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4317发布日期:2020-06-23 22:58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手机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保护壳。



背景技术:

手机壳是一种手机配件产品,随着手机的不断发展,手机壳的结构以及功能也有不断的改进。现有的手机壳底部的喇叭孔大多为通孔,即为一个长圆孔,或者是精孔,例如为对应手机喇叭小孔设置多个小孔。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喇叭孔容易积累灰尘,通孔及精孔均无法起到防尘作用,导致喇叭孔内容易进灰尘而影响手机喇叭使用效果,例如影响手机的播音及收音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拆卸的手机保护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保护壳,所述手机保护壳的边框底部对应手机喇叭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手机保护壳包括防尘结构,所述防尘结构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防尘结构包括防尘部和卡接部,所述防尘结构设置于所述卡接部上,所述卡接部包括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边框内表面抵接,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边框外表面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尘部包括防尘网,所述卡接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和所述连接部的第二通孔,所述防尘网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或所述第二卡接部可拆卸连接并覆盖所述第二通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或所述第二卡接部设有凹槽,所述防尘网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或所述第二卡接部可拆卸连接时,所述防尘网设于所述凹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深度与所述防尘网的厚度相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卡接部和所述连接部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卡接部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多个所述第三通孔排列形成所述防尘部;或,所述防尘结构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连接部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卡接部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多个所述第三通孔排列形成所述防尘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边框的内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边框内表面接触时,所述第一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卡接槽内;所述边框的外表面上还开设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边框外表面接触时,所述第二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卡接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二卡接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厚度相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多个,每一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一所述防尘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卡接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卡接部的横截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和所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保护壳。将防尘结构的卡接部设计呈工字形,防尘结构可从手机保护壳内侧卡入第一通孔内,将第一卡接部的横截面积设置为大于第二卡接部的横截面积,使得防尘结构卡入第一通孔内后无法从手机保护壳内部向外推出第一通孔,需要拆卸时,先取出手机,从手机保护壳外部施力推动防尘结构才能将防尘结构从第一通孔内侧拆卸下来。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部上还设置有防尘网,防尘网可拆卸连接至第一卡接部和/或第二卡接部,防尘网上设有若干孔,形成孔阵列,从而实现防尘效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直接在第一卡接部和/或第二卡接部上设置若干第三通孔形成防尘网。需要清洗时可直接将防尘结构拆卸下来,或者将防尘网拆卸下来进行清洗即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保护壳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防尘效果,且便于拆卸,易清洗,给用户良好的产品体验,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手机保护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手机保护壳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防尘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手机保护壳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中手机保护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手机保护壳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7中防尘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6中手机保护壳的侧面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又一实施例中手机保护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手机保护壳的分解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防尘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11中手机保护壳的侧面剖视图。

图15为图14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如图1-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保护壳10,手机保护壳10的边框底部对应手机喇叭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1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2设置为两个,但本实用新型不对此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2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数量。手机保护壳10还包括防尘结构13,每一第一通孔12内可拆卸地安装一防尘结构13,以便于将防尘结构13从手机保护壳10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由于每一第一通孔12及防尘结构13的结构相同,因此下文中各实施例仅以一个第一通孔12和防尘结构13进行描述。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防尘结构13包括防尘部22和卡接部14,卡接部14整体呈工字形环形框状。具体来说,卡接部14包括第一卡接部16、第二卡接部18和连接部20,第一卡接部16和第二卡接部18分别连接在连接部20的相对两端。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16、第二卡接部18和连接部20为一体成型。连接部20位于第一通孔12内,第一卡接部16与手机保护壳10的底部边框内表面抵接,第二卡接部18与手机保护壳10的底部边框外表面抵接。

在如图1-5和图11-15所示的实施例中,防尘部22为防尘网,卡接部14设置有贯穿第一卡接部16、连接部20和第二卡接部18的第二通孔24。在如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防尘网22与第二卡接部18可拆卸连接并覆盖第二通孔24,例如在第二卡接部18的内侧壁上设置凹槽26,防尘网22卡置于凹槽26内。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凹槽26的深度与防尘网22的厚度相等,也即防尘网22刚好卡置在凹槽26内。在如图11-15所示的实施例中,防尘网22与第一卡接部16可拆卸连接并覆盖第二通孔24,例如在第一卡接部16的内侧壁上设置凹槽28,防尘网22卡置于凹槽28内。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凹槽28的深度与防尘网22的厚度相等,也即防尘网22刚好卡置在凹槽28内。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同时在第一卡接部16和第二卡接部18的内侧壁上设置凹槽,设置两个防尘网22,两防尘网22分别卡置在两凹槽内。

在如图6-10所示的实施例中,卡接部14设置有贯穿第一卡接部16和连接部20的第二通孔24,第二卡接部18上对应第二通孔24的区域设有若干第三通孔30,若干第三通孔30形成阵列形成防尘部,从而实现防尘效果。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防尘结构13设置贯穿第二卡接部18和连接部20的第二通孔,第一卡接部16上设置若干第三通孔;或者,防尘结构13设置贯穿连接部20的第二通孔,在第一卡接部16和第二卡接部18上分别设置第三通孔。

请同时参考图1-15,手机保护壳10的底部边框的内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卡接槽32,第一卡接部16与所述底部边框内表面接触时,第一卡接部16位于第一卡接槽32内。手机保护壳10的底部边框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卡接槽34,第二卡接部18与所述底部边框外表面接触时,第二卡接部18位于第二卡接槽34内。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卡接槽32的深度设置为与第一卡接部16的厚度相等,第二卡接槽34的深度设置为与第二卡接部18的厚度相等,也即第一卡接部16刚好卡置于第一卡接槽32内,第二卡接部18刚好卡置于第二卡接槽34内。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部20的横截面积设置为小于第一卡接部16和第二卡接部18的横截面积,且第一卡接部16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卡接部18的横截面积,也即连接部20与第一卡接部16和第二卡接部18之间形成一卡槽36。第一卡接槽32与第二卡接槽34之间形成凸起38,安装时,连接部20的外侧壁抵接在凸起38上,也即凸起38卡置在卡槽36内,使得当用户需要拆出防尘结构13时仅能从手机保护壳10内侧拆卸下来。也就是说,当防尘结构13卡入第一通孔12内后无法从手机保护壳10内部向外推出第一通孔12,需要拆卸时,先取出手机,从手机保护壳10外部施力推动防尘结构13才能将防尘结构13从第一通孔12内侧拆卸下来。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满足防尘结构13从第一通孔12拆出方向及方式的条件下,防尘结构13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可拆卸连接至第一通孔12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保护壳。将防尘结构设计呈工字形,防尘结构可从手机保护壳内侧卡入第一通孔内,将第一卡接部的横截面积设置为大于第二卡接部的横截面积,使得防尘结构卡入第一通孔内后无法从手机保护壳内部向外推出第一通孔,需要拆卸时,先取出手机,从手机保护壳外部施力推动防尘结构才能将防尘结构从第一通孔内侧拆卸下来。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尘结构包括防尘网,防尘网可拆卸连接至第一卡接部和/或第二卡接部,防尘网上设有若干孔,形成孔阵列,从而实现防尘效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直接在第一卡接部和/或第二卡接部上设置若干第三通孔。需要清洗时可直接将防尘结构拆卸下来,或者将防尘网拆卸下来进行清洗即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保护壳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防尘效果,且便于拆卸,易清洗,给用户良好的产品体验,适于推广应用。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