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骨传导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84590发布日期:2021-07-23 14:38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骨传导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骨传导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骨传导是一种声音传导方式,即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螺旋器、听觉中枢来传递声波。相对于通过振膜产生声波的经典声音传导方式,骨传导省去了许多声波传递的步骤,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实现清晰的声音还原,而且声波也不会因为在空气中扩散而影响到他人。

现有的,一般的骨传导耳机包括耳挂连接架以及骨传导振子,骨传导振子设有两个,分别安装在耳挂连接架的两端,佩戴时,耳挂连接架通过自身形成的夹力使得骨传导振子的传递面贴合太阳穴软骨表面,此时,耳挂连接架与后脑相贴合,骨传导耳机工作时,即可通过骨传导振子的传递面来听取音乐。在实际情况下,骨传导耳机在有噪音的环境下,适用性不是很强,用户体验感较差,特别是在享受美妙音乐的时候。噪音的干扰时常会让人心情不悦,甚至会让人变得更加的烦躁。噪音是指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谐和的声音,是由发音体不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区别于“乐音”)。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实用新型人认为存在有骨传导耳机在嘈杂环境下、用户体验感较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方便用户在嘈杂的环境下也能享受到美妙的音乐,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感,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功能骨传导耳机。

一种多功能骨传导耳机,包括耳挂连接架以及骨传导振子,所述骨传导振子安装在耳挂连接架上用于传递音乐,所述骨传导振子的传递面贴合在耳廓前方软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传导振子转动连接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上转动连接有与使用者耳廓内壁相适配的降噪耳机头,所述降噪耳机头与耳挂连接架电连接并用于播放音乐,所述耳挂连接架上电连接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切换降噪耳机头以及骨传导振子的工作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实现降噪时,使降噪耳机头转动到耳廓内部,与此同时,使控制装置控制降噪耳机头工作并使骨传导振子不工作,由于降噪耳机头播放的音乐声音直接对准耳朵,针对此,便能很方便让使用者听取到音乐声音,避免了噪音的干扰。另外,当不需要降噪时,直接转开降噪耳机头,使降噪耳机头背离耳廓,此时,便能仅通过骨传导耳机听取音乐。通过此方式,便能很方便的实现降噪效果,同时,还能间接能提高用户使用感。

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定位部、旋钮部以及转动部,所述定位部设置在骨传导振子上,所述旋钮部转动连接在定位部上,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在旋钮部上,所述降噪耳机头设置在转动部上并通过旋钮部与骨传导振子相耦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旋钮部在骨传导振子上转动时,便能间接带动降噪耳机头的位置发生移动,针对此,便于使用者调整骨传导振子的位置,提高骨传导耳机的适用性。同时,当降噪耳机头在转动部上转动时,能根据实际需要很方便的调整降噪耳机头的角度以及位置,进而便于降噪耳机头更为适合使用者耳廓。

优选的,所述旋钮部包括支撑架与旋钮块,所述骨传导振子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与旋钮块转动配合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开设有与转动槽相连通的滑槽,所述旋钮块环设有与滑槽卡接配合、且转动配合的卡接部,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安装在旋钮块上、另一端连接于降噪耳机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槽与旋钮块转动配合的方式,能很方便旋钮块转动,同时,滑槽与卡接部滑动且卡接配合的方式,能使旋钮块在转动好位置后,根据卡接部在滑槽上的摩擦力使得旋钮块能初步稳定在转动槽内,间接能带动支撑架稳定在骨传导振子上。

优选的,所述转动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与支撑架转动配合,所述插槽贴合支撑架的侧壁上设有弹性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通过插槽在支撑架上转动的方式,能很方便带动降噪耳机头转动,此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另外,设置的弹性垫,一方面便于支撑架的转动,另一方面也能避免支撑架卡得太死,不便转动。

优选的,所述降噪耳机头通过enc降噪,所述壳体与耳挂连接架内均设有麦克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enc(environmentalnoisecancellation,环境降噪技术),能有效抑制90%的反向环境噪声,由此降低环境噪声最高可达35db以上,让使用者可以更加自由的语音沟通。当麦克风设有多个时,能精准计算通话者说话的方位,在保护主方向目标语音的同时,去除环境中的各种干扰噪声。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开关与控制器,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壳体内用于配合降噪耳机头的转动位置、来控制降噪耳机头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器与控制开关相耦接用于控制降噪耳机头工作或停止工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控制装置,能够很方便的控制骨传导振子以及降噪耳机头传递或放出音乐声音,同时,也便于很方便的控制音乐的音量大小。耳挂本体的设置,便于骨传导振子的传递面贴合在合适位置上,进而方便骨传导振子传递声音。

优选的,所述旋钮部上设置有锁定杆,所述锁定杆端部通过旋钮部与定位部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锁定杆,能够进一步稳定旋钮部的稳定转动,能避免旋钮部意外受外力位置发生偏离。同时,也能进一步稳固旋钮部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卡接部包括凸棱与磁片,所述凸棱等距周设在旋钮块上,所述转动槽内开设有与凸棱滑动配合的棱槽,所述棱槽与凸棱卡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棱与棱槽卡接配合的方式,能进一步稳定旋钮块的位置,同时,也便于稳定转动旋钮块,进一步提高旋转时的稳定程度。

优选的,所述卡接部为圆环块,所述圆环块安装在旋钮块上,所述旋钮块由弹性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圆环块安装在旋钮块上,并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方式,能很方便配合旋钮块转动,通过此方式便能很方便的带动支撑架转动,进一步方便带动降噪耳机头发生转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多功能骨传导耳机有益技术效果:

1.当需要降噪时,直接将降噪耳机头转动到耳廓内,此时,便能通过降噪耳机头实现降噪效果。当不需要进行降噪处理是,转开降噪耳机头,便能仅通过骨传导耳机听取音乐。通过此方式,便能很方便的实现降噪效果,同时,还能间接能提高用户使用感。

2.旋钮部与定位部的转动配合,能够很方便带动支撑架的转动,针对此,便能快速带动降噪耳机头发生转动,从而便于使用者需要,将降噪耳机头转开至预定位置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多功能骨传导耳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多功能骨传导耳机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耳挂连接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降噪耳机头工作原理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充电口与控制盒的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转动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支撑架与壳体的位置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信号接入触点9与信号输入触点的位置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滑动块与转动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凸棱与棱槽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耳挂连接架;11、耳部挂件;2、骨传导振子;3、降噪耳机头;31、壳体;32、信号输入触点;33、通话麦克风;34、插槽;35、弹性垫;4、控制装置;41、控制盒;42、控制开关;43、控制器;44、音乐播放模块;45、环境麦克风;46、充电模块;47、主动降噪enc电路;48、感应开关;51、定位部;511、转动槽;512、滑槽;513、棱槽;514、铁片;52、旋钮部;521、支撑架;522、旋钮块;523、装配块;524、连接杆;525、通孔;61、圆环块;62、凸棱;63、磁片;64、滑动块;7、锁定杆;8、充电口;81、防护盖;9、信号接入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申请公开一种多功能骨传导耳机,能使骨传导振子2以及降噪耳机头3单一工作,当需要降噪时,可佩戴降噪耳机头3实现降噪。参照图1,其包括降噪耳机头3、耳挂连接架1以及骨传导振子2,骨传导振子2设有两个,分别安装在耳挂连接架1的两端,在实际情况下,耳挂连接架1依靠自身的夹持力使得骨传导振子2的传递面贴合在耳廓前方软骨上。降噪耳机头3转动连接在骨传导振子2上,在本实施例中,降噪耳机头3为入耳式降噪耳机头3,参照图2,降噪耳机头3还可以是平耳式降噪耳机头3。

参照图3,耳挂连接架1包括控制装置4与耳挂本体,耳挂连接架1整体呈u型设置,且由弹性材料制成,具体材质为复合橡胶或硅胶,为了方便使用者佩戴,在耳挂连接架1上设有与耳挂连接架1一体连接的耳部挂件11,耳部挂件11用于悬挂在使用者耳朵上,以使进一步来稳定耳挂连接架1的位置,同时,还能减少耳挂连接架1的负担。

参照图4,控制装置4包括控制盒41、控制开关42、控制器43以及音乐播放模块44,参照图3,控制盒41安装在耳挂本体上,音乐播放模块44、控制器43安装在控制盒41内,音乐播放模块44与骨传导振子2以及降噪耳机头3电连接,音乐播放模块44用于骨传导振子2传递音乐声音,以及用于降噪耳机头3播放音乐。控制开关42与音乐播放模块44相耦接,用于接通降噪耳机头3或者骨传导振子2所在的工作回路,以使得降噪耳机头3或者骨传导振子2工作,控制开关42包括型号为ts3a44159pwr的单刀双掷模拟开关。当控制开关42打开时,控制开关42输出开关信号至控制器43,控制器43包括型号为ats3015的主控芯片,主控芯片接收到开关信号后,输出导通信号至降噪耳机头3的工作输入端,此时,降噪耳机头3所在工作回路导通,开始播放音乐。

参照图4,控制盒41内还安装有主动降噪enc电路47以及充电模块46,主动降噪enc电路47能有效抑制90%的反向环境噪声,让使用者可以更加自由的语音沟通。为了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参照图3,在控制盒41以及降噪耳机头3上分别设有环境麦克风45以及通话麦克风33,环境麦克风45可收集来自使用者侧面及后方的环境声响,通过与前方通话麦克风33收取的声音信号进行比对,能分离出使用者的语音内容出来,针对此,便能有效降低周围杂音带来的干扰。在其它实施例中,主动降噪enc电路47还可以是主动降噪anc电路,anc降噪技术是在分析噪音的声波后,通过发送反向声波进行叠加中和,从而达到消除噪音的效果。

为了使得主动降噪enc电路47配合降噪耳机头3的转动而达到进一步降噪的效果,在控制盒41内设有与主控芯片相耦接的感应开关48,感应开关48为触摸开关,例如红外传感器等,当降噪耳机头3转动至耳朵内时,用手触摸感应开关48,此时,感应开关48连通主动降噪enc电路47回路(此时的主动降噪enc电路47并未工作),并输出感应信号至主控芯片,主控芯片接收后控制主动降噪enc电路47工作,以达到降噪的目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感应开关48也可以是微动开关,微动开关安装在降噪耳机头3内并与主控芯片相耦接,当降噪耳机头3转动至耳朵内时,微动开关能够及时感应到,并传输感应信号至主控芯片,主控芯片接收后,控制主动降噪enc电路47所在回路导通,以使主动降噪enc电路47工作,针对此,便于降噪耳机头3在使用时,自动降噪。

参照图5,充电模块46包括与控制器43电连接的充电口8,充电口8安装在控制盒41上,用于外部电源接入以对控制器43进行供电,充电口8为typc充电口8,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是usb充电口8。为了保护充电口8不受破坏,在充电口8上卡接有防护盖81,防护盖81由橡胶材质制成。

参照图6,为了方便降噪耳机头3的灵活佩戴,在本实施例中,降噪耳机头3通过转动装置转动连接在骨传导振子2上,转动装置包括定位部51、旋钮部52以及转动部,定位部51安装在骨传导振子2上,旋钮部52转动连接在定位部51上,转动部转动连接在旋钮部52上,降噪耳机头3安装在转动部上并通过旋钮部52与骨传导振子2相耦接。

参照图6,定位部51为安装块,安装块安装在背对骨传导振子2传递面的骨传导振子2侧壁上,在安装块内开设有转动槽511。旋钮部52包括支撑架521与旋钮块522,旋钮块522与转动槽511转动配合,支撑架521的一端安装在旋钮块522上、另一端连接于降噪耳机头3。在本实施例中,旋钮块522由弹性材质制成,例如复合塑胶或者硅胶。旋钮块522截面呈圆形,针对此,便于配合转动槽511转动。

参照图6,为了进一步稳定旋转后旋钮块522的位置,在转动槽511内开设有与转动槽511相连通的滑槽512,在旋钮块522上安装有卡接部,卡接部与滑槽512滑动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卡接部为圆环块61,圆环块61围设在旋钮块522外壁上,并与滑槽512滑动配合。参照图7,在旋钮块522上转动连接有锁定杆7,具体的,在旋钮块522内开设有通孔525,锁定杆7穿出通孔525,在锁定杆7靠近转动槽511的端部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在转动槽511底壁上开设有内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螺纹配合。

参照图6,使用时,转动锁定杆7,当内螺纹与外螺纹螺紧时,便能有效将旋钮块522稳定在转动槽511内,参照图7,当需要转动支撑架521时,使内螺纹与外螺纹旋开,以使得锁定杆7端部与转动槽511脱离,此时,旋转旋钮块522,便能很方便的带动支撑架521转动,圆环块61与滑槽512的滑动配合,也能很方便的带动支撑架521转动。另外,锁定杆7的转动范围在0°-120°之间,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转动锁定杆7。支撑架521包括装配块523与连接杆524,装配块523安装在旋钮块522上,装配块523截面呈圆形,半径比旋钮块522大,连接杆524连接在装配块523上,连接杆524轴线与装配块523轴线相垂直,连接杆524半径比装配块523小。

参照图7,为了方便降噪耳机头3的转动,转动部为壳体31,参照图8,在壳体31内开设有插槽34,插槽34半径比连接杆524半径大,连接杆524转动连接在插槽34上,为了进一步稳定降噪耳机头3的转动,在插槽34贴合连接杆524的侧壁上设有弹性垫35,弹性垫35为橡胶垫,橡胶垫由橡胶材质制成,橡胶垫截面呈o型。在本实施例中,降噪耳机头3的转动角度在0°-180°之间。

参照图7,为了配合降噪耳机头3的转动,以间接切换降噪耳机头3工作状态,即为了能在佩戴好降噪耳机头3后,降噪耳机头3自动播放音乐,参照图8,降噪耳机头3的信号输入触点32安装在壳体31内,控制开关42的信号接入触点9安装在连接杆524侧壁上,当降噪耳机头3跟随壳体31转动至预定位置,使得降噪耳机头3的信号输入触点32与控制开关42的信号接入触点9相抵接时,控制开关42导通并输出开关信号,此时,降噪耳机头3播放音乐。与此同时,骨传导振子2停止振动。当降噪耳机头3背离耳廓位置,即降噪耳机头3的信号输入触点32与控制开关42的信号接入触点9相分离时,控制开关42断开,此时降噪耳机头3不工作,骨传导振子2开始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多功能骨传导耳机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使用降噪耳机头以实现降噪时,转动降噪耳机头3,使得降噪耳机头3的信号输入触点32与控制开关42的信号接入触点9相抵接,此时,降噪耳机头3处于耳朵内,待降噪耳机头3稳定处于耳朵内时,用手触摸感应开关48以使主动降噪enc电路47形成待导通的工作回路。

当信号输入触点32与信号接入触点9相接触时,控制开关42导通并输出开关信号至主控芯片,与此同时,感应开关48也因为手的感应输出感应信号至主控芯片。当主控芯片接收到开关信号以及感应信号后,输出导通信号至使降噪耳机头3的工作输入端,以及输出降噪信号至主动降噪enc电路47,当降噪耳机头3的工作输入端与主动降噪enc电路47分别接收到导通信号以及降噪信号时,降噪耳机头3所在工作回路导通,开始播放音乐,主动降噪enc电路47达到降噪目的。与此同时,主控芯片输出暂停信号使得骨传导振子2停止振动。

当不需要实现降噪时,使降噪耳机头3背离耳廓位置,即,使得降噪耳机头3的信号输入触点32与控制开关42的信号接入触点9相分离,此时,控制开关42断开,降噪耳机头3不工作,骨传导振子2开始工作。通过旋转降噪耳机头3,既能起到降噪的效果,也能便于使用者切换降噪耳机头3的工作状态,从而能提高用户体验感。

另外,当需要转动旋钮块522、以间接带动降噪耳机头3转动时,先旋转锁定杆7,使得内螺纹与外螺纹彼此分离,再转动旋钮块522,待旋钮块522旋转到合适位置后,再转动锁定杆7,使内螺纹与外螺纹重新锁定在一起,通过此方式,便能很方便的间接改变降噪耳机头3的为准,同时还能间接稳固降噪耳机头3的位置。

同理,当需要旋转降噪耳机头3时,直接手动转动降噪耳机头3的位置,使得降噪耳机头3处于耳廓内合适位置即可,当降噪耳机头3处于使用者合适位置时,便可停止转动。默认降噪耳机头3在耳廓内转动时,此时降噪耳机头3的信号输入触点32与控制开关42的信号接入触点9一直保持抵接。

实施例2:

参照图9,卡接部为滑动块64,滑动块64截面为圆形,滑动块64滑动在滑槽512内,滑动块64设有六个,并等距周设在旋钮块522侧壁上,滑动块64与滑槽512滑动配合的方式,能有效减少摩擦力,进而便于旋钮块522的转动,通过此方式,便能有效提高转动的方便性,进而便于提高转动效率。

实施例3:

参照图10,卡接部包括凸棱62与磁片63,凸棱62设有六条,等距周设在旋钮块522上,凸棱62截面为半圆,凸棱62自身轴线与旋钮块522所在轴线相平行。为了进一步稳定旋钮块522旋转后的位置,在滑槽512内开设有与凸棱62卡接配合的棱槽513,在本实施例中,凸棱62由弹性材质制成,例如复合硅胶或者硅胶。为了进一步稳定旋钮块522的位置,在滑槽512侧壁上贴设有铁片514,铁片514与棱槽513相对设置,铁片514与磁片63相互吸引,磁片63贴设在旋钮块522的表面,大小与铁片514相同。

当旋钮块522在转动槽511内转动时,凸棱62也会在棱槽513内滑动,且凸棱62与棱槽513卡接配合的方式,能进一步稳定旋钮块522的位置,同时,也便于稳定转动旋钮块522,进一步提高旋转时的稳定程度。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