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管理一监视系统的方法与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924059阅读:来源:国知局
能快速地操作。另外,基于图2所示的方法200以及对应的架构,所述全景地图、标示于所述全景地图上的所述目标巡逻路径、以及上述的至少一摄像机的角度都一目了然,故用户可直觉地进行目标点的设定,并且容易掌握所述目标巡逻路径的设定。
[0094]图3绘示图2所示的方法200于一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一全景地图产生方案。依据本实施例,控制电路I1可利用摄像机150取得的图像320,且可对图像320进行坐标转换以产生转换后的图像312,并且利用转换后的图像312作为全景地图310的一部分。例如:此坐标转换可包括:将正常镜头所拍摄的图像映像到广角镜头的视角的一小部分,并对应地调整图像的形状,以仿真鱼眼镜头所拍摄的图像的相对应部分(Partial)图像。于是,控制电路110可利用摄像机150取得对应不同拍摄方向的图像,并可对这些图像进行类似的坐标转换以产生一组转换后的图像,并且组合这一组转换后的图像以产生全景地图310。其中,组合坐标转换后的图像以产生全景地图310的方法为同业所熟知,故在此不重复赘述其细节。
[0095]图4绘示图2所示的方法200于一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一摄像机控制方案,其中摄像机450可为摄像机150的一例。依据本实施例,控制电路110可控制中央控制装置105输出一全景地图410以及一特定符号412 (例如:一个红色框,其可包围全景地图410的一部分),以协助用户在全景地图410上选择他/她有兴趣的一局部区域作为一用户指定区域。在控制电路110的控制下,中央控制装置105容许用户拖拉特定符号412以改变特定符号412在全景地图410上的相对位置,并且实时地控制摄像机450自动地旋转至对应的方向(例如:进行摇摄运作、及/或倾斜运作),以取得最新(Latest)图像(也就是说,实际图像,而非坐标转换后的图像),并利用此最新图像作为正常图像420。这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依据特定符号412在全景地图410上的相对位置,控制电路110也可直接将所述全景地图410的一部分(例如所述红色框所包围的所述部分)转换成同一方向的视野的图片,并利用所述图片作为正常图像420。
[0096]虽然全景地图410上的视频对象均已变形,正常图像420上的视频对象都是正常的,故不论正常图像420是实际图像或坐标转换后的图像,用户均可依据正常图像420来判断目前摄像机450的拍摄方向是否恰当。于是,用户可依据正常图像420轻易地在全景地图410上选出所述用户指定区域。
[0097]图5绘示图2所示的方法200于另一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一全景地图产生方案。依据本实施例,摄像机150可包括三个摄像机550-1、550-2与550-3 (例如三个PTZ摄像机),而控制电路110可依据图3所示的全景地图产生方案来产生分别对应于这三个摄像机550-1、550-2 与 550-3 的三个全景地图 Panorama_l、Panorama_2 与 Panorama_3。尤其是,控制电路110可依据这三个摄像机550-1、550-2与550-3在实体空间505中的相对位置,来组合这三个全景地图Panorama_l、Panorama_2与Panorama_3以产生全景地图510。例如:在这三个全景地图Panorama_l、Panorama_2与Panorama_3中的任两者的重叠区域中,控制电路110可从这两者当中择一作为所述重叠区域的内容。又例如:在这三个全景地图Panorama_l、Panorama_2与Panorama_3中的任两者的重叠区域中,控制电路110可从这两者各取一部分,作为所述重叠区域的内容。由于这三个全景地图Panorama_l、Panorama_2与Panorama_3中的任一者是全景地图510的局部地图,故这三个全景地图Panorama_l、Panorama_2与Panorama_3在本实施例中可称为局部全景地图。
[0098]图6绘示图2所示的方法200于另一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一全景地图接合方法。依据本实施例,控制电路110可利用所述全景地图接合方法来接合这三个全景地图Panorama_l、Panorama_2与Panorama_3中的任两者,例如全景地图Panorama_A与Panorama_B。例如:全景地图Panorama_A可代表这三个全景地图Panorama_l、Panorama_2与Panorama_3中的某一全景地图,而摄像机CAM_A可代表这三个摄像机550-1、550-2与550-3当中对应于此全景地图的摄像机。又例如:全景地图Panorama_B可代表这三个全景地图Panorama_l、Panorama_2与Panorama_3中的另一全景地图,而摄像机CAM_B可代表这三个摄像机550-1、550-2与550-3当中对应于所述另一全景地图的摄像机。
[0099]尤其是,在全景地图?&11(^&1]1&_4与Panorama_B的重叠区域中,控制电路110可从这两个全景地图各取一部分,作为所述重叠区域的内容。图6右下角所示的垂直虚线可代表全景地图Panorama_A与Panorama_B各自的区域Reg1n_A与Reg1n_B之间的界线,其中这个虚线的左边的全景地图内容可取自全景地图Panorama_A,而这个虚线的右边的全景地图内容可取自全景地图Panorama_B。为了便于理解,所述全景地图结合方法的原理说明如下。
[0100]如图6上半部所示,假设某人在摄像机CAM_B下放置一黄色球体yl (其可以一小圆圈来表示)。此人可依据摄像机CAM_A所实时拍摄的图像,将摄像机CAM_A对准黄色球体yI,并取得角度Θ yellowo假设摄像机CAM_A与CAM_B的安装高度h、以及摄像机CAM_A (尤其是,这三个摄像机550-1、550-2与550-3中的每一摄像机)的倾斜运作的最大角度Θ max均已给定,即可取得摄像机CAM_A与CAM_B之间的距离k(例如:摄像机CAM_A与CAM_B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并且可求得图6左下角所示的实体空间中的角度0a与0b,其中圆心A与B分别对应于摄像机CAM_A与CAM_B。如图6下半部所示,经过极坐标转换(Polar Translat1n),即可取得摄像机CAM_A与CAM_B分别在全景地图Panorama_B与全景地图Panorama_A上的相对位置,例如图6右下角所示的相对位置,其中因应所述极坐标转换,原空间中的圆心A与B在它们被转换至新空间后分别改称为圆心A’与B’以避免混淆,而圆心A’与B’分别对应于摄像机所述极坐标转换的相关细节进一步说明如下。
[0101]令符号「r」代表图6左下角所示的实体空间中的某一点P1^至某一圆心(例如:圆心A或圆心B)的距离,其中符号「Θ」代表角度。假设摇摄-径空间(Pan Radius Space,PR Space,可简称为「PR空间」)可用极坐标表示如下:
[0102]Pr0 = (r*cos ( Θ ),r*sin ( Θ ));
[0103]由于安装高度h为已知的高度,故此点Pd在摇摄-倾斜空间(Pan Tilt Space,PT Space,可简称为「PT空间」)的对应点P" ’可表示如下:
[0104]Pre,= (tan 1 (r/h) *cos ( Θ ),tan 1 (r/h) *sin ( Θ ));
[0105]令符号「Ra」与「Rj分别代表区域Reg1n_A与Reg1n_B的半径,贝lj,如图6右下角所示,圆心A’与B’在PT空间上的距离D (A’,B’ )可表示如下:
[0106]D(A,,B,)= tan 1 (Ra/h) *cos ( Θ a)+tan 1 (Rb/h) *cos ( Θ b);
[0107]这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0108]图7绘示图2所示的方法200于一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一目标点映像方案。基于所述全景地图接合方法,控制电路110可将全景地图510上的任一点(例如:任一目标点,例如目标点ΤΑ、ΤΒ、Τε、或Td)正确地映射至对应的摄像机。例如:控制电路110可将目标点1\映像至摄像机550-1,以取得摄像机550-1的图像的数据流Stream_l。又例如:控制电路110可将目标点Tb映像至摄像机550-1,以取得摄像机550-1的图像的数据流Stream_l。又例如:控制电路110可将目标点Te映像至摄像机550-2,以取得摄像机550-2的图像的数据流Stream_20又例如:控制电路110可将目标点Td映像至摄像机550-3,以取得摄像机550-3的图像的数据流Stream_3。请注意,目标点Tb位于全景地图Panorama_l与Panorama_3的交界处,其中由于目标点\较接近全景地图Panorama_l的圆心,故安排目标点T ^央像至摄像机550-1,以取得摄像机550-1的图像。这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在判断某一目标点(或巡逻节点)要分配给哪个摄像机的时候,控制电路110也可采用其它的算法来判断。尤其是,如果有些目标点(或巡逻节点)是位于某(些)摄像机的死角(例如所述(些)摄像机前面有柱子或墙挡住),则控制电路110就避免将这些目标点(或巡逻节点)分配给所述(些)摄像机。
[0109]由于在全景地图上的任一点都可以直接对应到某一摄像机的某一组摇摄-倾斜坐标(P,t)(其代表这个摄像机的拍摄方向),因此无论采用任意绘制、贝塞尔曲线……等各种方法中的任一方法在全景地图上决定(或标示)一巡逻路径例如步骤220中所述的所述目标巡逻路径,摄像机150都可以依据此巡逻路径自动地进行周期性的巡逻运作,以取得对应于此巡逻路径的图像。
[0110]依据某些实施例,例如图8至图13所示者,所述目标巡逻路径可为基于站点的巡逻线(Stat1n-based Patrolling Line),其中在用户设定一些目标点例如巡逻节点之后,控制电路110即可自动地连接这些目标点,以产生所述目标巡逻路径。例如:控制电路110所提供的用户接口容许用户进行各种操作,来决定所述目标巡逻路径。实现上,步骤220中所述的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