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_3

文档序号:9816777阅读:来源:国知局
增加。
[0091]无线基站基于上行链路数据的差错率、HARQ重发次数,检测出用户终端处于功率限制状态,并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在该情况下,由于不需要规格变更,因而不用增大用户终端的电路规模就能够实现基于无线基站的发送功率控制。
[0092]对于各无线基站的差错率、HARQ重发次数以及吞吐量等的信息也可以由用户终端报告给无线基站。例如,用户终端也可以将每个CC的平均重发次数、平均吞吐量等报告给无线基站。
[0093]尽管无线基站根据TPC命令来指示发送功率增加,质量却没有改善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处于功率限制状态的可能性较高。在该情况下,通过由无线基站指示降低发送功率,从而能够消除用户终端的功率限制状态。
[0094]通过由无线基站根据TPC命令来指示发送功率增加,质量得以改善的情况下,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不足的可能性较高。在该情况下,通过由无线基站指示增加发送功率,从而能够改善基于用户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的发送质量的劣化。
[0095]由此,无线基站除了检测出用户终端处于功率限制状态之外,还能够检测出发送功率的不足。
[0096]对于每个CC的平均重发次数、平均吞吐量等信息,用户终端可以将其与PHR同样地通过MAC报头进行发送,也可以将其与UCI同样地复用到PUSCH而进行发送。由此,能够以低开销来发送这些信息。
[0097](第3方式)
[0098]在第3方式中,说明用户终端对无线基站报告本终端是否为功率限制状态的方法。
[0099]如上所述,对于无线基站而言,上述式(I)中的、资源块数Mpusch,。(1)、路径损耗PU、基于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的功率偏移值A TF,。( i)、基于TPC命令的校正值fc( i)的值是未知的变量。
[0100]在这些未知的变量中,设想路径损耗PU、基于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的功率偏移值Ατρ,ο(?)、基于TPC命令的校正值fc(i)的值具有比较缓慢且小的变动。从而,即使这些变量对于无线基站而言是未知,对于发送功率控制的影响也较小。
[0101]另一方面,当资源块数Mpusch,Ji)对于无线基站而言是未知的情况下,对于发送功率控制的影响将变大。根据其他CC的调度(资源块数),其他CC的发送功率将动态地大幅变动。由于在现有的PHR中功率状态的掌握过慢,因而需要利用其他方法动态地掌握功率状
??τ O
[0102]用户终端能够通过PUSCH或者PUCCH对无线基站动态地通知本终端是否为功率限制状态。即,无线基站能够动态地掌握用户终端是否为功率限制状态。
[0103]用户终端是否为功率限制状态,能够通过对PUSCH或者PUCCH附加I比特进行信令而通知。例如,能够规定为比特“O”不是功率限制状态,“I”是功率限制状态。
[0104]根据上述方法,无线基站虽然能够掌握用户终端是否为功率限制状态,但无法掌握到这是因为本小区(本基站)还是因为其他小区(其他基站)。
[0105]因此,在基于用户终端的动态信令中进一步附加比特,从而还能够通知本小区的功率。例如,能够规定为比特“00”不是功率限制状态,“O I”是功率限制状态且本小区的占有功率比低于基准值,“10”是功率限制状态且本小区的占有功率比高于基准值,“11”是保留(reserved)。
[0106]即,无线基站在附加着比特“10”的情况下,可知需要降低本小区的发送功率。判断本小区的占有功率比的高低的基准值可以由RRC、MAC层指定,也可以设为每个CC的平均分配。占有功率比,通知的可以不是单纯的比率,而是对于在对其他小区进行了最低限度的资源分配的前提下的残留功率是否留有富裕。
[0107](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0108]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从上述第I方式到第3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
[0109]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如图8所示,无线通信系统I可以具备形成宏小区Cl的宏基站11、在宏小区Cl内配置且形成比宏小区Cl更窄的小型小区C2的小型基站12a以及12b。在图8中,作为无线通信终端的用户终端20能够与宏基站11、小型基站12a以及12b(以下,统称为小型基站12)的至少一个进行无线通信。另外,宏基站11、小型基站12的数目不限于图8所示的数目。
[0110]在宏小区Cl以及小型小区C2中,可以使用同一频带,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频带。此夕卜,宏小区Cl以及各小型小区C2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光纤、X2接口)相互连接。宏基站11以及各小型基站12分别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且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到核心网络40。另夕卜,在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不限于此。
[0111]另外,宏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eNodeB(eNB)、无线基站、发送点(transmiss1n point)等。小型基站12是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1 Head)、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eNB(归属eNodeB,Home eNodeB)、发送点、eNodeB (eNB)等。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不仅是移动通信终端,还可以包含固定通信终端。
[0112]在无线通信系统I中,设想按每个宏小区形成的网络之间成为不同步的情况(非同步运用)。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I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于下行链路应用0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于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
[0113]在无线通信系统I中,作为下行链路的通信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控制信道(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I)、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不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Channel)、PHICH(物理混合 ARQ 指不信道,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广播信道(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等。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上位层控制信息。通过PDCCH、EPDCCH传输下行控制信息(DCI: Downl ink ControlInformat1n)。
[0114]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I中,作为上行链路的通信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等。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上位层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等。
[0115]以下,在不区分宏基站11和小型基站12的情况下,统称为无线基站10。
[0116]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的整体结构图。无线基站10包括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接口单元106。
[0117]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被发送到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接口单元106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0118]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进行rocp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害u/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1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的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立叶反变换(IFFT:1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而被转发到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快速傅立叶反变换等的发送处理而被转发到各发送接收单元103。
[0119]各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而输出的下行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放大器单元102将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放大而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1进行发送。
[0120]另一方面,关于上行信号,由各发送接收天线101所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被放大,在各发送接收单元103中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0121]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于在所输入的上行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接口单元106被转发至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释放等呼叫处理、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0122]接口单元106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光纤、X2接口)与相邻无线基站对信号进行发送接收(回程信令)。或者,接口单元106经由预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对信号进行发送接收。
[0123]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的主要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0所示,无线基站1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至少包含控制单元301、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映射单元304、解映射单元305、信道估计单元306、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判定单元309。
[0124]控制单元301控制通过PDSCH发送的下行用户数据、通过PDCCH和扩展PDCCH(EPDCCH)的双方或者其中一方传输的下行控制信息、下行参考信号等的调度。此外,控制单元301还进行通过PRACH传输的RA前导码、通过PUSCH传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