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节点的调度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0752552发布日期:2022-07-13 09:3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边缘节点的调度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网络直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边缘节点的调度方法。本技术同时涉及一种边缘节点的调度装置,一种计算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直播行业飞速发展,直播受众不断扩大,各种各样的直播层出不穷。在直播过程中,主播端推送的直播流可以通过cdn(contentdeli 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提供给用户端观看。
3.现有技术中,用户想要观看某个直播间的直播时,可以通过用户端向调度服务器发起访问请求,可以根据该用户端的地理位置信息,从内容分发网络中选取距离该用户端最近的边缘节点分配给该用户端,使得该用户端可以从该边缘节点中拉取对应的直播流进行播放。
4.然而,上述方法是基于预先划分好的行政区域,向该用户端分配内容分发网络中最近的边缘节点,某个区域的用户端只会被固定分配至最近的行政区域对应的边缘节点,该边缘节点的网络情况会直接影响用户端的拉流质量,导致用户端的拉流质量较差,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边缘节点的调度方法。本技术同时涉及一种边缘节点的调度装置,一种计算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用户端的拉流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边缘节点的调度方法,应用于调度服务器,包括:
7.接收请求设备发送的播放请求,其中,播放请求携带请求设备的请求地址;
8.根据历史聚合信息,确定请求地址所处区域对应的目标边缘节点,其中,历史聚合信息基于候选边缘节点构建,候选边缘节点基于对应区域的历史访问质量确定;
9.将目标边缘节点的地址返回给请求设备。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边缘节点的调度装置,应用于调度服务器,包括:
11.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请求设备发送的播放请求,其中,播放请求携带请求设备的请求地址;
12.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历史聚合信息,确定请求地址所处区域对应的目标边缘节点,其中,历史聚合信息基于候选边缘节点构建,候选边缘节点基于对应区域的历史访问质量确定;
13.返回模块,被配置为将目标边缘节点的地址返回给请求设备。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15.存储器和处理器;
16.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下述方法:
17.接收请求设备发送的播放请求,其中,播放请求携带请求设备的请求地址;
18.根据历史聚合信息,确定请求地址所处区域对应的目标边缘节点,其中,历史聚合信息基于候选边缘节点构建,候选边缘节点基于对应区域的历史访问质量确定;
19.将目标边缘节点的地址返回给请求设备。
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意边缘节点的调度方法的步骤。
21.本技术提供的边缘节点的调度方法,调度服务器可以接收请求设备发送的播放请求,其中,播放请求携带请求设备的请求地址;然后根据历史聚合信息,确定请求地址所处区域对应的目标边缘节点,其中,历史聚合信息基于候选边缘节点构建,候选边缘节点基于对应区域的历史访问质量确定;之后,将目标边缘节点的地址返回给请求设备,以使请求设备可以基于目标边缘节点的地址拉取对应的直播流。
22.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区域对应的历史访问质量,选取拉流质量较优的边缘节点作为该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构建历史聚合信息,调度服务器在接收到请求设备发送的播放请求时,可以基于预先构建的历史聚合信息,确定请求地址对应的目标边缘节点,该目标边缘节点是在历史测试中实际拉流质量较好的边缘节点,将该目标边缘节点分配给请求设备,可以提高请求设备的拉流质量,保证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缘节点的调度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缘节点的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25.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缘节点的调度方法中历史聚合信息的构建过程示意图;
26.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缘节点的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29.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30.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
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类似地,第二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
31.首先,对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的名词术语进行解释。
32.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库:是指可以通过ip地址来获取对应的geo信息的一种数据库,一般由专业的网站提供。
33.geo:geographical,表示地理相关信息,一般包含地区/省份/市(县)、经纬度等信息。
34.第一公里/最后一公里:是指用户接入骨干网的连接,互联网上的骨干网都是非常畅通的,只有用户到接入骨干网的第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的网络非常不稳定,大部分的网络问题都是在这里。
35.直播流:直播音视频数据的传输,它能够被作为一个稳定的和连续的流通过网络传输给观众观看。
36.推流:主播通过业务服务端(即主播端)从直播平台获取到推流地址,将采集的流媒体通过推流地址实时的推送至直播平台的接收端。拉流:是指用户端通过直播平台到指定的边缘节点拉取直播流的过程。
37.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是构建在网络之上的内容分发网络,cdn的基本原理是广泛采用各种缓存服务器,将这些缓存服务器分布到用户访问相对集中的地区或网络中,在用户访问网站时,利用全局负载技术将用户的访问指向距离最近的工作正常的缓存服务器上,由缓存服务器直接响应用户请求,提高用户访问响应速度和命中率。cdn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内容存储技术、内容分发技术和负载均衡技术。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是位于不同行政区域、向各区域的用户提供服务的节点。
38.带宽:指信号所占据的频带宽度,在被用来描述信道时,带宽是指能够有效通过该信道的信号的最大频带宽度。以比特/秒为单位的带宽也可以指消耗的带宽,对应于实现的吞吐量,即成功通过通信路径传输的数据的平均速率。在研究的时间间隔内,比特流的带宽与以赫兹为单位的平均消耗信号带宽(代表比特流的模拟信号的平均频谱带宽)成正比。
39.码率:就是数据传输时单位时间传送的数据位数,码率也叫比特率,表示经过压缩编码后的视音频数据每秒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即把每秒显示的图像进行压缩后的数据量,一般采用的单位是kbps即千位每秒。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取样率,单位时间内取样率越大,精度就越高,处理出来的文件就越接近原始文件,也就是说画面的细节就越丰富。
40.需要说明的是,在通用的直播cdn场景中,为了优化第一公里的质量,会根据用户端的地理位置信息来调度离用户端较近的边缘节点来服务用户。然而,目前只能依靠行政区域的划分来做出边缘节点的调度决策,通过行政区域将用户端分布和自建组合相关联,无法保证用户端的拉流质量。
41.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缘节点的调度示意图,如图1所示,假设a地区运营商a的用户端a请求拉取某个直播流,a地区运营商a的用户通过网络请求调度服务器,按行政区域调度逻辑,a地区的解析是x国家-y省-a地区-运营商a,然后调度服务器会根据内容分发网络中各个边缘节点的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网络业务提供商)、县
市、省级、大区、国家等从小到大匹配。如图1所示,调度服务器会返回b地区运营商a节点(b地区为与a地区最近的行政区域。但是,从实际网络状况来看,会发现a地区其实离c地区非常近,而b地区明显相对较远,应该返回c地区运营商a节点才是最优的第一公里,同时有时为了适配相同的运营商,在节点覆盖较少的地域甚至会进行跨省的调度。
42.采取上述调度算法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运营商在组建内容分发网络时,在自己运营商内部网络带宽会非常大,但是不同运营商的交换节点流量会限制的比较小;同时,一般的基础建设都会按省市的行政区域进行相关建设。但是,随着近年来不同地区城市化集群的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变化的非常快,很多发达地区运营商和地域的差异已经几乎不影响网络质量,又有很多地区仍然受之前基础设备的限制,从全局来看无法精确确定出当前真实的网络建设状态,并且基础网络也在时时刻刻不停地变化。
43.由于基础设施是动态变化的,需要一种方法可以在基础设施变化后仍然能高效、准确地调度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保证用户端的拉流质量,并且可以自动识别出哪些地区可以跨运营商,哪些地区可以跨地域,拉流质量会更好。
44.因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边缘节点的调度方法,为了找到拉流质量较好的第一公里边缘节点,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动”指的是实时的动态网络状况,因为网络波动是突发性事件,需要有能力可以实时的感知并规避,而“静”是指在未发生网络波动时,如何选出更贴近用户端、且质量较优的边缘节点。
45.实际实现时,可以根据非严格意义上的行政区域调度,通过长时间的历史聚合,得到最适合某区域的用户端的边缘节点,再配合实时的网络情况探测,来避让突发的网络波动,从而达到优化第一公里调度的目的。如此,以实际访问效果作为决策依据,可以贴合实际用户端分布和自建的内容分发网络,从而可以达到第一公里到自建内容分发网络的最优质量。
46.在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边缘节点的调度方法,本技术同时涉及一种边缘节点的调度装置,一种计算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逐一进行详细说明。
47.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缘节点的调度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调度服务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202至步骤206:
48.步骤202:接收请求设备发送的播放请求,其中,播放请求携带请求设备的请求地址。
49.需要说明的是,调度服务器是指用于向各个请求播放直播流的请求设备分配对应的边缘节点的服务器,也就是说,用户通过用户端进入直播平台(用户观看的直播的平台)后,点击进入一个直播间,此时会向调度服务器发送播放请求,以请求调度服务器向其分配边缘节点,用户端获取到该边缘节点的地址后,可以基于该地址拉取所需的直播流。
50.实际应用中,请求设备向调度服务器请求播放直播流时,可以在播放请求中携带请求设备的请求地址,该请求地址可以用于指示请求设备所处区域,如a地区,该请求地址可以为请求设备的ip地址。调度服务器接收到请求设备发送的播放请求时,可以对播放请求进行解析,获得请求设备的请求地址,为后续向请求设备分配边缘节点提供了调度依据。
51.本实施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确定出请求地址所处区域对应的、拉流质量较优的目标边缘节点,还可以预先对各个区域的实际访问质量进行测试,构建历史聚合
信息,也即接收请求设备发送的播放请求之前,还可以包括:
52.以预设时长为周期,从第一区域的请求设备中选取设定数量个测试设备,其中,第一区域为至少一个区域中的任一个,第一区域的请求设备是指第一区域内发起访问请求的设备;
53.将设定数量个测试设备的访问请求分配至第一区域相邻的备选边缘节点;
54.根据设定数量个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访问质量,从备选边缘节点中筛选出第一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
55.将各个区域和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对应存储,构建获得历史聚合信息。
56.具体的,预设时长为预先设定的、更新历史聚合信息的周期,如预设时长可以为1天、7天、15天等。设定数量是指需要的测试设备的个数,如500个、1000个、5000个等。
57.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区域内各个时刻均会存在大量的请求设备,请求访问直播间,可以从第一区域的请求设备中选取设定数量个作为测试设备,用来测试第一区域相邻的各个边缘节点的拉流质量,在选取测试设备时可以随机选取,也可以基于设定的选取规则选取,如选取规则为选取的测试设备均匀分散在第一区域内。
58.实际应用中,选取出设定数量个测试设备后,可以将该设定数量个测试设备的访问请求分配至第一区域相邻的各个备选边缘节点,从而测试各个备选边缘节点的实际拉流质量。其中,在将该设定数量个测试设备的访问请求分配至第一区域相邻的各个备选边缘节点时,可以基于测试设备的数量和备选边缘节点的数量,将设定数量个测试设备均匀分配至各个备选边缘节点;或者,也可以基于各个备选边缘节点与第一区域的距离,确定向各个备选边缘节点分配测试设备的数量,如距离越近的备选边缘节点分配的测试设备越多。
59.将设定数量个测试设备分配至各个备选边缘节点,各个测试设备可以获取到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地址,从而可以基于该地址拉取直播流,各个测试设备在拉取直播流时,可以向调度服务器返回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访问质量,使得调度服务器可以评估各个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访问质量,从第一区域相邻的各个备选边缘节点中筛选访问质量较优的边缘节点作为第一区域的候选边缘节点。
60.任意区域均可以作为该第一区域,通过上述方法确定出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在确定出各个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后,可以将各个区域和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对应存储,构建获得历史聚合信息。
61.另外,对于第一区域中除测试设备之外的请求设备,可以通过上一周期获得的历史聚合信息,确定请求设备对应的边缘节点,初始时历史聚合信息可以为基于行政区域划分获得的,也可以为空,即初始时各个请求设备均为测试设备,基于实际访问质量,对初始的历史聚合信息进行更新,当前周期更新获得历史聚合信息中各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基于实际访问质量确定,后续接收到的播放请求,均可以基于该历史聚合信息进行调度。
62.再者,在基于当前最新的历史聚合信息调度边缘节点时,可以继续从第一区域的各个请求设备中选取部分请求设备作为测试设备,继续测试各个备选边缘节点的实际访问质量,定时对历史聚合信息进行更新。
63.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从第一区域中选择部分请求设备作为测试设备,测试第一区域相邻的各个备选边缘节点的实际访问质量,从第一区域相邻的各个备选边缘节点中筛选出实际访问质量较优的候选边缘节点,基于各个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构建历史聚合
信息。如此,历史聚合信息中各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是基于各个备选边缘节点实际测得的访问质量确定,且历史聚合信息可以定期更新,后续接收到请求设备发送的播放请求时,可以基于该历史聚合信息分配对应的目标边缘节点,保证了分配的目标边缘节点是之前实际测得的、质量较优的边缘节点,保证了请求设备的拉流质量。
64.本实施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作为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访问质量,也即根据设定数量个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访问质量,从备选边缘节点中筛选出第一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如下:
65.获取设定数量个测试设备返回的播放质量数据;
66.根据播放质量数据,确定设定数量个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
67.根据路径得分,从备选边缘节点中筛选出第一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
68.具体的,播放质量数据可以表征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连接路径的质量,播放质量数据可以包括表示视频质量的码率、清晰度等,还可以包括表示连接网络质量的卡顿率、丢包率、带宽等信息。
69.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测试设备获取到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地址后,可以基于该地址拉取直播流进行播放,且各个测试设备可以向调度服务器返回直播流的播放质量数据,调度服务器可以各个测试设备返回的播放质量数据,确定各个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该路径得分可以表示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连接路径的质量,即可以表示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访问质量,得分越高表示质量越好,得分越低表示质量越差,之后可以基于该路径得分筛选出第一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
70.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将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作为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访问质量,根据各个测试设备返回的播放质量数据,确定各个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从而筛选出得分较高的备选边缘节点作为第一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确定出的候选边缘节点的连接路径得分较高,保证了候选边缘节点为实际的访问质量较好的节点,保证了后续请求设备的拉流质量。
71.本实施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播放质量数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质量参数,综合各个质量参数确定路径得分,也即根据播放质量数据,确定设定数量个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如下:
72.确定第一测试设备返回的播放质量数据中的各个质量参数,基于预先设置的参数和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各个质量参数对应的参数得分,其中,第一测试设备为设定数量个测试设备中的任一个;
73.根据各个质量参数对应的参数得分,确定第一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
74.具体的,播放质量数据中包括的质量参数可以为衡量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连接路径不同维度的质量的参数,如质量参数可以为表示视频质量的码率、清晰度等,以及表示连接网络质量的卡顿率、丢包率、带宽等信息。
75.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质量参数位于不同的数值范围时,均设置有对应的分值,因而可以基于预先设置的参数和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测试设备返回的播放质量数据中各个质量参数对应的参数得分。然后,可以根据各个质量参数对应的参数得分,确定第一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各个测试设备均可以作为第一测试设备,通过上述方法,确定出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
76.实际应用中,根据各个质量参数对应的参数得分,确定第一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时,可以确定各个质量参数对应的参数平均分值,将该参数平均分值作为第一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或者,还可以根据各个质量参数对实际访问质量的影响程度,设置各个质量参数的权重,基于各个质量参数对应的参数得分和权重,确定各个质量参数对应的参数加权平均分值,将该参数加权平均分值作为第一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
77.示例的,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缘节点的调度方法中历史聚合信息的构建过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区域为区域1,在区域1内选取的测试设备为测试设备1-测试设备9,区域1相邻的备选边缘节点为边缘节点1-3。将测试设备1-3分配至边缘节点1,将测试设备4-6分配至边缘节点2,将测试设备7-9分配至边缘节点3。测试设备1返回的播放质量数据包括质量参数1、质量参数2和质量参数3,基于预先设置的参数和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质量参数1、质量参数2和质量参数3对应的参数得分为子分值1、子分值2和子分值3,将子分值1、子分值2和子分值3的平均分值作为测试设备1至备选边缘节点1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1。
78.以此次类推,获得测试设备2至备选边缘节点1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2,测试设备3至备选边缘节点1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3;获得测试设备4至备选边缘节点2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4,测试设备5至备选边缘节点2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5,测试设备6至备选边缘节点2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6;获得测试设备7至备选边缘节点3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7,测试设备8至备选边缘节点3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8,测试设备9至备选边缘节点3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9。
79.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综合测试设备返回的播放质量数据中的各个质量参数,确定第一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连接路径的得分,确定出的连接路径的得分综合考虑了可以衡量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连接路径不同维度的质量的参数,提高了确定出的连接路径的得分的准确性。
80.本实施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任一备选边缘节点,可以综合对应的各个测试设备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确定该备选边缘节点的质量分值,从而基于各个备选边缘节点的质量分值,筛选第一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也即根据路径得分,从备选边缘节点中筛选出第一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如下:
81.确定第一备选边缘节点对应的各个测试设备,其中,第一备选边缘节点为备选边缘节点中的任一个;
82.根据各个测试设备至第一备选边缘节点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确定第一备选边缘节点的质量分值;
83.对各个备选边缘节点的质量分值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
84.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各个测试设备至第一备选边缘节点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确定第一备选边缘节点的质量分值时,可以确定各个测试设备的路径得分对应的路径平均分值,将该路径平均分值作为第一备选边缘节点的质量分值。或者,还可以根据各个测试设备与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距离,设置各个测试设备对应的路径得分的权重,基于各个测试设备对应的路径得分和权重,确定各个测试设备对应的路径得分的路径加权平均分值,将该路径加权平均分值作为第一备选边缘节点的质量分值。以此类推,各个备选边缘节点均可以作为第一备选边缘节点,确定对应的质量分值。
85.实际应用中,可以对各个备选边缘节点的质量分值进行排序,然后根据排序结果,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具体实现时,可以从高至低对各个备选边缘节点的质量分值进行排序,然后基于所需候选节点的设定个数,从排序结果中选取排序靠前的设定个数个备选边缘节点,作为第一区域的候选边缘节点。其中,为了避免某个边缘节点由于网络故障导致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拉流服务,设定个数可以大于等于2。当然,也可以从低至高对各个备选边缘节点的质量分值进行排序,从排序结果中选取排序靠后的设定个数个备选边缘节点。
86.进一步地,在候选边缘节点的个数为至少两个时,为了后续筛选具体的目标边缘节点,还可以基于各个候选边缘节点的质量分值为各个候选边缘节点设置对应的优先级,质量分值越高,优先级越高。
87.沿用上例,如图3所示,边缘节点1对应测试设备1-3,可以确定测试设备1-3的路径得分1-路径得分3的路径平均分值,将该路径平均分值作为边缘节点1的质量分值1。以此类推,可以获得边缘节点2的质量分值2,边缘节点3的质量分值3。然后,按照质量分值从高至低排序,选取排序靠前的2个边缘节点作为第一区域的候选边缘节点-边缘节点1、边缘节点2,且边缘节点1的优先级为高,边缘节点2的优先级为低,即边缘节点1的优先级高于边缘节点2的优先级。
88.以此类推,各个区域均可以作为第一区域,通过如上方法,确定出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构建如图3所示的历史聚合信息,该历史聚合信息中包括区域-候选边缘节点及对应的优先级,区域1-边缘节点1、优先级高,边缘节点2、优先级低;区域2-边缘节点10、优先级高,边缘节点11、优先级中,边缘节点12、优先级低。
89.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综合各个测试设备至第一备选边缘节点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确定第一备选边缘节点的质量分值,通过多个测试设备测试第一备选边缘节点的质量分值,提高了确定出的各个备选边缘节点的质量分值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确定出的候选边缘节点的准确性。
90.本实施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实际的直播场景中,可以以预设时长为周期,从请求设备中选取部分测试设备,对各个备选边缘节点的实际访问质量进行测试,定时更新历史聚合信息,保证了历史聚合信息可以适应实时变化的网络环境。其中,不同预设时长内选取的测试设备不同。
91.需要说明的是,被选中的测试设备用于测试各个备选边缘节点的实际访问质量,也即测试设备会被随机分配至各个备选边缘节点,测试设备的拉流质量无法保证,因而每个预设时长内选取的测试设备可以不同,从而避免某部分用户一直作为测试设备拉流质量较差,避免过大影响用户体验。
92.步骤204:根据历史聚合信息,确定请求地址所处区域对应的目标边缘节点。
93.其中,历史聚合信息基于候选边缘节点构建,候选边缘节点与区域对应,候选边缘节点基于对应区域的历史访问质量确定。也即是,历史聚合信息为区域与候选边缘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各个区域对应有基于预先选取的测试设备实际测得的访问质量确定出的候选边缘节点。
94.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是在接收到当前的播放请求之前,基于相应区域中选取的测试设备实际测得的访问质量确定,因而在接收到当前的播放请求之前,实际测得的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访问质量即为历史访问质量,也即历史聚合信息中各个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是基于各个区域的历史访问质量确定。也就是说,某区域的历史访问质量为前述过程中从该区域选取的各个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访问质量。
95.本技术实施例中,接收到请求设备发送的播放请求时,之前已经根据测试设备实际测得的各个备选边缘节点的质量分值,选取出质量较优的候选边缘节点,构建获得了历史聚合信息,因而可以从历史聚合信息中查找请求地址所处区域对应的目标边缘节点,该目标边缘节点即为在历史测试中实际拉流质量较好的边缘节点,将该目标边缘节点分配给请求设备,可以提高请求设备的拉流质量,保证了用户体验。
96.本实施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历史聚合信息中请求地址所处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的个数为至少两个时,可以基于各个候选边缘节点的优先级和当前网络标识确定最终的目标边缘节点,也即历史聚合信息包括候选边缘节点的优先级,此时根据历史聚合信息,确定请求地址所处区域对应的目标边缘节点,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如下:
97.在历史聚合信息中查找请求地址所处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
98.在候选边缘节点的个数为至少两个的情况下,获取各个候选边缘节点的当前网络标识;
99.根据各个候选边缘节点的优先级和当前网络标识,确定目标边缘节点。
100.需要说明的是,各个边缘节点还可以设置有网络标识,测试节点可以向各个边缘节点发送测试信号,测试各个边缘节点的动态网络情况,并基于测得的动态网络情况,更新各个边缘节点的当前网络标识。其中,该当前网络标识用于标识对应的边缘节点的动态网络情况,如当前网络标识可以包括正常标识和异常标识,也可以只选择一种情况进行标识,未标识的即为另一种情况。
101.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查找到的候选边缘节点的个数为至少两个的情况下,可以获取各个候选边缘节点的当前网络标识,结合根据各个候选边缘节点的优先级和当前网络标识,确定目标边缘节点。如此,在确定最终的目标边缘节点时,不仅可以结合之前未发生网络波动时,测得的实际访问质量,还可以结合动态网络情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确定最终的目标边缘节点,确定出的目标边缘节点更贴近请求设备、实际访问质量较优、且未发生网络波动,保证了请求设备的拉流质量。
102.本实施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各个候选边缘节点的优先级和当前网络标识,确定目标边缘节点,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如下:
103.确定第一优先级的候选边缘节点的当前网络标识是否为正常标识;
104.若为正常标识,则将第一优先级的候选边缘节点作为目标边缘节点;
105.若不为正常标识,则继续确定下一优先级的候选边缘节点的当前网络标识是否为正常标识,直至确定至最后一个候选边缘节点。
10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优先级可以为各个候选边缘节点中优先级最高的,先确定优先级最高的候选边缘节点的当前网络标识是否为正常标识,若为正常标识,则说明该候选边缘节点贴近请求设备、实际访问质量最优、且未发生网络波动,此时可以将该第一优先级的候选边缘节点作为目标边缘节点。
107.另外,若不为正常标识,则说明该候选边缘节点贴近请求设备、实际访问质量最优,但是发生了网络波动,此时可以继续确定下一优先级的候选边缘节点的当前网络标识是否为正常标识,若为正常标识,则说明该候选边缘节点贴近请求设备、实际访问质量较优、且未发生网络波动,此时可以将该优先级的候选边缘节点作为目标边缘节点;若不为正常标识,则继续确定下一优先级的候选边缘节点的当前网络标识是否为正常标识,直至确定至最后一个候选边缘节点。
108.实际应用中,若确定至最后一个候选边缘节点,当前网络标识均不为正常标识,则说明各个候选边缘节点的网络均发生了波动,即大范围边缘节点不可用,可以提示稍后重新请求,或者将默认的行政区域的边缘节点作为目标边缘节点。
109.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构建历史聚合信息时,选取的候选边缘节点保留了少量的比例进行范围调度,以防止最终固化无法随基础设施变化而变化,也即各个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的个数可以为多个,基于请求地址所处区域从历史聚合信息中确定出的候选边缘节点,为该区域对应的多个较优质量的边缘节点,如果最优质量的候选边缘节点网络没有异常,则使用最优质量的候选边缘节点作为目标边缘节点,有异常则使用第二优质量的候选边缘节点作为目标边缘节点,以此类推。如此,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确定最终的目标边缘节点,确定出的目标边缘节点更贴近请求设备、实际访问质量较优、且未发生网络波动,保证了请求设备的拉流质量。
110.步骤206:将目标边缘节点的地址返回给请求设备。
111.需要说明的是,请求设备接收到调度服务器返回的目标边缘节点的地址,可以基于该地址与目标边缘节点建立连接,从目标边缘节点中拉取直播流进行播放,以供用户观看。
112.实际应用中,在请求设备从目标边缘节点中拉取直播流进行播放的过程中,以及之后,均可以继续以预设时长为周期,从第一区域的请求设备中选取设定数量个测试设备,更新历史聚合信息。
113.本技术提供的边缘节点的调度方法,可以根据区域对应的历史访问质量,选取拉流质量较优的边缘节点作为该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构建历史聚合信息,调度服务器在接收到请求设备发送的播放请求时,可以基于预先构建的历史聚合信息,确定请求地址对应的目标边缘节点,该目标边缘节点是在历史测试中实际拉流质量较好的边缘节点,将该目标边缘节点分配给请求设备,可以提高请求设备的拉流质量,保证了用户体验。
114.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技术还提供了边缘节点的调度装置实施例,图4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缘节点的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调度服务器,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115.接收模块402,被配置为接收请求设备发送的播放请求,其中,播放请求携带请求
设备的请求地址;
116.确定模块404,被配置为根据历史聚合信息,确定请求地址所处区域对应的目标边缘节点,其中,历史聚合信息基于候选边缘节点构建,候选边缘节点基于对应区域的历史访问质量确定;
117.返回模块406,被配置为将目标边缘节点的地址返回给请求设备。
118.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构建模块,被配置为:
119.以预设时长为周期,从第一区域的请求设备中选取设定数量个测试设备,其中,第一区域为至少一个区域中的任一个,第一区域的请求设备是指第一区域内发起访问请求的设备;
120.将设定数量个测试设备的访问请求分配至第一区域相邻的备选边缘节点;
121.根据设定数量个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访问质量,从备选边缘节点中筛选出第一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
122.将各个区域和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对应存储,构建获得历史聚合信息。
123.可选地,不同预设时长内选取的测试设备不同。
124.可选地,构建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
125.获取设定数量个测试设备返回的播放质量数据;
126.根据播放质量数据,确定设定数量个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
127.根据路径得分,从备选边缘节点中筛选出第一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
128.可选地,播放质量数据包括至少一个质量参数;构建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
129.确定第一测试设备返回的播放质量数据中的各个质量参数,基于预先设置的参数和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各个质量参数对应的参数得分,其中,第一测试设备为设定数量个测试设备中的任一个;
130.根据各个质量参数对应的参数得分,确定第一测试设备至对应的备选边缘节点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
131.可选地,构建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
132.确定第一备选边缘节点对应的各个测试设备,其中,第一备选边缘节点为备选边缘节点中的任一个;
133.根据各个测试设备至第一备选边缘节点的连接路径的路径得分,确定第一备选边缘节点的质量分值;
134.对各个备选边缘节点的质量分值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
135.可选地,历史聚合信息包括候选边缘节点的优先级;确定模块404进一步被配置为:
136.在历史聚合信息中查找请求地址所处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
137.在候选边缘节点的个数为至少两个的情况下,获取各个候选边缘节点的当前网络标识;
138.根据各个候选边缘节点的优先级和当前网络标识,确定目标边缘节点。
139.可选地,确定模块404进一步被配置为:
140.确定第一优先级的候选边缘节点的当前网络标识是否为正常标识;
141.若为正常标识,则将第一优先级的候选边缘节点作为目标边缘节点;
142.若不为正常标识,则继续确定下一优先级的候选边缘节点的当前网络标识是否为正常标识,直至确定至最后一个候选边缘节点。
143.本技术提供的边缘节点的调度装置,可以根据区域对应的历史访问质量,选取拉流质量较优的边缘节点作为该区域对应的候选边缘节点,构建历史聚合信息,调度服务器在接收到请求设备发送的播放请求时,可以基于预先构建的历史聚合信息,确定请求地址对应的目标边缘节点,该目标边缘节点是在历史测试中实际拉流质量较好的边缘节点,将该目标边缘节点分配给请求设备,可以提高请求设备的拉流质量,保证了用户体验。
144.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边缘节点的调度装置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边缘节点的调度装置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边缘节点的调度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边缘节点的调度装置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边缘节点的调度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145.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框图。该计算设备500的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存储器510和处理器520。处理器520与存储器510通过总线530相连接,数据库550用于保存数据。
146.计算设备500还包括接入设备540,接入设备540使得计算设备500能够经由一个或多个网络560通信。这些网络的示例包括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个域网(pan,personal area network)或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网络的组合。接入设备540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的任何类型的网络接口(例如,网络接口卡(nic,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中的一个或多个,诸如ieee802.11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无线接口、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接口、以太网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接口、蜂窝网络接口、蓝牙接口、近场通信(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接口,等等。
14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计算设备500的上述部件以及图5中未示出的其他部件也可以彼此相连接,例如通过总线。应当理解,图5所示的计算设备结构框图仅仅是出于示例的目的,而不是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增添或替换其他部件。
148.计算设备50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静止或移动计算设备,包括移动计算机或移动计算设备(例如,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膝上型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上网本等)、移动电话(例如,智能手机)、可佩戴的计算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或其他类型的移动设备,或者诸如台式计算机或pc的静止计算设备。计算设备500还可以是移动式或静止式的服务器。
149.其中,处理器520用于执行如下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下述方法:
150.接收请求设备发送的播放请求,其中,播放请求携带请求设备的请求地址;
151.根据历史聚合信息,确定请求地址所处区域对应的目标边缘节点,其中,历史聚合信息基于候选边缘节点构建,候选边缘节点基于对应区域的历史访问质量确定;
152.将目标边缘节点的地址返回给请求设备。
153.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计算设备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边缘节点的调度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计算设备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边缘节点的调度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154.本技术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以用于实现任意边缘节点的调度方法的步骤。
155.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边缘节点的调度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边缘节点的调度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156.上述对本技术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157.计算机指令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
158.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技术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技术,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都是本技术所必须的。
159.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160.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可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技术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技术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