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播音方法及播音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1142786发布日期:2022-08-16 22:18阅读:58来源:国知局
动态播音方法及播音装置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播音方法,尤指一种能动态调整播放音量的播音方法及使用此播音方法的播音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进行远距语音通讯时,本地端收听者会同时听到本地端的环境音及来自远端的音频信号于本地端所播放出的声音。因此,环境音的音量大小将会显著影响收听者是否能听清本地端所播放出的声音。虽然当环境音的音量较大时,收听者可自行加大本地端的播放音量,以能听清播放出的声音;同样的,当环境音的音量较小时,收听者可自行减小本地端的播放音量,以减少刺耳感。然而,实际的环境音可能会变化,时大时小,例如于行驶中的车辆内,收听者所接收到的环境音便可能因路况不同而时大时小,要求收听者自行配合环境音音量立即调整播放音量是不切实际的。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先前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态播音方法及一种播音装置,其能考虑到实际环境音的音量大小而动态调整播放音频信号的音量大小。
4.本发明提出一种动态播音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骤:(a)接收音频信号及环境音;(b)测量该音频信号的第一扩音音量及该环境音的环境音量;(c)根据该第一扩音音量及该环境音量,调整该第一扩音音量为第二扩音音量;以及(d)以该第二扩音音量播放该音频信号。
5.较佳的,于步骤(c)中,若该第一扩音音量比该环境音量大于第一预定阈值时,该第二扩音音量小于该第一扩音音量。
6.较佳的,于步骤(c)中,若该第一扩音音量比该环境音量小于第二预定阈值时,该第二扩音音量大于该第一扩音音量。
7.较佳的,该第二扩音音量大于该环境音量。
8.较佳的,该第二扩音音量大于该环境音量5分贝至15分贝。
9.较佳的,于步骤(c)中,该第一扩音音量根据使用者设定的调整程度而调整成该第二扩音音量。
10.较佳的,该使用者设定的调整程度包含第一调幅及第二调幅,该第一调幅大于该第二调幅。
11.本发明提出一种播音装置,其包含:音频接收器;环境音接收器;扬声器;以及处理模组,与该音频接收器、该环境音接收器及该扬声器电连接,该处理模组经由该音频接收器及该环境音接收器分别接收音频信号及环境音、测量该音频信号的第一扩音音量及该环境音的环境音量、根据该第一扩音音量及该环境音量以调整该第一扩音音量为第二扩音音量、以及经由该扬声器以该第二扩音音量播放该音频信号。
12.较佳的,若该处理模组判断该第一扩音音量比该环境音量大于第一预定阈值时,
该第二扩音音量小于该第一扩音音量。
13.较佳的,若该处理模组判断该第一扩音音量比该环境音量小于第二预定阈值时,该第二扩音音量大于该第一扩音音量。
14.较佳的,该调整的扩音音量大于该环境音量。
15.较佳的,该处理模组亦根据使用者设定的调整程度调整该第一扩音音量成该第二扩音音量。
16.相较于先前技术,该动态播音方法及该播音装置能自动且持续地根据接收的音频信号及环境音,调整音频信号的播放音量,故能解决先前技术中收听者难以即时调整播放音量以抑制环境音对收听者收听的影响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动态播音方法的流程图。
18.图2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动态播音方法的流程图。
19.图3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播音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21.请参阅图1。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动态播音方法会根据播放的环境调整播放的音量,以能抑制环境对收听者收听的影响。其中,如步骤s100所示,该动态播音方法接收音频信号及环境音;接着,如步骤s102所示,该动态播音方法测量该音频信号的第一扩音音量及该环境音的环境音量。该动态播音方法根据该第一扩音音量及该环境音量,调整该第一扩音音量为第二扩音音量,如步骤s104所示。该动态播音方法以该第二扩音音量播放该音频信号,如步骤s106所示。之后,该动态播音方法的流程回到步骤s100。藉此,该动态播音方法可设定为自动且持续地执行(例如对音频串流周期地执行),根据(例如但不限于同时)接收的音频信号及环境音,调整该音频信号的播放音量,使得该播放出的声音能于该环境音中被收听者听清,或至少能增进收听者对播放出的声音的识别程度。
22.于实作上,调整后的扩音音量(即该第二扩音音量)大于该环境音量,以使收听者能听清播放出的声音。例如,可设定该第二扩音音量大于该环境音量一定音量(或谓调整程度),例如但不限于5分贝至15分贝之间,即可使收听者有效地听清播放出的声音。于实作上,此调整程度可由使用者(或收听者)设定。例如该动态播音方法提供使用者设定的调整程度,该使用者设定的调整程度包含第一调幅及第二调幅(或更多个调幅),供使用者选择。其中,该第一调幅大于该第二调幅。藉此,于步骤s104中,该第一扩音音量根据该使用者设定的调整程度(或使用者选取的第一调幅或第二调幅)而调整成该第二扩音音量。另外,于实作上,该第二扩音音量亦可仍小于该环境音量。因为该第二扩音音量与该环境音量已拉近(相对于该第一扩音音量与该环境音量的差距),故能增进收听者对播放出的声音的识别程度,亦即有助于收听者听清播放出的声音。
23.此外,于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104中扩音音量的调整(即该第一扩音音量调整为该第二扩音音量)可基于该第一扩音音量与该环境音量的差值而实施。如图2所示,根据第二
实施例的动态播音方法与第一实施例的动态播音方法相似,第二实施例的动态播音方法于执行步骤s100及s102之后,判断该第一扩音音量是否大于该环境音量,如步骤s104a所示。若是,则执行步骤s104b;若否,则执行步骤s104d。于步骤s104b中,该动态播音方法判断该第一扩音音量是否比该环境音量大于第一预定阈值。若是,将该第一扩音音量下调为该第二扩音音量,如步骤s104c所示。于步骤s104d中,该动态播音方法判断该第一扩音音量是否比该环境音量小于第二预定阈值。若是,将该第一扩音音量上调为该第二扩音音量,如步骤s104e所示。接着,如步骤s106所示,该动态播音方法以该第二扩音音量(根据步骤s104c或步骤s104e调整该第一扩音音量而得)播放该音频信号。
24.换言之,若该第一扩音音量比该环境音量大于该第一预定阈值时,该第二扩音音量小于该第一扩音音量;若该第一扩音音量比该环境音量小于该第二预定阈值时,该第二扩音音量大于该第一扩音音量。藉此,该扩音音量的调整于该第一扩音音量与该环境音量差异达一定程度时始实施,可减少实施该动态播音方法的硬体的负担,亦可避免扩音音量过度频繁调整而使播放出的声音失去生气(例如语音的高低起伏)。又,该动态播音方法能避免播放出的声音(以该第二扩音音量播放该音频信号)过大而显得刺耳,造成收听者耳朵的负担。于实作上,该第一预定阈值及该第二预定阈值不以相同为限,且可设定为例如但不限于5、10或15分贝。于实作,该第一预定阈值及该第二预定阈值亦可由使用者设定,例如该动态播音方法提供多个设定值,供收听者设定。
25.此外,原则上,该第二扩音音量(根据步骤s104c或步骤s104e调整该第一扩音音量而得)大于该环境音量,即可使收听者能听清播放出的声音;但实作上不以此为限。例如当该第一扩音音量小于该环境音量时,该第一扩音音量可上调为仍小于该环境音量的第二扩音音量。该第二扩音音量与该环境音量已拉近(相对于该第一扩音音量与该环境音量的差距),已能增进收听者对播放出的声音的识别程度,亦即有助于收听者听清播放出的声音。另外,与第一实施例的动态播音方法相同,第二实施例的动态播音方法可设定该第二扩音音量大于该环境音量一定音量(或谓调整程度),例如但不限于5分贝至15分贝之间,即可使收听者有效地听清播放出的声音。关于此调整程度的其他说明,可参阅前文的相关说明,不另赘述。
26.前述各实施例中的动态播音方法可实施于设置在一空间(例如车辆座舱、滨临交通要道的房间、吵杂的办公室等等)中的播音装置上,该空间内有环境音(例如于车辆座舱中,行进车辆来自路面的回音、车辆引擎运作的声音、来自外部车辆的声音等)传播。该播音装置透过该动态播音方法播放出的声音可为位于此空间内的收听者(例如驾驶或乘员)听清,或至少改善收听者的收听效果。该音频信号来源视该动态播音方法实际应用而定,例如该音频信号源可为于行动通讯连接中的远端行动装置(例如发话者的手机)。又例如,该音频信号来源可为收音机广播电台。又例如,该音频信号来源可为以短距离通信的装置(例如手机、平板等)。
27.如图3所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播音装置1包含音频接收器12、环境音接收器14、扬声器16及处理模组18。处理模组18与音频接收器12、环境音接收器14及扬声器16电连接。于实作上,播音装置1可以但不限于结合至车辆控制系统(包含行车电脑、音响系统等)中。其中,音频接收器12可包含天线122(以接收无线信号,例如收音机广播、行动通讯信号、wifi信号、蓝牙信号等)及音频接收单元124(及可传输音频信号的连接埠,例如usb)。环境音接
收器14可包含音响系统的麦克风(可设置于例如但不限于方向盘上)。扬声器16可包含音响系统的扬声器。处理模组18于实作上可由一个或多个电路板模组(包含电路板及设置其上的处理器、记忆体及其他所需的电子元件)实现,亦可由行车电脑或音响系统的控制模组实现。处理模组18例如但不限于包含音频音量量测单元182、音频与环境音音量比较单元184、环境音音量量测单元186、音量调整单元188、音量调整程度设定单元190及输出单元192。
28.于第三实施例中,播音装置1能实施如前述第一及第二实施例中的动态播音方法,故前文该动态播音方法及其变化的相关说明于此亦有适用,不另赘述。简言之,处理模组18经由音频接收器12及环境音接收器14分别接收音频信号s1及环境音s2(如步骤s100所示);其中,音频接收器12利用音频接收单元124经由天线122接收音频信号s1。处理模组18测量音频信号s1的第一扩音音量及环境音s2的环境音量(如步骤s102所示);其中,处理模组18利用音频音量量测单元182量测音频信号s1以获得该第一扩音音量,并利用环境音音量量测单元186量测环境音s2以获得该环境音量。处理模组18根据该第一扩音音量及该环境音量以调整该第一扩音音量为第二扩音音量(如步骤s104所示);其中处理模组18利用音频与环境音音量比较单元184比较该第一扩音音量及该环境音量,并据以利用音量调整单元188调整该第一扩音音量为该第二扩音音量。处理模组18经由扬声器16以该第二扩音音量播放音频信号s1(如步骤s106所示),其中处理模组18利用输出单元192以该第二扩音音量经由扬声器16播放音频信号s1。
29.于一应用例中,若处理模组18判断该第一扩音音量比该环境音量大于第一预定阈值时,该第二扩音音量将小于该第一扩音音量(如步骤s104a、s104b、s104c所示)。又,若处理模组18判断该第一扩音音量比该环境音量小于第二预定阈值时,该第二扩音音量将大于该第一扩音音量(如步骤s104a、s104d、s104e所示)。
30.于另一应用例中,处理模组18可储存使用者设定的调整程度(储存于音量调整程度设定单元190中),处理模组18根据该使用者设定的调整程度而成该第二扩音音量。此使用者设定的调整程度包含第一调幅及第二调幅(或更多个调幅),供使用者选择(例如透过输入界面20,其可包含按键、触控荧幕等)。
31.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