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检修的交换器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87735发布日期:2021-12-08 18:35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拆卸检修的交换器壳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换器壳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拆卸检修的交换器壳体。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工业以太网技术越来越成熟,与传统的网络控制系统相比,工业以太网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不低于100兆/秒)和带宽,使大量信息传输、智能诊断、故障精确定位、专家诊断系统等功能成为可能,且组网灵活方便,是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而交换器作为工业以太网的核心设备,自然成为车辆控制与信息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设备。但是,现有的交换器壳体大多都是由上下两个端盖采用焊接、粘结或螺纹密封进行连接,给日常的检修、维护和清理造成了困难,不利于使用,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拆卸检修的交换器壳体,通过第一壳盖、第二壳盖和锁合装置的设置,能够对交换器壳体进行快速拆卸、维护内部元器件和清理内部灰尘,方便操作。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便于拆卸检修的交换器壳体,包括:
6.底座,开设于所述底座两侧面的缺口端;
7.滑动式装配于所述底座上的端盖,所述端盖包含有第一壳盖和第二壳盖,设于所述第一壳盖和第二壳盖上且与所述缺口端吸附配合的侧盖;
8.设于所述端盖上的锁合装置,所述锁合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壳盖朝向所述第一壳盖一侧面的凸块、开设于所述凸块上的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壳盖与所述凸块配合的定位槽、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壳盖与所述凸块配合将所述第二壳盖与所述第一壳盖进行配合的下压组件。
9.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在拆卸交换器壳体时,通过转动下压组件,使下压组件从凸块的通孔内退出,并将第一壳盖和第二壳盖向两边进行拨动,使凸块从定位槽中退出,使第一壳盖和第二壳盖沿着底座分别进行左右移动,打开交换器壳体,进行操作。在对交换器壳体进行密封时,通过移动第一壳盖和第二壳盖,使第一壳盖和第二壳盖上的侧盖吸附于底座的缺口端上,初步地保证第一壳盖和第二壳盖的定位,在上述第一壳盖和第二壳盖的配合时,凸块进入到定位槽中,通过下压组件与凸块的配合使第二壳盖和第一壳盖进行紧密地配合,实现安装。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缺口端上设有第一磁铁,所述侧盖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磁铁配合的第二磁铁。
11.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的侧盖与缺口端配合时,通过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配合,使第一壳盖和第二壳盖分别与底座进行初步地定位配合。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壳盖和壳盖
的设有与所述滑槽配合的滑柱。
13.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槽与滑柱的配合,实现了交换器壳体的开合和闭合。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压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盖内的活动柱、设于所述活动柱一端与所述通孔配合的限位柱、套设于所述限位柱上的支撑弹簧、沿所述活动柱呈周向间隔分布的卡块、设于所述活动柱另一端的旋拧端、开设于所述第一壳盖内供所述活动柱放置的容纳槽、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壳盖位于所述容纳槽的开口处供所述卡块穿过的嵌槽。
15.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关闭交换器壳体时,通过按压旋拧端,使活动柱向下运动,使卡块通过嵌槽进入到容纳槽中,限位柱与活动柱做同步向下运动,支撑弹簧呈收缩状态,使限位柱的一端卡设到凸块的通孔内,此时,旋转旋拧端,使活动柱上的卡块与嵌槽相错开,防止限位柱从通孔中退出。在上述打开交换器壳体时,通过旋转旋拧端,使卡块与嵌槽相对应,通过支撑弹簧产生的弹簧力,带动限位柱和活动柱做向上运动,使限位柱从通孔中退出,使第一壳盖得以与第二壳盖进行分开。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散热孔。
17.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散热孔的设置,对壳体内部的元器件进行有效地散热,提高了交换器的使用寿命。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拆卸交换器壳体时,通过转动下压组件,使下压组件从凸块的通孔内退出,并将第一壳盖和第二壳盖向两边进行拨动,使凸块从定位槽中退出,使第一壳盖和第二壳盖沿着底座分别进行左右移动,打开交换器壳体,进行操作。在对交换器壳体进行密封时,通过移动第一壳盖和第二壳盖,使第一壳盖和第二壳盖上的侧盖吸附于底座的缺口端上,初步地保证第一壳盖和第二壳盖的定位,在上述第一壳盖和第二壳盖的配合时,凸块进入到定位槽中,通过下压组件与凸块的配合使第二壳盖和第一壳盖进行紧密地配合,实现安装。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对交换器壳体进行快速拆卸、维护内部元器件和清理内部灰尘,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压组件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容纳槽和嵌槽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24.1、底座;2、第一磁铁;3、缺口端;4、滑槽;5、散热孔;6、滑动柱;7、凸块;8、定位槽;9、第二磁铁;10、侧盖;11、旋拧端;12、活动柱;13、第一壳盖;14、第二壳盖;15、端盖;16、嵌槽;17、容纳槽;18、通孔;19、卡块;20、支撑弹簧;21、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
27.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便于拆卸检修的交换器壳体,包括:底座1,开设于底座1两侧面的缺口端3。
28.缺口端3上设有第一磁铁2,侧盖10上设有与第一磁铁2配合的第二磁铁9。在上述的侧盖10与缺口端3配合时,通过第一磁铁2与第二磁铁9的配合,使第一壳盖13和第二壳盖14分别与底座1进行初步地定位配合。
29.进一步地,滑动式装配于底座1上的端盖15,端盖15包含有第一壳盖13和第二壳盖14,设于第一壳盖13和第二壳盖14上且与缺口端3吸附配合的侧盖10。
30.底座1上开设有滑槽4,第一壳盖13和壳盖的设有与滑槽4配合的滑柱,通过滑槽4与滑柱的配合,实现了交换器壳体的开合和闭合。
31.进一步地,设于端盖15上的锁合装置,锁合装置包括:设于第二壳盖14朝向第一壳盖13一侧面的凸块7、开设于凸块7上的通孔18、开设于第一壳盖13与凸块7配合的定位槽8、以及设于第一壳盖13与凸块7配合将第二壳盖14与第一壳盖13进行配合的下压组件。
32.下压组件包括:设于第一壳盖13内的活动柱12、设于活动柱12一端与通孔18配合的限位柱21、套设于限位柱21上的支撑弹簧20、沿活动柱12呈周向间隔分布的卡块19、设于活动柱12另一端的旋拧端11、开设于第一壳盖13内供活动柱12放置的容纳槽17、以及设于第一壳盖13位于容纳槽17的开口处供卡块19穿过的嵌槽16。
33.在上述关闭交换器壳体时,通过按压旋拧端11,使活动柱12向下运动,使卡块19通过嵌槽16进入到容纳槽17中,限位柱21与活动柱12做同步向下运动,支撑弹簧20呈收缩状态,使限位柱21的一端卡设到凸块7的通孔18内,此时,旋转旋拧端11,使活动柱12上的卡块19与嵌槽16相错开,防止限位柱21从通孔18中退出。在上述打开交换器壳体时,通过旋转旋拧端11,使卡块19与嵌槽16相对应,通过支撑弹簧20产生的弹簧力,带动限位柱21和活动柱12做向上运动,使限位柱21从通孔18中退出,使第一壳盖13得以与第二壳盖14进行分开。
34.底座1的底部开设有散热孔5,通过散热孔5的设置,对壳体内部的元器件进行有效地散热,提高了交换器的使用寿命。
35.在本实施例中,在拆卸交换器壳体时,通过转动下压组件,使下压组件从凸块7的通孔18内退出,并将第一壳盖13和第二壳盖14向两边进行拨动,使凸块7从定位槽8中退出,使第一壳盖13和第二壳盖14沿着底座1分别进行左右移动,打开交换器壳体,进行操作。在对交换器壳体进行密封时,通过移动第一壳盖13和第二壳盖14,使第一壳盖13和第二壳盖14上的侧盖10吸附于底座1的缺口端3上,初步地保证第一壳盖13和第二壳盖14的定位,在上述第一壳盖13和第二壳盖14的配合时,凸块7进入到定位槽8中,通过下压组件与凸块7的配合使第二壳盖14和第一壳盖13进行紧密地配合,实现安装。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对交换器壳体进行快速拆卸、维护内部元器件和清理内部灰尘,方便操作。
36.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
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