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96278发布日期:2021-07-30 18:06阅读:76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电子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拍照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数码相机、手机等产品的不断发展,使得拍照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活动。一般来说,进行拍照时为了凸显拍照主体,都会进行对焦。对焦是一种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技术,主要应用在相机和其他光学设备上。目前大部分的相机和手机等设备都具备自动对焦的功能。当前拍照过程中大多采用通过人脸识别来对焦人脸的方案,先利用人脸识别算法识别到人脸,然后对整张人脸自动对焦,从而完成拍照活动。在构思及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人脸识别只能单纯通过人脸识别框将整张人脸表现,无法根据用户意愿表现出人脸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及表情的更多细节。例如,用户的眼睛比较漂亮,希望拍出来的照片能够将眼睛部分的细节表现的更为突出,现有的对焦技术无法实现这一效果。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公开了拍照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本方法中,在拍照过程中通过用户人脸的不同部位的动作来自动对焦,将用户人脸的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及表情表现出更多的细节,从而提升拍照过程中的自动对焦精准度及功能性,提升用户体验。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照方法,该方法包括:对目标图像进行人脸检测;在检测出所述目标图像包含至少一张人脸的情况下,对所述至少一张人脸的目标部位进行对焦,可选地,所述目标部位为在目标时间内发生动作改变的人脸部位;在所述目标部位做出的动作满足拍照标准的情况下,拍摄所述目标图像。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摄像头等设备采集到图像数据,然后对采集到的目标图像进行人脸检测,对目标图像数据中的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部位进行对焦,进一步增加该部位的成像参数细节,让该部位成像之后更加清晰,有更多真实的细节,可选地,人脸中其他部位的对焦不变,接着检测图像数据中人脸部位的动作是否达到拍照标准,不同拍照场景下的拍照标准不同,故该拍照标准由相机等终端设备视场景而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定,比如,人脸的眼睛部分的拍照标准可设置为连续眨眼三次,当检测该部位做出的动作达到该拍照标准后,终端可隔若干秒或立即自动进行拍照成像,这样就可以解决用户因为要自己拍照而往往留不住上一秒做好的表情的问题。相比现在的相机、手机等终端设备只能通过人脸识别算法来对焦用户人脸,通过人脸识别框将整张脸对焦,本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让用户能够在拍照过程中通过人脸的不同部位的动作来自动对焦,将用户的人脸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及表情的细节表现出来,提升终端自动对焦精准度及功能性,不再是单一的人脸对焦,提升用户使用相机等终端的便利性,提高相机等终端对用户的友好度,提升用户体验。可选地,所述对所述至少一张人脸的目标部位进行对焦,包括:获取第一人脸中的第一部位,可选地,所述第一部位为在第一时间阈值内发生动作改变的所述第一人脸的部位,可选地,所述第一人脸包含于所述至少一张人脸,可选地,所述第一部位包含于所述目标部位;对所述第一部位进行对焦。在该实现方式中,利用人脸识别算法对该图像数据进行人脸检测,本实现方式中的人脸检测可采用常规方法,此处不进行赘述。且本实现方式对该图像数据中检测到的人脸数量进行分类说明,本实现方式主要阐述了在检测到图像数据中只包含单张人脸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的处理方式。检测到目标图像中包含第一人脸,且检测到该第一人脸中的部位在第一时间阈值内发生动作改变,则获取到该第一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第一部位,并对该第一部位进一步对焦,提升第一部位成像的精度,以达到更精准的拍照效果。上述第一时间阈值并不是唯一固定的值,由终端设备视不同拍照场景而定。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一人脸中不存在所述第一部位,对所述第一人脸进行对焦;拍摄所述目标图像。在该实现方式中,阐述了在检测到图像数据中只包含单张人脸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的处理方式。检测到目标图像中包含第一人脸,且检测到该第一人脸中的部位没有在第一时间阈值内发生动作改变,则无需对其某个部位进一步对焦,即可直接对检测到的第一人脸自动拍摄成像。上述第一时间阈值并不是唯一固定的值,由终端设备视不同拍照场景而定。可选地,所述对所述至少一张人脸的目标部位进行对焦,包括:获取第一人脸中的第一部位和/或第二人脸中的第二部位,可选地,所述第一部位为在第二时间阈值内发生动作改变的所述第一人脸的部位,可选地,所述第二部位为在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内发生动作改变的所述第二人脸的部位,可选地,所述第一人脸和所述第二人脸包含于所述至少一张人脸,可选地,所述第一部位和所述第二部位包含于所述目标部位;对所述第一部位和/或所述第二部位进行对焦。在该实现方式中,利用人脸识别算法对该图像数据进行人脸检测,本实现方式中的人脸检测可采用常规方法,此处不进行赘述。且本实现方式对该图像数据中检测到的人脸数量进行分类说明,本实现方式主要阐述了在检测到图像数据中包含了至少两张人脸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的处理方式。以两张脸为例,检测到目标图像中包含了第一人脸以及第二人脸,且检测到该第一人脸中的第一部位在第二时间阈值内发生动作改变,和/或,检测到该第二人脸中的第二部位在第二时间阈值内发生动作改变,则获取第一人脸中的第一部位和/或第二人脸中的第二部位,并对该第一部位和/或该第二部位进一步进行对焦,提升第一部位和/或第二部位的成像参数细节,让第一部位和/或第二部位成像之后更加清晰,有更多真实的细节,已达到更精准的拍照效果。可选地,第一人脸和/或第二人脸中其他部位的对焦不变,接着检测图像数据中人脸第一部位和/或第二部位的动作是否达到拍照标准,不同拍照场景下的拍照标准不同,该拍照标准由相机等终端设备视场景而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当检测到第一部位和/或第二部位做出的动作均达到该拍照标准后,终端可隔若干秒或立即自动进行拍照成像,如此可以解决用户因为要自己拍照而往往留不住上一秒做好的表情的问题,还可以让用户能够在拍照过程中通过人脸的不同部位的动作来自动对焦,将用户的人脸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及表情的细节表现出来,提升终端自动对焦精准度及功能性。可选地,上述第一部位和/或第二部位均包含于上述目标部位中,上述第二时间阈值并不是唯一固定的值,由终端设备视不同拍照场景而定。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一人脸中不存在所述第一部位且所述第二人脸中不存在所述第二部位,对所述第一人脸和/或所述第二人脸对焦;拍摄所述目标图像。在该实现方式中,主要阐述了在检测到图像数据中包含了至少两张人脸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的处理方式。以两张脸为例,检测到目标图像中包含了第一人脸以及第二人脸,且检测到该第一人脸中的部位和第二人脸中的部位在第二时间阈值内均没有发生动作改变,则无需对其某个部位进一步对焦,即可直接对检测到的第一人脸和/或第二人脸自动拍摄成像。可选地,所述对所述至少一张人脸的目标部位进行对焦之后,还包括:在所述目标部位做出的动作不满足所述拍照标准的情况下,对所述目标部位继续对焦,直至所述目标部位做出的动作满足所述拍照标准。在该实现方式中,阐述了对焦的另一种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即对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中的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部位进行对焦之后,检测图像数据中人脸部位的动作是否达到拍照标准,该拍照标准由相机等终端设备视场景而定,当检测该部位做出的动作未达到该拍照标准,终端不会进行自动拍照,而是对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部位继续进行对焦,人脸此时也可以根据自身意愿选择是否调整动作表情,终端将根据用户人脸后续的动作改变对焦相应的目标部位,直至该目标部位做出的动作达到拍照标准,终端停止对焦,进行自动拍照。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检测出所述目标图像不包含所述至少一张人脸的情况下,拍摄所述目标图像。在该实现方式中,对采集到的目标图像进行人脸检测,在检测出该目标图像不包含上述人脸的情况下,无需进一步对焦,即可直接对采集到的目标图像自动拍摄成像。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环境光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提高所述目标部位的显示亮度;或者,在所述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降低所述目标部位的显示亮度。在该实现方式中,提供了在不同环境光强度的影响下拍照的处理方式。在环境光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提高检测到的人脸中的目标部位的显示亮度,在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降低检测到的人脸中的目标部位的显示亮度。如此可以提高目标部位的成像参数细节,让目标部位成像之后更加清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摄像头获取图像数据,然后利用人脸识别算法对该图像数据进行人脸检测,在检测到图像数据中的单张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情况下,对该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部位进行对焦,进一步增加该部位的成像参数细节,让该部位成像之后更加清晰,有更多真实的细节,可选地,人脸中其他部位的对焦不变,接着检测图像数据中人脸部位的动作是否达到拍照标准,若达到拍照标准则终端可隔若干秒或立即自动进行拍照成像,若未达到拍照标准,则根据人脸后续的动作改变对该部位继续对焦,直至其达到拍照标准。在检测到图像数据中的两个或多张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情况下,对第一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第一部位和/或第二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第二部位对焦,直至上述第一部位和/或上述第二部位做出的动作均达到拍照标准的情况下,终端进行自动拍照成像,否则根据人脸后续的动作改变对第一部位和/或第二部位继续对焦,直至其达到拍照标准。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拍照装置,该装置包括:检测单元,用于对目标图像进行人脸检测;对焦单元,用于在检测出所述目标图像包含至少一张人脸的情况下,对所述至少一张人脸的目标部位进行对焦,可选地,所述目标部位为在目标时间内发生动作改变的人脸部位;拍摄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部位做出的动作满足拍照标准的情况下,拍摄所述目标图像。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摄像头等设备采集到图像数据,然后对采集到的目标图像进行人脸检测,对目标图像数据中的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部位进行对焦,进一步增加该部位的成像参数细节,让该部位成像之后更加清晰,有更多真实的细节,可选地,人脸中其他部位的对焦不变,接着检测图像数据中人脸部位的动作是否达到拍照标准,不同拍照场景下的拍照标准不同,故该拍照标准由相机等终端设备视场景而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定,比如,人脸的眼睛部分的拍照标准可设置为连续眨眼三次,当检测该部位做出的动作达到该拍照标准后,终端可隔若干秒或立即自动进行拍照成像,这样就可以解决用户因为要自己拍照而往往留不住上一秒做好的表情的问题。相比现在的相机、手机等终端设备只能通过人脸识别算法来对焦用户人脸,通过人脸识别框将整张脸对焦,本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让用户能够在拍照过程中通过人脸的不同部位的动作来自动对焦,将用户的人脸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及表情的细节表现出来,提升终端自动对焦精准度及功能性,不再是单一的人脸对焦,提升用户使用相机等终端的便利性,提高相机等终端对用户的友好度,提升用户体验。可选地,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一人脸中的第一部位,可选地,所述第一部位为在第一时间阈值内发生动作改变的所述第一人脸的部位,可选地,所述第一人脸包含于所述至少一张人脸,可选地,所述第一部位包含于所述目标部位;所述对焦单元,还用于对所述第一部位进行对焦。可选地,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一人脸中的第一部位和/或第二人脸中的第二部位,所述第一部位为在第二时间阈值内发生动作改变的所述第一人脸的部位,和/或,所述第二部位为在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内发生动作改变的所述第二人脸的部位,可选地,所述第一人脸和所述第二人脸包含于所述至少一张人脸,可选地,所述第一部位和所述第二部位包含于所述目标部位;所述对焦单元,还用于对所述第一部位和/或所述第二部位进行对焦。可选地,所述对焦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第一人脸中不存在所述第一部位,对所述第一人脸进行对焦;所述拍摄单元,还用于拍摄所述目标图像。可选地,所述对焦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第一人脸中不存在所述第一部位且所述第二人脸中不存在所述第二部位,对所述第一人脸和/或所述第二人脸对焦;所述拍摄单元,还用于拍摄所述目标图像。可选地,所述对焦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目标部位做出的动作不满足所述拍照标准的情况下,对所述目标部位继续对焦,直至所述目标部位做出的动作满足所述拍照标准。可选地,所述拍摄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出所述目标图像不包含所述至少一张人脸的情况下,拍摄所述目标图像。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调节单元,用于在环境光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提高所述目标部位的显示亮度;或者,用于在所述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降低所述目标部位的显示亮度。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目标图像是否包含至少一张人脸。可选地,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人脸是否发生动作改变。可选地,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部位做出的动作是否满足所述拍照标准。可选地,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人脸和所述第二人脸是否发生动作改变。可选地,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部位和所述第二部位做出的动作是否满足所述拍照标准。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所述拍照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上述第一方面中可选的实现方式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存储器保存所述拍照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可选地,所述拍照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用于支持所述拍照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条或多条指令,所述一条或多条指令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以及上述第一方面中可选的实现方式的方法。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的方法。在本申请中,通过摄像头等设备采集到图像数据,利用人脸识别算法对图像数据进行人脸识别,并检测识别到的人脸中是否发生动作改变,通过人脸的不同部位的动作来自动对焦,将人脸的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及表情表现出更多的细节,从而提升拍照过程中的自动对焦精准度及功能性,提升用户体验。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拍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面部表情拍照的界面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拍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拍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可选地,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具有同样命名的部件、特征、要素可能具有相同含义,也可能具有不同含义,其具体含义需以其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的解释或者进一步结合该具体实施例中上下文进行确定。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或”、“和/或”、“包括以下至少一个”等可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例如,“包括以下至少一个:a、b、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和b和c”,再如,“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和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采用了诸如101、102等步骤代号,其目的是为了更清楚简要地表述相应内容,不构成顺序上的实质性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具体实施时,可能会先执行102后执行101等,但这些均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者“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申请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者“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电子设备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申请中描述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便捷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media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后续描述中将以移动终端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申请的方案,下面先介绍一些与拍照相关的知识。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人脸识别系统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人脸图像采集及检测、人脸图像预处理、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以及匹配与识别。系统输入一般是一张或者一系列含有未确定身份的人脸图像,以及人脸数据库中的若干已知身份的人脸图象或者相应的编码,而其输出则是一系列相似度得分,表明待识别的人脸的身份。人脸识别需要积累采集到的大量人脸图像相关的数据,用来验证人脸识别算法,不断提高识别准确性。现有的人脸识别系统在用户配合、采集条件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在用户不配合、采集条件不理想的情况下,现有系统的识别率将陡然下降。比如,人脸比对时,与系统中存储的人脸有出入,例如剃了胡子、换了发型、多了眼镜、变了表情都有可能引起比对失败。对焦:对焦是指使用照相机时调整好焦点距离,英文学名为focus,通常数码相机有多种对焦方式,分别是自动对焦、手动对焦和多重对焦方式。对焦也叫对光、聚焦。通过照相机对焦机构变动物距和相距的位置,使被拍物成像清晰的过程就是对焦。传统相机,采取一种类似目测测距的方式实现自动对焦,相机发射一种红外线(或其它射线),根据被摄体的反射确定被摄体的距离,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调整镜头组合,实现自动对焦。这种自动对焦方式——直接、速度快、容易实现、成本低,但有时候会出错(相机和被摄体之间有其它东西如玻璃时就无法实现自动对焦,或者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精度也差,如今高档的相机一般已经不使用此种方式。因为是相机主动发射射线,故称主动式,又因它实际只是测距,并不通过镜头的实际成像判断是否正确结焦,所以又称为非ttl式。这种对焦方式相对于主动式自动对焦,后来发展了被动式自动对焦,也就是根据镜头的实际成像判断是否正确结焦,判断的依据一般是反差检测式,具体原理相当复杂。因为这种方式是通过镜头成像实现的,故称为ttl自动对焦。也正是由于这种自动对焦方式基于镜头成像实现,因此对焦精度高,出现差错的比率低,但技术复杂,速度较慢(采用超声波马达的高级自动对焦镜头除外),成本也较高。当前基于人脸识别的拍照方案是通过人脸识别算法识别到人脸,然后对整张人脸对焦,人脸中的各个器官部位的具体细节就不能再继续表现了,比如说用户觉得自己的眼睛比较漂亮,希望拍出来的照片能将眼睛部分的细节表现的更为突出,但是现有的人脸识别只能单纯将整张人脸表现,无法根据用户意愿表现出人脸五官的不同细节。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拍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101、对目标图像进行人脸检测。相机、手机等带有摄像头的终端设备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作为目标图像,并对该目标图像进行人脸检测,具体为利用人脸识别算法识别目标图像中是否包含人脸,本实施例中的人脸识别可采取现有的常规方法,此处不进行赘述。102、在检测出目标图像包含至少一张人脸的情况下,对上述至少一张人脸的目标部位进行对焦。终端在识别到人脸的情况下,对图像数据中检测到的人脸数量进行分类处理。在识别到图像数据中只包含单张人脸的情况下,进一步检测该单张人脸在第一时间阈值(如1秒)内是否发生动作改变,若该单张人脸在第一时间阈值内发生动作改变,则对该单张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目标部位进行对焦,进一步增加该部位的成像参数细节,可选地,人脸中其他部位的对焦保持不变,如此可让该目标部位成像之后更加清晰,表现出更多真实的细节,上述第一时间阈值并不是唯一固定的值,由终端视不同拍照场景而定,终端可以是相机、手机等可以对焦拍照的设备;若该单张人脸在第一时间阈值内未发生动作改变,则无需对其某个部位进一步对焦,按照常规的对焦拍照方法即可,直接对识别到的人脸自动对焦拍摄成像。可选地,终端识别目标图像中还可能包含多张人脸,以包含两张人脸为例,在识别到第一人脸和/或第二人脸的情况下,进一步检测该第一人脸和/或第二人脸在第二时间阈值(如1.5秒)内是否发生动作改变,只要其中任意一张人脸发生了动作改变,则对发生动作改变的部位进行对焦,进一步增加该部位的成像参数细节,可选地,人脸中其他部位的对焦保持不变,第二时间阈值和上述第一时间阈值一样并不是唯一固定的值,由终端视不同拍照场景而定;若第一人脸和第二人脸在第二时间阈值内均未发生动作改变,则无需对其某个部位进一步对焦,按照常规的对焦拍照方法即可,直接对识别到的人脸自动对焦拍摄成像。可选地,终端对采集到的目标图像进行人脸检测,在检测出上述目标图像不包含上述至少一张人脸的情况下,无需进一步对焦,即可直接对采集到的目标图像自动拍摄成像。103、在上述目标部位做出的动作满足拍照标准的情况下,拍摄上述目标图像。终端在对目标图像中的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目标部位进行对焦之后,还需检测上述对焦的结果是否满足拍照标准,即目标部位做出的动作是否满足拍照标准。不同拍照场景下的拍照标准不同,故该拍照标准由相机等终端设备视场景而定,比如,人脸的眼睛部分的拍照标准可设置为连续眨眼三次,当检测该部位做出的动作达到该拍照标准后,终端可隔若干秒或立即自动进行拍照成像,这样就可以解决用户因为要自己拍照而往往留不住上一秒做好的表情的问题。在检测到上述目标部位做出的动作不满足拍照标准的情况下,比如用户希望通过多次眨眼来表现眼睛部位更多的细节,但是只眨了一次眼或是眨眼幅度过小,未达到拍照标准,终端不会进行自动拍照,而是对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部位继续进行对焦,终端将根据用户人脸后续的动作改变对焦相应的目标部位,直至该目标部位做出的动作达到拍照标准,终端停止对焦,进行自动拍照。相比只能通过人脸识别算法来对焦用户人脸,通过人脸识别框将整张脸对焦,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可以让用户能够在拍照过程中通过人脸的不同部位的动作来自动对焦,将用户的人脸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及表情的细节表现出来,提升终端自动对焦精准度及功能性,不再是单一的人脸对焦,提升用户使用相机等终端的便利性,提高相机等终端对用户的友好度,提升用户体验。可选地,终端还可以在不同环境光条件下进行不同的拍照处理方式,在环境光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终端可提高检测到的人脸中的目标部位的显示亮度,在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终端可降低检测到的人脸中的目标部位的显示亮度。如此可提高目标部位的成像参数细节,让目标部位成像之后更加清晰。由上述步骤可得,通过摄像头获取图像数据,然后利用人脸识别算法对该图像数据进行人脸检测,在检测到图像数据中的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情况下,对该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部位进行对焦,可选地,人脸中其他部位的对焦不变,接着检测图像数据中人脸部位的动作是否达到拍照标准,若达到拍照标准则终端可隔若干秒或立即自动进行拍照成像,若未达到拍照标准,则会根据人脸部位后续的动作改变对该部位继续对焦,直至其达到拍照标准。可选地,拍照过程中会显示相应的识别人脸和对焦人脸部位的界面,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面部表情拍照的界面示意图。对于采集图像数据的设备的选择,有很多因素要考虑,对于移动的行人经过最佳采集位置时很难采集到正脸,而且镜头分辨率较低,成像噪声大,即使采集到了人脸也无法满足人脸准确率的考虑,通过实验发现要保证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和对焦的精确性,人脸照片中双眼瞳距之间要大于或等于80个像素,这就意味着在选择摄像头时要充分考虑焦距和分辨率两个指标。对于人脸最优照片采集,通常要考虑人脸的朝向、人脸的模糊程度、人脸的面部表情、是否存在遮挡等因素给采集的人脸图像做一个质量打分。要结合场景应用考虑人脸识别算法的复杂度,比如在一些场景中,可以完整跟踪一个人的人脸轨迹,并从中选择最优的一张照片;而在一些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场景中,则要快速做出响应,一旦发现高质量的人脸照片,立即触发上传逻辑。通常情况下,人脸识别有一系列步骤,首先需要找到一张目标图像中的所有人脸,对于每一张人脸来说,无论光线明暗或面朝别处,依旧能够识别出该人脸,同时,能够在每一张人脸上找出可用于他人区分的独特之处,比如眼睛多大,脸有多长等等,最后将该张脸的特点与已知所有人脸进行比较,以确定这个人是谁。当然,在拍照的应用场景中,最后一步的人脸比较是不需要的。关键点在于是否能轻松的检测出人脸的位置,帮助终端快速对焦,此处可利用方向梯度直方图能够快速检测物体轮廓从而识别出人脸的位置,首先需要将目标图像灰度化,因为颜色对于人脸检测而言没什么用,分析每个像素以及其周围的像素,根据明暗度画一个箭头,箭头的指向代表了像素逐渐变暗的方向,如果重复操作每一个像素,最终像素会被箭头取代,这些箭头被称为梯度,它们能显示出图像从明亮到黑暗流动的过程,最终结果可以把目标图像转换成一个非常简单的方向梯度直方图表达形式,它可以很轻松的捕获面部的基本结构。为了在方向梯度直方图像中找到脸部,还需要与已知的一些方向梯度直方图案中类比最相似的部分,这些已知的方向梯度直方图案都是从其他面部训练数据中提取出来的,通过相似度比较鉴别人脸从而确定人脸位置。如图2所示,在图2的第一个图像中,只是通过人脸识别算法识别到采集的目标图像中的人脸,然后通过对焦框(1)对整张人脸对焦,随即自动拍照成像,人脸中的各个器官部位的具体细节无法再继续表现。而在图2的第二个图像中,若检测到目标图像中的人脸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了动作改变,比如连续眨眼三次,则终端将通过对焦框(2)和(3)对眼睛部位进一步自动对焦,增加眼睛部位的成像参数细节,让眼睛部位成像之后更加清晰,有更多真实的细节,与此同时其他人脸部分的对焦保持不变,当检测到该眨眼的动作满足上述的拍照标准后,终端自动进行拍照成像。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拍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301、获取目标图像。通过摄像头等终端设备获取图像数据作为目标图像,通过实验发现要保证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和对焦的精确性,人脸照片中双眼瞳距之间要大于或等于80个像素,故对于摄像头的选择要充分考虑焦距和分辨率两个指标,此处的终端指的是可以进行对焦拍照的设备。302、对上述目标图像进行人脸检测。利用人脸识别算法检测上述目标图像中的人脸,具体的识别过程可参阅上述图1中的步骤101以及上述图2对应的实施例。303、判断上述目标图像中是否包含多张人脸。通过人脸识别算法检测上述目标图像中的人脸后,判断检测的结果是否包含至少一张人脸,若检测结果只包含一张人脸,则执行下述步骤304,和/或,若检测结果包含至少两张人脸,则执行下述步骤309。304、对第一人脸自动对焦。在检测到上述目标图像中只包含一张人脸的情况下,对第一人脸自动对焦。305、判断上述第一人脸是否发生动作改变。通过对第一人脸自动对焦后,检测第一人脸是否在第一时间阈值内发生动作改变,比如眨眼、皱眉、张嘴等,可选地,第一时间阈值并不是唯一固定的值,由终端视不同拍照场景而定,可以是3秒或若干秒的时间段,若判断得到发生动作改变的结果,则执行下述步骤306,和/或,若判断得到未发生动作改变的结果,则执行下述步骤308。306、对第一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目标部位进一步自动对焦。在检测到第一人脸发生动作改变的情况下,对第一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目标部位进一步自动对焦,进一步增加该部位的成像参数细节,可选地,人脸中其他部位的对焦保持不变,如此可让该目标部位成像之后更加清晰,表现出更多真实的细节。307、判断上述目标部位做出的动作是否满足拍照标准。在完成对第一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目标部位进一步自动对焦之后,还需还需检测上述对焦的结果是否满足拍照标准,即判断该目标部位做出的动作是否满足拍照标准。不同拍照场景下的拍照标准不同,故该拍照标准由相机等终端设备视场景而定,比如,人脸的眼睛部分的拍照标准可设置为连续眨眼三次,若检测该部位做出的动作达到该拍照标准,终端可隔若干秒或立即自动进行拍照成像,即执行下述步骤308,这样就可以解决用户因为要自己拍照而往往留不住上一秒做好的表情的问题,可选地,若检测该部位做出的动作未达到该拍照标准,则执行上述步骤306,直至检测该部位做出的动作达到该拍照标准为止。308、拍照成像。当检测目标部位做出的动作达到拍照标准后,终端可隔若干秒或立即自动进行拍照成像,这样就可以解决用户因为要自己拍照而往往留不住上一秒做好的表情的问题,且相比只能通过人脸识别算法来对焦用户人脸,通过人脸识别框将整张脸对焦,其优点在于可以让用户能够在拍照过程中通过人脸的不同部位的动作来自动对焦,将用户的人脸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及表情的细节表现出来,提升终端自动对焦精准度及功能性,不再是单一的人脸对焦,提升用户使用相机等终端的便利性,提高相机等终端对用户的友好度,提升用户体验。309、对第一人脸和/或第二人脸自动对焦。在检测到上述目标图像中包含至少两张人脸的情况下,对第一人脸和/或第二人脸自动对焦。310、判断第一人脸和/或第二人脸是否发生动作改变。通过对第一人脸和/或第二人脸自动对焦后,检测第一人脸和/或第二人脸是否在第二时间阈值内发生动作改变,比如眨眼、皱眉、张嘴等,可选地,第二时间阈值和上述第一时间阈值一样并不是唯一固定的值,由终端视不同拍照场景而定,可以是3秒或若干秒的时间段,若判断得到第一人脸和/或第二人脸中的任意一张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结果,则执行下述步骤311,若判断得到第一人脸和第二人脸均未发生动作改变的结果,则执行下述步骤308。311、对第一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第一部位和第二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第二部位进一步自动对焦。在检测到第一人脸发生动作改变的情况下,对第一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第一部位进一步自动对焦,和/或,在检测到第二人脸发生动作改变的情况下,对第二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第二部位进一步自动对焦。如此可以进一步增加上述第一部位和/或第二部位的成像参数细节,可选地,人脸中其他部位的对焦保持不变,如此可让第一部位和/或第二部位成像之后更加清晰,表现出更多真实的细节。312、判断第一部位和/或第二部位做出的动作是否满足拍照标准。在完成对第一人脸和/或第二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第一部位和/或第二部位进一步自动对焦之后,还需还需检测上述对焦的结果是否满足拍照标准,即判断第一部位和/或第二部位做出的动作是否满足拍照标准。不同拍照场景下的拍照标准不同,故该拍照标准由相机等终端设备视场景而定,比如,人脸的眼睛部分的拍照标准可设置为连续眨眼三次,若检测第一部位和/或第二部位做出的动作达到该拍照标准,终端可隔若干秒或立即自动进行拍照成像,即执行下述步骤308,这样就可以解决用户因为要自己拍照而往往留不住上一秒做好的表情的问题,若检测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的动作均未达到该拍照标准,则执行上述步骤311,直至检测第一部位和/或第二部位做出的动作达到该拍照标准为止。上述详细阐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下面提供了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拍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拍照装置40包括:检测单元401、对焦单元402以及拍摄单元403。其中:检测单元401,用于对目标图像进行人脸检测;对焦单元402,用于在检测出所述目标图像包含至少一张人脸的情况下,对所述至少一张人脸的目标部位进行对焦,可选地,所述目标部位为在目标时间内发生动作改变的人脸部位;拍摄单元403,用于在所述目标部位做出的动作满足拍照标准的情况下,拍摄所述目标图像。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摄像头等设备采集到图像数据,然后对采集到的目标图像进行人脸检测,对目标图像数据中的人脸中发生动作改变的部位进行对焦,进一步增加该部位的成像参数细节,让该部位成像之后更加清晰,有更多真实的细节,可选地,人脸中其他部位的对焦不变,接着检测图像数据中人脸部位的动作是否达到拍照标准,不同拍照场景下的拍照标准不同,故该拍照标准由相机等终端设备视场景而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定,比如,人脸的眼睛部分的拍照标准可设置为连续眨眼三次,当检测该部位做出的动作达到该拍照标准后,终端可隔若干秒或立即自动进行拍照成像,这样就可以解决用户因为要自己拍照而往往留不住上一秒做好的表情的问题。相比现在的相机、手机等终端设备只能通过人脸识别算法来对焦用户人脸,通过人脸识别框将整张脸对焦,本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让用户能够在拍照过程中通过人脸的不同部位的动作来自动对焦,将用户的人脸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及表情的细节表现出来,提升终端自动对焦精准度及功能性,不再是单一的人脸对焦,提升用户使用相机等终端的便利性,提高相机等终端对用户的友好度,提升用户体验。可选地,所述检测单元401,还用于获取第一人脸中的第一部位,可选地,所述第一部位为在第一时间阈值内发生动作改变的所述第一人脸的部位,可选地,所述第一人脸包含于所述至少一张人脸,可选地,所述第一部位包含于所述目标部位;所述对焦单元402,还用于对所述第一部位进行对焦。可选地,所述检测单元401,还用于获取第一人脸中的第一部位和/或第二人脸中的第二部位,可选地,所述第一部位为在第二时间阈值内发生动作改变的所述第一人脸的部位,可选地,所述第二部位为在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内发生动作改变的所述第二人脸的部位,可选地,所述第一人脸和所述第二人脸包含于所述至少一张人脸,可选地,所述第一部位和所述第二部位包含于所述目标部位;所述对焦单元402,还用于对所述第一部位和/或所述第二部位进行对焦。可选地,所述对焦单元402,还用于若所述第一人脸中不存在所述第一部位,对所述第一人脸进行对焦;所述拍摄单元403,还用于拍摄所述目标图像。可选地,所述对焦单元402,还用于若所述第一人脸中不存在所述第一部位且所述第二人脸中不存在所述第二部位,对所述第一人脸和/或所述第二人脸对焦;所述拍摄单元403,还用于拍摄所述目标图像。可选地,所述对焦单元402,还用于在所述目标部位做出的动作不满足所述拍照标准的情况下,对所述目标部位继续对焦,直至所述目标部位做出的动作满足所述拍照标准。可选地,所述拍摄单元403,还用于在检测出所述目标图像不包含所述至少一张人脸的情况下,拍摄所述目标图像。可选地,所述拍照装置40还包括:调节单元404,用于在环境光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提高所述目标部位的显示亮度;或者,用于在所述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降低所述目标部位的显示亮度。可选地,所述拍照装置40还包括:判断单元405,用于判断所述目标图像是否包含至少一张人脸。可选地,所述判断单元405,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人脸是否发生动作改变。可选地,所述判断单元405,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部位做出的动作是否满足所述拍照标准。可选地,所述判断单元405,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人脸和所述第二人脸是否发生动作改变。可选地,所述判断单元405,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部位和所述第二部位做出的动作是否满足所述拍照标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图1和图3中终端执行的方法所涉及的各个步骤均可以是由图4所示的装置中的各个单元来执行。例如,图1中所示的101由图4中所示的401来执行;又如,图3中所示的304由图4中所示的402来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图4所示的装置中的各个单元可以分别或全部合并为一个或若干个另外的单元来构成,或者其中的某个(些)单元还可以再拆分为功能上更小的多个单元来构成,这可以实现同样的操作,而不影响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技术效果的实现。上述单元是基于逻辑功能划分的,在实际应用中,一个单元的功能也可以由多个单元来实现,或者多个单元的功能由一个单元实现。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基于终端也可以包括其它单元,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功能也可以由其它单元协助实现,并且可以由多个单元协作实现。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以及装置实施例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终端50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该终端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01,例如cpu,至少一个网络接口504,用户接口503,存储器5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502。可选地,通信总线5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可选地,用户接口5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设备,可选用户接口5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504可选地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5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505可选地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501的存储装置。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5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控制应用程序。在图5所示的终端50中,网络接口504主要用于连接其他终端设备;而用户接口5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而处理器5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505中存储的设备控制应用程序,以实现:对目标图像进行人脸检测;在检测出所述目标图像包含至少一张人脸的情况下,对所述至少一张人脸的目标部位进行对焦,所述目标部位为在目标时间内发生动作改变的人脸部位;在所述目标部位做出的动作满足拍照标准的情况下,拍摄所述目标图像。应当理解,终端50可以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终端执行的操作,例如图1和图3中终端执行的操作。可选地,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前文提及的终端所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且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能够执行图1和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拍照方法的描述,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对于本申请所涉及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显示控制程序,所述显示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在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实施例中,包含了上述方法各实施例的全部技术特征,说明书拓展和解释内容与上述方法的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做再赘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芯片的设备执行如上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在本申请中,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术语概念、技术方案和/或应用场景描述,一般只在第一次出现时进行详细描述,后面再重复出现时,为了简洁,一般未再重复阐述,在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等内容时,对于在后未详细描述的相同或相似的术语概念、技术方案和/或应用场景描述等,可以参考其之前的相关详细描述。在本申请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申请记载的范围。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被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每个实施例的方法。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