第二下行接口之间的第三光路。所述第四切换单元包含于所述第三光路。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光端口相连。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二端口相连,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一端口相连。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四光端口相连。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下行接
口相连。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光路处理模块发送第四控制信息。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第四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光路处理模块建立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光端口之间的连接,以及,建立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之间的连接。
25.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可接收所述光电转换单元发送的单元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单元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光路是否发生故障。或者,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下行接口所连接的用户设备发送的光路状态报告,并根据所述光路状态报告确定所述第一光路是否发生故障。
26.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控制模块确定第一光端口满足预设服务规则时,可控制第三切换单元建立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光端口之间的连接。当所述控制模块确定所述第三光端口满足所述预设服务规则时,可控制第三切换单元建立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光端口之间的连接。
27.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下行接口的服务请求时,可根据预设的光端口筛选规则从所述光电转换单元的多个光端口中确定出所述第一光端口,并控制所述光路处理模块启用所述第一光路。
28.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下行接口和/或所述第二下行接口通过并行光纤插拔mpo光接口接入pon。
29.在本技术提供的光路处理方法中,控制模块可控制光路处理模块启用下行接口与光电转换单元之间的至少两天光路,这样在某个下行接口当前使用的光路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控制装置可以启用其他的光路来代替发生故障的光路,使得该下行接口的故障能够的快速恢复,从而保证了下行接口与光电转换单元之间的光信号的传输不会发生中断,避免了下行接口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业务不会下行接口的故障而受到影响,提升了olt设备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on系统架构示意图;
31.图2是现有的olt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t设备一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t设备又一结构示意图;
3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转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t设备又一结构示意图;
36.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t设备又一结构示意图;
37.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t设备又一结构示意图;
38.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t设备又一结构示意图;
39.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t设备又一结构示意图;
40.图1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olt设备的应用示意图;
41.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43.如图1所示,olt设备作为一种接入网设备,其主要用于实现网络侧设备和odn之间的光信号的处理和转发。以下行通信场景为例,olt设备可先通过上行接口从网络侧设备处接收以太网协议下的光信号。这里,该上行接口为olt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接口,用于olt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数据的发送或者接收。然后,olt设备可将以太网协议下的光信号转换成pon网络协议下的光信号,再通过下行接口将pon网络协议下的光信号发送至odn。这里,上述下行接口为olt设备与odn之间的光接口,用于olt设备与odn之间的光信号的发送或者接收。然后,odn再将该pon网络协议下的光信号分发给其服务的一个或者多个ont或者onu。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网络侧设备具体可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上述ont或者onu将统称为用户设备。
44.请参见图2,图2是现有的olt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现有的olt设备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用于与网络侧设备连接的上行接口(如图中所示的第一上行接口),还包括多个与odn连接下行接口(如图中的第一下行接口和第二下行接口)。其内部可包含pon电系统,以及多个相互独立的光模块(又可称之为光组件),如光模块1和光模块2。这里,每个光模块的电端口与pon电系统电连接,每个光模块的光端口与olt设备的下行接口一一对应光连接。如光模块1的电端口与pon电系统建立电连接,其光端口仅与第一下行接口建立光连接。在实际应用中,pon电系统具体可包括以太上行组件、线路状态字(line status word,lsw)/信交换组件和pon光组件等,可用于对其从网络侧设备接收到的以太网下协议下的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和信号解析等操作。每个光模块主要用于实现pon网络协议下的光信号和电信号的相互转换。具体的,其可将光端口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从电端口输出,也可将电端口接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并在光端口输出。例如,在下行数据传输时,pon电系统可用于将olt设备通过下行接口接收到的以太网协议下的光信号转换成pon网络协议下的电信号,然后pon电系统还可对转换得到的电信号进行解析以得到该电信号对应的用户设备的地址,从而确定输出该电信号的下行接口,这里,假设为第一下行接口。然后,pon电系统可将转换得到的pon网络协议下的电信号发送至所述光模块1的电端口。光模块1可将pon网络协议下的电信号转换成pon网络协议下的光信号,并通过光端口将该光信号发送至第一下行接口。
45.由于现有的olt设备中,下行接口和独立光模块的光端口是一一对应连接的,也就是说,从某个光模块的光端口输出的光信号仅会通过某个与之对应相连的下行接口输出至odn。而光器件(如光模块)的损坏率较高,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出现某个下行接口因其当前使用的光器件损坏而发生故障的情况,进而给该下行接口所服务的用户设备带来影响,如出现高业务时延或者业务中断等。当前解决该问题的办法主要就是使用新的下行接口来代替发生故障的下行接口。但是,下行接口的更换需要将发生故障的下行接口上的所有业务全部转移到新的下行接口,这样仍然会导致发生故障的下行接口所服务的用户设备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正常的进行业务数据传输,导致用户设备存在较大业务时延,使得现有的olt设备的可靠性较差。
46.因此,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升olt设备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47.实施例一
48.请参见图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t设备一结构示意图。由于olt设备在上行通信场景和下行通信场景下的工作原理类似,只是处理顺序是逆过程,因此在本技术实施例将以下行通信场景为例对本技术提供的olt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描述。
49.如图3所示,该olt设备可包括上行接口10、光电转换单元20、光路处理模块30和第一下行接口40。其中,该上行接口10的作用和前文描述的现有的olt设备的上行接口的作用相同,此处便不再赘述。光电转换单元20的功能和上述光模块类似,主要用于实现pon网络协议下的光信号和电信号的切换。上述光路处理模块30主要用于启用上述光电切换单元20的光端口与olt设备的下行接口之间的不同光路。上述第一下行接口40的功能如前文所述的现有的olt设备的下行接口的功能相同。
50.具体实现中,上述光电转换单元20包括第一光端口2001和第二光端口2002。该第一光端口2001和第二光端口2002分别与光路处理模块30相连接。光路处理模块30的一个端口与上述第一下行接口40相连接,或者直接作为该第一下行接口40。olt设备通过上述光路处理模块30在第一光端口2001和第一下行接口40之间设置了第一光路。同时,olt设备还通过光路处理模块30在第二光端口2002和第一下行接口40之间设置了第二光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光路处理模块30设置的第一光路或者第二光路是只有被启用后才会导通(可以进行信号传输),在启用之前是未导通的。
51.在下行通信场景下,上述光电转换单元20用于将olt设备通过下行接口10接收并转换得到的第一电信号转换成第一光信号并通过其上的第一光端口2001或者第二光端口2002输出该第一光信号。上述光路处理模块30用于根据需要启动上述第一光路或者第二光路。比如,若第一下行接口40当前通过第一光路传输信号,当第一光路发生故障时,光路处理模块30可启用第二光路来代替上述第一光路。或者,若第一下行接口40当前使用的光路为第二光路,当第二光路发生故障时,光路处理模块30可启用第一光路来代替上述第二光路。之后,olt设备可将上述第一光端口2001或者第二光端口2002输出的第二光信号通过上述第一光路或者第二光路传输至上述第一下行接口40。
52.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第一光路或者第二光路发生故障,指代的是第一光端口2001或者第二光端口2002与第一下行接口40之间的光信号发生中断。中断的原因具体可以是第一光路或者第二光路中的某个光器件发生故障(如第一光端口2001或者第二光端口2002发生故障),也可以是第一光路或者第二光路中的连接光纤发生故障,此处不作具体限制。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某一下行接口当前使用的光路发生故障即可认为该下行接口发生故障,而启用其他光路来代替发生故障的光路后即可认为该下行接口的故障得到解除。例如,假设第一下行接口40当前使用的光路为第一光路,则当第一光路发生故障时,可认为第一下行接口40发生了故障。在光路处理模块30启用第二光路来代替上述第一光路之后,可认为第一下行接口40的故障得到解除。这里还需要解释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任一时刻上,某一下行接口和某一光端口之间仅有一条光路被导通。
53.这里,olt设备通过光路处理模块30在第一下行接口40和光电转换单元20之间构建了两条可以随时启用的光路。这样的话,在第一下行接口40当前使用的光路发生故障的情况下,olt设备可以启用其他的光路来代替发生故障的光路,使得第一下行接口40的故障能够的快速恢复,保证了第一下行接口40与光电转换单元20之间的光信号的传输不会发生
中断。这样可使得第一下行接口40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业务不会因第一下行接口40的故障而受到影响,可提升olt设备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并且,这样也可以使得olt设备无需频繁的上站维护,仅需要在预设的维护周期到达时进行维护即可,甚至在不考虑循环利用的情况下可以实现olt设备的免维护,大大的降低了olt设备的运维成本。
54.进一步的,请一并参见图4,图4是本技术实施提供的一种olt设备又一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olt设备还可包括控制模块50。该控制模块50分别与光电转换单元20和光路处理模块30相连接。具体实现中,第一方面,该控制模块50可用于实现前文叙述的pon电系统所能实现的功能,比如将olt设备通过上行接口10接收到的第一光信号转换成pon网络协议下的第一电信号并将该第一电信号输出至上述光电转换单元20的电端口。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光电转换单元20的电端口就是其与控制模块50的接口,可用于向控制模块50发送或者从控制模块50处接收电信号。第二方面,该控制模块50还用于生成并向光路处理模块30发送控制信息,以控制光路处理模块30启用上述第一光路或者第二光路。具体的,当控制模块50检测到预设触发条件(为方便区别,下文将以第一预设触发条件代替描述)被满足并且上述第二光路可使用时,其可生成并向上述光路处理模块30发送第二控制信息。该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光路处理模块30启动上述第二光路。可选的,上述第一预设触发条件具体可为上述第一光路发生故障。或者,上述第一预设触发条件也可以为上述控制模块50接收到其他模块或者单元发送的用于指示启动上述第二光路的光路处理触发信息。这里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预设触发条件还可包括其他可能的情况,本技术不作具体限制。同理,上述控制模块50还可用于当检测到第二预设触发条件被满足且上述第一光路可使用时,生成并向所述光路处理模块30发送第三控制信息。该第三控制信息用于上述光路处理模块30启用上述第一光路。可选的,上述第二预设触发条件具体可为上述第二光路发生故障。或者,上述第二预设触发条件也可以为上述控制模块50接收到其他模块或者单元发送的用于指示启动第一光路的光路处理触发信息,本技术不作具体限制。此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控制模块50具体能够以框式组件化系统实现,也能够以单一集成芯片构成的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实现,本技术不作具体限制。
55.在第一种可行的具体实现中,请参见图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转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该光电转换单元20具体可以是由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光模块集成的,也可以是具备光电切换功能的光资源池系统。下文将以光电转换单元20由至少两个独立的光模块构成这一实现场景为例对光电转换单元20进行具体的描述。如图5所示,上述光电转换单元20中具体可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光模块,如光模块201和光模块202。这里,对于某个光模块来说,其光端口(即光信号的输入/输出口)可以直接作为光电转换单元20的一个光端口,也可以与光电转换单元20的一个光端口相连。其电端口(即电信号的输入/输出端口)可以直接作为光电转换单元20的一个电端口,也可以与光电转换单元20的一个电端口相连接。比如,上述光模块201的光接口即为光电转换单元20的第一光端口2001,光模块201的电端口即为光电转换单元20的第一电端口2003。这样,光电转换单元20即可通过光模块201对其从第一电端口2003接收的电信号进行电光转换,并将转换得到的光信号从第一光端口2001输出。同理,上述光模块202的光接口即为光电转换单元20的第二光端口2002,光模块202的电端口即为光电转换单元20的第二电端口2004。这样,光电转换单元20也可通过光模块202对其从第二电端口2004接收的电信号进行电光转换,并将转换得到的
光信号从第二光端口2002输出。这里,基于多个相互独立的光模块集成光电转换单元20,可提高olt设备的集成度,提升olt设备的结构稳定性。
56.在第二种可行的具体实现中,请参见图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t设备又一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上述光路处理模块30具体可包括第一切换单元301。从下行角度来说,该第一切换单元301有多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其主要用于选择性的唯一建立其多个输入端中的某个输入端与其输出端之间的连接。假设其多个输入端中包括了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输出端为第三端口。具体实现中,第一切换单元301的第一端口通过或者作为所述光路处理模块30的一个端口与上述第一光端口2001相连接,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二端口通过或者作为光路处理模块30的一个端口与上述第二光端口2002相连接。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通过或者作为光路处理模块30的一个端口与上述第一下行接口40相连接。在具体的光路处理过程中,当第一切换单元301接收到来自于控制模块50的第二控制信息后,即可建立其第一端口与其的第三端口之间的连接,即启用第二光路。或者,当第一切换单元接收到来自于控制模块50的第三控制信息后,即可建立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二端口与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之间的连接,即启用第一光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同一时刻上,第一切换单元301的第三端口仅能与其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中的一个端口相连。例如,当第一切换单元301建立其第三端口与第一端口的连接,则其第三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则不连接。同理,当第一切换单元301建立其第三端口与第二端口的连接,则第三端口与第一端口之间则不连接。这里,olt设备通过一个第一切换单元301作为光路处理模块30来实现第一光路或者第二光路的启用,结构简单且稳定,能够实现第一光路或者第二光路的快速启用,可提升第一下行接口40的故障解除的效率。
57.在第三种可行的具体实现中,请一并参见图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t设备又一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上述olt设备还包括一个测试下行接口60,该测试下行接口60可用于olt设备进行光路故障的检测。可选的,该测试下行接口60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专门用于光路检测的下行接口,也可以是olt设备与pon之间进行业务数据传输的其他下行接口(即除上述第一下行接口40以外的下行接口)复用得到,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制。上述光路处理模块30还包括第二切换单元302,该第二切换单元302同时包含于上述第一光路和第二光路中。从下行的角度来说,上述第二切换单元302可包括一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具体实现中,假设上述第二切换单元302的输入端为其第一端口,其多个输出单包括其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该第二切换单元302的第一端口与上述第一切换单元301的第三端口相连接。该第二切换单元302的第二端口与上述第一下行接口40相连接,该第二切换单元302的第三端口与上述测试下行口相连接。在光路处理过程中,控制模块50在确定对上述第一光路或者第二光路进行故障检测时,可生成并向光路处理模块30发送第一控制信息。上述第二切换单元302在接收到上述第一控制信息之后,可建立其第一端口与其第二端口之间的连接,从而可实现第一切换单元301的第三端口与测试下行接口之间的连接的建立,也就可使得olt设备能够通过上述测试下行接口对上述第一光路和第二光路进行故障的检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切换单元301类似,在同一时刻上,第二切换单元302的第一端口仅能与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中的任意一个相连。
58.这里可以理解到的是,olt设备还可包括除上述测试下行接口60和第一下行接口40以外的其他下行接口时,第二切换单元302所包含的其他端口也可以与olt设备的其他下
行接口相连接,从而建立上述第一切换单元301的第三端口与olt设备的其他下行接口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olt设备的其他下行接口能够通过上述第一切换单元301和第二切换单元302与上述第一光端口2001和第二光端口2002相连接。这样可进一步提升olt设备的下行接口与光电切换单元的光端口之间的光路的多样性以及光路调配的灵活性。
59.进一步的,请参见图8,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t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olt设备还包括测试反馈接口70。光电转换单元20还包括光模块203以及第三光端口2005。其中,光模块203的光端口与上述第三光端口2005相连或者直接作为该第三光端口2005,光模块203的电端口与控制模块50相连。上述第三光端口2005与上述测试反馈接口70的一侧相连接,上述测试反馈接口70的另一侧与上述测试下行接口60相连接。可选的,上述测试下行接口60和上述测试反馈接口70之间还可通过光衰器相连接。这样可以避免因测试下行接口输出的光信号的功率过大而损坏测试反馈接口或者上述第三光端口2005情况的发生,可提升olt设备的安全性。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光电转换单元20可通过测试反馈接口70接收测试下行接口60输出的光信号,再通过光模块203将该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发送给控制模块50。控制模块50即可通过该电信号判断包含有上述测试下行接口60的某条光路是否发生故障。
60.下面将以第一光路的故障检测过程为例,对olt设备对各光路的检测过程进行举例描述。在一种可选的实现中,当控制模块50确定对上述第一光路进行故障检测后,其可以先生成并向光路处理模块30发送第一控制信息。上述第一切换单元301在接收到上述第一控制信息后,可建立其第一端口与其第三端口之间的连接。同时,上述第二切换单元302在接收到上述第一控制信息后,可建立上述其第一端口与其第三端口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第一下行接口40所述使用的第一光路上通过的光信号能够到达测试下行接口60。然后,控制模块50还可生成并向所述光电转换单元20中的光模块201发送第一测试电信号。所述光模块201可将该第一测试电信号转换成第一测试光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光端口2001输出该第一测试光信号。光路处理模块30中的第一切换单元301可通过其第一端口接收上述第一测试光信号并由其第三端口输出。第二切换单元302可通过其第一端口接收上述第一测试光信号并通过其第三光口将该第一测试光信号输出至上述测试下行接口60。然后,olt设备可通过测试反馈接口70从测试下行接口60处接收上述第一测试光信并传输至光电转换单元20的第三光端口2005。然后,光电转换单元20可通过光模块203将该第一测试光信号转换成第二测试电信号并发送给控制模块50。然后,控制模块50即可根据上述第二测试电信号确定第一光路是否发生故障。具体实现中,控制模块50可提取出上述第二测试电信号的信号特征参数,并根据预设的特征参数阈值判断第一光路是否发生故障。这里,上述信号特征参数可包括上述第二测试电信号的功率值、电压值、电流值等,本技术不作具体限制。例如,控制模块50在接收到上述第二测试电信号之后,可先提取出该第二电信号的功率值p1。然后,若控制模块50确定该功率值p1等于或者大于预设的功率阈值p0,则可确定上述第一光路无故障。若控制模块50确定该功率值p1小于预设的功率阈值p0,则可确定上述第一光路发生故障。这里,olt设备可通过光路处理模块30、测试下行接口和测试反馈接口构成的光信号反馈结构主动的对第一下行接口40下的不同光路(如第一光路或者第二光路)进行故障检测,进而可以实现对第一下行接口40的故障排查和快速恢复,可提升olt设备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61.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当控制模块50确定对上述第一光路进行检测后,也可获取到上述光电转换单元20反馈的工作状态信息。该工作状态信息可由光电转换单元20对自身包含的各个光模块进行功能自检得到,该工作状态信息指示了光电转换单元20中的各光模块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当控制模块50获取到上述工作状态信息后,可根据该工作状态信息确定包含在上述第一光路中的光模块201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若控制模块50确定光模块201的工作状态正常,则可确定第一光路无故障。若控制模块50确定光模块201的工作状态不正常,则可确定第一光路发生故障。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当控制模块50确定对上述第一光路进行检测后,其还可获取由第一下行接口40服务的用户设备通过上述第一光路反馈的光路状态报告。该光路状态报告指示了该第一光路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然后,控制模块50可根据该光路状态报告确定上述第一光路是否发生故障。这里可以理解到的是,上述对第一光路的故障与否的检测过程仅是示例性的,olt设备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对上述第一光路进行故障检测,本技术不作具体限制。
62.在第四种可行的具体实现中,请参见图9,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t设备又一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olt设备还包括第二下行接口80,上述光电转换单元20还包括光模块204以及第四光端口2006。该光模块204的光端口与上述第四光端口2006相连或者直接作为该第四光端口2006,光模块204的电端口与控制模块50相连。上述光路处理模块30还包括第三切换单元303和第四切换单元304。从下行角度来说,上述第三切换单元303和上述第二切换单元302相似,有一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上述第四切换单元304与上述第一切换单元301相似,有多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实际应用中,假设上述第三切换单元303的输入端为其第一端口,其多个输出端包括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上述第三切换单元303的输入端为其第一端口,其多个输出端包括有其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上述第四切换单元304的输入端包括其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输出端为其第三端口。第三切换单元303的第一端口与上述第二光端口2002相连接,第三切换单元的第二端口与上述第一切换单元301的第二端口相连接,第三切换单元303的第三端口与上述第四切换单元304的第一端口相连接。第四切换单元304的第二端口与上述第四光端口2006相连,所述第四切换单元304的第三端口与上述第二下行接口80相连。上述第三切换单元304可用于建立其第一端口与其第二端口或者第三端口的连接,这样即可通过第三切换单元304实现第二光端口2002与第一切换单元301或者第四切换单元304之间的连接的建立。而上述第四切换单元304可用于建立其第二端口或者其第一端口与其第三端口之间的连接,这样即可实现上述第二光端口2002或者上述第三光端口2005与第二下行接口80之间的连接的建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三切换单元303和上述第四切换单元304与上述第一切换单元301或者第二切换单元302相同,在同一时刻上仅有一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相连。
63.基于上述连接关系,olt设备可通过上述光路处理模块30中的第三切换单元303和第四切换单元304为上述第二下行接口80建立至少两条光路,包括由第二下行接口80、第三切换单元303、第四切换单元304和第二光端口2002构建的第四光路,以及,由第二下行接口80、第四切换单元304和第四光端口2006构建的第三光路。与上述第一光路和第二光路的工作原理相同,上述控制模块50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启动上述第三光路或者第四光路。例如,当控制模块50确定上述第三光路发生故障(如光模块209发生故障)且上述第四光路未被使用时,其可生成并向光路处理发送第四控制信息。上述光路处理模块30中的第三切换
单元303在接收到上述第四控制信息后,即可建立其第一端口与其第三端口之间的连接,从而建立第二光端口2002与第四切换的单元304的第一端口之间的连接。而上述第四切换单元在接收到上述第四控制信息后,可建立其第一端口与其第三端口之间的连接,从而建立第二光端口2002与上述第二下行接口80的连接,以实现第三光路的启用。
64.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控制模块50确定上述第一光路和第三光路同时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50可先根据预设的下行接口服务规则确定启用上述第二光路或者第四光路。这里,上述下行接口服务规则中可包括olt设备的各下行接口对应的服务优先级。当控制模块50根据各下行接口对应的服务优先级确定上述第一下行接口40的服务优先级高于第二下行接口80,则可确定启用上述第二光路。当控制模块50根据各下行接口对应的服务优先级确定上述第一下行接口40的服务优先级低于第二下行接口80,则可确定启用上述第四光路。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50也可根据各下行接口的用户量确定启用上述第二光路或者第四光路。即控制模块50可先获取上述第一下行接口40的用户量(为方便区别,下文将以第一用户量代替描述)和上述第二下行接口80的用户量(为方便区别,下文将以第二用户量代替描述)。然后,当控制模块50确定上述第一用户量等于或者大于上述第二用户量,则可确定启用上述第二光路。当控制模块50确定上述第一用户量小于上述第二用户量,则可确定启用上述第四光路。当然,控制模块50还可根据其他参量,如各光端口的光信号强度、各下行接口的业务量等,来确定启用上述第二光路或者第四光路,本技术不作具体限制。
65.这里,对于一个第二光端口2002来说,其与第一下行接口40和第二下行接口80之间分别通过光路处理模块30建立有第二光路或者第四光路,可使得第一下行接口40和第二下行接口均可接收来自于第二光端口2002的光信号,进一步提升了olt设备的下行接口与光电转换单元20的光端口之间的光路的多样性,可提升olt设备光路调配的灵活性。
66.在第五种可选的具体实现中,请参见图10,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t设备又一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上述光路处理模块30还包括第五切换单元305。该第五切换单元与上述第二切换单元302或者第三切换单元303类似,有一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具体实现中,假设第五切换单元305的输入端为其第一端口,其输出端包括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第五切换单元305的第一端口与上述第四切换单元304的第三端口相连接,上述第五切换单元305的第二端口与上述第二下行接口80相连接,上述第五切换单元305的第三端口与上述第一下行接口40相连。上述第五切换单元305可用于建立其第一端口与其第二端口或者第三端口的连接,从而实现上述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三端口与上述第一下行接口40或者第二下行接口80的连接。再结合上述第三切换单元303和第四切换单元304,光路处理模块30可以在上述第一下行接口40与第二光端口2002之间建立第五光路。其中,该第五光路包括第二光端口2002、第三切换单元303、第四切换单元304、第五切换单元305和第一下行接口40。或者,光路处理模块30也可以在第一下行接口40和第四光端口2006之间建立第六光路,该第六光路包括第四光端口2006、第四切换单元304、第五切换单元305和第一下行接口40。这样的话,当上述第一下行接口40发生故障时,控制模块50还可控制上述光路处理模块30启用上述第五光路或者六光路来实现第一下行接口40的故障恢复。具体控制过程可参见前文叙述的控制模块50控制光路处理模块30启用第一光路或者第二光路的过程,此处便不再赘述。这里,olt设备基于第五切换单元305进一步丰富了第一下行接口40与光电切换单
元的光端口之间的可启用的光路,可进一步提升olt设备光路调配的灵活性。
67.可选的,和上述第五切换单元305的原理相同,上述第二切换单元302还可包括一个第四端口,并且该第四端口与上述第二下行接口80相连接。可使得光路处理模块30能够在第一光端口2001和第二下行接口80之间建立第七光路,或者在第二光端口2002和第二下行接口80之间建立第八光路,可进一步丰富第二下行接口与光电切换单元的光端口之间的可启用的光路。
68.需要补充的是,由于在第五种具体实现中,第一下行接口40与上述光电切换单元20之间存在第一光路、第二光路、第五光路和第六光路这多条光路。在第二下行接口80与光电切换单元20之间存在第三光路、第四光路、第七光路和第八光路这多条光路。因此,在一些场景中,控制模块50需要根据需要为第一下行接口40或者第二下行接口确定所使用的光路。下面以控制模块50为第一下行接口40确定使用的光路为例进行描述。若第一下行接口40当前使用的第一光路发生故障,则需要控制模块50从上述第二光路、第五光路和第六光路确定出用于代替上述第一光路进行光信号传输的第一目标光路。具体的,控制模块50可根据上述第二光路、第五光路和第六光路中各光路所包括的光端口、切换单元的工作状态从上述第二光路、第五光路和第六光路确定出处于空闲状态下的光路。这里,所述处于空闲状态下的光路指代的是该光路所包含的光端口以及切换单元未被使用。若确定出的处于空闲状态下的光路仅为一条,则可直接将其确定为上述第一目标光路。若确定出的处于空闲状态下的光路为多条,则可从这多条处于空闲状态下的光路中随机选择出一条确定为上述第一目标光路。可以理解的是,控制模块50还可根据其他规则,如预设设定好的各光路的使用优先级等,来从第二光路、第五光路和第六光路中确定上述第一目标光路,本技术不作具体限制。
69.可选的,上述第五切换单元305还可包括第四端口,该第五切换单元305的第四端口与上述测试下行接口60相连接。这样可使得olt设备能够通过第五切换单元305将通过上述第七光路或者第八光路的光信号路由至上述测试下行接口,进而可完成对上述第七光路或者第八光路的故障检测。
70.进一步,请参见图11,图1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olt设备的应用示意图。如图11所示,olt设备的第一下行接口40和第二下行接口80可通过并行光纤插拔(multiple-fiberpush-on/pull off,mpo)光接口90接入odn。当然,olt设备上除第一下行接口40或者第二下行接口80以外的下行接口也可通过mpo光接口90接入odn,本技术不作具体限制。这里,下行接口通过mpo光接口接入到odn,可避免odn接入过程中的熔纤等工序,可提升olt设备的装维效率,降低装维成本。
71.进一步的,请一并参见图10,下面以将olt设备为第一下行接口40进行光路调配的过程为例,对olt设备光路调配过程进行描述。假设第一下行接口40当前未连接任何用户设备,当olt设备中的控制模块50获取到某个用户设备针对第一下行接口40的服务请求时,控制模块50可先根据预设的光端口筛选规则从上述第一光端口2001、第二光端口2002和第四光端口2006中确定出第一下行接口40可以使用的光端口。可选的,上述光端口筛选规则可包括未被占用的光端口、与所述第一下行接口40之间的光路的结构复杂度较低的光端口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制。假设确定出的第一下行接口40可使用的光端口包括上述第一光端口2001和第四光端口2006。然后,控制模块50可根据光路处理模块30中各切换单元的端口
连接状态从第一下行接口40与上述第一光端口2001和第四光端口2006之间预设的多条光路中选择出至少一条处于空闲状态的光路。再根据每条处于空闲状态下的光路的结构复杂度从这至少一条处于空闲状态的光路中确定出第二目标光路作为第一下行接口40当前开始使用的光路。这里,控制模块50优选结构复杂度较低的空闲状态下的光路作为第二目标光路。假设上述第二目标光路为第一光路,当控制模块50确定出上述第一光路后,可生成并向光路处理模块30发送启用第一光路的控制信息,光路处理模块30在接收到该控制信息后即可通过其内部的各切换单元实现上述第一光路的启用。可以理解到的是,在第一下行接口40的光路调配结束之后,上述第一光路也可被认为是第一下行接口40的主用光路,在第一光路未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第一下行接口40都会优先使用第一光路进行光信号的传输。而除第一光路以外的其他可用的光路可理解成第一下行接口40的备用光路。这些备用光路的作用就是在第一光路发生故障或者第一光路有其他用途的情况下代替第一光路为第一下行接口40提供光信号的传输。例如,假设控制模块50确定上述第一光路为第一下行接口40的主用光路,则上述第二光路、第五光路或者第六光路即可认为是第一下行接口40的备用光路。当第一光路发生故障时,控制模块50即可从上述第二光路、第五光路或者第六光路中选择出一条第一目标光路来代替上述第一光路,具体选择过程可参见前文,此处便不再赘述。
72.可选的,上述各种可选的具体实现中所涉及的切换单元(即上述第一切换单元到第五切换单元)可以是光开关。该光开关具体能够以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rms)或者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plc)等形式来实现。使用光开关作为切换单元来实现上述光路处理模块30,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可降低olt设备的设计和生产成本。
73.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各种实现方式中仅示例性的描述了olt设备通过光路处理模块30在第一下行接口40或者第二下行接口与其内部的光电转换单元20的第一光端口2001、第二光端口2002或者第四光端口2006之间构建的多条光路的情况。但在实际应用中,olt设备还可包括除上述第一下行接口40和第二下行接口以外的其他下行接口。其内部的光电转换单元20也可包括除上述第一光端口2001、第二光端口2002、第三光端口2005或者第四光端口2006以外的其他光端口。上述光路处理模块30中也还可包括更多的采用上述第一种可选的具体实现到第五种可选的具体实现所揭示的连接方式相连的切换单元。因此,olt设备也还可基于具备更多切换单元的光路处理模块30来启用上述其他下行接口和上述其他光端口之间的不同光路。这里,olt设备的具体结构以及启用不同光路的过程可参见前文所述,此处便不再赘述。
74.本技术提供的olt设备通过光路处理模块30在其某个下行接口与光电转换单元20之间建立了至少两条光路,比如在第一下行接口40和光电转换单元20之间构建了包括阿第一光路和第二光路在内的至少两条可以随时启用的光路。这样,在某个下行接口当前使用的光路发生故障的情况下,olt设备可以启用其他的光路来代替发生故障的光路,使得该下行接口的故障能够的快速恢复,保证了下行接口与光电转换单元之间的光信号的传输不会发生中断,避免了用户设备的业务因下行接口的故障而受到影响,提升了olt设备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75.实施例二
76.请参见图12,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光路处理方法适用于实施例一种描述的olt设备,并具体由所述olt设备包括的控制装置50来执行。olt设备的具体结构如实施例一中所描述,本实施例便不再赘述。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7.s101,控制装置50生成控制信息。
78.在一些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50在检测到预设的触发条件被满足时,可生成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光路处理模块30启用第一下行接口与第一光端口之间的第一光路,或者,启用第一下行接口与第二光端口之间的第二光路。
79.具体实现中,上述预设的触发条件可包括第一预设触发条件和第二预设触发条件。当控制模块50检测到第一预设触发条件被满足时,可生成第二控制信息。或者,当控制模块50检测到的第二预设触发条件被满足时,可生成第三控制信息。这里,控制模块50根据第一预设触发条件或者第二预设触发条件确定并生成第二控制信息或者第三控制信息的过程可参见实施例一中的描述,此处便不再赘述。
80.进一步的,在控制模块50生成控制信息之前,其可先对上述第一光路或者第二光路进行故障检测。下面以控制模块50对第一光路进行故障检测的过程为例进行描述。可在第一种可选的实现中,控制模块50在确定对光路进行故障检测之后,可先生成并向光路处理模块30发送第一控制信息,以通过该第一控制信息控制光路处理模块30建立光电转换单元的第一光端口2001与测试下行接口60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光路上通过的光信号能够从测试下行接口60处输出。然后,控制模块50可生成第一测试电信号,并控制该第一测试电信号通过所述第一光路、测试下行接口60、测试反馈接口80以及光电转换单元20,并最终转换成第二测试电信号被控制模块50所接手。然后,控制模块50可根据第二测试电信号的信号特征参数来判定上述第一光路是否发生故障。在第二种可选的实现中,控制模块50还可根据光电转换单元20反馈的工作状态信息或者第一下行接口40服务的用户设备通过上述第一光路反馈的光路状态报告来判断第一光路是否发生故障。上述第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和第二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所涉及的具体过程可参见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第一光路的故障检测的过程,此处便不再赘述。
81.更进一步的,控制模块50还可对olt设备的各个下行接口进行光路调配。具体过程可参见实施例一中描述的为第一下行接口40进行光路调配的过程,此处便不再赘述。
82.s102,控制装置50通过上述控制信息来控制光路处理模块30启用第一下行接口与第一光端口之间的第一光路,或者,启用第一下行接口与第二光端口之间的第二光路。
83.在一些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50在生成上述控制信息后,可将上述控制信息发送给光路处理模块30。光路处理模块30在接收到上述控制信息后可启动上述第一光路或者第二光路。这里,控制模块50通过控制信息控制光路处理模块30启用上述第一光路或者上述第二光路的具体过程可参见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启用上述第一光路或者上述第二光路,此处便不再赘述。此外,在如实施例一所涉及的附图6到附图10所描述的不同的光路处理模块30的结构下,控制模块50还能控制上述光路处理模块30启用olt设备的第二下行接口80与光电转换单元20上述的第二光端口2002或者第四光端口2006之间的光路,具体内容可参见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内容,此处便不再赘述。
84.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可控制光路处理模块启用下行接口与光电转换单元之间
的至少两天光路,这样在某个下行接口当前使用的光路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控制装置可以启用其他的光路来代替发生故障的光路,使得该下行接口的故障能够的快速恢复,从而保证了下行接口与光电转换单元之间的光信号的传输不会发生中断,避免了下行接口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业务不会下行接口的故障而受到影响,提升了olt设备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