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传输网络中的路径生成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9573578发布日期:2022-04-09 04:52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光传输网络中的路径生成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1.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光传输技术和网络管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传输网络中的路径生成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2.电信传输网络经过多年的分区域滚动建设,已经形成了不同制式的新老设备共存、来自不同厂商的设备相互交错、不同的管理域相互贯通的网络结构。
3.为了提升传输路径端到端管理效率,由于厂商的ems(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网元管理系统)具备域内的路径串接(也可以被称为路径搜索)能力,因此可以基于单厂商ems管理范围内的端口(terminal point,tp)、交叉连接(cross connection,cc)、拓扑连接(topo link,tl)等单对象串接成域内终结的分层子网连接(subnetwork connection,snc)路径。
4.但是,厂商的ems无法实现跨域、跨厂商的路径串接,对于叠加了业务端到端信息的电路串接更是无能为力。因此,上层综合网管从各厂商的ems采集到的是离散的路径信息,无法形成统一的端到端的电路路由,对专线电路跨域、跨厂商的端到端统一管理和整体高效运营带来很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5.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公开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的基本理解。但是,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公开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用来确定本公开的关键性部分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用来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关于本公开的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给出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6.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立光传输网络otn的模型的方法,所述otn中的网元受多个不同的网元管理系统ems管理,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otn中的资源的无源数据,其中,所述无源数据包括与空间、逻辑和业务相关联的数据;从多个ems获取所述otn的有源数据,其中,所述有源数据包括与所述otn中的端口、交叉连接和子网连接snc的路径相关联的数据;以及将所述无源数据与所述有源数据进行匹配,以获得无源数据与有源数据之间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资源的业务电路的a/z端的网元和端口数据与从ems获取的网元和端口数据之间的关联。
7.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光传输网络otn中生成网管路径的方法,包括:基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建立的模型,以层级自上而下的顺序,按照时隙相连、端口首尾相接的规则对于一定速率的对象进行电层和光层的路径串接,以获取端到端的网管路径。
8.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光传输网络otn中串接业务电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于每条电路执行以下操作:基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建立的模型,遍历所述otn中的子网连接snc以搜索名称包含所述电路的编号的子网连接snc,并将搜
索得到的子网连接snc列入snc列表;根据所述电路的a端网元,从snc列表中确定起始子网连接snc;从起始子网连接snc开始,按照首尾相接的方式进行子网连接snc的串接,直到子网连接snc的a/z端网元与所述电路的z端网元一致为止。
9.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传输网络otn的系统,所述otn中的网元受多个不同的网元管理系统ems管理,所述系统包括:无源数据模块,所述无源数据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otn中的资源的无源数据,其中,所述无源数据包括与空间、逻辑和业务相关联的数据;有源数据模块,所述有源数据模块耦合到多个ems并从所述多个ems获取所述otn的有源数据,其中,所述有源数据包括与所述otn中的端口、交叉连接和子网连接snc的路径相关联的数据;以及关联模块,所述关联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无源数据与所述有源数据进行匹配,以获得无源数据与有源数据之间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资源的业务电路的a/z端的网元和端口数据与从ems获取的网元和端口数据之间的关联;网管路径生成模块,所述网管路径生成模块被配置为以层级自上而下的顺序,按照时隙相连、端口首尾相接的规则对于一定速率的对象进行电层和光层的路径串接,以获取端到端的网管路径;以及业务电路串接模块,所述业务电路串接模块被配置为:遍历所述otn中的子网连接snc以搜索名称包含所述电路的编号的子网连接snc,并将搜索得到的子网连接snc列入snc列表,根据所述电路的a端网元,从snc列表中确定起始子网连接snc,从起始子网连接snc开始,按照首尾相接的方式进行子网连接snc的串接,直到子网连接snc的a/z端网元与所述电路的z端网元一致为止。
10.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传输网络otn的装置,包括:存储器,其上存储有指令;以及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指令,以执行以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11.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12.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更为清楚。
附图说明
13.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14.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15.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业务系统传输端到端数字化底座的示意图;
16.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建立otn的模型的方法的流程图;
17.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网管路径串接的示意图;
18.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路和网管对象关联的示意图;
19.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层路径串接的示意图;
20.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光层路径串接的示意图;
21.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路串接的示意图;
22.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串接业务电路的方法的流程图;
23.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otn的系统的示意图;
24.图10示出了能够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计算设备的示例性配置。
25.为了便于理解,在附图等中所示的各结构的位置、尺寸及范围等有时不表示实际的位置、尺寸及范围等。因此,公开并不限于附图等所公开的位置、尺寸及范围等。此外,附图不必按比例绘制,一些特征可能被放大以示出具体组件的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27.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也就是说,本文中的结构及方法是以示例性的方式示出,来说明本公开中的结构和方法的不同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它们仅仅说明可以用来实施的本公开的示例性方式,而不是穷尽的方式。此外,附图不必按比例绘制,一些特征可能被放大以示出具体组件的细节。
28.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29.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业务系统传输端到端数字化底座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开放式光传输网络管理接口协议(i2接口)统一了传输网络设备厂家网管的信息模型,通过对多厂商ems有源数据进行采集,再与空间、逻辑、业务等无源数据进行融合后形成新一代云网运营业务系统传输端到端数字化底座,以下简称传输底座。如图1所示,i2接口可以汇总来自a省的本地传输网o的网元管理系统ems-e的信息、来自a省的二干传输网a的网元管理系统ems-f的信息、来自运营集团的在省间的一干传输网的网元管理系统ems-c的信息、来自z省的二干传输网b和本地传输网p的网元管理系统ems-d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采取全量采集、单接口采集和消息更新等方式获取,其中,全量采集可以异步地接口以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方式上传,单接口采集可以根据需求同步地采集所需的特定接口的数据。
30.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建立otn的模型的方法200的流程图,其中otn中的网元受多个不同的网元管理系统ems(例如,如图1所示的ems-c、ems-d、ems-e、ems-f等)管理。
31.如图2所示,在s21处,可以获取otn中的资源的无源数据,其中,无源数据可以包括与空间、逻辑和业务相关联的数据。
32.在s22处,可以从多个ems获取otn的有源数据,其中,有源数据可以包括从otn的多个ems获取的与otn中的端口、交叉连接和子网连接snc的路径相关联的数据。
33.在s23处,可以将无源数据与有源数据进行匹配,以获得无源数据与有源数据之间的关联信息,其中,关联信息可以包括资源的业务电路的a/z端的网元和端口数据与从ems获取的网元和端口数据之间的关联。
34.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采取单接口有源数据采集或消息实时更新来获取更新的有源数据,并基于更新的有源数据来更新关联信息。
35.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otn的业务电路具有光层或电层保护的情况下,可以从
ems接收在因保护倒换而发生路由变化的情况下生成的路由变更消息,并基于路由变更消息更新路由信息。对于有光层或电层保护的业务电路,发生保护倒换等路由变化时,不同厂商的ems可以通过i2接口上报路由变更消息。传输底座接收到i2接口消息后自动触发实时更新分层路由信息,保证电路串接数据的实时性和完整性,时刻与现实网络中的实际路由保持一致。
36.以上所述的方法可以通过比对采集获取的有源数据和资源的空间、逻辑、业务等无源数据之间的桥梁属性自动进行关联匹配,完成有源数据和无源数据的融合处理。可以通过消息更新和自动补采等数据运营机制保障底座数据的实时性和完整性,为电路端到端自动串接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37.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网管路径串接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基于传输底座通过i2接口采集到的与业务电路相关的端口、交叉连接、子网连接的路径等对象信息,将这些对象进行自上而下的分层串接。具体而言,可以基于根据前文参考图2所述的方法建立的模型,以层级自上而下的顺序,按照时隙相连、端口首尾相接的规则对于一定速率的对象进行电层和光层的路径串接,以获取端到端的网管路径。如图3所示,电层的光通道客户层(client)、光通道数据单元(optical channel data unit,odu)、光通道传输单元(optical channel transport unit,out)以及光层的光通道(optical channel,och)、光复用段(optical multiplexing section,oms)、光传输段(optical transmission section,ots)依次进行路径串接。通过对每一层路径模型特点进行抽象,形成跨网管、跨厂商的各层路径和对应的路由,生成的路径和对应的路由符合统一数据模型,最终形成全网统一的点/线模型数据,各个单厂商网管的离散路径完成自动拼接后就可以按照端到端完整的网管路径进行统一管理。
38.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路和网管对象关联的示意图。依据融合数据中电路编号和网管路径的关联信息,对于业务电路逐条进行拼接,自动补全跨网管的拓扑连接,最终完成业务电路的自动串接并生成对应的电路路由。
39.图5和图6具体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层路径串接和光层路径串接。如图5和图6所示,传输底座通过i2接口采集到分布在各个管理域的不同设备厂商的ems的端口、交叉连接、离散的各层子网连接路径等ems的对象信息,这些对象信息都是符合i2接口统一模型规范的。然后,通过传输底座的网管和资源融合数据自动生成跨网管的拓扑连接,基于这些统一的对象,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对特定层速率的对象按照时隙相连、端口首尾相接等规则进行电层(client、odu、otu)和光层(och、oms、ots)的路径串接,从而生成跨网管、跨厂家的各层业务路径和相应的路由。各层路径的具体生成原则如下:
40.1)otuk路径原则:包括och snc、同级别的otuk cc;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源通道和宿通道需要有otuk终结端点(trail termination point,ttp);
41.2)oduk路径原则:包括比当前oduk速率大的oduk snc(例如,在当前oduk为odu2的情况下,包括odu3 snc和/或odu4 snc)、同级别的otuk snc(例如,在当前oduk为odu2的情况下,包括otu2 snc)、同级别的oduk cc(例如,在当前oduk为odu2的情况下,包括otu2 cc);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源通道和宿通道需要有oduk ttp;
42.3)client路径原则:包括oduk snc、och snc、client cc;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源点和宿点的确认是按照最远原则,即,可以找到的最长路径;
43.4)ots路径原则:生成于光纤两端,包括拓扑连接;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源通道和宿通道需要有ots ttp;
44.5)oms路径原则:包括ots snc和free cc,不包含oms cc;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源通道和宿通道需要有oms ttp;
45.6)och路径原则:包括oms snc、oms cc、free cc、ots snc、tl、och cc;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源通道和宿通道需要有och ttp。
46.例如,参见图5,odu2的路径包括:网元ne_a的odu2 cc,网元ne_a和ne_b之间的otu4_snc、odu4 snc,网元ne_b的odu2 cc,网元ne_b和ne_c之间的otu4_snc、odu4 snc,网元ne_c的odu2 cc。
47.例如,参见图6,起点网元ne_a和终点网元ne_c之间的oms的路径包括:网元ne_a的ots snc、free cc,网元ne_a和ne_b之间的ots snc,网元ne_b的free cc,网元ne_b和ne_c之间的ots snc,网元ne_c的ots snc、free cc。och的路径包括:oms snc(即前文所述的起点网元ne_a和终点网元ne_c之间的oms路径),网元ne_a的och cc、ots snc、oms cc,),网元ne_c的oms cc、ots snc、och cc。
48.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路串接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跨域的端到端电路可以包括client snc1、client snc1和client snc12之间的跨域拓扑连接、client snc2、client snc2和client snc3之间的跨域拓扑连接、client snc3。
49.传输底座通过比对采集获取的有源数据和资源的空间、逻辑、业务等无源数据之间的桥梁属性自动进行关联匹配,将网元关联到区域、站点、机房等空间信息,将资源的业务电路的a/z端网元和端口与采集获取的网元和端口进行关联。完成这些基础数据准备工作后,可以对于每条电路执行如图8所示的方法。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串接业务电路的方法800的流程图。
50.如图8所示,在s81处,可以遍历otn中的子网连接snc以搜索名称包含所该电路的编号的子网连接snc,并将搜索得到的子网连接snc列入snc列表。具体而言,可以将该电路和搜索得到的snc进行分组,形成关系图。
51.在s82处,可以根据该电路的a端网元,从snc列表中确定起始子网连接snc。具体而言,可以在snc列表a/z端网元找出起始snc。
52.在s83处,可以从起始子网连接snc开始,按照首尾相接的方式进行子网连接snc的串接,直到子网连接snc的a/z端网元与该电路的z端网元一致为止。根据首尾相连的方式进行snc的串接,从首条snc的z端站点在剩余snc的a/z站点找出相同的snc,作为下一条路由,然后重复这一步,直到snc的a/z端网元与电路的z端网元一致。
53.在串接结束之后,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按照snc的串接顺序将snc排序并写入电路路由表。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s84处判断snc的串接顺序中是否存在前后snc经过同一站点;如果前后snc(诸如,snc1和snc2)之间是经过同一个站点,则在snc1的z端端口与snc2的a端端口之间自动生成一条拓扑连接,并将这条拓扑连接也写入电路路由表。
54.经过以上操作步骤,结合业务电路和路由信息,依据融合数据中电路编号和网管路径的关联信息,最终完成业务电路沿信号流的自动串接,再将单对象的告警和性能挂接其上,就可以实现专线电路的端到端统一管理。
55.可以采取如图8所示的方法串接得到如图7所示的业务电路。
56.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otn的系统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系统900可以包括有源数据模块901、无源数据模块902、关联模块903、网管路径生成模块904和业务电路串接模块905。有源数据模块901可以耦合到多个ems并从这些ems获取otn的有源数据,其中,有源数据可以包括与otn中的端口、交叉连接和子网连接snc的路径相关联的数据。无源数据模块902可以被配置为获取otn中的资源的无源数据,其中,无源数据可以包括与空间、逻辑和业务相关联的数据。关联模块903可以被配置为将无源数据与有源数据进行匹配,以获得无源数据与有源数据之间的关联信息,其中,关联信息可以包括资源的业务电路的a/z端的网元和端口数据与从ems获取的网元和端口数据之间的关联。网管路径生成模块904可以被配置为以层级自上而下的顺序,按照时隙相连、端口首尾相接的规则对于一定速率的对象进行电层和光层的路径串接,以获取端到端的网管路径。业务电路串接模块905可以被配置为:遍历otn中的子网连接snc以搜索名称包含电路的编号的子网连接snc,并将搜索得到的子网连接snc列入snc列表,根据电路的a端网元,从snc列表中确定起始子网连接snc,从起始子网连接snc开始,按照首尾相接的方式进行子网连接snc的串接,直到子网连接snc的a/z端网元与电路的z端网元一致为止。
57.图10示出了能够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计算设备1000的示例性配置。
58.计算设备1000是能够应用本公开的上述方面的硬件设备的实例。计算设备1000可以是被配置为执行处理和/或计算的任何机器。计算设备1000可以是但不限制于工作站、服务器、台式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个人数据助手(pda)、智能电话、车载计算机或以上组合。
59.如图10所示,计算设备1000可以包括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接口与总线1002连接或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总线10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架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微通道架构(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mca)总线、增强isa(e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部总线、以及外设组件互连(pci)总线等。计算设备1000可以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04。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04可以是任何种类的处理器,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诸如专用处理芯片)。处理器例如可以被配置为实现如前文所述的方法。
60.计算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或被连接至非暂态存储设备1014,该非暂态存储设备1014可以是任何非暂态的并且可以实现数据存储的存储设备,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盘驱动器、光存储设备、固态存储器、软盘、柔性盘、硬盘、磁带或任何其他磁性介质、压缩盘或任何其他光学介质、缓存存储器和/或任何其他存储芯片或模块、和/或计算机可以从其中读取数据、指令和/或代码的其他任何介质。计算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10和只读存储器(rom)1012。rom 1012可以以非易失性方式存储待执行的程序、实用程序或进程。ram 1010可提供易失性数据存储,并存储与计算设备1000的操作相关的指令。可单独地或以任何组合方式来使用前述实施方案的各个方面、实施方案、具体实施或特征。可由软件、硬件或硬件与软件的组合来实现前述实施方案的各个方面。
61.例如,前述实施方案可体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可读代码。计算机可读介质为可存储数据的任何数据存储设备,所述数据其后可由计算机系统读取。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cd-rom、dvd、磁带、硬盘驱动器、固态驱动器
和光学数据存储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可分布在网络耦接的计算机系统中使得计算机可读代码以分布式方式来存储和执行。
62.例如,前述实施方案可采用硬件电路的形式。硬件电路可以包括组合式逻辑电路、时钟存储设备(诸如软盘、触发器、锁存器等)、有限状态机、诸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或嵌入式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存储器、定制设计电路、可编程逻辑阵列等的任意组合。
63.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通过用诸如verilog或vhdl的硬件描述语言(hdl)编码和设计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或者结合使用离散电路来实现根据本公开的硬件电路。
64.综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立光传输网络otn的模型的方法,所述otn中的网元受多个不同的网元管理系统ems管理,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otn中的资源的无源数据,其中,所述无源数据包括与空间、逻辑和业务相关联的数据;从多个ems获取所述otn的有源数据,其中,所述有源数据包括与所述otn中的端口、交叉连接和子网连接snc的路径相关联的数据;以及将所述无源数据与所述有源数据进行匹配,以获得无源数据与有源数据之间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资源的业务电路的a/z端的网元和端口数据与从ems获取的网元和端口数据之间的关联。
65.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采取单接口有源数据采集或消息实时更新来获取更新的有源数据;以及基于更新的有源数据来更新所述关联信息。
66.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所述otn的业务电路具有光层或电层保护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从ems接收在因保护倒换而发生路由变化的情况下生成的路由变更消息,并基于路由变更消息更新路由信息。
67.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光传输网络otn中生成网管路径的方法,包括:基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建立的模型,以层级自上而下的顺序,按照时隙相连、端口首尾相接的规则对于一定速率的对象进行电层和光层的路径串接,以获取端到端的网管路径。
68.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电层的路径如下:光通道传输单元otuk的路径包括光通道och的子网连接snc和同级别的光通道传输单元的交叉连接cc,光通道数据单元oduk的路径包括速率大于所述oduk的级别的光通道数据单元oduk的子网连接snc、同级别的otuk的子网连接snc、同级别的光通道数据单元oduk的交叉连接cc,客户层client的路径包括光通道数据单元的子网连接snc、光通道och的子网连接snc和客户层client的交叉连接cc;并且光层的路径如下:光传输段ots的路径生成于光纤的两端,包括拓扑连接tl,光复用段oms的路径包括光传输段ots的子网连接snc和自由交叉连接free cc,并且不包括光复用段oms的交叉连接cc,光通道och的路径包括光复用段oms的子网连接snc、光复用段oms的交叉连接cc、自由交叉连接free cc、光传输段ots的子网连接snc、拓扑连接tl和och的交叉连接cc。
69.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光通道传输单元otuk的源通道和宿通道包括光通道传输单元otuk的终结端点ttp;光通道数据单元oduk的源通道和宿通道包括光通道数据单元oduk的终结端点ttp;客户层client的源点和宿点按照最远原则确定;光传输段ots的源通道和宿通道包括光传输段ots的终结端点ttp;光复用段oms的源通道和宿通道包括光复用段oms的终结端点ttp;光通道och的源通道和宿通道包括光通道och的终结端点ttp。
70.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光传输网络otn中串接业务电路的方法,所
述方法包括对于每条电路执行以下操作:基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建立的模型,遍历所述otn中的子网连接snc以搜索名称包含所述电路的编号的子网连接snc,并将搜索得到的子网连接snc列入snc列表;根据所述电路的a端网元,从snc列表中确定起始子网连接snc;从起始子网连接snc开始,按照首尾相接的方式进行子网连接snc的串接,直到子网连接snc的a/z端网元与所述电路的z端网元一致为止。
71.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按照子网连接snc的串接顺序将子网连接snc排序并写入电路路由表。
72.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子网连接snc的串接顺序中是否存在前后子网连接snc经过同一站点;如果存在,则在前后子网连接snc之间生成拓扑连接,并将所述拓扑连接写入电路路由表。
73.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传输网络otn的系统,所述otn中的网元受多个不同的网元管理系统ems管理,所述系统包括:无源数据模块,所述无源数据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otn中的资源的无源数据,其中,所述无源数据包括与空间、逻辑和业务相关联的数据;有源数据模块,所述有源数据模块耦合到多个ems并从所述多个ems获取所述otn的有源数据,其中,所述有源数据包括与所述otn中的端口、交叉连接和子网连接snc的路径相关联的数据;以及关联模块,所述关联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无源数据与所述有源数据进行匹配,以获得无源数据与有源数据之间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资源的业务电路的a/z端的网元和端口数据与从ems获取的网元和端口数据之间的关联;网管路径生成模块,所述网管路径生成模块被配置为以层级自上而下的顺序,按照时隙相连、端口首尾相接的规则对于一定速率的对象进行电层和光层的路径串接,以获取端到端的网管路径;以及业务电路串接模块,所述业务电路串接模块被配置为:遍历所述otn中的子网连接snc以搜索名称包含所述电路的编号的子网连接snc,并将搜索得到的子网连接snc列入snc列表,根据所述电路的a端网元,从snc列表中确定起始子网连接snc,从起始子网连接snc开始,按照首尾相接的方式进行子网连接snc的串接,直到子网连接snc的a/z端网元与所述电路的z端网元一致为止。
74.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传输网络otn的装置,包括:存储器,其上存储有指令;以及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指令,以执行以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75.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76.本公开提出了基于开放式光传输网络管理接口协议(i2接口)实现传输电路的跨域、跨厂商的自动串接的方法和装置,目的是在利用i2接口统一各厂商的ems网管信息模型的基础上,将从ems网管采集的离散对象自动串接为端到端的snc路径,进而结合业务电路和路由信息,最终实现电路的自动串接,为专线电路的端到端统一管理奠定数据基础。
77.本公开的方法和装置的优点包括:
78.1、统一信息模型
79.使用i2接口采集的统一信息模型数据动态构建传输底座,突破了各厂商ems网管模型统一和数据开放的难题;同时,通过比对采集获取的有源数据和资源的空间、逻辑、业
务等无源数据之间的桥梁属性自动进行数据融合处理,打破了网管数据和资源数据的壁垒,为实现业务电路端到端的完整路由串接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80.2、实现业务电路自动串接
81.基于传输底座采集到的端口、交叉连接、网管snc路径等统一信息模型数据进行自上而下的分层串接,自动拼接、整合分布在各个单厂商网管的离散路径,生成跨网管、跨厂商的分层路径和对应的路由,突破单厂商网管路径管理的局限性;再结合业务电路和路由信息,依据融合数据中电路编号和网管路径的关联信息,最终完成业务电路的自动串接,从而实现专线电路的端到端统一管理。
82.虽然已通过示例详细展示了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示例仅意图是说明性的而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应该认识到的是,前述方法中的一些步骤不一定按照图示的顺序执行,而是它们可以被同时、以不同顺序或以重叠方式执行。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一些步骤或省略一些步骤。前述系统中的一些部件不是必须按照图示的布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一些部件或省略一些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的情况下被修改。本发明的范围是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