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础设施逻辑架构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9738017发布日期:2022-04-21 18:18阅读:67来源:国知局
基于基础设施逻辑架构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基于基础设施逻辑架构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互联网时代业务的高速发展,各行业的业务模式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it基础架构作为承载业务系统的底层架构,资源充分利用、快速部署、和灵活扩展显得越来越重要。
3.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开号为cn112769862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方法,包括:将待解析的标识编码输入二级节点;以二级节点为起始,每级节点将输入的标识编码分解为自身管理的标识字段和下一级节点管理的标识字段,并将下一级节点管理的标识字段下发至下一级节点,直至输入的标识编码仅包含自身管理的标识字段;每级节点对自身管理的标识字段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以末级节点为起始,每级节点将输入的标识编码对应的解析结果上传至上一级节点,直至二级节点接收到下一级节点上传的解析结果;二级节点将解析得到的解析结果和接收到的解析结果整合为最终的解析结果。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基础设施平台在运行过程中,采取单节点控制的数据传输模式,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仅能够通过一条传输路径进行输送,当单一的控制节点出现故障时,控制节点难以进行正常的数据传输工作,存在有控制节点容易出现单点传输故障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控制节点出现单点故障的可能性,本技术提供基于基础设施逻辑架构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方法及系统。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基于基础设施逻辑架构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基于基础设施逻辑架构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用户发送的数据控制请求,所述数据控制请求携带有用于访问用户界面的数据控制信息,所述数据控制信息包括用户id以及与所述用户id相对应的访问路径子信息,所述访问路径子信息包括访问起点地址以及与所述访问起点相对应的访问终点地址;根据所述访问路径子信息,获取第一控制节点信息,所述第一控制节点信息包括与所述访问起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一起点地址以及与所述访问终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一终点地址;根据所述第一控制节点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起点地址以及所述第一终点地址;根据所确定的第一起点地址以及第一终点地址,生成第一数据传输线路,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线路为所述第一起点地址以及所述第一终点地址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若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线路处于正常状态,则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线路,生成数
据传输指令并执行;若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线路处于故障状态,则获取与所述第一控制节点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控制节点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控制节点信息,确定与所述访问终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二终点地址;根据所确定的第一起点地址以及第二终点地址,生成第二数据传输线路;根据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线路,执行所述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在进行数据访问的过程中,若第一数据传输线路出现传输故障,控制系统自动确定生成第二数据传输线路,并沿第二数据传输线路进行数据传输工作,实现数据传输的线路备份操作,当第一数据传输线路出现传输故障时,仍旧能够保证数据传输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而减少了控制节点出现单点故障的可能性。
8.可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线路,执行所述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线路,获取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线路相对应的线路传输状态;若所述线路传输状态为正常状态,则根据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线路,执行所述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若所述线路传输状态为故障状态,则获取与所述第一控制节点信息相对应的第三控制节点信息;根据所述第三控制节点信息,确定与所述访问终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三终点地址;根据所确定的第一起点地址以及第三终点地址,生成第三数据传输线路;根据所述第三数据传输线路,执行所述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数据传输线路出现传输故障时,控制系统通过生成第三数据传输线路,仍旧能够保证数据的正常输送过程,为数据的传输工作做出双重保障,进而提高数据传输过程的可靠性。
10.可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线路,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线路,获取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线路相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量;从预设的数据库中查询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量相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阈值;若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量超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阈值,则执行所述获取与所述第一控制节点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控制节点信息的步骤。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数据传输线路的数据传输压力过大时,控制系统获取第二数据传输线路,使多余的数据能够通过第二数据传输线路进行传输工作,进而实现大量数据的传输分流过程,减小第一数据传输线路的数据传输压力。
12.可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线路,执行所述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线路,获取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线路相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量;从预设的数据库中查询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量相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阈值;
若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量超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阈值,则执行所述获取与所述第一控制节点信息相对应的第三控制节点信息的步骤。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数据传输线路的数据传输压力过大时,控制系统自动获取第三数据传输线路,将部分数据通过第三数据传输线路传输,第三数据传输线路承担部分数据传输工作,减小第一数据传输线路以及第二数据传输线路的数据传输压力。
14.可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三数据传输线路,执行所述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三数据传输线路,获取与所述第三数据传输线路相对应的第三数据传输量;从预设的数据库中查询与所述第三数据传输量相对应的第三数据传输阈值;若所述第三数据传输量超出所述第三数据传输阈值,则调取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线路相对应的线路传输状态;若所述线路传输状态为正常状态,则根据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线路,执行所述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三数据传输线路的第三数据传输量超出第三数据传输阈值时,说明此时第三数据传输线路的数据传输压力较大,且第一数据传输线路以及第二数据传输线路的传输过程也处于异常状态,此时控制系统获取第二数据传输线路,使第二数据传输线路与第三数据传输线路能够分摊部分冗余的数据量,使多余的数据传输量不易堆积在一条传输路径上。
16.可选的,在所述调取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线路相对应的线路传输状态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用户id,获取与所述用户id相对应的用户权限,所述用户权限包括普通权限以及高级权限;若所述用户id相对应的用户权限为高级权限,则根据所述第二控制节点信息,确定与所述访问起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二起点地址;根据所确定的第二起点地址以及第二终点地址,生成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根据所述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执行所述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具有高级权限时,控制系统为当前用户自动确定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使高级用户能够自动通过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进行数据传输,进而保证高级用户的数据传输速率。
18.可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执行所述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获取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相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备用量;从预设的数据库中查询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备用量相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备用阈值;若所述第二数据传输备用量超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备用阈值,则根据所述第三控制节点信息,确定与所述访问起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三起点地址;根据所确定的第三起点地址以及第三终点地址,生成第三数据传输备用线路;
根据所述第三数据传输备用线路,执行所述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也处于饱和状态时,控制系统自动为高级用户确定第三数据传输备用线路,使第三数据传输备用线路能够为高级用户的数据传输过程提供备用传输方案,使高级用户能够多途径传输数据。
2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基于基础设施逻辑架构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基于基础设施逻辑架构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包括:数据控制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数据控制请求,所述数据控制请求携带有用于访问用户界面的数据控制信息,所述数据控制信息包括用户id以及与所述用户id相对应的访问路径子信息,所述访问路径子信息包括访问起点地址以及与所述访问起点相对应的访问终点地址;第一控制节点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访问路径子信息,获取第一控制节点信息,所述第一控制节点信息包括与所述访问起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一起点地址以及与所述访问终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一终点地址;第一控制节点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节点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起点地址以及所述第一终点地址;第一数据传输线路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确定的第一起点地址以及第一终点地址,生成第一数据传输线路,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线路为所述第一起点地址以及所述第一终点地址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数据传输指令生成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线路处于正常状态,则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线路,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第二控制节点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线路处于故障状态,则获取与所述第一控制节点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控制节点信息;第二控制节点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节点信息,确定与所述访问终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二终点地址;第二数据传输线路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确定的第一起点地址以及第二终点地址,生成第二数据传输线路;数据传输指令备用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线路,执行所述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
21.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终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任一基于基础设施逻辑架构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22.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任一基于基础设施逻辑架构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用户在进行数据访问的过程中,若第一数据传输线路出现传输故障,控制系统自动确定生成第二数据传输线路,并沿第二数据传输线路进行数据传输工作,实现数据传输的线路备份操作,当第一数据传输线路出现传输故障时,仍旧能够保证数据传输工作的正
常进行,进而减少了控制节点出现单点故障的可能性。
24.当第一数据传输线路的数据传输压力过大时,控制系统获取第二数据传输线路,使多余的数据能够通过第二数据传输线路进行传输工作,进而实现大量数据的传输分流过程,减小第一数据传输线路的数据传输压力。
25.当第三数据传输线路的第三数据传输量超出第三数据传输阈值时,说明此时第三数据传输线路的数据传输压力较大,且第一数据传输线路以及第二数据传输线路的传输过程也处于异常状态,此时控制系统获取第二数据传输线路,使第二数据传输线路与第三数据传输线路能够分摊部分冗余的数据量,使多余的数据传输量不易堆积在一条传输路径上。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基于基础设施逻辑架构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获取与第一数据传输线路相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量的流程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确定与访问终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三终点地址的流程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获取与第二数据传输线路相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量的流程示意图。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从预设的数据库中查询与第三数据传输量相对应的第三数据传输阈值的流程示意图。
3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生成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的流程示意图。
3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生成第三数据传输备用线路的流程示意图。
33.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基于基础设施逻辑架构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的模块框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数据控制请求接收模块;2、第一控制节点信息获取模块;3、第一控制节点信息确定模块;4、第一数据传输线路生成模块;5、数据传输指令生成模块;6、第二控制节点信息获取模块;7、第二控制节点信息确定模块;8、第二数据传输线路生成模块;9、数据传输指令备用生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基于基础设施逻辑架构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方法及系统。
37.参照图1,基于基础设施逻辑架构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方法,包括:s101、接收用户发送的数据控制请求。
38.具体的,当用户通过基础设施架构对云平台进行数据访问操作时,用户通过操作自身的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向控制系统发送数据控制请求。
39.其中,数据控制请求携带有用于访问用户界面的数据控制信息,数据控制信息包括用户id以及与用户id相对应的访问路径子信息,访问路径子信息包括访问起点地址以及
与访问起点相对应的访问终点地址。
40.s102、获取第一控制节点信息。
41.具体的,控制系统根据当前用户发送的访问路径子信息,获取第一控制节点信息。其中,第一控制节点信息包括多个不同的数据地址,第一控制节点信息包括与访问起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一起点地址以及与访问终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一终点地址。
42.s103、确定第一起点地址以及第一终点地址。
43.具体的,当控制系统获取到第一控制节点信息后,控制系统根据第一控制节点信息内预设的多个数据访问地址,分别查找与访问起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一起点地址以及与访问终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一终点地址,进而确定第一起点地址以及第一终点地址。
44.s104、生成第一数据传输线路。
45.具体的,控制系统根据所确定的第一起点地址以及第一终点地址,生成第一数据传输线路,其中,第一数据传输线路为第一起点地址以及第一终点地址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
46.s105、若第一数据传输线路处于正常状态,则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
47.具体的,控制系统根据第一数据传输线路的当前传输状态,判断此时第一数据传输线路是否能够正常进行数据传输工作,若第一数据传输线路处于正常状态,控制系统则根据第一数据传输线路,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其中,数据传输指令用于控制用户数据沿第一数据传输线路进行传输操作。
48.s106、若第一数据传输线路处于故障状态,则获取与第一控制节点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控制节点信息。
49.具体的,若控制系统判断得知此时第一数据传输线路无法正常进行数据传输工作,则说明此时第一数据传输线路处于故障状态。控制系统获取与第一控制节点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控制节点信息。其中,第二控制节点信息中包含有与第一控制节点信息对应相同的传输地址数据。
50.s107、确定与访问终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二终点地址。
51.具体的,控制系统将访问终点地址与第二控制节点信息内的各个传输地址数据进行逐一比对,进而确定与访问终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二终点地址。
52.s108、生成第二数据传输线路。
53.具体的,控制系统根据所确定的第一起点地址以及第二终点地址,生成第二数据传输线路。其中,第二数据传输线路为第一起点地址与第二终点地址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第二数据传输线路实现第一控制节点信息以及第二控制节点信息之间的路径设立功能。
54.s109、执行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
55.具体的,控制系统根据第二数据传输线路,执行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使用户在进行数据访问的过程中,若第一数据传输线路出现传输故障,控制系统能够自动确定生成第二数据传输线路,并沿第二数据传输线路进行后续的数据传输工作,实现数据传输的线路备份操作。
56.参照图2,在s105之前还会根据第一数据传输量获取第二控制节点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201、获取与第一数据传输线路相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量。
57.具体的,控制系统根据第一数据传输线路,获取与第一数据传输线路相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量。当第一数据传输线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控制系统对此时第一数据传输线路的数据传输量进行检测,进而获取与第一数据传输线路相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量。
58.s202、从预设的数据库中查询与第一数据传输量相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阈值。
59.具体的,控制系统获取到与第一数据传输线路相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量后,需要对第一数据传输量的具体运行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控制系统从预设的数据库中查询与第一数据传输量相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阈值。其中,第一数据传输阈值为第一数据传输线路处在最佳运行状态时所能容纳的最大数据传输量。
60.s203、若第一数据传输量超出第一数据传输阈值,则执行获取与第一控制节点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控制节点信息的步骤。
61.具体的,当第一数据传输线路的数据传输压力过大时,控制系统获取与第一控制节点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控制节点信息,进而通过后续的操作,获取第二数据传输线路,使多余的数据能够通过第二数据传输线路进行传输工作,进而减小第一数据传输线路的数据传输压力。
62.参照图3,在s109之前还会根据线路传输状态生成第三数据传输线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301、获取与第二数据传输线路相对应的线路传输状态。
63.具体的,控制系统根据第二数据传输线路,获取与第二数据传输线路相对应的线路传输状态。控制系统通过第二数据传输线路进行信号传输过程之前,先行判断此时第二数据传输线路中的数据是否能够执行正常的传输操作。
64.s302、若线路传输状态为正常状态,则执行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
65.具体的,若控制系统判断得知线路传输状态为正常状态,则说明此时第二数据传输线路能够对数据进行传输操作,控制系统根据第二数据传输线路,执行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通过第二数据传输线路,对数据进行传输操作。
66.s303、若线路传输状态为故障状态,则获取与第一控制节点信息相对应的第三控制节点信息。
67.具体的,若控制系统判断得知线路传输状态为故障状态,则说明此时第二数据传输线路无法对数据进行正常的传输操作,此时控制系统获取与第一控制节点信息相对应的第三控制节点信息,进而启用第二备用途径。
68.s304、确定与访问终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三终点地址。
69.具体的,控制系统根据第三控制节点信息,确定与访问终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三终点地址。
70.s305、生成第三数据传输线路。
71.具体的,控制系统根据所确定的第一起点地址以及第三终点地址,生成第三数据传输线路。控制系统通过建立第一起点地址以及第三终点地址之间的通信连接关系,生成第三数据传输线路,进而形成数据传输所需的第二备用途径。
72.s306、执行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
73.具体的,控制系统根据第三数据传输线路,执行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当第二数据传输线路出现传输故障时,控制系统通过生成第三数据传输线路,仍旧能够保
证数据的正常输送过程,为数据的传输工作做出双重保障,进而提高数据传输过程的可靠性。
74.参照图4,在s109之前还会第二数据传输量获取第三控制节点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401、获取与第二数据传输线路相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量。
75.具体的,控制系统根据第二数据传输线路,获取与第二数据传输线路相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量。控制系统通过第二数据传输线路进行数据传输之前,预先获取与第二数据传输线路相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量,根据第二数据传输量,分析此时第二数据传输线路数据传输状态。
76.s402、从预设的数据库中查询与第二数据传输量相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阈值。
77.具体的,控制系统获取到与第二数据传输线路相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量之后,从预设的数据库中查询与第二数据传输量相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阈值,其中,第二数据传输阈值为第二数据传输线路处于最佳传输状态时,所能够传输的最大数据量。
78.s403、若第二数据传输量超出第二数据传输阈值,则执行获取与第一控制节点信息相对应的第三控制节点信息的步骤。
79.具体的,当第二数据传输线路的数据传输压力过大时,控制系统获取与第一控制节点信息相对应的第三控制节点信息,进而自动获取第三数据传输线路,将部分数据通过第三数据传输线路传输,第三数据传输线路承担部分数据传输工作,减小第一数据传输线路以及第二数据传输线路的数据传输压力。
80.参照图5,在s306之前还会根据第三数据传输量调取线路传输状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501、获取与第三数据传输线路相对应的第三数据传输量。
81.具体的,控制系统根据第三数据传输线路,获取与第三数据传输线路相对应的第三数据传输量。
82.s502、从预设的数据库中查询与第三数据传输量相对应的第三数据传输阈值。
83.具体的,控制系统获取到与第三数据传输线路相对应的第三数据传输量之后,从预设的数据库中查询与第三数据传输量相对应的第三数据传输阈值,其中,第三数据传输阈值为第三数据传输线路处于最佳传输状态时,所能够传输的最大数据量。
84.s503、若第三数据传输量超出第三数据传输阈值,则调取与第二数据传输线路相对应的线路传输状态。
85.具体的,当第三数据传输线路的第三数据传输量超出第三数据传输阈值时,说明此时第三数据传输线路的数据传输压力较大。由于第三数据传输线路处于启用状态,因此说明此时第一数据传输线路以及第二数据传输线路的传输过程也处于异常状态,存在有传输故障或是数据传输量过大的问题。
86.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管理者发现第一数据传输线路,存在有数据传输故障时,需要对全体的数据传输线路进行及时的维护检查处理,因此,在传输过程中,第一数据传输线路存在传输故障,需要依靠第二数据传输线路以及第三数据传输线路,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况时有发生。
87.当第三数据传输线路的第三数据传输量超出第三数据传输阈值时,控制系统调取
与第二数据传输线路相对应的线路传输状态,进而识别判断此时第二数据传输线路是否处于故障状态。若第二数据传输线路处于故障状态,则说明此时很可能只有第三数据传输线路能够进行正常的数据传输工作。
88.s504、若线路传输状态为正常状态,则执行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
89.具体的,若线路传输状态为正常状态,则根据第二数据传输线路,执行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此时,控制系统通过获取第二数据传输线路,使第二数据传输线路与第三数据传输线路能够分摊部分冗余的数据量,使多余的数据传输量不易堆积在一条传输路径上。
90.参照图6,在s503之前还会根据用户权限生成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601、获取与用户id相对应的用户权限。
91.具体的,控制系统根据用户id,获取与用户id相对应的用户权限,用户权限包括普通权限以及高级权限。当第三数据传输线路输送数据的压力较大时,控制系统获取与当前用户id相对应的用户权限,进而识别判断当前用户是否具有高级权限。
92.s602、若用户id相对应的用户权限为高级权限,则确定与访问起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二起点地址。
93.具体的,若当前用户id相对应的用户权限为高级权限,控制系统则根据第二控制节点信息,重新确定与访问起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二起点地址。
94.s603、生成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
95.具体的,控制系统根据所确定的第二起点地址以及第二终点地址,生成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其中,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为第二起点地址以及第二终点地址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
96.s604、执行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
97.具体的,控制系统根据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执行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当用户具有高级权限时,控制系统为当前用户自动确定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使高级用户能够自动通过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进行数据传输,进而保证高级用户的数据传输速率。
98.参照图7,在s604之前还会根据第二数据传输备用量生成第三数据传输备用线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701、获取与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相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备用量。
99.具体的,控制系统根据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获取与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相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备用量。控制系统在进行数据传输的步骤之前,预先获取与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相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备用量,进而识别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内数据的传输状态。
100.s702、从预设的数据库中查询与第二数据传输备用量相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备用阈值。
101.具体的,控制系统获取与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相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备用量后,从预设的数据库中查询与第二数据传输备用量相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备用阈值,其中,第二数据传输备用阈值用于反映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处于最佳传输状态时,第二数据传
输备用量所能达到的最大值。
102.s703、若第二数据传输备用量超出第二数据传输备用阈值,则确定与访问起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三起点地址。
103.具体的,若第二数据传输备用量超出第二数据传输备用阈值,则说明此时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的传输状态不佳,控制系统根据第三控制节点信息,确定与访问起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三起点地址。
104.s704、生成第三数据传输备用线路。
105.具体的,控制系统根据所确定的第三起点地址以及第三终点地址,生成第三数据传输备用线路。
106.s705、执行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
107.具体的,控制系统根据第三数据传输备用线路,执行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当第二数据传输备用线路也处于饱和状态时,控制系统自动为高级用户确定第三数据传输备用线路,使第三数据传输备用线路能够为高级用户的数据传输过程提供备用传输方案,实现高级用户的多途径数据传输过程。
108.本技术实施例基于基础设施逻辑架构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方法的实施原理为:用户在进行数据访问的过程中,若第一数据传输线路出现传输故障,控制系统自动确定生成第二数据传输线路,并沿第二数据传输线路进行数据传输工作,实现数据传输的线路备份操作。当第二数据传输线路出现传输故障时,控制系统通过生成第三数据传输线路,仍旧能够保证数据的正常输送过程,为数据的传输工作做出双重保障,进而提高数据传输过程的可靠性。
109.基于上述方法,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基于基础设施逻辑架构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参照图8,基于基础设施逻辑架构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包括:数据控制请求接收模块1,数据控制请求接收模块1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数据控制请求,数据控制请求携带有用于访问用户界面的数据控制信息,数据控制信息包括用户id以及与用户id相对应的访问路径子信息,访问路径子信息包括访问起点地址以及与访问起点相对应的访问终点地址。
110.第一控制节点信息获取模块2,第一控制节点信息获取模块2用于根据访问路径子信息,获取第一控制节点信息,第一控制节点信息包括与访问起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一起点地址以及与访问终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一终点地址。
111.第一控制节点信息确定模块3,第一控制节点信息确定模块3用于根据第一控制节点信息,确定第一起点地址以及第一终点地址。
112.第一数据传输线路生成模块4,第一数据传输线路生成模块4用于根据所确定的第一起点地址以及第一终点地址,生成第一数据传输线路,第一数据传输线路为第一起点地址以及第一终点地址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
113.数据传输指令生成模块5,数据传输指令生成模块5用于若第一数据传输线路处于正常状态,则根据第一数据传输线路,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
114.第二控制节点信息获取模块6,第二控制节点信息获取模块6用于若第一数据传输线路处于故障状态,则获取与第一控制节点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控制节点信息。
115.第二控制节点信息确定模块7,第二控制节点信息确定模块7用于根据第二控制节
点信息,确定与访问终点地址相对应的第二终点地址。
116.第二数据传输线路生成模块8,第二数据传输线路生成模块8用于根据所确定的第一起点地址以及第二终点地址,生成第二数据传输线路。
117.数据传输指令备用生成模块9,数据传输指令备用生成模块9用于根据第二数据传输线路,执行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执行的步骤。
118.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智能终端,其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的基于基础设施逻辑架构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119.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的基于基础设施逻辑架构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方法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12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发明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