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设置数据组从第一听力装置传输到第二听力装置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540898发布日期:2021-09-07 21:46阅读:97来源:国知局
将设置数据组从第一听力装置传输到第二听力装置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从第一听力装置传输到第二听力装置的方法。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听力装置系统。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听力装置。


背景技术:

2.听力装置通常具有用于将电输出信号输出到用户的听觉器官的输出转换器,以及用于将输入信号处理为输出信号的上游连接的信号处理器。尤其是在助听器的情况下,听力装置用于照顾听力减弱的人的听觉器官。在此,听力装置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输入转换器(通常是相应的麦克风)以采集环境声音。在此,输出转换器通常是扬声器(也被称为“接收器”)以在声学上照顾听觉器官。但是,替换地,还可以将输出转换器设计为用于机械或电地刺激听觉系统的骨传导听筒或耳蜗植入物。在此,术语“听力装置”还包括耳机、耳鸣罩、“可穿戴设备”、头戴式耳机等。
3.技术进步和新的科学发现也导致听力装置不断发展。这既涉及在信号处理器中应用的信号处理算法,也涉及根据测听数据计算出的、用于听力装置设置的单独的参数组。在新装置中要多次考虑这种发展。
4.然而,听力困难的人会由于持续地佩戴听力装置(或一对听力装置)而习惯于其传输特性并且因此例如习惯于声音。如果他例如由于听力恶化而需要新的装置,则他通常会将不习惯的声音感觉为陌生的,在最坏的情况下会拒绝新的听力装置。
5.如果听力装置佩戴者准备使用新的听力装置,助听器声学师迄今通常会尝试(尤其是“用手”)在新的听力装置中重现旧的听力装置的声学特性,以使过渡变得容易。由于现代的听力装置通常比以前使用的听力装置更加复杂,因此很难以这种方式找到尽可能好的设置,其中一方面重现旧的听力装置的声音并且另一方面新的听力装置的优点仍然适用。
6.从ep 1453358 a1中已知,在提供后续装置时通过计算机控制的过程来采集旧的听力装置的设置,并且在调整新的听力装置时在初始设置中对其进行考虑。然后,根据测听测量并且尤其是从以前的听力装置的数据中得到新设置。因此,新的听力装置的声音应当近似于旧的听力装置。
7.在此,要么需要已经存在旧的听力装置的数据,要么需要从听力装置中读取它们,以便能够对其进行解释。替换地,还可以测量旧的听力装置的特性。为此,可以使用声学测量设备,但这对声学环境、测试信号源和声学测量传感器提出了高的要求。
8.从ep 1416764a2中已知,根据测试信号来确定已经调整的(旧)听力装置的设置,并且相应地设置另外的(新)听力装置。在此,新的听力装置的扬声器在声学上耦合到旧的听力装置的麦克风,并且旧的听力装置的扬声器的输出由单独的测量麦克风记录并评估。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听力装置中简化对后续装置的调整。
10.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问题通过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特征的方法来解决。此外,根据
本发明,上述技术问题通过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特征的听力装置系统来解决。此外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问题通过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特征的听力装置来解决。在本发明的后续描述中阐述了本发明的有利的以及部分有创造性的实施方式和扩展。
11.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用于将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从第一听力装置传输到第二听力装置。根据该方法,在此借助具有因特网功能的第三装置从数据库调用翻译指令,该翻译指令用于将包含在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中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从第一听力装置的平台翻译到第二听力装置的平台。然后将翻译指令从该第三装置传输到第一听力装置或第二听力装置或本地的第四装置。此外,借助具有因特网功能的第三装置还输出用于传输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的指令。特别地,基于该指令,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在本地并且在绕过因特网或计算机网络的情况下从第一听力装置传输到第二听力装置。此外,在第一听力装置或第二听力装置中或在第四装置中,在不需要访问因特网或计算机网络的情况下,将包含在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中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翻译到第二听力装置的平台。
12.换句话说,借助第三装置获得翻译指令,并且启动(或者:“触发”)从第一听力装置到第二听力装置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的传输。在此,所述翻译基于翻译指令在第一听力装置中(即在发送之前)或在第二听力装置中(即在发送之后)或者也在第四装置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第四装置优选地用作一种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的传输中的中转点。
13.优选地,第一听力装置是待更换的“旧的”听力装置,优选地是助听器。第二听力装置尤其是新的、优选地是进一步开发的听力装置、尤其是助听器,其要代替第一听力装置。
14.前面描述的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简化“旧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从旧的听力装置到新的听力装置的传输,并且特别是可以独立于听力学家执行。此外,该方法是相对节省资源的,特别是对于可用于因特网使用或通过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速率而言,因为该方法只需要通过数据连接从另外的地点(前面描述的数据库位于该地点)转移翻译指令。此外,该方法关于个人数据的数据安全性也是特别安全的,因为与人有关的数据(即听力装置设置本身)不会通过比较容易实现第三方访问的数据路径进行传输。
15.在此并且在下文中,尤其将术语“平台”理解为至少在听力装置的计算结构方面的听力装置的结构,即例如所使用的芯片组(无论是使用微处理器还是集成电路、尤其是“asic”)和/或所使用的计算模型(尤其是信号处理算法的制定,所用的程序结构和/或语言)。然而,附加地或替换地,还将“平台”理解为听力装置的“几何”和/或电子结构,例如多个麦克风彼此之间的类型和/或距离、扬声器的类型等。与上面提到的特征相关的特性会经常反映在对于每个听力装置型号不同的传输特性中。
16.在此并且在下文中,尤其将术语“翻译指令”理解为一组换算规则(或函数),借助该换算规则可以将设置数据(也被称为参数)、特别是它们的值换算到相应的其他平台,借助设置数据针对特定于用户的传输特性来影响相应听力装置的传输特性。
17.优选地,第三装置是智能手机、计算机(pc或笔记本电脑)等,在其上实现用于确定翻译指令以及用于触发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的传输的控制应用程序。
18.在优选的方法变型中,第二听力装置将包含在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中并且经过翻译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用作相关联的(即包含在第二听力装置中)的信号处理器的(特别是“新的”)设置数据。换句话说,将旧的听力装置的原始听力装置设置、特别是其传输特性覆盖到新的听力装置。
19.在有利的方法变型中,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从第一听力装置直接传输到第二听力装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听力装置被设计为用于数据传输,并且第二听力装置至少被设计为用于数据接收。例如,数据传输借助无线电连接、特别是根据蓝牙标准的无线电连接,或者借助对等式wlan连接(peer

to

peer

wlan

verbindung),借助磁感应连接(也被称为“mi

链接”)或者借助arc(音频返回通道)连接进行。
20.在替换的方法变型中,使用有线数据传输。
21.在有利的方法变型中,(第三装置)将用于传输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的指令输出到第二听力装置。
22.特别地,第三装置首先建立与第一听力装置的连接。优选地,其然后根据第一听力装置的至少一个唯一标识符来创建密钥,并且尤其将该密钥存储在第一听力装置的存储器中。然后,第三装置优选地建立与第二听力装置的连接,并且将该密钥传输给第二听力装置。优选地,第三装置使用第一听力装置的mac地址和/或序列号作为唯一标识符。优选地,第三装置还生成包含在密钥的创建中的随机变量。由此可以提高密钥的安全性。
23.在有利的方法变型中,第三装置首先确定第一和第二听力装置的相应类型以调用翻译指令。第三装置优选地将这两种类型传输到数据库并从数据库获得相应的翻译指令。
24.优选地,将翻译指令(从第三装置)传输到第二听力装置。有利的是,相对较新的听力装置也具有相对强大的计算核心。
25.在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被传输到本地第四装置并由其翻译的方法变型中,使用与第一和第二听力装置兼容的(即特别是用于充电的)充电装置作为本地第四装置。在此,该充电装置优选地具有带有相关联的数据存储器的控制器。在这种情况下,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优选地从第一听力装置传输到第四装置,在第四装置上优选地基于翻译指令进行翻译,然后从第四装置传输到第二听力装置。
26.根据本发明的听力装置系统具有上面提到的数据库和上面提到的第三装置,其中在数据库中存储有翻译指令,翻译指令用于将包含在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中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从第一听力装置的平台翻译到第二听力装置的平台。在听力装置系统的框架中,第三装置被设计为,在听力装置数据组从第一听力装置传输到第二听力装置的框架中,从数据库调用翻译指令,并且将其传输到第一或第二听力装置或者传输到本地第四装置。
27.因此,听力装置系统被设计并设置为,自动地或与第一和第二听力装置的用户合作地,可选地还与专业人员一起,执行前面描述的方法。
28.优选地,数据库由至少第二听力装置的制造商来运行,并且包含用于多个听力装置之间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的多个翻译指令,这些听力装置特别是从相对“旧的”听力装置型号到相应较新的听力装置型号。
29.可选地,至少第二听力装置,进一步可选地至少在执行该方法期间的第一听力装置,形成听力装置系统的一部分。
30.根据本发明的听力装置具有控制器(也被称为信号处理器),该控制器被设计为,基于特定于用户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将输入信号处理为输出信号。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听力装置具有接收接口,其用于从另外的(特别是第一)听力装置接收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框架中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并且用于接收翻译指令。此外,控制器(或在接收翻译指令之后)借助翻译指令被设计为,将包含在从另外的听力装置接收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中的听力
装置设置数据从另外的听力装置的平台翻译到自己的平台。
31.在可选的变型中,听力装置由一对双耳工作的听力装置形成。因此,这对听力装置被设计为,在彼此之间交换信号的情况下共同照顾这两个听力装置的用户的听觉器官。在此,双耳的听力装置不同于彼此分开使用且彼此独立的两个听力装置,借助这种听力装置每只耳朵被分别照顾,特别是通过前面提到的信号交换。例如,根据在左右佩戴的听力装置处接收的声音信号的关联并且通常在两个听力装置中的一个中计算信号来进行方向效果的设置,这种关联通常通过两个听力装置之间的无线传输进行。在两个双耳听力装置的情况下,优选地仅将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传输到两个听力装置中的一个,在该听力装置中,可选地根据翻译指令将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翻译到相应的平台,并且然后优选地将已经适合于新的听力装置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自动传输到另外的双耳听力装置。这对于双耳听力装置对的用户来说是更简单的,因为用户不需要两次启动传输过程。
32.在此并且在下文中,尤其将连词“和/或”理解为,借助该连词连接的特征既可以共同形成,也可以作为彼此之间的替换形成。
附图说明
33.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34.图1以示意图示出了听力装置,以及
35.图2以示意性框图示出了听力装置系统以及由其执行的方法。
36.在所有的附图中,彼此相应的部分总是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37.图1中示出了听力装置1,其形成了用于其听力受损(“听力困难”)的人的助听器。听力装置1具有壳体2,在该壳体中布置了听力装置1的多个电气部件。在该实施例中,这些电气部件是用于采集环境声音的两个麦克风4;用于处理借助麦克风4根据对环境声音的采集而产生的输入信号s
e
的信号处理器6(也被称为“控制器”);以及用于声学地输出借助信号处理器6根据输入信号s
e
产生的输出信号s
a
的扬声器8。作为另外的电气部件,听力装置1包括发送和接收设备10(也被称为发送和接收接口)以用于与其他装置、例如与另外的听力装置(例如,在双耳听力系统的情况下)和/或第三装置进行数据传输。同样地,电气部件形成用于向其他电气部件供电的电池12。在该实施例中,电池12由可再充电电池形成。然而,替换地,电池12也可以由“原电池”,即不可再充电的电池形成。
38.在信号处理器6中实现一种或多种信号处理算法,信号处理算法可以实现特定于用户并且优选还取决于状况的信号处理。在此,听力装置1可以通过相应的信号处理算法的相应的参数化来与特定用户匹配。由此,听力装置1的传输特性与需求、例如听力损失,并且尤其还与相应用户的个人喜好相匹配。
39.对于旧的“第一”听力装置20(参见图2)的使用者不再继续使用该听力装置的情况,具体地因为他将来要使用较新的“第二”听力装置(在此是前面描述的听力装置1),对于用户来说感兴趣的是,将旧的听力装置20的传输特性传输到新的听力装置1。这通常是由于习惯于先前的传输特性。对于这种传输,给出了听力装置系统22。该听力装置系统包括数据库24(也被称为“在线服务器”),在该数据库上存储有:用于将听力装置设置数据从旧的听
力装置的平台翻译到较新的听力装置的平台的翻译指令,因此具体地还包括将旧的听力装置20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翻译到新的听力装置1的平台的翻译指令。,听力装置系统22还包括第三装置,在该实施例中为智能手机26形式的第三装置,在其上实现软件应用以执行下面更详细描述的方法的至少一部分。
40.新的听力装置1至少同样形成听力装置系统22的一部分。至少对于下面描述的方法的持续时间,旧的听力装置22也可以被认为是听力装置系统22的一部分。
41.为了启动听力装置设置数据(借助听力装置设置数据预定了旧的听力装置20的传输特性)的传输,用户在智能手机26上开启在那里实现的应用程序。然后,在第一方法步骤30中,智能手机26与旧的听力装置22连接,旧的听力装置因此同样具有用于实现传输通道(可选地是有线的,但是优选地是无线的)的通信设备。智能手机26从旧的听力装置22询问唯一的标识符、在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地是序列号。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智能手机26替换地或附加地询问旧的听力装置20的mac地址。基于一个(或多个)标识符,智能手机26创建密钥32并且将其存储在旧的听力装置20的存储器中。此外,智能手机26询问旧的听力装置20的型号。
42.然后,智能手机26断开与旧的听力装置20的连接,并且在第二方法步骤40中,与新的听力装置1连接并询问其型号。此外,智能手机26还将密钥32传输到新的听力装置1。
43.在另外的方法步骤50中,智能手机26(可选地,并行于与新的听力装置1的连接)经由网络、具体地经由因特网与数据库24连接。在此,智能手机26从数据库24调用与两个听力装置1和20、具体地与两个型号相关联的翻译指令,用于将听力装置设置数据从旧平台翻译到新平台。
44.在方法步骤60中,智能手机26将该翻译指令传送到新的听力装置1。在一个可选变型中,智能手机26现在仅将密钥32传送到新的听力装置1。此外,智能手机26询问新的听力装置1的准备情况以接收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特别地,一旦翻译指令和密钥32存储在新的听力装置1中,就是准备就绪。如果新的听力装置1报告其准备就绪,则智能手机26向新的听力装置1输出用于开始数据传输的指令。然后,在方法步骤70中,新的听力装置1根据密钥32寻找旧的听力装置20,并且与其建立直接的通信连接72。在此,新的听力装置1将密钥32告知给旧的听力装置20,以此方式旧的听力装置20来认证新的听力装置1。然后,旧的听力装置20开始传输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74形式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
45.通信连接72例如是基于感应信号传输的信号连接。在听力装置1和20之间的数据传输中不使用因特网或其他计算机网络。
46.一旦新的听力装置1已经完整接收到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74,则在另外的方法步骤中(未更详细地示出),新的听力装置1根据翻译指令从旧的听力装置20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计算出与其平台相对应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并且将其存储在新的听力装置1的存储器中作为参数(设置数据)用于其信号处理算法。
47.在未更详细示出的实施例中,在两个听力装置1和20之间连接用于听力装置1和20的充电装置形式的本地的(即在用户处存在的)第四装置。在此,充电装置具有控制器和相关联的存储器,智能手机26将翻译指令传输到该存储器。在此,通过将旧的听力装置20与充电装置耦合来进行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74的传输,首先传输到充电装置。然后,充电装置将听力装置设置数据换算到新的听力装置1的平台,并且一旦新的听力装置1与充电装置耦
合,就将“换算的”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74传输到新的听力装置1。
48.本发明的主题不限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相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前面的描述中导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特别地,根据不同实施例描述的本发明的细节特征以及其设计方案变型还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相互组合。
49.附图标记列表
[0050]1ꢀꢀꢀꢀꢀꢀ
听力装置
[0051]2ꢀꢀꢀꢀꢀꢀ
壳体
[0052]4ꢀꢀꢀꢀꢀꢀ
麦克风
[0053]6ꢀꢀꢀꢀꢀꢀ
信号处理器
[0054]8ꢀꢀꢀꢀꢀꢀ
扬声器
[0055]
10
ꢀꢀꢀꢀꢀ
发送和接收设备
[0056]
12
ꢀꢀꢀꢀꢀ
电池
[0057]
20
ꢀꢀꢀꢀꢀ
听力装置
[0058]
22
ꢀꢀꢀꢀꢀ
听力装置系统
[0059]
24
ꢀꢀꢀꢀꢀ
数据库
[0060]
26
ꢀꢀꢀꢀꢀ
智能手机
[0061]
30
ꢀꢀꢀꢀꢀ
方法步骤
[0062]
32
ꢀꢀꢀꢀꢀ
密钥
[0063]
40
ꢀꢀꢀꢀꢀ
方法步骤
[0064]
50
ꢀꢀꢀꢀꢀ
方法步骤
[0065]
60
ꢀꢀꢀꢀꢀ
方法步骤
[0066]
70
ꢀꢀꢀꢀꢀ
方法步骤
[0067]
72
ꢀꢀꢀꢀꢀ
通信连接
[0068]
74
ꢀꢀꢀꢀꢀ
听力装置设置数据组
[0069]
s
e
ꢀꢀꢀꢀꢀ
输入信号
[0070]
s
a
ꢀꢀꢀꢀꢀ
输出信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