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传感器单元、纸张类识别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492057阅读:来源:国知局
能够以能够发送接收电力、电信号的方式连接图像传感器单元I与图像读取装置或图像形成装置9的规定的设备的结构即可。
[0061](图像传感器单元的动作)
[0062]图像传感器单元I在读取被照明体P时依次点亮光源31的各色的发光元件。光源31发出的光从导光体32的光入射面321入射到内部,并从光出射面322朝向被照明体P的读取线O射出。由于光出射面322具有在主扫描方向上细长的形状,因此能够利用导光体32对光源31发出的光进行线光源化(线状化)。另外,入射到导光体32的光的一部分经由设于光扩散面323的扩散图案325射出到外部,并被与光扩散面323相对的导光体罩33的光反射面331反射,从光扩散面323再次入射到导光体32的内部。由于导光体罩33的光反射面331具有使光漫反射的表面特性,因此经由扩散图案325射出的光通过在光反射面331进行反射而扩散,并入射到导光体32的内部。因而,能够谋求从光出射面322射出的光的主扫描方向的照度分布的均匀化。
[0063]来自被照明体P的读取线O的反射光通过聚光体21而成像于图像传感器221的表面。图像传感器221将通过聚光体21而成像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图像传感器单元I 一边相对于被照明体P向副扫描方向相对移动,一边进行这样的动作。由此,图像传感器单元I能够读取被照明体P。
[0064](来自抵接面的漏光)
[0065]接着,说明来自抵接面324的漏光。图6是用与长度方向成直角的面剖切导光体32得到的截面示意图,是示意性表示在导光体32的内部传输的光的图。从光入射面321入射到导光体32的内部的光的一部分经由扩散图案325朝向导光体罩33的光反射面331射出,由光反射面331反射并从光扩散面323再次入射。而且,从光扩散面323入射的光的一部分直接到达抵接面324。在此,“从光扩散面323直接到达抵接面324的光”是指像图6中的光线Ls、Le、这样不会被导光体32的其他面反射而是到达抵接面324的光。S卩,像光线I这样的、由导光体32的其他面反射并到达抵接面324的光除外。而且,到达抵接面324的光在抵接面324进行反射,从而到达光出射面322并朝向外部(被照明体P的读取线O)射出。
[0066]图6中的位置C (位置C实际上不是点,而是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线)表示从光扩散面323直接到达抵接面324的光的入射角成为临界角α的位置。临界角α是从光扩散面323到达抵接面324的光在抵接面324进行全反射的最小角度。为了便于说明,将该位置C记作“临界位置C”。图6所示的光线Le表示向抵接面324入射的入射角为临界角α的光线(向临界位置C入射的光线)的例子。光线Ls表示向抵接面324入射的入射角度小于临界角α的光线的例子。光线U表示向抵接面324入射的入射角度大于临界角α的光线的例子。像光线Le、U这样,若向抵接面324入射的入射角为临界角α以上,则到达抵接面324的光在抵接面324进行全反射。因此,这样的光不会从抵接面324向外部射出。另一方面,像光线Ls这样,若向抵接面324入射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α,则到达抵接面324的光的一部分在抵接面324未反射地向外部射出。
[0067]如图6所示,从光扩散面323直接到达抵接面324的光的向抵接面324入射的入射角随着光朝向上侧去而变大。如果是这样的结构,则从光扩散面323直接到达抵接面324的光的的入射角在临界位置C和比临界位置C靠上侧的位置时为临界角α以上,在比临界位置C靠下侧的位置时小于临界角α。因此,在临界位置C和比临界位置C靠上侧的位置,从光扩散面323直接到达抵接面324的光不会从抵接面324射出到外部。因而,在该部分,不产生由从光扩散面323直接到达抵接面324的光引起的漏光。另一方面,在比临界位置C靠下侧的部分,从光扩散面323直接到达抵接面324的光的一部分射出到外部。像这样,在抵接面324上,随着朝向下侧去,变得易于产生由从光扩散面323直接到达抵接面324的光引起的漏光。
[0068]分隔壁235的粘接剂填充部237的底面238与分隔壁235的其他部分的上端部(上表面)相比较,高度局部较低。因此,在粘接剂填充部237中,易于产生局部的漏光,或者局部的漏光易于增多。而且,若在与粘接剂填充部237对应的位置产生漏光(或者,若漏光增多),则图像传感器221的输出变得不均匀。另外,当被照明体P在框架罩24的上表面上沿上下方向进行了位移时,存在图像传感器221的输出与被照明体P的Z轴方向的位置相应地发生变化的忧虑。在这种情况下,图像传感器221的输出的倾向易于因被照明体P的Z方向的位置而不同(即,相似易于崩溃)。而且,若图像传感器221的输出的倾向不同,则校正变困难。
[0069](抑制漏光的结构)
[0070]在此,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抑制漏光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将导光体32组装到框架23时,光扩散面323位于下侧,抵接面324位于副扫描方向的一侧。而且,导光体32在组装于框架23的状态下具有满足以下两个条件(I) (2)的形状。(I)从光扩散面323直接到达抵接面324的光的朝向抵接面324入射的入射角随着朝向上侧去而变大。(2)从光扩散面323直接到达抵接面324的光的入射角在抵接面324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成为临界角α。用于满足这两个条件(I) (2)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
[0071]关于(I),在从副扫描方向观察时,只要将光扩散面323设于抵接面324的下部或比抵接面324靠下侧的位置的结构即可。特别是如图6所示在抵接面324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倾斜的情况下,只要光扩散面323的上端部的位置F位于比抵接面324的上端部的位置T靠下侧的位置即可。如果是这种结构,则从光扩散面323直接到达抵接面324的光的入射角随着朝向上侧去而变大。
[0072]关于⑵,只要导光体32的截面形状满足以下式即可。
[0073]tana < (LB/LA)
[0074]在上式中,a是临界角,是发生全反射的最小入射角。La是从抵接面324到光扩散面的位置F的法线方向上的距离。另外,在此所说的法线是抵接面324的法线。另外,光扩散面323的位置F是使直接到达抵接面324的光的入射角最小的位置。Lb是光扩散面323的位置F与抵接面324的上端部T之间的法线方向上的距离(抵接面324的面方向的距离)。若光扩散面323与抵接面324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上式,则临界位置C位于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至少比抵接面324的上端部的位置T靠下侧的位置)。另外,临界位置C也因导光体32的折射率而发生变化。而且,导光体32的折射率依赖于导光体32的材质、光源31所含有的发光元件的发光波长。因而,与导光体32的材质、光源31的结构相应地以满足上式的方式构成导光体32的截面形状。
[0075]另外,如图6所示,由于光扩散面323具有一定程度的宽度,因此从最靠近抵接面的位置N(在图6中为右端)直接到达抵接面324的光的入射角与从距抵接面324最远的位置F(在图6中为左端)到达抵接面324的光的入射角不同。在图6所示的结构例中,来自距抵接面324最远的位置F的光的入射角最小,来自距抵接面324最近的位置N的光的入射角最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光扩散面323上的向抵接面324入射的入射角最小的位置(在此,距抵接面324最远的位置)直接到达抵接面324的光的入射角成为临界角a的位置设为临界位置C。而且,该临界位置C位于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如果设为这种结构,则从光扩散面323直接到达临界位置C和比临界位置C靠上侧的位置的光的入射角全部成为临界角a以上。
[0076]图7A和图7B是示意性表示导光体32、聚光体21以及分隔壁235的附近的结构的剖视图,是用与主扫描方向成直角的面剖切得到的图。另外,图7A表示在不是粘接剂填充部237的位置剖切得到的截面,图7B表示在粘接剂填充部237剖切得到的截面。如图7A所示,在导光体32中,临界位置C位于抵接面324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至少比上端的位置T靠下侧的位置)。而且,分隔壁235具有从导光体32与聚光体21之间朝向上侧突出并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肋状(或板状)的结构,其上端部(上表面)位于比导光体32的抵接面324的临界位置C靠上侧的位置。而且,如图7B所示,粘接剂填充部237的底面238 (上表面)也设于比导光体32的抵接面324的临界位置C靠上侧的位置。像这样,包括与粘接剂填充部237对应的位置在内,抵接面324的至少比临界位置C靠下侧的部分被分隔壁235覆盖。另外,如果假定或确定导光体32的截面尺寸及形状与导光体的折射率,则能够计算出临界位置C的位置。因而,根据计算出的位置,能够确定分隔壁235的上端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和粘接剂填充部237的底面238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0077]另外,如图7B所示,优选的是,粘接剂填充部237的底面238是导光体收纳室231侧较高且聚光体收纳室232侧较低的倾斜面。如果设为这种结构,则会容易地利用分隔壁235覆盖至导光体32的抵接面324的比临界位置C靠上侧的部分。另外,能够增大流入到粘接剂填充部237的粘接剂4与聚光体21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能够抑制粘接剂4自粘接剂填充部237流出。另外,粘接剂填充部237的底面238只要是导光体收纳室231侧的端部(覆盖导光体32的光扩散面323侧的端部)位于比临界位置C靠上侧的位置的(较高的)结构即可。因此,粘接剂填充部237的底面238的靠聚光体收纳室232侧的端部也可以是位于比临界位置C靠下侧的位置的结构。粘接剂填充部237的底面238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
[0078]如以上所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壁235的上端部(上表面)的位置与导光体32的抵接面324的临界位置C相同,或者位于比临界位置C靠上侧的位置。另外,粘接剂填充部237的底面238 (上表面)的位置也与导光体32的抵接面324的临界位置C相同,或者位于比临界位置C靠上侧的位置。换言之,包括与粘接剂填充部237对应的部分在内,至少比临界位置C靠下侧的部分(从光扩散面323直接到达的光的入射角比临界角α小的部分)被分隔壁235覆盖。如果设为这种结构,则不产生由从光扩散面323直接到达抵接面324的光引起的漏光。特别是在与粘接剂填充部237对应的部分,能够抑制局部产生漏光或者局部的漏光增多。因此,能够谋求到达被照明体P的读取线O的光量的主扫描方向的分布的均匀化。因而,能够抑制图像传感器221的输出的均匀性的降低。特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